一种用于治疗热毒壅盛型急性盆腔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137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热毒壅盛型急性盆腔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治疗热毒壅盛型急性盆腔炎的中药,是由下列药物制备而成的:红藤、蒲公英、败酱草、连翘、金银花、赤芍、桃仁、大黄、香附、木香、乌药、丹皮、元胡,将上述药物第一剂加水700毫升煎至200毫升,第二剂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治疗热毒壅盛型急性盆腔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热毒壅盛 型急性盆腔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盆腔炎是一组炎症病变的统称,即特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及 其周围结缔组织、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所发生的炎症。炎症可在一处或多处同时发生。按 其部位所不同可分别称中国炎(包括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炎)、附件炎(包括输卵管炎和卵 巢炎)、盆腔结缔组织(蜂窝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等。四者可同时并存。盆腔炎是妇科 常见病之一。本病属于中医"带下"、"痛经"、"月经不调"等范畴。本病的发生于月经期或 流产、分娩、宫腔手术操作后。由于此时宫腔内口松弛,宫腔有创面,有利于细菌上行入侵, 或邻近脏器感染蔓延而来。热毒壅盛型急性盆腔炎临床症状较明显,常有寒战、高热、头痛、 下腹疼痛、食欲差。可伴有尿频,排尿困难,大便坠感。阴道分泌物增多,常呈脓性,有臭味。 检查见体温39°C以上,呈急性病容,下腹有压痛、反跳痛、拒按、腹肌痉挛等,克触及肿块或 有肠胀气。阴道及宫颈充血,宫颈有剧痛,子宫常较软、稍增大、有压痛,宫旁组织增厚,有明 显触痛。输卵管可增粗,有时可扪及包块。盆腔可呈扇形增厚或片状增厚,若有脓肿形成, 可在子宫直肠陷凹处及波动感。此时后穹窿胀痛、触痛,穿刺可抽出脓液。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是一种见效快、疗效好,无任何副作用的中药制剂。
[0004]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为原料制备而成的:
[0005] 红藤30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15克、连翘12克、金银花12克、赤芍20克、桃仁 6克、大黄3克、香附12克、木香9克、乌药9克、丹皮6克、元胡9克。
[0006] 可以将上述药物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内服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汤剂。
[0007] 本发明的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将上述药物第一剂加水700毫升煎至200毫升, 第二剂加水500晕升煎至200晕升。
[0008] 使用方法是将煎好的汤剂口服,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0009] 中医认为:热毒壅盛型急性盆腔炎应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为治疗原则。方中红 藤、蒲公英、败酱草、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赤芍、桃仁、大黄、香附、木香、乌药、丹皮、元胡 行气活血;上述药物配伍使用,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0010] 本发明的药物疗效好、见效快、服用方便、无副作用,对热毒壅盛型急性盆腔炎有 很好的治疗效果。
[0011] 为进一步证明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63例患者对本发明药物进行 观察。63例患者中,15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痊愈者25例,二个疗程痊愈者15例,二个 疗程以上痊愈者21例,无效2例,全部使用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0012] 疗效标准:显效:_热寒战、腹痛拒按、带下黄臭、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有效:_热 寒战、腹痛拒按、带下黄臭、恶心呕吐症状缓减或消失;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0013] 表1治疗后统计结果
[0014]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治疗热毒壅盛型急性盆腔炎的中药,是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成的: 红藤30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15克、连翘12克、金银花12克、赤芍20克、桃仁6克、 大黄3克、香附12克、木香9克、乌药9克、丹皮6克、元胡9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治疗热毒壅盛型急性盆腔炎的中药,其特征是将所述 药物用水煎服成汤剂口服。
【文档编号】A61K36/8905GK104257974SQ201410488309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4日
【发明者】杨建平 申请人:杨建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