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070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自动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翻身床。该床包括床架、翻身组件以及驱动装置,翻身组件包括左翻身板、右翻身板以及中部板,中部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纵向转轴与左翻身板和右翻身板转动连接,床架上设有用于支撑纵向转轴的转动支承槽,转动支承槽顶部设有便于纵向转轴上下移动的开口;驱动装置包括左翻身驱动装置以及右翻身驱动装置;左翻身板和中部板下表面之间连接有左托举联动装置,右翻身板和中部板下表面之间连接有右托举联动装置。该床的翻身组件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从而不仅使得病人无论处于床的哪一位置都能容易地翻身,而且舒适感好,安全性高,此外,该床的翻身组件结构简单、操作控制灵活。
【专利说明】自动翻身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护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翻身床。

【背景技术】
[0002]翻身动作对于一个健康者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于一些危重病人或者肢体残疾生活不能处理的患者,翻身却非常困难,若得不到及时良好的护理,病人背部和臀部等部位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畅,极易发生肌体组织缺血坏死而导致褥疮。目前的医疗护理床,床架上的床面可整个翻转一定角度,或床面分为左部床面和右部床面,病人想翻身时,左部床面或右部床面翘起,使病人左翻或右翻。床面整个翻转时,病人处于斜面上,安全性差。床面分为左部床面和右部床面时,病人就得挪到左部床面和右部床面之间才能进行翻身,使得病人翻身困难,而且左部或右部床面翘起时,病人身体被向左或向右推,感觉不舒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自动翻身床,该床的翻身组件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从而不仅使得病人无论处于床的哪一位置都能容易地翻身,而且舒适感好,安全性高,此外,该床的翻身组件结构简单、操作控制灵活。
[000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翻身床,包括床架、设置于床架上的翻身组件以及驱动翻身组件动作的驱动装置,所述翻身组件包括左翻身板、右翻身板以及设于两者中间的中部板,中部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纵向转轴与左翻身板和右翻身板转动连接,所述床架上设有用于支撑纵向转轴的转动支承槽,转动支承槽顶部设有便于纵向转轴上下移动的开口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床架与左翻身板之间的用来带动左翻身板向上或向下翻动的左翻身驱动装置以及设置于床架与右翻身板之间的用来带动右翻身板向上或向下翻动的右翻身驱动装置;所述左翻身板和中部板下表面之间连接有用来带动中部板随左翻身板向上或向下翻动的左托举联动装置,右翻身板和中部板下表面之间连接有用来带动中部板随右翻身板向上或向下翻动的右托举联动装置。
[0005]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翻身床,在左翻身时,左翻身驱动装置带动左翻身板向上转动,左翻身板带动中部板向上转动,左托举联动装置保证中部板能随左翻身板同步向上转动,同理,右翻身时,右翻身驱动装置带动右翻身板向上转动,右翻身板带动中部板向上转动,右托举联动装置保证中部板能随右翻身板同步向上转动。
[0006]为了使病人不仅能自如地左右翻身,而且能坐起,所述左翻身板包括左前单元和与左前单元后侧转动连接的左后单元,所述右翻身板包括右前单元和与右前单元后侧转动连接的右后单元,所述中部板包括中前单元和与中前单元后侧转动连接的中后单元,所述左前单元与左后单元的转动中心、右前单元与右后单元的转动中心以及中前单元与中后单元的转动中心位于与纵向转轴相垂直的同一直线上;所述纵向转轴分别分段独立设置在中前单元与左前单元之间、中前单元与右前单元之间、中后单元与左后单元之间、中后单元与右后单元之间;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床架与中前单元之间的用来带动中前单元向上或向下翻动的起坐驱动装置;所述左前单元和中前单元之间设有用于带动左前单元随中前单元同步向上或向下翻动的托举装置一;所述右前单元和中前单元之间设有用于带动右前单元随中前单元同步向上或向下翻动的托举装置二;所述左前单元和左后单元之间设有用于带动左前单元随左后单元同步向上或向下翻动的托举装置三,所述右前单元和右后单元之间设有用于带动右前单元随右后单元同步向上或向下翻动的托举装置四。
[0007]为了更好地带动病人起坐,所述起坐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床架上的电机一、固定于床架上的蜗轮蜗杆减速机一、连接于电机一输出端和蜗轮蜗杆减速机一输入端之间的皮带一、连接于蜗轮蜗杆减速机一输出端的齿轮一以及与齿轮一相哨合传动的齿条一,所述齿条一的啮合面另一侧设有用于压制齿条一使齿条一与齿轮一保持啮合传动的压轮一,所述齿轮一的中心轴通过摆臂一与压轮一的中心轴连接,所述中前单元的下表面设有底部开口的支撑槽,所述齿条一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既能活动插入支撑槽中、又能脱离支撑槽的滑轮。
[0008]为了更好地调节压轮一和齿条一之间的间隙,所述压轮一的中心轴与床架之间还连接有用于调节压轮一与齿条一之间间隙的间隙调节装置,所述间隙调节装置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压轮一中心轴上的连杆一以及转动连接于连杆一另一端和床架之间的连杆二。
[0009]为了对齿条一进行托举导向,所述床架上设有与齿条一末端运动轨迹相匹配的托举导向装置。所述托举导向装置为一弹性托板,弹性托板的上端固定于床架上,下端悬空。所述托举导向装置不仅能在齿条一上行和下行过程中对齿条一起托举和导向作用,确保齿条一和齿轮一的啮合传动工作,而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又能避免在运动中承受中前单元重压的齿条一出现卡死现象。
[0010]为了更好地带动左前单元随中前单元同步向上或向下转动,所述托举装置一包括多个设置于左前单元和中前单元之间的托举板一,所述托举板一的一端固定于中前单元下表面,另一端活动支撑于左前单元下表面;为了更好地带动右前单元随中前单元同步向上或向下转动,所述托举装置二包括多个设置于右前单元和中前单元之间的托举板二,所述托举板二的一端固定于中前单元下表面,另一端活动支撑于右前单元下表面;为了更好地带动左前单元随左后单元同步向上或向下转动,所述托举装置三包括设置于左前单元和左后单元之间的托举板三,所述托举板三的一端固定于左后单元下表面,另一端活动支撑于左前单元下表面;为了更好地带动右前单元随右后单元同步向上或向下转动,所述托举装置四包括设置于右前单元和右后单元之间的托举板四,所述托举板四的一端固定于右后单元下表面,另一端活动支撑于右前单元下表面。
[0011]为了使左翻身驱动装置、右翻身驱动装置和起坐驱动装置不能同时动作,所述床架上设有位于托举板一、托举板二、托举板三、托举板四下方的行程开关,各述行程开关与一用于控制左翻身驱动装置、右翻身驱动装置和起坐驱动装置动作的智能控制装置相连。
[0012]为了更好地带动病人向左或向右翻身,所述左翻身驱动装置和右翻身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床架上的电机二、固定于床架上的蜗轮蜗杆减速机二、连接于电机二输出端和蜗轮蜗杆减速机二输入端之间的皮带二、连接于蜗轮蜗杆减速机二输出端的齿轮二以及与齿轮二相啮合传动的齿条二,所述齿条二的啮合面另一侧设有用于压制齿条二使齿条二与齿轮二保持啮合传动的压轮二,所述齿轮二的中心轴通过摆臂二与压轮二的中心轴连接,所述齿条二的上端与左后单元或右后单元下表面相铰接。
[0013]为了更好地带动中部板随左翻身板同步向上或向下转动,所述左托举联动装置为两组以上连接于左翻身板和中部板下表面之间的弹簧一,为了更好地带动中部板随右翻身板同步向上或向下转动,右托举联动装置为两组以上连接于右翻身板和中部板下表面之间的弹簧二。
[0014]为了便于病人进行洗漱用餐,所述床架在其与中前单元相对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桌板。
[0015]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6](I)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翻身床,通过左翻身板或右翻身板的翻转来带动中部板翻转,不论病人躺在床的哪一个位置都能容易地对病人进行翻身动作,不仅翻身操作灵活,而且舒适感好,安全性高;
[0017](2)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翻身床,不仅能使病人自如地左右翻身,而且能使病人坐起,各个翻身部件既能组合协同动作,又能互不干涉地独立实现另一动作,运动自如,操作便利;
[0018](3)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翻身床,各个驱动装置的设置有助于各部件独立实现翻身或起卧动作,此外由于驱动装置中采用蜗轮蜗杆减速机和齿轮齿条的配合传动,不仅传动平稳,噪声小,舒适感好,而且无论翻身组件翻转到哪个位置都能实现自锁,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0019](4)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翻身床,设有行程开关和智能控制装置,使得一个驱动装置动作时,另外两个驱动装置不能动作,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0020](5)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翻身床设有托举导向装置,托举导向装置不仅能在齿条一上行和下行过程中对齿条一起托举和导向作用,确保齿条一和齿轮一的啮合传动工作,而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又能避免在运动中承受中前单元重压的齿条一出现卡死现象;
[0021](6)本发明在床架上设有活动桌板,便于病人进行洗漱用餐等;
[0022](7)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翻身床,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操作控制灵活,制造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4]图1是本发明自动翻身床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床架、限位装置和驱动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1中翻身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图1中左翻身驱动装置/右翻身驱动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图1中起坐驱动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发明自动翻身床左翻身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发明自动翻身床右翻身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本发明自动翻身床起坐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符号说明:1、床架,2、翻身组件,2-1、左翻身板,2-1-1、左前单元,2-1-2、左后单元,2-2、右翻身板,2-2-1、右前单元,2-2-2、右后单元,2-3、中部板,2-3-1、中前单元,2-3-1-1、支撑槽,2-3-2、中后单元,3、驱动装置,3-1、左翻身驱动装置,3-1-1、电机二,3_1_2、蜗轮蜗杆减速机二, 3_1_3、皮带二, 3_1_4、齿轮二, 3_1_5、齿条二, 3_1_6、摆臂二,3-1-7、压轮二,3-2、右翻身驱动装置,3-3、起坐驱动装置,3-3-1、电机一,3_3_2、蜗轮蜗杆减速机一,3-3-3、皮带一,3-3-4、齿轮一,3-3-5、齿条一,3-3-6、压轮一,3-3-7、摆臂一,3-3-8、滑轮,3-3-9、间隙调节装置,4、纵向转轴,5、转动支承槽,6、左托举联动装置,7、右托举联动装置,8、托举装置一,9、托举装置二,10、托举装置三,11、托举装置四,12、托举导向装置,13、活动桌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
【发明内容】
进行详细说明:
[0034]如图1 一图8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翻身床,包括床架1、设置于床架I上的翻身组件2以及驱动翻身组件2动作的驱动装置3,所述翻身组件2包括左翻身板2-1、右翻身板2-2以及设于两者中间的中部板2-3,中部板2-3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纵向转轴4与左翻身板2-1和右翻身板2-2转动连接,所述床架I上设有用于支撑纵向转轴4的转动支承槽5,转动支承槽5顶部设有便于纵向转轴4上下移动的开口 ;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设置于床架I与左翻身板2-1之间的用来带动左翻身板2-1向上或向下翻动的左翻身驱动装置3-1以及设置于床架I与右翻身板2-2之间的用来带动右翻身板2-2向上或向下翻动的右翻身驱动装置3-2 ;所述左翻身板2-1和中部板2-3下表面之间连接有用来带动中部板2-3随左翻身板2-1向上或向下翻动的左托举联动装置6,右翻身板2-1和中部板2-3下表面之间连接有用来带动中部板2-3随右翻身板2-1向上或向下翻动的右托举联动装置7。
[0035]为了使病人不仅能自如地左右翻身,而且能坐起,如图1、图3所示,所述左翻身板
2-1包括左前单元2-1-1和与左前单元2-1-1后侧转动连接的左后单元2-1-2,所述右翻身板2-2包括右前单元2-2-1和与右前单元2-2-1后侧转动连接的右后单元2_2_2,所述中部板2-3包括中前单元2-3-1和与中前单元2-3-1后侧转动连接的中后单元2_3_2,所述左前单元2-1-1与左后单元2-1-2的转动中心、右前单元2-2-1与右后单元2_2_2的转动中心以及中前单元2-3-1与中后单元2-3-2的转动中心位于与纵向转轴4相垂直的同一直线上;所述纵向转轴4分别分段独立设置在中前单元2-3-1与左前单元2-1-1之间、中前单兀2-3-1与右前单兀2-2-1之间、中后单兀2_3_2与左后单兀2_1_2之间、中后单兀2_3_2与右后单元2-2-2之间;如图1-图2所示,所述驱动装置3还包括设置于床架I与中前单元2-3-1之间的用来带动中前单元2-3-1向上或向下翻动的起坐驱动装置3-3 ;如图3所示,所述左前单元2-1-1和中前单元2-3-1之间设有用于带动左前单元2-1-1随中前单元
2-3-1同步向上或向下翻动的托举装置一 8 ;所述右前单元2-2-1和中前单元2-3-1之间设有用于带动右前单元2-2-1随中前单元2-3-1同步向上或向下翻动的托举装置二 9 ;所述左前单元2-1-1和左后单元2-1-2之间设有用于带动左前单元2-1-1随左后单元2-1-2同步向上或向下翻动的托举装置三10,所述右前单元2-2-1和右后单元2-2-2之间设有用于带动右前单元2-2-1随右后单元2-2-2同步向上或向下翻动的托举装置四11。
[0036]为了更好地带动病人起坐,如图5所示,所述起坐驱动装置3-3包括固定于床架I上的电机一 3-3-1、固定于床架I上的蜗轮蜗杆减速机一 3-3-2、连接于电机一 3-3-1输出端和蜗轮蜗杆减速机一 3-3-2输入端之间的皮带一 3-3-3、连接于蜗轮蜗杆减速机一 3-3-2输出端的齿轮一 3-3-4以及与齿轮一 3-3-4相哨合传动的齿条一 3-3-5,所述齿条一 3_3_5的啮合面另一侧设有用于压制齿条一 3-3-5使齿条一 3-3-5与齿轮一 3-3-4保持啮合传动的压轮一 3-3-6,所述齿轮一 3-3-4的中心轴通过摆臂一 3-3-7与压轮一 3_3_6的中心轴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中前单元2-3-1的下表面设有底部开口的支撑槽2-3-1-1,如图5、图8所示,所述齿条一 3-3-5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既能活动插入支撑槽2-3-1-1中、又能脱离支撑槽2-3-1-1的滑轮3-3-8。
[0037]为了更好地调节压轮一 3-3-6和齿条一 3-3-5之间的间隙,如图5所示,所述压轮一 3-3-6的中心轴与床架I之间还连接有用于调节压轮一 3-3-6与齿条一 3-3-5之间间隙的间隙调节装置3-3-9,所述间隙调节装置3-3-9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压轮一 3-3-6中心轴上的连杆一以及转动连接于连杆一另一端和床架I之间的连杆二。
[0038]为了对齿条一 3-3-5进行托举导向,如图1-图2所示,所述床架I上设有与齿条一3-3-5末端运动轨迹相匹配的托举导向装置12,所述托举导向装置12为一弹性托板,弹性托板的上端固定于床架I上,下端悬空。所述托举导向装置12不仅能在齿条一 3-3-5上行和下行过程中对齿条一 3-3-5起托举和导向作用,确保齿条一 3-3-5和齿轮一 3-3-4的啮合传动工作,而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又能避免在运动中承受中前单元2-3-1重压的齿条一 3-3-5出现卡死现象。
[0039]为了更好地带动左前单元2-1-1随中前单元2-3-1同步向上或向下转动,如图3所示,所述托举装置一 8包括多个设置于左前单元2-1-1和中前单元2-3-1之间的托举板一,所述托举板一的一端固定于中前单兀2-3-1下表面,另一端活动支撑于左前单兀2-1-1下表面;为了更好地带动右前单元随中前单元同步向上或向下转动,所述托举装置二 9包括多个设置于右前单元2-2-1和中前单元2-3-1之间的托举板二,所述托举板二的一端固定于中前单元2-3-1下表面,另一端活动支撑于右前单元2-2-1下表面;为了更好地带动左前单元随左后单元同步向上或向下转动,所述托举装置三10包括设置于左前单元2-1-1和左后单元2-1-2之间的托举板三,所述托举板三的一端固定于左后单元2-1-2下表面,另一端活动支撑于左前单元2-1-1下表面;为了更好地带动右前单元随右后单元同步向上或向下转动,所述托举装置四11包括设置于右前单元2-2-1和右后单元2-2-2之间的托举板四,所述托举板四的一端固定于右后单元2-2-2下表面,另一端活动支撑于右前单元2-2-1下表面。
[0040]为了使左翻身驱动装置3-1、右翻身驱动装置3-2和起坐驱动装置3-3不能同时动作,所述床架I设有位于托举板一、托举板二、托举板三、托举板四下方的行程开关(图中未示),各行程开关与一用于控制左翻身驱动装置3-1、右翻身驱动装置3-2和起坐驱动装置
3-3动作的智能控制装置相连。当所有行程开关都接通时,左翻身驱动装置3-1、右翻身驱动装置3-2和起坐驱动装置3-3都能动作,一旦有一个驱动装置动作,使与其对应的其中一个行程开关不被接通时,另外两个驱动装置则不能动作,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0041]为了更好地带动病人向左或向右翻身,如图4所示,所述左翻身驱动装置3-1和右翻身驱动装置3-2包括固定于床架I上的电机二 3-1-1、固定于床架I上的蜗轮蜗杆减速机二 3-1-2、连接于电机二 3-1-1输出端和蜗轮蜗杆减速机二 3-1-2输入端之间的皮带二
3-1-3、连接于蜗轮蜗杆减速机二 3-1-2输出端的齿轮二 3-1-4以及与齿轮二 3_1_4相啮合传动的齿条二 3-1-5,所述齿条二 3-1-5的啮合面另一侧设有用于压制齿条二 3-1-5使齿条二3-1-5与齿轮二 3-1-4保持啮合传动的压轮二 3-1-6,所述齿轮二 3_1_4的中心轴通过摆臂二 3-1-6与压轮二 3-1-7的中心轴连接,所述齿条二 3-1-5的上端与左后单元2_1_2或右后单元2-2-2下表面相铰接。
[0042]为了更好地带动中部板2-3随左翻身板2-1同步向上或向下转动,如图3所示,所述左托举联动装置6为两组以上连接于左翻身板2-1和中部板2-3下表面之间的弹簧一,为了更好地带动中部板随右翻身板同步向上或向下转动,右托举联动装置7为两组以上连接于右翻身板2-1和中部板2-3下表面之间的弹簧二。
[0043]为了便于病人进行洗漱用餐,如图1、图8所示,所述床架I在其与中前单元2-3-1相对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桌板13。
[0044]该发明的工作原理为:1)左翻身时:如图6所示,左翻身驱动装置3-1驱动左后单元2-1-2向上转动,同时,左后单元2-1-2通过托举装置三10带动左前单元2-1-1向上转动,左后单元2-1-2和左前单元2-1-1带动中后单元2-3-2和中前单元2_3_1向上转动,左托举联动装置6使得中后单元2-3-2和中前单元2-3-1随左后单元2-1-2和左前单元2_1_1同步向上转动,完成左翻身,当左翻身板2-1向下转动时,纵向转轴4刚好落入转动支承槽5内;2)右翻身时:如图7所示,右翻身驱动装置3-2驱动右后单元2-2-2向上转动,同时,右左后单元2-2-2通过托举装置四11带动右前单元2-2-1向上转动,右后单元2-2-2和右前单元2-2-1带动中后单元2-3-2和中前单元2-3-1向上转动,右托举联动装置7使得中后单元2-3-2和中前单元2-3-1随右后单元2-2-2和右前单元2_2_1同步向上转动,完成右翻身,当右翻身板2-2向下转动时,纵向转轴4刚好落入转动支承槽5内;3)起坐时:如图8所示,起坐驱动装置3-3驱动中前单元2-3-1向上转动,中前单元2-3-1通过托举装置一 8和托举装置二 9分别带动左前单元2-1-1和右前单元2-2-1同步向上转动,完成起坐。
[0045]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本发明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原理的任何改进或替换,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翻身床,包括床架(I)、设置于床架(I)上的翻身组件(2)以及驱动翻身组件(2)动作的驱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组件(2)包括左翻身板(2-1)、右翻身板(2-2)以及设于两者中间的中部板(2-3),中部板(2-3)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纵向转轴(4)与左翻身板(2-1)和右翻身板(2-2)转动连接,所述床架(I)上设有用于支撑纵向转轴(4)的转动支承槽(5),转动支承槽(5)顶部设有便于纵向转轴(4)上下移动的开口 ;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设置于床架(I)与左翻身板(2-1)之间的用来带动左翻身板(2-1)向上或向下翻动的左翻身驱动装置(3-1)以及设置于床架(I)与右翻身板(2-2)之间的用来带动右翻身板(2-2)向上或向下翻动的右翻身驱动装置(3-2);所述左翻身板(2-1)和中部板(2-3)下表面之间连接有用来带动中部板(2-3)随左翻身板(2-1)向上或向下翻动的左托举联动装置出),右翻身板(2-1)和中部板(2-3)下表面之间连接有用来带动中部板(2-3)随右翻身板(2-1)向上或向下翻动的右托举联动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翻身板(2-1)包括左前单元(2-1-1)和与左前单元(2-1-1)后侧转动连接的左后单元(2-1-2),所述右翻身板(2-2)包括右前单元(2-2-1)和与右前单元(2-2-1)后侧转动连接的右后单元(2_2_2),所述中部板(2-3)包括中前单元(2-3-1)和与中前单元(2-3-1)后侧转动连接的中后单元(2-3-2),所述左前单元(2-1-1)与左后单元(2-1-2)的转动中心、右前单元(2_2_1)与右后单元(2-2-2)的转动中心以及中前单元(2-3-1)与中后单元(2-3-2)的转动中心位于与纵向转轴(4)相垂直的同一直线上;所述纵向转轴(4)分别分段独立设置在中前单元(2-3-1)与左前单元(2-1-1)之间、中前单元(2-3-1)与右前单元(2_2_1)之间、中后单元(2-3-2)与左后单兀(2-1-2)之间、中后单兀(2-3-2)与右后单兀(2_2_2)之间;所述驱动装置(3)还包括设置于床架(I)与中前单元(2-3-1)之间的用来带动中前单元(2-3-1)向上或向下翻动的起坐驱动装置(3-3);所述左前单元(2-1-1)和中前单元(2-3-1)之间设有用于带动左前单元(2-1-1)随中前单元(2-3-1)同步向上或向下翻动的托举装置一(8);所述右前单元(2-2-1)和中前单元(2-3-1)之间设有用于带动右前单元(2-2-1)随中前单元(2-3-1)同步向上或向下翻动的托举装置二(9);所述左前单元(2-1-1)和左后单元(2-1-2)之间设有用于带动左前单元(2-1-1)随左后单元(2-1-2)同步向上或向下翻动的托举装置三(10),所述右前单元(2-2-1)和右后单元(2-2-2)之间设有用于带动右前单元(2-2-1)随右后单元(2-2-2)同步向上或向下翻动的托举装置四(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坐驱动装置(3-3)包括固定于床架(I)上的电机一(3-3-1)、固定于床架(I)上的蜗轮蜗杆减速机一(3-3-2)、连接于电机一(3-3-1)输出端和蜗轮蜗杆减速机一(3-3-2)输入端之间的皮带一(3-3-3)、连接于蜗轮蜗杆减速机一(3-3-2)输出端的齿轮一(3-3-4)以及与齿轮一(3-3-4)相哨合传动的齿条一(3-3-5),所述齿条一(3-3-5)的哨合面另一侧设有用于压制齿条一(3-3-5)使齿条一(3-3-5)与齿轮一(3-3-4)保持哨合传动的压轮一(3-3-6),所述齿轮一(3_3_4)的中心轴通过摆臂一(3-3-7)与压轮一(3-3-6)的中心轴连接,所述中前单元(2-3-1)的下表面设有底部开口的支撑槽(2-3-1-1),所述齿条一(3-3-5)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既能活动插入支撑槽(2-3-1-1)中、又能脱离支撑槽(2-3-1-1)的滑轮(3-3-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一(3-3-6)的中心轴与床架(I)之间还连接有用于调节压轮一(3-3-6)与齿条一(3-3-5)之间间隙的间隙调节装置(3-3-9),所述间隙调节装置(3-3-9)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压轮一(3-3-6)中心轴上的连杆一以及转动连接于连杆一另一端和床架(I)之间的连杆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I)上设有与齿条一(3-3-5)末端运动轨迹相匹配的托举导向装置(12),所述托举导向装置(12)为一弹性托板,弹性托板的上端固定于床架(I)上,下端悬空。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装置一(8)包括多个设置于左前单元(2-1-1)和中前单元(2-3-1)之间的托举板一,所述托举板一的一端固定于中前单元(2-3-1)下表面,另一端活动支撑于左前单元(2-1-1)下表面;所述托举装置二(9)包括多个设置于右前单元(2-2-1)和中前单元(2-3-1)之间的托举板二,所述托举板二的一端固定于中前单元(2-3-1)下表面,另一端活动支撑于右前单元(2-2-1)下表面;所述托举装置三(10)包括设置于左前单元(2-1-1)和左后单元(2-1-2)之间的托举板三,所述托举板三的一端固定于左后单元(2-1-2)下表面,另一端活动支撑于左前单元(2-1-1)下表面;所述托举装置四(11)包括设置于右前单元(2-2-1)和右后单元(2-2-2)之间的托举板四,所述托举板四的一端固定于右后单元(2-2-2)下表面,另一端活动支撑于右前单元(2-2-1)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I)上设有位于托举板一、托举板二、托举板三、托举板四下方的行程开关,各行程开关与一用于控制左翻身驱动装置(3-1)、右翻身驱动装置(3-2)和起坐驱动装置(3-3)动作的智能控制装置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翻身驱动装置(3-1)和右翻身驱动装置(3-2)包括固定于床架(I)上的电机二(3-1-1)、固定于床架(I)上的蜗轮蜗杆减速机二(3-1-2)、连接于电机二(3-1-1)输出端和蜗轮蜗杆减速机二(3-1-2)输入端之间的皮带二(3-1-3)、连接于蜗轮蜗杆减速机二(3-1-2)输出端的齿轮二(3-1-4)以及与齿轮二(3-1-4)相啮合传动的齿条二(3-1-5),所述齿条二(3_1_5)的啮合面另一侧设有用于压制齿条二(3-1-5)使齿条二(3-1-5)与齿轮二(3-1-4)保持啮合传动的压轮二(3-1-6),所述齿轮二(3-1-4)的中心轴通过摆臂二(3-1-6)与压轮二(3_1_7)的中心轴连接,所述齿条二(3-1-5)的上端与左后单元(2-1-2)或右后单元(2-2-2)下表面相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托举联动装置(6)为两组以上连接于左翻身板(2-1)和中部板(2-3)下表面之间的弹簧一,右托举联动装置(7)为两组以上连接于右翻身板(2-1)和中部板(2-3)下表面之间的弹簧二。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I)在其与中前单元(2-3-1)相对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桌板(13)。
【文档编号】A61G7/015GK104337644SQ201410690188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5日
【发明者】涂春生, 黄忠辉 申请人:涂春生, 黄忠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