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颈部按摩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6907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智能颈部按摩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按摩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智能颈部按摩器,包括C型枕套、两按摩组件、控制器件、调节马达以及两第一支架,调节马达的输出轴上设有两第一同步齿轮,两同步带,各按摩组件包括按摩马达、齿轮箱以及设于按摩轮组,各齿轮箱上设有齿带锁组件,各齿轮箱利用齿带锁组件分别于各同步带上往复运动或锁紧定位于同步带上,控制器件可与外部APP软件通讯以实时控制上述各机构的协调运行。本发明中,在控制器件的控制作用下,按摩轮组沿各同步带往复运动,对颈部进行多位置按摩;同时也可以控制按摩轮组进行定点按摩,解决在使用智能产品时不方便腾出手来调节按摩轮组位置的问题;采用同步带调节噪音小,占用空间小。
【专利说明】智能颈部按摩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按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颈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颈部按摩器,在按摩时需要多位置、多角度对颈部进行按摩,这就造成按摩器内部结构复杂,按摩器不够轻巧,重量重,在进行颈部按摩时给人带来不适感;而且,现有的颈部按摩器内按摩轮组位置调节需要手动完成,而在按摩时需要双手将按摩器扶住,这样,手动调节不便于操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颈部按摩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颈部按摩器需要手动调节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颈部按摩器,包括C型枕套、对称设于所述C型枕套内的两按摩组件以及控制器件,还包括一设于所述C型枕套中部的调节马达以及分别设于所述调节马达两侧的第一支架,所述调节马达的输出轴上设有具有双层齿轮结构的第一同步齿轮,两所述第一支架内分别设有可由所述两第一同步齿轮带动的同步带,各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按摩马达、由所述按摩马达驱动的齿轮箱以及设于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上的按摩轮组,各所述齿轮箱上设有齿带锁组件,各所述齿轮箱利用所述齿带锁组件分别于各所述同步带上往复运动或锁紧定位于所述同步带上,所述控制器件控制上述各机构的协调运行。
[0005]具体地,还包括居中位于所述两第一支架之间的一第二支架,所述两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形成U字型,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用于放置所述调节马达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端,各所述连接端分别与所述两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支架一体成型于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0006]具体地,各所述第一支架呈长条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端部设有第二同步齿轮,所述同步带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上,所述同步带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上,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还设有第三同步齿轮,所述第三同步齿轮位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之间,所述第一同步齿轮、所述第二同步齿轮及所述第三同步齿轮连线的夹角呈钝角,所述同步带的外侧还设有用于对其限位的滑轮;所述按摩马达及所述齿轮箱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侧壁上设有长条形穿过侧壁的限位槽,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由所述限位槽伸出,所述按摩轮组设于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端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滑轮为三个,其中两滑轮位于靠近所述调节马达,并相对设置于所述同步带外侧;另一所述滑轮位于所述同步带外侧且与第三同步齿轮相对。
[0008]具体地,所述按摩组件还包括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按摩马达的输出轴端部,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中部,所述按摩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相互垂直。
[0009]进一步地,各所述同步带上设有用于限位所述齿带锁组件的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与所述控制器件通信连接。
[0010]具体地,所述齿带锁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齿轮箱上的锁块及锁盖,所述锁块具有水平的锁齿面及位于所述锁齿面一侧的侧板,所述锁盖固定于所述锁块上,且所述锁盖具有与所述锁齿面相对且向外倾斜的盖板,所述同步带穿设于所述侧板、锁齿面与所述盖板之间,且所述同步带的带齿与所述锁齿面相对。
[0011]具体地,所述按摩轮组包括具有中空第三容纳腔的支架、万向座、支架盖、弹性件以及按摩轮组;所述万向座包括座体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座体上的万向球,所述万向球由所述第三容纳腔的底部伸入,所述支架盖由所述第三容纳腔的顶部插入,所述万向球与所述支架盖配合后固定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座体与所述万向球之间,所述按摩轮组至少有两个,均匀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外侧,各所述按摩轮组包括可转动的按摩轮以及沿所述按摩轮的圆周侧面均匀分布的多个按摩触点。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盖包括盖板以及沿所述盖板的圆周均匀设置的至少两个卡块,各所述卡块的内表面呈球面,各所述卡块由所述支架本体的上方插入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沿腔壁均匀设置至少两个卡座,各所述卡座的内表面呈球面,各所述卡块卡于所述卡座处,各所述卡块的内表面与所述万向球的球面贴合。
[0013]或者,所述按摩轮组包括支架及三个按摩轮,所述支架轴向设有可供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穿入固定的转轴孔,以所述转轴孔为中心,沿所述支架的径向均匀开设有三个安装孔;各所述按摩轮通过紧固件转动固定于所述安装孔上。
[0014]本发明中,控制器件在控制以上各机构时,可以通过按键或遥控器或与电子产品的APP软件通讯来实现,从而实现多种控制方式,通过控制器件的控制作用,能使按摩轮组沿各同步带往复运动,对颈部进行多位置按摩;同时,也可以使按摩轮组进行位置选择后定点按摩,解决了在使用智能电子产品时不方便腾出手来调节按摩轮组位置的问题;而且采用同步带调节噪音小,占用空间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颈部按摩器的俯视图;
[001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颈部按摩器去掉C型枕套后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颈部按摩器中同步带与齿轮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颈部按摩器中同步带与齿轮箱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颈部按摩器中齿轮箱与齿带锁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0021]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颈部按摩器中按摩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颈部按摩器中按摩轮组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颈部按摩器中按摩轮组的剖视图;
[0024]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颈部按摩器中按摩轮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是图10中按摩轮组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颈部按摩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0027]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颈部按摩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
[0028]100-C型枕套;200-按摩组件;210-按摩马达;211-按摩马达的输出轴;
[0029]220-齿轮箱;221-齿轮箱的输出轴;222-凸台; 230-按摩轮组;
[0030]231-万向座;2311-座体;2312-万向球;2313-转轴孔;
[0031]232-支架;2321-支架本体;2322-支架盖;2323-第三容纳腔;
[0032]2324-盖体;2325-卡块;2326-卡座;2327-凸筋;
[0033]2328-安装柱;2329-安装孔;235-定位孔;236-固定块;
[0034]234-按摩轮;2341-按摩触点;2342-中心孔;240-齿轮组件;
[0035]241-第一齿轮;242-第二齿轮;300-调节马达;310-调节马达的输出轴;
[0036]400-第一支架;410-限位槽; 500-第一同步齿轮;510-第二同步齿轮;
[0037]520-第三同步齿轮;530-滑轮;600-同步带;610-限位开关;
[0038]700-齿带锁组件; 710-锁块;711-凹槽; 712-锁齿面;
[0039]713-侧板;720-锁盖; 721-盖板; 800-第二支架;
[0040]810-第一容纳腔;820-连接端;900-第一紧固件;910-凸盖;
[0041]920-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44]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45]参照图1、参照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颈部按摩器,包括C型枕套100、对称设于C型枕套100内的两按摩组件200以及控制器件(图中未示出),还包括一设于C型枕套100中部的调节马达300以及分别设于调节马达300两侧的第一支架400,调节马达300的输出轴310上设有具有双层齿轮结构的第一同步齿轮500,两第一支架400内分别设有可由两第一同步齿轮500带动的同步带600。两按摩组件200结构相同,各按摩组件200包括按摩马达210、由按摩马达210驱动的齿轮箱220以及设于齿轮箱220的输出轴221上的按摩轮组230,各齿轮箱220上设有齿带锁组件700,各齿轮箱220利用齿带锁组件700分别于各同步带600上往复运动或锁紧定位于同步带600上,控制器件控制上述各机构的协调运行。本发明中,控制器件在控制以上各机构时,可以通过按键或遥控器或与电子产品的APP软件通讯来实现,从而实现多种控制方式,通过控制器件的控制作用,能使按摩轮组230沿各同步带600往复运动,对颈部进行多位置按摩;同时,也可以使按摩轮组进行位置选择后定点按摩,解决了在使用智能电子产品时不方便腾出手来调节按摩轮组230位置的问题;而且采用同步带600调节噪音小,占用空间小。
[0046]结合图3,智能颈部按摩器还包括居中位于两第一支架400之间的一第二支架800。两第一支架400与第二支架800连接形成U字型,第二支架800具有用于放置调节马达300的第一容纳腔810。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800 —体成型于其中一第一支架400上,第二支架800靠近另一第一支架400的一端设有连接端820,第二支架800通过此连接端820与另一第一支架400固定连接。如采用螺钉连接或采用卡扣连接。当然,第二支架800也可以独立作为第三部件,在其两侧分别设置连接端,通过两连接端分别与两第一支架400固定连接。
[0047]本实施例中,两第一支架400结构相同,各第一支架400呈长条状,且具有第二容纳腔(图中未示出),第二容纳腔与第一容纳腔810连通。调节马达300固定于居中的第二支架800的第一容纳腔810内,两第一同步齿轮500叠置固定于调节马达300的输出轴310上。每个第一支架400的第二容纳腔远离第二支架800的端部设有第二同步齿轮510,同步带600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同步齿轮500上,同步带600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同步齿轮510上,第二容纳腔内还设有第三同步齿轮520,第三同步齿轮520位于第一同步齿轮500与第二同步齿轮510之间,第一同步齿轮500、第二同步齿轮510及第三同步齿轮520连线的夹角呈钝角,同步带600的外侧还设有用于对其限位的滑轮530,设置第三同步齿轮520与滑轮530对同步带600进行定形,使其与连通的第一容纳腔810与第二容纳腔匹配,可刚好置于第一容纳腔810与第二容纳腔内。滑轮530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本实施例中,滑轮为三个。其中,一滑轮530位于同步带600外侧且与第三同步齿轮520相对,其是为预防同步带松弛,通过滑轮530位置变化起到对同步带的绷紧作用。别外两滑轮530位于第一同步齿轮500与第二同步齿轮510之间并靠近输出轴310,且相对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同步带滑齿。此三个滑轮530除上述定形作用外,当两第一支架400与第二支架800连接成活动铰链结构时,若第二支架800为固定状态,则两第一支架400以输出轴310为圆心,形成在有限角度可作对称圆周运动的两曲杆,从而可更大范围地调节按摩角度,比如从90度调节到180度,这时相对应的三个滑轮530同时围绕以第一同步齿轮500为圆心的有限角度转动,如从90度到180度,所有滑轮530中心距没有变化,对产品的实际使用没有任何影响。更灵活地实现多种功能。
[0048]同时,按摩马达210与齿轮箱220也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容纳腔的内侧壁上设有长条状的限位槽410,齿轮箱220的输出轴221由限位槽410中伸出,按摩轮组230设于齿轮箱220的输出轴221的端部,即位于C型枕套100的内侧。
[0049]具体地,按摩组件200还包括齿轮组件240,齿轮组件240包括第一齿轮241、与第一齿轮241啮合的第二齿轮242,第一齿轮241套设于按摩马达210的输出轴211端部,第二齿轮242套设于齿轮箱220的轴出轴221中部,按摩马达210的输出轴211与齿轮箱220的输出轴221相互垂直。这样,按摩马达210的圆周运动,经齿轮组件240直角变向后,经齿轮箱220输出轴221向圆周运动传递至按摩轮组230作圆周运动,为C型枕套100最大限度地节省体积。
[0050]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图6,各同步带600上设有用于限位齿带锁组件700的限位开关610,限位开关610与所述控制器件通信连接。具体地,限位开关610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且靠近第三同步齿轮520处。当齿轮箱220通过齿带锁组件700在同步带600上向第三同步齿轮520运动至限位开关610处时,限位开关610将控制器件发出信号,控制器件控制齿轮箱220返回。齿带锁组件700除了具有带动齿轮箱220运动的功能,当需要按摩轮组230定位按摩时,齿带锁组件700还可以将齿轮箱220锁紧于同步带600上,从而进行定点按摩。
[0051]具体地,齿带锁组件700包括锁块710与锁盖720。其中,锁块710的一侧面具有凹槽711,锁块710的顶部具有锁齿面712,锁齿面712靠近凹槽711的一侧设有侧板713,齿轮箱220上设有一凸台222,将锁块710套于凸台222上,凸台222与凹槽711对应插入,锁盖720固定于锁块710远离凹槽711的一端,通过固定件将凸台222、锁块710及锁盖720锁紧固定于一体。锁盖720的顶部向锁块710侧板713 —侧弯折形成一盖板721,盖板721与锁块710顶部的锁齿面712相对,且盖板721相对锁齿面712稍向外倾斜。这样,在锁齿面712、侧板713与盖板721之间围合形成一空间,同步带600由此空间穿过,且同步带600的带齿与锁齿面712相对。带齿与锁齿面712啮合,当同步带600在各同步齿轮转动下作圆周运动时,通过啮合作用锁块710带动齿轮箱220沿同步带600运动;当需要定点按摩时,由于将盖板721设计呈倾斜状,这样,形成与锁块710、同步带600装配面预干涉状态,且锁块710的侧板713与锁齿面712形成夹扣,将同步带600的若干带齿锁住,当锁盖720与锁块710完全收紧后利用侧板713将同步带600压紧,从而可靠将锁块710与同步带600牢固固定,从而将齿轮箱220锁紧,避免其在按摩过程中发生移动。
[0052]参照图7至图9,本实施例中,按摩轮组230为一种浮动式按摩轮组。该浮动式按摩轮组包括与齿轮箱220的输出轴221连接的万向座231、设于万向座231上的支架232、设于万向座231与支架232之间的弹性件233以及转动连接于支架232上的多个按摩轮234 (本实施例中按摩轮234为三个),各按摩轮234的圆周侧面均匀分布多个按摩触点2341 (本实施例中按摩触点2341为六个)。采用这种浮动式按摩轮组进行按摩时,按摩轮234转动,且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多个按摩触点2341转动并依次作用于皮肤,这种按摩方式不仅能利用按摩触点2341进行有针对性的穴位触压按摩,同时,依次转动的按摩触点2341不会伤及人体表皮,避免了按摩轮组230与皮肤直接移位摩擦而造成的擦伤。
[0053]本实施例中,万向座231包括座体2311以及转动连接于座体2311上的万向球2312。支架232包括支架本体2321及支架盖2322,支架本体2321内具有中空的圆形第三容纳腔2323,万向球2312由第三容纳腔2323的底部伸入并通过支架盖2322固定于第三容纳腔2323内。
[0054]具体地,支架盖2322包括盖体2324以及沿盖体2324的圆周均匀设置的至少两个卡块2325(本实施例中卡块2325为四个),四个卡块2325间隔设置,且与盖体2324围合形成一开口状的卡口(图中未标号)内,各卡块2325的内表面呈球面。安装时,将万向球2312由第三容纳腔2323的底部向上伸入第三容纳腔2323,而各卡块2325由支架本体2321的顶部向下插入第三容纳腔2323内,由于支架盖2322本身采用具有弹性的塑料材质制成,故四个间隔设置的卡块2325之间相互无连接,弹性更好,从而能使万向球2312更方便地卡入由四个卡块2325与盖体2324围合而成的卡口内,各卡块2325卡于万向球2312与第三容纳腔2323之间,各卡块2325呈球面的内表面与万向球2312的球面贴合。为使万向球2312、卡块2325及第三容纳腔2323之间的连接更牢固,避免万向球2312由卡口内脱落,在第三容纳腔2323内沿腔壁均匀设置至少两个卡座2326(本实施例中卡座2326为四个),且四个卡座2326也是相隔设置,并分别与各卡块2325对应,各卡座2326的内表面呈球面,各卡块2325由上至下插入时卡于各卡座2326处,这样,保证四卡块2325与第三容纳腔2323的牢固连接,从而使万向座231被牢固地限位于第三容纳腔2323内,这样,进一步保证万向座231在第三容纳腔2323内任意翻转、倾斜时也不会脱落。采用上述结构将万向座231置于支架本体2321与支架盖2322围合的空间内,解决了普通按摩轮组230角度固定不变,在按摩不同部位时不能识别所需的按摩方位的问题,实现了按摩轮组230自动识别、提高了智能化水平。
[0055]参照图8,万向球2312的下半球体上均匀设置至少两凸筋2327(本实施例中凸筋2327为四个),各凸筋2327分别卡于相邻两卡座2326之间的间隙内。通过凸筋2327与间隙的卡接,使得万向球2312在做旋转运动时在卡接处带动支架本体2321从而带动按摩轮234进行圆周运动,实现滚动按摩的功能。
[0056]本实施例中,各按摩轮234与支架本体2321的连接是通过下述结构来实现:第三容纳腔2323的圆周外壁上径向向外延伸三个安装柱2328,各安装柱2328设有安装孔2329 ;各按摩轮234轴向设有中心孔2342,各按摩轮234分别通过穿过中心孔2342的第一紧固件900固定于安装柱2328上。优选地,第一紧固件900为T型螺钉。T型螺钉的外端头具有凸盖910,T型螺钉的内端头具有外螺纹920,各安装柱2328的安装孔2329内设有与外螺纹920相匹配的内螺纹(图中未示出),当T型螺钉用作锁紧时,凸盖910卡止于按摩轮234的中心孔2342外侧,保证按摩轮234转动时不会从脱落,T型螺钉的外螺纹920与安装孔2329内的内螺纹配合,而T型螺钉穿过中心孔2342的部分外表面光滑,中心孔2342的内表面也光滑,这样,保证按摩轮234能绕T型螺钉转动。
[0057]本实施例中,第三容纳腔2323的腔壁顶部均匀设有三个定位孔235,盖体2324沿其圆周对应设有三个固定块236,固定块236通过第二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固定于定位孔235处。第二紧固件为螺钉。虽然四个卡块2325牢固卡于万向座231与容纳腔之间,但是通过上述螺钉固定,进一步将支架本体2321与盖体2324牢固固定成一体。
[0058]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33为弹簧,弹簧呈倒锥体,上端开口略大于下端开口,弹簧套设于万向座231的座体2311上,而支架本体2321压设于弹簧顶端上。这样,万向球2312带动支架本体2321转动时,利用弹簧的弹性对支架本体2321产生弹性作用,使得支架本体2321在转动时具有浮动的效果,更平稳,也使按摩更舒适。
[0059]本实施例中,万向座231的座体2311底部设有转轴孔2313,转轴孔2313由座体2311延伸至万向球2312。此转轴孔2313用于与齿轮箱220的输出轴221连接,这样,万向座231在齿轮箱220的输出轴221带动下自转,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支架本体2321及其上的按摩轮234随其转动,同时,万向座231在自转的过程中又于容纳腔内翻转、倾斜,按摩轮234同时又以T型螺钉为转轴转动进行按摩,从而实现按摩轮234组的全方位、多角底的旋转/倾斜式按摩。
[0060]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按摩触点2341为半球面形凸点。将按摩触点2341设置成半球面形,不仅不伤及皮肤,而且能获得良好的按摩效果,当然,也可以将其设置为弧面形凸点。
[0061]当然,按摩轮组230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的按摩轮组。如图10、图11,示出了另种一种按摩轮组。此种按摩轮组中,结构简单,省去了万向座231及弹性件233。具体地,按摩轮组230包括不规则的支架232及三个按摩轮234,支架232轴向设有与齿轮箱220的输出轴221连接的转轴孔2313,在支架232的一端面上,且以转轴孔2313为中心,径向均匀分置三个安装孔2329,各按摩轮234轴向设有中空的中心孔2342,各按摩轮234分别通过依次穿过中心孔2342及安装孔2329的T型螺钉转动固定于支架232上。
[0062]请再参照图12、图13,颈部按摩器工作时,通过调节马达300运转,带动两同步带600转动,从而实现按摩轮组230位置的电动调节以及按摩轮组230沿同步带600的来回循环按摩,当调节马达300停止时,利用齿带锁组件700将按摩轮组230锁紧从而实现定点按摩;在循环按摩与定点按摩过程中,改变按摩马达210的输出轴转向或转速,通过齿轮箱220的传递,可以实现按摩轮234正转、反转以及按摩速度快、慢。而且在正转、反转时,万向座231可于第三容纳腔2323内翻转、倾斜,按摩轮234同时又以T型螺钉为转轴转动进行按摩,各按摩触点2341在对皮肤按摩的同时带来轻微的向心力,向心力给皮肤表层一种捏起感,增加按摩效果的多元化,实现按摩轮组的全方位、多角底的旋转/倾斜式按摩。而且在将调节马达300驱动的齿带运动传递至齿轮箱220的往复运动时,齿带调节噪音小、占用产品空间小;且在本实施例具有多元化位置调节的智能颈部按摩器中,齿带传动很完美地解决角度调节又不损耗能量的传递。
[0063]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颈部按摩器,包括C型枕套、对称设于所述C型枕套内的两按摩组件以及控制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于所述C型枕套中部的调节马达以及分别设于所述调节马达两侧的第一支架,所述调节马达的输出轴上设有具有双层齿轮结构的第一同步齿轮,两所述第一支架内分别设有可由所述两第一同步齿轮带动的同步带,各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按摩马达、由所述按摩马达驱动的齿轮箱以及设于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上的按摩轮组,各所述齿轮箱上设有齿带锁组件,各所述齿轮箱利用所述齿带锁组件分别于各所述同步带上往复运动或锁紧定位于所述同步带上,所述控制器件控制上述各机构的协调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颈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居中位于所述两第一支架之间的一第二支架,所述两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形成U字型,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用于放置所述调节马达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端,各所述连接端分别与所述两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支架一体成型于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颈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支架呈长条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端部设有第二同步齿轮,所述同步带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上,所述同步带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上,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还设有第三同步齿轮,所述第三同步齿轮位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之间,所述第一同步齿轮、所述第二同步齿轮及所述第三同步齿轮连线的夹角呈钝角,所述同步带的外侧还设有用于对其限位的滑轮;所述按摩马达及所述齿轮箱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侧壁上设有长条形穿过侧壁的限位槽,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由所述限位槽伸出,所述按摩轮组设于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端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颈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为三个,其中两滑轮位于靠近所述调节马达,并相对设置于所述同步带外侧;另一所述滑轮位于所述同步带外侧且与第三同步齿轮相对。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颈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还包括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按摩马达的输出轴端部,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中部,所述按摩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相互垂直。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颈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同步带上设有用于限位所述齿带锁组件的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与所述控制器件通信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颈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带锁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齿轮箱上的锁块及锁盖,所述锁块具有水平的锁齿面及位于所述锁齿面一侧的侧板,所述锁盖固定于所述锁块上,且所述锁盖具有与所述锁齿面相对且向外倾斜的盖板,所述同步带穿设于所述侧板、锁齿面与所述盖板之间,且所述同步带的带齿与所述锁齿面相对。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颈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轮组包括具有中空第三容纳腔的支架、万向座、支架盖、弹性件以及按摩轮组;所述万向座包括座体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座体上的万向球,所述万向球由所述第三容纳腔的底部伸入,所述支架盖由所述第三容纳腔的顶部插入,所述万向球与所述支架盖配合后固定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座体与所述万向球之间,所述按摩轮组至少有两个,均匀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外侧,各所述按摩轮组包括可转动的按摩轮以及沿所述按摩轮的圆周侧面均匀分布的多个按摩触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颈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盖包括盖板以及沿所述盖板的圆周均匀设置的至少两个卡块,各所述卡块的内表面呈球面,各所述卡块由所述支架本体的上方插入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沿腔壁均匀设置至少两个卡座,各所述卡座的内表面呈球面,各所述卡块卡于所述卡座处,各所述卡块的内表面与所述万向球的球面贴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颈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轮组包括支架及三个按摩轮,所述支架轴向设有可供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穿入固定的转轴孔,以所述转轴孔为中心,沿所述支架的径向均匀开设有三个安装孔;各所述按摩轮通过紧固件转动固定于所述安装孔上。
【文档编号】A61H15/00GK104398376SQ201410650016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马学军, 吴镜雄 申请人: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