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雀斑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253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治疗雀斑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雀斑的中药制剂,其原料药材分别是:水牛角60份、升麻30份、羌活30份、白附子15份、熟地15份、山茱萸10份、茵陈20份、地榆15份。本发明所述治疗雀斑的中药制剂,具有理气活血、润养祛斑的功效,对雀斑具有迅速治疗的效果。
【专利说明】治疗雀斑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内服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雀斑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雀斑因形似麻雀卵上的斑点而得名。其好发于颜面,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如针尖或米粒大小,呈棕褐色或黑色斑点,不高出皮肤表面。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火郁于细小脉络的血分中,复受风邪侵袭,风火之邪相而引起,亦可因察赋不足,肾水不能荣华于面,浮火结滞而形成。而西医则认为,雀斑与遗传有关。常呈家族性;另一方面则可能与日光有关,因本病的特点是冬轻夏重,这与紫外线的强弱有关。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理气活血、润养祛斑功效的内服中药制剂,用于治疗雀斑。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05]本发明所述治疗雀斑的原料药材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份配伍合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0006]为达到理气活血、润养祛斑的功效,本发明选择:水牛角60份、升麻30份、羌活30份、白附子15份、熟地15份、山茱萸10份、茵陈20份、地榆15份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用于治疗雀斑。
[0007]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
[0008]水牛角:中药名,是中药犀角的代用品,功能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0009]升麻:气微,味微苦而涩。【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0010]羌活:【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0011]白附子:味辛、甘,性温;有毒;归胃、肝经;毒辣窜散;具有祛风痰,通经络,镇痉止痛,散结解毒的功效;主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头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瘰疬结核,阴疽肿毒辣,毒蛇咬伤。
[0012]熟地:性味:味甘;性温。归经:肝经;肾经。功能: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0013]山茱萸: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收敛固潘,固精缩尿止带止崩止汗此外还有生津止渴。用于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健忘,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月经不调,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0014]茵陈: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0015]地榆:【性味归经】苦酸;寒;无毒。归肝;肺;肾;大肠经。【功效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0016]为达更佳使用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治疗该雀斑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原料药材水牛角60份、升麻30份、羌活30份、白附子15份、熟地15份、山茱萸10份、茵陈20份、地榆15份,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60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
[0017]步骤二)、把步骤一)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混合,获得中药制剂;
[0018]步骤三)、把步骤二)所获中药制剂进行密封包装,获得商品中药制剂。
[0019]本发明所述治疗雀斑的中药制剂,具有理气活血、润养祛斑的功效。
[0020]具体实施方法
[0021]本发明所述治疗雀斑的中药制剂,其原料药材分别是:水牛角60份、升麻30份、羌活30份、白附子15份、熟地15份、山茱萸10份、茵陈20份、地榆15份。
[0022]其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原料药材水牛角60份、升麻30份、羌活30份、白附子15份、熟地15份、山茱萸10份、茵陈20份、地榆15份,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60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
[0023]步骤二)、把步骤一)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混合,获得中药制剂;
[0024]步骤三)、把步骤二)所获中药制剂进行密封包装,获得商品中药制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雀斑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分别是:水牛角60份、升麻30份、羌活30份、白附子15份、熟地15份、山茱萸10份、茵陈20份、地榆15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原料药材水牛角60份、升麻30份、羌活30份、白附子15份、熟地15份、山茱萸10份、茵陈20份、地榆15份,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60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 步骤二 )、把步骤一)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混合,获得中药制剂; 步骤三)、把步骤二)所获中药制剂进行密封包装,获得商品中药制剂。
【文档编号】A61K35/32GK104352680SQ201410508013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8日
【发明者】董小红 申请人:董小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