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除痹药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976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除痹药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灌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除痹药酒,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当归55-65克、川芎55-65克、黄芪150-250克、制川乌15-25克、制草乌8-12克、细辛15-25克、制附子90-110克、桂枝80-100克、大白花蛇35-45克、全蝎55-65克。本发明采用直肠给药,操作简单,无创伤,病人容易接受;药物在直肠吸收较口服为快,由于药物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易通过肠粘膜被吸收,尤其对不能吞服的病人更适合此法给药的治疗;直肠给药法应用范围广泛,见效快,疗效可靠,随制随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灌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除痹药酒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除痹药酒。

【背景技术】
[0002]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关),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以关节肿痛、畸形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其名首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该病多由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使闭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以肌肉、筋骨、关节的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以及关节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长期以来,风湿病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疼痛是其主要症状,也是该病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临床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
[0003]经不断摸索、总结,我们采用根据临床经验自制的除痹药酒直肠注入的疗法治疗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疗效。中药药酒保留灌肠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它可以避免口服非留体抗炎药以及激素等药物带来的各种严重副作用,成为第三种给药途径,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强,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既防止和减少抗风湿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肝强肾为动力,活血化瘀、祛风蠲痹、通络止痛治疗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的药酒,打破传统给药途径而采用药酒稀释后保留灌肠,达到治疗关节重着、疼痛、肿胀的目的。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灌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除痹药酒,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当归55-65克、川芎55-65克、黄芪150-250克、制川乌15-25克、制草乌8-12克、细辛15-25克、制附子90-110克、桂枝80-100克、大白花蛇35-45克、全蝎55-65克。
[0007]各原料药的优选重量为:当归60克、川芎60克、黄芪200克、制川乌20克、制草乌10克、细辛20克、制附子100克、桂枝90克、大白花蛇40克、全蝎60克。
[0008]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药可从普通中药店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国家中药材标准即可。
[0009]炮制方法:
[0010]将以上10味药碎断成粗末,置适宜容器内,加适量白酒密闭浸泡,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I次,共浸渍30天,取出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灌装密封在玻璃输液瓶中备用。
[0011]给药方法及用量:
[0012]我们为患者采用直肠注入疗法,具体方法是:先用取用50ml的注射器吸上药液10ml放入250ml广口瓶,加入10ml生理盐水稀释以降低酒精度,用热水适当加热(控制药物温度在30-40°C之间),用注射器连接一次性使用肛门管,按照直肠注入疗法操作规范将200ml药液缓慢丛肛门推入。同时嘱患者左侧卧位20分钟,并防止药液流出。每天I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需要2-5个疗程取得明显疗效。
[0013]功能:
[0014]祛风散寒,除湿蠲痹,通经络,止疼痛。
[0015]主治:
[0016]类风湿关节炎(寒湿型)。
[0017]直肠给药的三大优点:
[0018]1.由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直接吸收进入大循环,因不经过肝脏从而避免了肝脏的首过解毒效应,提高血药浓度。
[0019]2.由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参与大循环。
[0020]3.直肠淋巴系统也吸收部分药物。
[0021]以上三种给药途径均不经过胃和小肠,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亦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因而直肠给药大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0022]药物分析:
[0023]当归:
[0024]【性味归经】味甘;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
[0025]【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0026]【药理作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镇痛、抗炎作用。
[0027]川芎:
[0028]【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
[0029]【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0030]【药理作用】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血栓形成、镇静镇痛等药理作用实现的。
[0031]黄芪:
[0032]【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
[0033]【功效】补气固表,利尿。
[0034]【药理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促进机体代谢;保肝作用;激素样作用。
[0035]制川乌:
[0036]【性味归经】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
[0037]【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0038]【药理作用】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0039]制草乌:
[0040]【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0041]【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0042]【药理作用】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0043]细辛:
[0044]【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肺、肾经。
[0045]【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
[0046]【药理作用】镇痛、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0047]制附子:
[0048]【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0049]【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0050]【药理作用】抗炎(风寒湿痹症尤宜),免疫调节(对特异性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
[0051]桂枝:
[0052]【性味归经】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
[0053]【功效】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
[0054]【药理作用】镇痛,利尿以及炎性抑制等免疫调节作用。
[0055]大白花蛇:
[0056]【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
[0057]【功效】祛风湿,透筋骨,定惊搐。
[0058]【药理作用】有抗炎、镇静、镇痛作用。
[0059]全虫:
[0060]【性味归经】辛,平。有毒。
[0061 ]【功效】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0062]【药理作用】镇痛作用,免疫作用。
[0063]临床疗效评价
[0064]用本发明药酒保留灌肠共治疗800多例患者,均为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中期类风),治疗方法是本除痹药酒灌肠,每日I次,每周为I疗程,2-5个疗程明显见效。经临床观察,结果7天内见效,治愈率为78.6%,总有效率98.4%。
[006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直肠给药,操作简单,无创伤,病人容易接受;药物在直肠吸收较口服为快,由于药物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易通过肠粘膜被吸收,尤其对不能吞服的病人更适合此法给药的治疗;直肠给药法应用范围广泛,见效快,疗效可靠,随制随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66]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67]实施例1
[0068]一种灌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除痹药酒,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当归60克、川芎60克、黄芪200克、制川乌20克、制草乌10克、细辛20克、制附子100克、桂枝90克、大白花蛇40克、全蝎60克。
[0069]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药可从普通中药店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国家中药材标准即可。
[0070]炮制方法:
[0071]将以上10味药碎断成粗末,置适宜容器内,加适量白酒密闭浸泡,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I次,共浸渍30天,取出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灌装密封在玻璃输液瓶中备用。
[0072]给药方法及用量:
[0073]我们为患者采用直肠注入疗法,具体方法是:先用取用50ml的注射器吸上药液10ml放入250ml广口瓶,加入10ml生理盐水稀释以降低酒精度,用热水适当加热(控制药物温度在30-40°C之间),用注射器连接一次性使用肛门管,按照直肠注入疗法操作规范将200ml药液缓慢丛肛门推入。同时嘱患者左侧卧位20分钟,并防止药液流出。每天I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需要2-5个疗程取得明显疗效。
[0074]实施例2
[0075]一种灌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除痹药酒,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当归65克、川芎55克、黄芪250克、制川乌15克、制草乌12克、细辛15克、制附子110克、桂枝90克、大白花蛇45克、全蝎55克。
[0076]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药可从普通中药店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国家中药材标准即可。
[0077]炮制方法:
[0078]将以上10味药碎断成粗末,置适宜容器内,加适量白酒密闭浸泡,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I次,共浸渍30天,取出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灌装密封在玻璃输液瓶中备用。
[0079]给药方法及用量:
[0080]我们为患者采用直肠注入疗法,具体方法是:先用取用50ml的注射器吸上药液10ml放入250ml广口瓶,加入10ml生理盐水稀释以降低酒精度,用热水适当加热(控制药物温度在30-40°C之间),用注射器连接一次性使用肛门管,按照直肠注入疗法操作规范将200ml药液缓慢丛肛门推入。同时嘱患者左侧卧位20分钟,并防止药液流出。每天I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需要2-5个疗程取得明显疗效。
[0081]实施例3
[0082]一种灌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除痹药酒,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当归55克、川芎65克、黄芪150克、制川乌25克、制草乌8克、细辛25克、制附子90克、桂枝100克、大白花蛇35克、全蝎55克。
[0083]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药可从普通中药店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国家中药材标准即可。
[0084]炮制方法:
[0085]将以上10味药碎断成粗末,置适宜容器内,加适量白酒密闭浸泡,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I次,共浸渍30天,取出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灌装密封在玻璃输液瓶中备用。
[0086]给药方法及用量:
[0087]我们为患者采用直肠注入疗法,具体方法是:先用取用50ml的注射器吸上药液10ml放入250ml广口瓶,加入10ml生理盐水稀释以降低酒精度,用热水适当加热(控制药物温度在30-40°C之间),用注射器连接一次性使用肛门管,按照直肠注入疗法操作规范将200ml药液缓慢丛肛门推入。同时嘱患者左侧卧位20分钟,并防止药液流出。每天I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需要2-5个疗程取得明显疗效。
[0088]病案1:患者,刘某某,女,42岁,系界首市东城办事处大吕行政村大吕人。2012年2月5日因“四肢各关节僵硬、疼痛五年,加重10天”入院。患者五年前因感受风寒致四肢各关节走窜性凉痛,当时未给予重视,五年间病情时好时坏,在当地医院予药物、针灸等处理,具体方案不详,自述有所好转,长期以口服药物缓解症状。10天前患者感四肢各关节僵硬、疼痛加重,口服药物无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于今日来我院就诊,拟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收治入院。
[0089]查体:四肢多关节肿胀、晨僵、疼痛,以双肩、肘、腕、掌指关节、近远端指间关节、膝、踝、趾关节为主,并伴屈伸不利。
[0090]辅助检查:RF(+)、CRP(+)、血沉:22mm/h。
[0091]我院住院治疗治疗3周,住院期间予以患者除痹药酒保留灌肠治疗,每天I次,辅以针刀松解术治疗局部关节肿胀疼痛,出院时四肢各关节僵硬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自如。嘱功能活动锻炼,随访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嘱其2月后再巩固I个疗程,随访达到临床治愈。
[0092]病案2:患者,范某某,女,69岁,系界首市新马集镇王楼行政村董庄人。因“双手指关节僵硬、疼痛3年,加重I月”入院。患者于3年前因感受风寒致双手指各关节走窜性凉痛,一直未给予重视;近一月双手指关节疼痛及晨起僵硬加重,活动后僵硬稍有好转,在当地诊所口服药物后,效果不显,经人介绍于今日来我院就诊,并检查ASO (+),患者要求住院进一步治疗,门诊拟以“风湿性关节炎”收入住院。自发病以来有头痛、头晕,体重无明显变化。
[0093]查体:十指关节肿胀、晨僵、疼痛。
[0094]辅助检查:ASO(+)、血沉:14mm/h。
[0095]在我院住院治疗2周,住院期间予以除痹药酒保留灌肠,每天I次,同时白芍总苷、来氟米特等慢作用抗风湿药物,辅以推拿治疗,出院时十指关节僵硬、晨僵、疼痛明显好转,随访患者十指关节肿胀、疼痛已基本消失。
[0096]病案3:患者,卢某某,男,54岁,因“四肢关节僵硬疼痛I年余”入院。患者I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多关节僵硬疼痛,疼痛尤以阴雨天及夜间时加重,口服消炎止痛药配合中药熏蒸,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上述症状加重,I年来病情反反复复,在当地人民医院给予血沉为19mm/h、ASO(+),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为求进一步治疗,故来我院。门诊拟以“风湿性关节炎”收治入院。病程中患者休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饮食可。
[0097]查体:四肢多关节肿胀、晨僵、疼痛,以双肩、肘、膝关节为主,并伴屈伸不利。
[0098]辅检:血沉::29mm/h,ASO(+),RF(++),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流变、血常规、凝血四项未见明显异常。
[0099]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予以除痹药酒灌肠治疗I周,配合光量子自体血回输疗法,出院时四肢关节僵硬疼痛已好转、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主诉未见其他特殊不适,予以办理出院,为巩固疗效,2月后患者再次巩固治疗5天,每天除痹药酒灌肠I次,辅以进行各关节的功能锻炼。三个月后复查病情基本痊愈,复诊较好,随访至今较好。
[0100]病案4:患者,张某某,女,48岁,系界首市颍南办事处牛行街25号8户人。因“四肢各关节僵硬疼痛4年余”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多关节肿胀、疼痛,累及双手、双腕、双肘、双踝、双足关节,伴有晨僵。2010年4月份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查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阳性,双手平片示类风湿关节炎改变,故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予以甲氨蝶呤、帕夫林、来氟米特以及中成药治疗。开始服用上述药物疗效尚可,后上述症状加重,于2010年12月10日至2010年12月21日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治疗,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予以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帕夫林调节免疫,达路抗炎,补钙,护胃及对症支持治疗,疗效维持I年,上述症状再次反复,再次采用上述药物治疗,疗效欠佳,随来我院进一步诊治。
[0101]查体:四肢多关节肿胀、晨僵、疼痛,以双肩、肘、腕、掌指关节、近远端指间关节、膝、踝、趾关节为主,并伴屈伸不利。
[0102]辅检:RF(++)、CRP(+)、血沉:48mm/h、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
[0103]入院后给予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患者关节疼痛特点及相关检查结果,类风湿关节炎(寒湿型)诊断明确。予以行除痹药酒4个疗程治疗,辅以针刀闭合术治疗,同时给予以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抗风湿治疗,至出院时全身多关节肿胀、晨僵、疼痛已消失,停药后未再出现症状反复,疗效至今较好。
[010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灌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除痹药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当归55-65克、川芎55-65克、黄芪150-250克、制川乌15-25克、制草乌8-12克、细辛15-25克、制附子90-110克、桂枝80-100克、大白花蛇35-45克、全蝎55-65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除痹药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当归60克、川芎60克、黄芪200克、制川乌20克、制草乌10克、细辛20克、制附子100克、桂枝90克、大白花蛇40克、全蝎60克。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除痹药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10味药碎断成粗末,置适宜容器内,加适量白酒密闭浸泡,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共浸渍30天,取出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灌装密封在玻璃输液瓶中备用;使用时先用50ml的注射器吸上药液100ml放入250ml广口瓶,加入100ml生理盐水稀释以降低酒精度,用热水适当加热,控制药物温度在30-40°C之间,用注射器连接一次性使用肛门管,按照直肠注入疗法操作规范将200ml药液缓慢丛肛门推入。
【文档编号】A61K35/646GK104474048SQ201410668030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0日
【发明者】徐振 申请人:界首骨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