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舒通膏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070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鼻咽舒通膏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鼻咽舒通膏及其生产工艺,主要由川穹150-250g、黄芪100-200g、肉桂100-200g、苍耳子80-120g、辛夷花80-120g、丁香40-60g、藿香40-60g、干姜25-35g、甘草25-35制备而成,工艺包括称量、煎煮和混合等步骤;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无副作用,无依赖性,且鼻粘膜糜烂仍可使用,方便快捷,治愈率高、不复发。
【专利说明】鼻咽舒通膏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鼻咽中药膏,具体地说是一种鼻咽舒通膏及其生产工艺,属于鼻 咽中药膏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阻不通气、不闻香味,以及由此引起的头晕、头痛、记忆力 减退,此等都属于肺系疾病。中医普遍治法是以汤剂清寒祛热,而西医用喷剂或激素类药品 进行治疗,但均难以痊愈根治。本来,这类常见而多发症,对人身体小则难受一时,大则引起 免疫功能低下,逐渐伤及全身。故单从鼻炎上来看是"死不了"的小病,而实际上是损害全 身的大病,不可轻视;加之,其顽固不易根治;就更不可轻视此症了。目前,治疗鼻炎的药 物分西药、中药、中成药、滴鼻剂等,不是药物昂贵,就是服用不便,关键是治标不治本,患者 痛苦多多,病情反复连绵,影响学习和生活。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鼻咽舒通膏及其生产工艺,工艺简单,原料 易得,无副作用,无依赖性,且鼻粘膜糜烂仍可使用,方便快捷,治愈率高、不复发。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鼻咽舒通膏,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川穹 150-250g,黄芪 100-200g,肉桂 100-200g,苍耳子 80-120g,辛夷花 80-120g,丁 香 40-60g,藿香 40-60g,干姜 25-35g,甘草 25-35g; 优选地,川穹200g,黄芪150g,肉桂150g,苍耳子100g,辛夷花100g,丁香50g,藿 香50g,干姜30g,甘草30g; 进一步地,还含有以下辅料:凡士林600-800g,羊毛脂80-120g,甘油25-35g,尼泊金乙 酯 2-4g,吐温-80 2-4g; 优选地,凡士林700g,羊毛脂100g,甘油30g,尼泊金乙酯3g,吐温-80 3g。
[0005]本发明中,川穹,为伞形科植物川弯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根莖,为不规 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 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 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呈波状环纹。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性 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
[0006]黄苗,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苗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 )Bungevar. mongholicus(Bunge)P.K.Hsiao的干燥根,去除须根和根头。性味甘,微温。归肺、脾经。 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和敛疮生肌之功效。
[0007]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树皮。性味辛、甘,大热。 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和活血通经之功效。
[0008]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干燥成熟带总荀的果实。性 味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具有散风除湿和通鼻窍之功效。
[0009]辛夷花,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biondiiPamp、玉兰Magnoliadenudata Desr.的花蕾。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具有散风寒和通鼻窍之功效。
[0010]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llataThunb?的花蕾。性味辛,温, 有毒。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和补肾助阳之功效。
[0011]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快气、 和中、辟移和祛湿之功效。
[0012]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e.的干燥根茎。性辛,热。归脾、肾、 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和燥湿消炎之功效。
[0013]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涨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Bat、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和调和诸药之功效。
[0014] 本发明产品以活血行气补气、散风通窍为主,培养温补助阳、散寒除湿药,诸药合 用,其中,川穹和黄芪活血行气补气,祛风止痛为君药,苍耳子和辛夷花散风通窍为臣药,肉 桂、丁香、藿香和干姜温中助阳、散寒除湿药,辅佐君臣药效,甘草调和诸药,使诸药配合共 同发挥治疗鼻炎不适症状,促进人体健康。
[0015]上述鼻咽舒通膏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称量:按照上述重量配比称量各药物,备用; (2) 煎煮:将步骤(1)中称量好的川穹、黄芪、肉桂、苍耳子、丁香、藿香、干姜、甘草加 水煎煮3次,然后合并三次的煎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 40-1. 45,即相对于水的密度为 1.40-1. 45,得到浸膏备用; (3) 混合:将步骤(1)称量好的辅料甘油、凡士林、羊毛脂、尼泊金乙酯加热熔融,并搅 拌均匀成基质;同时,将步骤(2)得到的浸膏与步骤(1)称量好的吐温-80混合,在与上述 基质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本发明产品。
[0016]最后,进行分装、包装和灭菌等操作,完成产品生产。
[0017]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无副作用,无依赖性,且鼻粘膜糜烂仍可 使用,方便快捷,治愈率高、不复发。
[0018]下面结合实施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 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0]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
[0021] 实施例1 一种鼻咽舒通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川穹200g,黄芪150g,肉桂150g,苍耳子100g,辛夷花100g,丁香50g,藿香50g, 干姜30g,甘草30g;凡士林700g,羊毛脂100g,甘油30g,尼泊金乙酯3g,吐温-80 3g。
[0022] 实施例2 一种鼻咽舒通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川穹250g,黄芪200g,肉桂200g,苍耳子120g,辛夷花120g,丁香60g,藿香60g,干姜 35g,甘草35g;凡士林800g,羊毛脂120g,甘油35g,尼泊金乙酯4g,吐温-80 4g。
[0023] 实施例3 一种鼻咽舒通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川穹150g,黄芪100g,肉桂100g,苍耳子80g,辛夷花80g,丁香40g,藿香40g,干姜 25g,甘草25g;凡士林600g,羊毛脂80g,甘油25g,尼泊金乙酯2g,吐温-80 2g。
[0024] 实施例4 上述实施例1-3所述鼻咽舒通膏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称量:按照上述重量配比称量各药物,备用; (2) 煎煮:将步骤(1)中称量好的川穹、黄芪、肉桂、苍耳子、丁香、藿香、干姜、甘草加水 煎煮3次,第一次加8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和第三次均加6倍重量的水煎煮1小时,然 后合并三次的煎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 40-1. 45,即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 40-1. 45,得 到浸膏备用; (3) 混合:将步骤(1)称量好的辅料甘油、凡士林、羊毛脂、尼泊金乙酯加热熔融(加热 至80°C),并搅拌均匀成基质;同时,将步骤(2)得到的浸膏与步骤(1)称量好的吐温-80混 合,在与上述基质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本发明产品。
[0025] 最后,进行分装、包装和灭菌等操作,完成产品生产。
[0026] 实施例5 采用本发明产品用于治疗鼻炎的病例统计分析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穴位外敷鼻咽疏通膏加手法推拿为实验组;另一组单纯手 法推拿为对照组。实验组100例,男38例,女62例,年龄4岁---56岁;其中4岁一12岁 为78例,12岁一56岁为22例;病程1年一22年。以上病例均符合一下条件:鼻塞、流涕、 头痛、头晕、夜间打鼾、张嘴呼吸、干咳、咽红。
[0027] 治疗结果如下:

【权利要求】
1. 一种鼻咽舒通膏,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川穹 150-250g,黄芪 100-200g,肉桂 100-200g,苍耳子 80-120g,辛夷花 80-120g,丁 香 40-60g,藿香 40-60g,干姜 25-35g,甘草 25-35g。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咽舒通膏,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川穹200g,黄芪150 g,肉桂150g,苍耳子100g,辛夷花100g,丁香50g,藿香50g, 干姜30g,甘草30g。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鼻咽舒通膏,其特征在于,还含有以下辅料:凡士林 600-800g,羊毛脂 80-120g,甘油 25-35g,尼泊金乙酯 2-4g,吐温-80 2-4g。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咽舒通膏,其特征在于,还含有以下辅料: 凡士林700g,羊毛脂100g,甘油30g,尼泊金乙酯3g,吐温-80 3g。
5. -种如权利要求1_4任意一项所述的鼻咽舒通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骤: (1) 称量:按照上述重量配比称量各药物,备用; (2) 煎煮:将步骤(1)中称量好的川穹、黄芪、肉桂、苍耳子、丁香、藿香、干姜、甘草加 水煎煮3次,然后合并三次的煎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 40-1. 45,即相对于水的密度为 1.40-1. 45,得到浸膏备用; (3) 混合:将步骤(1)称量好的辅料甘油、凡士林、羊毛脂、尼泊金乙酯加热熔融,并搅 拌均匀成基质;同时,将步骤(2)得到的浸膏与步骤(1)称量好的吐温-80混合,在与上述 基质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本发明产品。
【文档编号】A61P11/02GK104383483SQ201410607489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3日
【发明者】吉亚宁 申请人:吉亚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