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出血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480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鼻出血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鼻出血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为:黄芩、大黄、黄连、黑栀、山栀、茅根、桑叶、地榆、茜草根、仙鹤草、银花、黄柏、元参、甘草、水牛角各1-3份。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质量份比选购优质干净的黄芩、大黄、黄连、黑栀、山栀、茅根、桑叶、地榆、茜草根、仙鹤草、银花、黄柏、元参、甘草、水牛角,共锉成颗粒状备用;将颗粒状药物盛装到布袋内扎口后,于冷开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罐内,加入适量的冷开水,先武火后文火煎煮60分钟,待药物煎煮好后,滤取中药液600毫升即可。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鼻出血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鼻出血的内服药物,特别是供鼻出血患者使用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俗称鼻出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鼻出血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少数少量出血可自止或自行压迫后停止。出血部位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少年儿童、青年人鼻出血多发生于此区,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常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出血部位多见于鼻腔后部,位于下鼻甲后端附近的吴氏鼻-鼻咽静脉丛及鼻中隔后部的动脉,此部位出血一般较为凶猛,不易止血,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口中吐出,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发生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交替或同时出血。
[0003]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上述鼻出血的药物,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鼻出血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鼻出血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具有科学配伍,药力强大、切中病机,充分体现了清热消瘀止血的治疗原则。
[0005]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鼻出血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芩1-3份;
大黄1-3份;
黄连1-3份;
黑桅1-3份;
山桅1-3份;
茅根1_3份;
桑叶1-3份;
地榆1-3份;
茜草根1-3份;
仙鹤草1-3份;
银花1-3份;
黄柏1-3份;
元参1-3份;
甘草1-3份; 水牛角1_3份。
[0006]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鼻出血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芩I份;
大黄I份;
黄连I份;
黑桅I份;
山桅I份;
茅根I份;
桑叶I份;
地榆I份;
茜草根I份;
仙鹤草I份;
银花I份;
黄柏I份;
元参I份;
甘草I份;
水牛角I份。
[0007]一种治疗鼻出血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购优质干净的黄芩I份、大黄I份、黄连I份、黑桅I份、山桅I份、茅根I份、桑叶I份、地榆I份、茜草根I份、仙鹤草I份、银花I份、黄柏I份、元参I份、甘草I份、水牛角I份,共锉成颗粒状备用;
B、将颗粒状药物盛装到布袋内扎口后,于冷开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罐内,加入适量的冷开水,先武火后文火煎煮60分钟,待药物煎煮好后,滤取中药液600毫升即可。
[0008]一种治疗鼻出血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煎煮好的中药液每日一剂,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200毫升/次,饭前服。服药4-8剂病获痊愈。
[0009]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为内服中药组合物,其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性:
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湾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大黄,性味:苦、寒,无毒,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瘍、丹毒、烫伤;
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黑桅,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泻火、凉血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山桅,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发热、心烦不眼、黄疸、热淋、目赤、咽痛、吐血、衄血、尿血、血痢、疮疡肿毒;
茅根,性味:味甘苦、性寒,无毒,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
桑叶,性味:味苦、甘、性寒,具有有散风清热、清肺润燥、凉血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头痛、头昏、目赤、眩晕、血热吐血;
地榆,性味:苦、酸、涩、微寒,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效,用于治疗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茜草根,性味:苦、寒,具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之功效,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
仙鹤草,性味:苦、涩、平,具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脱力劳伤、痈肿疮毒、阴痒带下;
银花,性味: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疏利咽喉、消暑除烦之功效,用于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症;
黄柏,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元参,性味:甘、咸、微苦、寒,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发烧烦渴,自汗盗汗,便秘,吐血鼻血,咽喉炎,肺结核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治疗食少、脾胃虚弱、腹痛便溏、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和烈性等;
水牛角,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
[0010]服用时,将煎煮好的中药液每日一剂,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200毫升/次,饭前月艮。服药4-8剂病获痊愈。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具有科学配伍,药力强大、切中病机,充分体现了清热消瘀止血的治疗原则。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俗称鼻出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鼻出血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少数少量出血可自止或自行压迫后停止。出血部位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少年儿童、青年人鼻出血多发生于此区,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常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出血部位多见于鼻腔后部,位于下鼻甲后端附近的吴氏鼻-鼻咽静脉丛及鼻中隔后部的动脉,此部位出血一般较为凶猛,不易止血,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口中吐出,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发生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交替或同时出血。
[0012]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鼻出血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草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可有效治疗鼻出血。下面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3]实施例1:
选购优质干净的黄芩11克、大黄6克、黄连3克、黑桅11克、山桅11克、茅根29克、桑叶11克、地榆14克、茜草根14克、仙鹤草14克、银花14克、黄柏9克、元参14克、甘草3克、水牛角11克,共锉成颗粒状备用;将颗粒状药物盛装到布袋内扎口后,于冷开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罐内,加入适量的冷开水,先武火后文火煎煮60分钟,待药物煎煮好后,滤取中药液600毫升即可。服用时,将煎煮好的中药液每日一剂,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200毫升/次,饭前服。服药4-8剂病获痊愈。
[0014]实施例2:
选购优质干净的黄芩15克、大黄7克、黄连4克、黑桅15克、山桅15克、茅根38克、桑叶15克、地榆19克、茜草根19克、仙鹤草19克、银花19克、黄柏13克、元参19克、甘草4克、水牛角15克,共锉成颗粒状备用;将颗粒状药物盛装到布袋内扎口后,于冷开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罐内,加入适量的冷开水,先武火后文火煎煮60分钟,待药物煎煮好后,滤取中药液600毫升即可。服用时,将煎煮好的中药液每日一剂,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200毫升/次,饭前服。服药4-5剂病获痊愈。
[0015]实施例3:
选购优质干净的黄芩11克、大黄6克、黄连3克、黑桅11克、山桅11克、茅根29克、桑叶11克、地榆14克、茜草根14克、仙鹤草14克、银花14克、黄柏9克、元参14克、甘草3克、水牛角11克,共锉成颗粒状备用;将颗粒状药物盛装到布袋内扎口后,于冷开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罐内,加入适量的冷开水,先武火后文火煎煮60分钟,待药物煎煮好后,滤取中药液600毫升即可。服用时,将煎煮好的中药液每日一剂,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200毫升/次,饭前服。服药4-7剂病获痊愈。
[0016]实施例4:
选购优质干净的黄芩15克、大黄7克、黄连4克、黑桅15克、山桅15克、茅根38克、桑叶15克、地榆19克、茜草根19克、仙鹤草19克、银花19克、黄柏13克、元参19克、甘草4克、水牛角15克,共锉成颗粒状备用;将颗粒状药物盛装到布袋内扎口后,于冷开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罐内,加入适量的冷开水,先武火后文火煎煮60分钟,待药物煎煮好后,滤取中药液600毫升即可。服用时,将煎煮好的中药液每日一剂,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200毫升/次,饭前服。服药4-6剂病获痊愈。
[0017]本发明经过对数佰例患者的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小,部份典形病例如下。
[0018]1、患者:陈XX、男、17岁,住址:四川省成都市
患病症状:患者发热,面色萎黄,苔黄脉数,以鼻孔流血,经五官科打针服药,外用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已三天无效。
[0019]治疗:投以上方治疗,每日一剂,连服三剂后,鼻血随止,嘱其再巩固服药二剂,取出外用纱布,鼻血亦不再出,发热已退,病获痊愈。随访壹年,未见复发。
[0020]2、患者:陈XX、男、39岁,住址:四川省德阳市
患病症状:患者自述在工地做工时,突然左鼻孔流血,即到水池清洗鼻部,并用纸巾填塞鼻孔,因止血无效而前来就诊,检查:发热,面色萎黄,苔黄,脉数,左鼻孔流血。
[0021]治疗:投以上方治疗,每日一剂,连服四剂后,鼻血止,嘱其再巩固服药二剂,鼻血亦不再出,体温正常,并痊愈。随访叁年,未见复发。
[0022]3、患者:朱XX、女、34岁,住址:成都市高新区
患病症状:患者在田间农作时,突然感觉右鼻孔有热流,用手一擦满手鲜血,随即前来就诊,检查:发热,面色萎黄,苔黄脉数,以右鼻孔流血,经诊断为鼻衄。
[0023]治疗:投以上方治疗,每日一剂,连服五剂后,鼻血全止,嘱其再巩固进药二剂,病获痊愈。随访五年,未见复发。
[0024]4、患者:叶XX、男、30岁,住址:四川省中江县
患病症状:患者症程已几年之久,时常发生左鼻孔或右鼻孔流血,用凉水清洗鼻部和脸部以及用纸巾填塞鼻孔,可减轻流血或终止流血,但不久又会复发,后经他人介绍前来就诊,检查:发热,面色萎黄,苔黄,脉数,左右鼻孔流血。
[0025]治疗:投以上方治疗,每日一剂,连服六剂后,鼻血随止,嘱其再巩固服药二剂,鼻血亦不再出,体温正常,症状消失而痊愈。随访六年,未见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鼻出血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芩1-3份; 大黄1-3份; 黄连1-3份; 黑桅1-3份; 山桅1-3份; 茅根1_3份; 桑叶1-3份; 地榆1-3份; 茜草根1-3份; 仙鹤草1-3份; 银花1-3份; 黄柏1-3份; 元参1-3份; 甘草1-3份; 水牛角1_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鼻出血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黄芩I份;大黄I份;黄连I份;黑桅I份;山桅I份;茅根I份;桑叶I份;地榆I份; 茜草根I份; 仙鹤草I份;银花I份;黄柏I份;元参I份;甘草I份; 水牛角I份。
3.—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鼻出血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照质量份比选购优质干净的黄芩、大黄、黄连、黑桅、山桅、茅根、桑叶、地榆、茜草根、仙鹤草、银花、黄柏、元参、甘草、水牛角,共锉成颗粒状备用; B、将颗粒状药物盛装到布袋内扎口后,于冷开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罐内,加入适量的冷开水,先武火后文火煎煮60分钟,待药物煎煮好后,滤取中药液600毫升即可。
【文档编号】A61K35/32GK104352840SQ201410553637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发明者】夏瑜 申请人:四川金堂海纳生物医药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