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987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下列组分:葛根10-13份、山熊胆10-12份、秦皮8-10份、黄连4.5-5份、黄柏6-9份、当归6-9份、木香8-10份、地榆8-10份、白芍8-10份、甘草5-6份、诺氟沙星0.1-0.4份及甲硝唑0.4-0.6份。本发明由多种药材科学配伍,相互协同,具有清热解毒利湿、调气行血、导滞化瘀、疏肝止痛、止泻止痢、增进食欲、恢复体能的功效,用于治疗痢疾所引起的腹痛、腹泻、排脓血便、里急后重、少腹绞痛等症具有显著的效果,可高效、快速控制稳定病情,治愈率高。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药剂,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

【背景技术】
[0002]痢疾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拉粘冻脓血便为主要症状。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有强烈下坠感,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大多有饮食不洁史,湿热疫毒之邪入侵,内伤脾胃,或木郁土虚,脾失健运,胃失消导,肠挟积滞与湿热邪毒互结,酝酿肠道而成。
[0003]目前,市面上有较多治疗痢疾的药物,但这些药物往往以抗生素为主,如:头孢类、庆大霉素、痢特灵、黄连素和复方新诺明等。此类药物由于长期滥用,对致病菌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其疗效受到患者的质疑。
[0004]中药治疗痢疾常用芍药汤、香连丸、黄芩汤或白头翁汤等,由于配方比较简单或与症状不符,疗效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其治疗痢疾安全有效。
[0006]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下列组分:葛根10-13份、山熊胆10-12份、秦皮8-10份、黄连4.5-5份、黄柏6-9份、当归6_9份、木香8_10份、地榆8_10份、白芍8-10份、甘草5-6份、诺氟沙星0.1-0.4份及甲硝唑0.4-0.6份。
[0007]优选地,上述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其特征是: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下列组分:葛根13份、山熊胆12份、秦皮9份、黄连4.5份、黄柏8份、当归8份、木香10份、地榆9份、白芍10份、甘草5份、诺氟沙星0.4份及甲硝唑0.6份。
[0008]本发明各组分的药理分析:葛根:甘、辛,凉;升阳解肌,除烦止渴,止泻止痢之功效。
[0009]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泻止痢之功效。
[0010]黄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痢之功效。
[0011]秦皮:性味苦,寒;清热燥湿、清肝明目。配葛根、山熊胆、黄连、黄柏组成治疗湿、热、毒、泻痢之力宏大的主药。
[0012]当归:甘、辛、温;配白芍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之功效。
[0013]甘草:甘,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配白芍具有疏肝缓急以治少腹绞痛之症,并调和诸药。
[0014]木香:性辛温,味微苦,温中理气止痛。配当归具有调气行血,专除里急后重,少腹绞痛之症,为辅药。古代医家云:调气后重自除,行血里急自愈,理出于此。
[0015]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配甘草,用于发热、泻痢少腹绞痛挛急等症。
[0016]地榆:配山熊胆,具有燥湿泻火、凉血止血、消肿解毒,敛养大肠创伤,达到止泻止痢,修复大肠受伤粘膜的功用。
[0017]山熊胆:别名白银树皮,具有凉血散血化瘀,清热利湿、止痢止泻、消炎解毒,消肿镇痛之功效。配地榆合用,具有修复大肠受伤粘膜之功效。系本发明人祖传治痢疾,屡用屡验的王牌单验方。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的【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由多种药材科学配伍,相互协同,具有清热利湿解毒、调气行血、疏肝理脾、达到快速止泻止痢、缓急止痛、增进食欲的功效,用于治疗痢疾所引起的腹痛、腹泻、排脓血便、里急后重伴发热等症。本发明的特点是:能快速控制痛、泻、痢,能快速及时高效地控制病情发展,经十多年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治愈率达99.8%。
[0019]2、本发明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见效快,疗效显著。
[0020]3、本发明配方合理,成本低,安全无毒,无副作用,无耐药性,服用方便,具有一定中医学理法依据和实用性,适合普及推广应用为急性痢疾的临床一线用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提供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以助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2]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下列组分:葛根13份、山熊胆12份、秦皮9份、黄连4.5份、黄柏8份、当归8份、木香10份、地榆9份、白芍10份、甘草5份、诺氟沙星0.4份及甲硝唑0.6份。
[0023]上述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的制备方法为:除诺氟沙星及甲硝唑的药材组分粉碎成均匀细末,再加入诺氟沙星及甲硝唑,采用本领域常规手段制成药丸即可。
[0024]用法用量:口服,每日9克,分2-3次,温开水送服。
[0025]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下列组分:葛根11份、山熊胆10份、秦皮10份、黄连5份、黄柏9份、当归6份、木香8份、地榆10份、白芍8份、甘草6份、诺氟沙星0.3份及甲硝唑0.4份。
[0026]上述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0027]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下列组分:葛根10份、山熊胆11份、秦皮8份、黄连4.5份、黄柏6份、当归9份、木香9份、地榆8份、白芍9份、甘草5份、诺氟沙星0.1份及甲硝唑0.5份。
[0028]上述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0029]本发明所用的中药原料组分可从药厂购到,其规格符合国家中药材标准即可。
[0030]本发明的特点是能快速控制痛、泻、痢,能快速及时高效地控制病情发展,经十多年大量临床实践观察表明治愈率达99.8%。
[0031]以下举几例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药丸的临床效果。
[0032]病例一、王某,女,25岁,文职人员。突发热,腹痛腹泻,拉粘冻样脓血便,里急后重,日行8-12次不等。在诊所治疗两天未见好转。腹痛、腹泻、排脓血便日行8-9次,里急后重、便量少、神疲纳呆。服用本发明中药丸每日9克,分3次口服,服药I小时后腹痛、痢、泻停止,一天内大便正常,诸症消除,续用药I天,告全愈。
[0033]病例二、李某,男,15岁,在校学生。突发烧,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拉脓血便,日行13-14次,里急后重等症。经医院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服用医院西药后,有所缓解,二天未愈。后服用本发明药丸每日9克,分3次口服,服用一小时后,里急后重、拉粘冻脓血便立即停止,止泻止痢,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正常,嘱继续用药I天,告全愈。
[0034]病例三、张某,男,51岁,建筑工人。有不洁饮食,突发腹痛、腹泻、排便次数达9-1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先多后少,少腹绞痛剧烈,下坠感较重,四肢发凉,出冷汗。服用本发明药丸3克,每天3次口服,服药一小时后立即止泻止痢,病情明显好转,大便正常,诸症皆除,连服用2天,已告痊愈。
[0035]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其特征是: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下列组分:葛根10-13份、山熊胆10-12份、秦皮8-10份、黄连4.5-5份、黄柏6_9份、当归6_9份、木香8-10份、地榆8-10份、白芍8-10份、甘草5-6份、诺氟沙星0.1-0.4份及甲硝唑0.4-0.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丸,其特征是: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下列组分:葛根13份、山熊胆12份、秦皮9份、黄连4.5份、黄柏8份、当归8份、木香10份、地榆9份、白芍10份、甘草5份、诺氟沙星0.4份及甲硝唑0.6份。
【文档编号】A61P1/12GK104337914SQ201410627100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0日
【发明者】张阳 申请人:张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