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7175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黄5-20克、红花5-30克、黑丑5-15克和白丑5-40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将大黄、红花、黑丑和白丑四味中药有机的结合,相互配伍,相辅相成,对气瘀、食瘀、水瘀和血瘀具有很好的疗效。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四瘀包括气瘀、食瘀、水瘀和血瘀。其中气瘀是中医学诊断。人体之气是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和动力。生命活动的维持,必须依靠气。人体的气,除与先天禀赋、后天环境以及饮食营养相关以外,且与肾、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所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在人体内运动的具体体现。当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便形成气瘀,表现出的症状包括肝气犯胃、胃脘胀满、或胀痛连及两胁痛,以及纳呆暖气、食欲不振、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闷气不畅等。中医认为,气瘀多由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所致。长期气郁会导致血循环不畅,严重影响健康。食瘀表现出的症状包括食滞、胃胀满、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消等。水瘀表现出的症状包括由各种病引起的浮肿。如:脸部、腹部、腿部或足部浮肿,以及肝腹水和瘀水等。血瘀表现出的症状包括妇女经闭不通、月经不调或有结块痛经等。
[0003]上述四瘀表现出来的症状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多重伤害,但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对四瘀进行治疗。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黄5-20克、红花5-30克、黑丑5-15克和白丑5-40克。
[0007]优选地,所述中药为蜜丸状。
[0008]制备上述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干燥:将大黄、红花、黑丑和白丑中药组分分别干燥至能够用粉碎机粉碎为止;
[0010]2)粉碎:将干燥后的中药组分混匀后,用粉碎机粉碎至中药组分的粒径为60-80目的中药粉;
[0011]3)准备蜂蜜:将蜂蜜用温度为116-1181:的大火熬沸至蜂蜜产生的泡沫呈浅红色光泽,且蜂蜜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的状态,然后用温度为90-1001:的小火慢熬至蜂蜜出现黄色的泡沫,同时滴状的蜂蜜在凉水中沉淀而不散开即可;
[0012]4)药蜜混合:将熬制后的蜂蜜缓慢的加入到中药粉中,且边加蜂蜜边搅拌中药粉,制成中药团;
[0013]5)制成蜜丸:将中药团先制成若干条状的中药条,然后每个中药条再制成若干个丸状的中药丸,即蜜丸。
[0014]优选地,步骤1)中中药组分在干燥混匀后和粉碎前,将中药组分放于-20-40X:的温度下进行冷冻。
[0015]优选地,步骤4)中中药粉和熬制后的蜂蜜的重量比为1:1-1.5。
[0016]大黄:本品为寥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116111111:811^111:1011111.或药用大黄11.的干燥根和根莖。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大黄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
[0017]红花:拉丁名舰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0018]黑丑和白丑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1.) 0110187或圆叶牵牛
)^01^.的干燥成熟种子。因颜色不同而分为黑丑和白丑。
[0019]黑丑:药材性状:本品似橘瓣状,长4-8皿,宽3-5皿。表面灰黑色,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下端有一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横切面可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微显油性。无臭,味苦,有麻感。
[0020]白丑:本品为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米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0021]本发明将大黄、红花、黑丑和白丑有机结合,大黄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作用,能够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黑丑和白丑相互配合,具有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的作用。能够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大黄与黑丑和白丑相伍,大黄发挥清热、泻火和通便的作用,能够治疗气瘀造成的水湿壅结,黑丑和白丑发挥润肠、通便、行水行气的作用,能够治疗血瘀造成的实邪结滞,大黄与黑丑和白丑相辅相成,具有导湿利水,泄泻热毒,破积通滞的作用。红花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作用。能够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瘾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由于水瘀和血瘀是阴精为病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表现形式,在很多条件下,都是相伴而行,有分有合,相互转化。因此大黄、黑丑和白丑结合红花的功效,对血瘀具有很好的疗效,进而对水瘀进行作用。此外,红花性味辛、温,而大黄性味苦、寒,黑丑和白丑性味寒、苦,红花温性能够调和大黄、黑丑和白丑的寒性,使本发明的中药药性适中,四味药材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0022]而本发明的中药制成为蜜丸,因蜂蜜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补中缓急,润燥解毒等作用,可与主药相辅相成,增进疗效。同时,因蜜丸味甜,能矫正本发明的中药本身具有的辛、苦的药味,且质软可塑,可任意改成小粒服用,也可用水化开饮服。
[0023]在本发明中的蜜丸采用蜂蜜作为粘合剂,并且采用熬制后的蜂蜜,是因为熬制的蜂蜜能够起到去除杂质、破坏酵素、杀灭细菌、蒸发水分和增强粘性的作用。熬制后的蜂蜜粘合力强,能有效地粘附药物,且与中药粉混合后丸块表面不易硬化,崩解缓慢,且作用持久,便于保存药性,避免药物有效成分的氧化变质和散失损坏,保持中药固有的气味特征。
[0024]服用方式:
[0025]每日一粒,每粒15克;早晨空腹服用。服药后两小时可用餐。服药后饮食忌腥,忌冷。
[0026]药效:
[0027]七日一疗程。一个疗程即可治愈或好转。病情顽固者2-6个疗程治愈。无任何副作用。
[0028]主治病证:
[0029]气瘀:肝气犯胃,胃脘胀满,或胀痛连及两胁痛。纳呆暖气,食欲不振,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闷气不畅等。
[0030]食瘀:食滞,胃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消等。
[0031]水瘀:由各种病引起的浮肿。如:面,腹,腿,足浮肿。肝腹水,瘀水等。
[0032]血瘀:妇女,经闭不通,月经不调。有结块痛经等。
[003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将大黄、红花、黑丑和白丑四味中药有机的结合,相互配伍,相辅相成,对气瘀、食瘀、水瘀和血瘀具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5]实施例1
[003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黄5克、红花30克、黑丑10克和白丑40克。
[0037]所述中药为蜜丸状。
[0038]制备上述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1)干燥:将大黄、红花、黑丑和白丑中药组分分别干燥至能够用粉碎机粉碎为止;
[0040]2)粉碎:将干燥后的中药组分混匀后,将中药组分放于-20X:的温度下进行冷冻,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至中药组分的粒径为60目的中药粉;
[0041]3)准备蜂蜜:将蜂蜜用温度为1181:的大火熬沸至蜂蜜产生的泡沫呈浅红色光泽,且蜂蜜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的状态,然后用温度为901:的小火慢熬至蜂蜜出现黄色的泡沫,同时滴状的蜂蜜在凉水中沉淀而不散开即可;
[0042]4)药蜜混合:将熬制后的蜂蜜缓慢的加入到中药粉中,且边加蜂蜜边搅拌中药粉,制成中药团;所述中药粉和熬制后的蜂蜜的重量比为1:1.5 ;
[0043]5)制成蜜丸:将中药团先制成若干条状的中药条,然后每个中药条再制成若干个丸状的中药丸,即蜜丸。
[0044]实施例2
[004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黄20克、红花5克、黑丑15克和白丑20克。
[0046]所述中药为蜜丸状。
[0047]制备上述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8]1)干燥:将大黄、红花、黑丑和白丑中药组分分别干燥至能够用粉碎机粉碎为止;
[0049]2)粉碎:将干燥后的中药组分混匀后,将中药组分放于-40X:的温度下进行冷冻,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至中药组分的粒径为80目的中药粉;
[0050]3)准备蜂蜜:将蜂蜜用温度为1161:的大火熬沸至蜂蜜产生的泡沫呈浅红色光泽,且蜂蜜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的状态,然后用温度为1001:的小火慢熬至蜂蜜出现黄色的泡沫,同时滴状的蜂蜜在凉水中沉淀而不散开即可;
[0051]4)药蜜混合:将熬制后的蜂蜜缓慢的加入到中药粉中,且边加蜂蜜边搅拌中药粉,制成中药团;所述中药粉和熬制后的蜂蜜的重量比为1:1 ;
[0052]5)制成蜜丸:将中药团先制成若干条状的中药条,然后每个中药条再制成若干个丸状的中药丸,即蜜丸。
[0053]实施例3
[005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黄10克、红花15克、黑丑5克和白丑5克。
[0055]所述中药为蜜丸状。
[0056]制备上述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7]1)干燥:将大黄、红花、黑丑和白丑中药组分分别干燥至能够用粉碎机粉碎为止;
[0058]2)粉碎:将干燥后的中药组分混匀后,将中药组分放于-30X:的温度下进行冷冻,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至中药组分的粒径为70目的中药粉;
[0059]3)准备蜂蜜:将蜂蜜用温度为1171:的大火熬沸至蜂蜜产生的泡沫呈浅红色光泽,且蜂蜜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的状态,然后用温度为951:的小火慢熬至蜂蜜出现黄色的泡沫,同时滴状的蜂蜜在凉水中沉淀而不散开即可;
[0060]4)药蜜混合:将熬制后的蜂蜜缓慢的加入到中药粉中,且边加蜂蜜边搅拌中药粉,制成中药团;所述中药粉和熬制后的蜂蜜的重量比为1:1.2 ;
[0061]5)制成蜜丸:将中药团先制成若干条状的中药条,然后每个中药条再制成若干个丸状的中药丸,即蜜丸。
[0062]为了说明本发明中药的效果,下面采用临床实验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具体采用实施例1中的中药:
[0063]一般资料:本发明人对200例病例临床观察,其中男92例,女10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80岁;气瘀86例,食瘀23例,水瘀62例,血瘀29例。其中同一患者同时表现出上述两种以上的症状时,只统计一次。
[0064]治疗方法:蜜丸,每天1次,每次1粒早晨空腹服用,服药后两小时可用餐。服药后饮食忌腥,忌冷。每粒蜜丸为15克。服用7天为一疗程。
[0065]疗效评定标准:
[0066]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0067]有效:全部或主要症状明显消除。
[0068]无效:经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或仅有短期改善。
[0069]治疗结果:
[0070]治愈:气瘀85例,食瘀23例,水瘀61例,血瘀27例;
[0071]有效:气瘀1例,水瘀1例,血瘀2例;
[0072]治愈率为98 %,有效率为100 %。
[0073]典型临床病例:
[0074]病例1:河北省南皮县寨子镇侯先生,56岁;
[0075]病情:肝硬化,浮水。食欲不振,无神,无力,闷气不畅。
[0076]服药一个疗程后痊愈,随访一年无复发及副作用。
[0077]病例2: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兴济镇李先生,42岁;
[0078]病情:胃胀满,面部、腹部、腿部浮肿。
[0079]用药两个疗程后治愈,随访一年无复发及副作用。
[0080]病例3:河北省盐山县某公司职员王女士,29岁;
[0081]病情:每年来月经2-3次,有郁块。腰腿疼。.
[0082]用药四个疗程后痊愈,随访一年无复发及副作用。
[0083]病例4:河北省沧县张女士,43岁;
[0084]病情:心口闷痛,食欲不振,纳呆暖气。.
[0085]用药1个疗程后痊愈,随访一年无复发及副作用。
[0086]病例5:河北省沧县马先生,32岁;
[0087]病情:肚腹胀满,雨肋疼痛。
[0088]用药1个疗程后痊愈,随访一年无复发及副作用。
[0089]病例6:河北省沧县于先生,34岁;
[0090]病情:面腹浮肿
[0091]用药2个疗程后痊愈,随访一年无复发及副作用。
[0092]病例7:河北省沧县冯先生,38岁;
[0093]病情:胸闷,肚腹胀满,消化不良。
[0094]用药1个疗程后痊愈,随访一年无复发及副作用。
[0095]病例8:河北省沧县李先生,24岁;
[0096]病情:心口胀满,气闷不通,食欲不振。
[0097]用药1个疗程后痊愈,随访一年无复发及副作用。
[0098]病例9:河北省沧县代先生,42岁;
[0099]病情:行经血少,有瘀块,肚腹疼。
[0100]用药2个疗程后痊愈,随访一年无复发及副作用。
[0101]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黄5-20克、红花5-30克、黑丑5-15克和白丑5-40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蜜丸状。
3.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四瘀的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干燥:将大黄、红花、黑丑和白丑中药组分分别干燥至能够用粉碎机粉碎为止; 2)粉碎:将干燥后的中药组分混匀后,用粉碎机粉碎至中药组分的粒径为60-80目的中药粉; 3)准备蜂蜜:将蜂蜜用温度为116-118°C的大火熬沸至蜂蜜产生的泡沫呈浅红色光泽,且蜂蜜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的状态,然后用温度为90-100°C的小火慢熬至蜂蜜出现黄色的泡沫,同时滴状的蜂蜜在凉水中沉淀而不散开即可; 4)药蜜混合:将熬制后的蜂蜜缓慢的加入到中药粉中,且边加蜂蜜边搅拌中药粉,制成中药团; 5)制成蜜丸:将中药团先制成若干条状的中药条,然后每个中药条再制成若干个丸状的中药丸,即蜜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中药组分在干燥混匀后和粉碎前,将中药组分放于-20-40°C的温度下进行冷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中药粉和熬制后的蜂蜜的重量比为 1:1-1.5。
【文档编号】A61P15/00GK104435150SQ201410717854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日
【发明者】王洪安 申请人:王洪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