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7185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它是由黄芪、桂枝、菟丝子、延胡索、川牛膝、香附、姜黄、独活、伸筋草、生白术、白芍、川芎、丹参、威灵仙、秦艽、鸡血藤、海风藤、忍冬藤、刘寄奴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成,具有滋补肝肾、理气止痛、温通经脉、疏肝解郁的功效,治疗效果显著。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本发明 还涉及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跟骨骨质增生即足跟骨骨刺,其症状主要是足根压痛,行走时脚跟不敢用力,伴针 刺样疼痛感,活动一段时间后,症状通常会有所缓解。足跟骨骨刺的形成原因是跖腱膜长期 牵拉跟骨骨质而引起的慢性骨质增生现象。跖腱膜位于跟骨与跖骨之间,是一束很致密的 纤维组织,呈膜状,覆盖于足底。如果把跟骨、盘骨及跖骨当作一张"弓",跖腱膜就如同一根 "弦"。它的作用是保护足底的神经、血管、肌肉,维持足弓的形态,减少行走时的震动。人行 走时,压力使足弓的弧度变直,而跖腱膜产生的拉力又要维持足弓的形态,其结果必然使跖 腱膜在跟骨附着处拉力显著增大。长期牵拉的结果使跟骨出现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0003] 跟骨骨质增生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肥胖体型者多见。症状表现为显著的足跟疼痛,伴有麻胀感,起床后 站立时或初走时疼痛剧烈,活动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久站久行后疼痛则又加重。跟骨骨 刺痛患者当足跟在石子、瓦片等硬物上被咯垫时,则疼痛不堪忍受。疼痛部位一般较局限, 故多有明显的压痛点。跟骨骨质增生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增生的骨刺压迫 血管神经,可导致脚部剧痛、行走困难、甚至瘫痪,固执增生症已经成为影响老年生活质量 的疑难杂症之一。
[0004] 目前治疗骨质增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推拿、按摩、牵引、理疗、针灸、介入、以及种 类繁多的药品等,这些尽管当时都有比较好的疗效,但治疗后多数在一定时期内复发,或只 起到缓解作用,治标不治本,病情反复,难以根治,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且长期服药导 致会损害患者的肝肾功能,且导致患者产生药物的依赖,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对于跟骨 骨质增生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标本兼治、不易复发、治疗时间短的特点。
[0006]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0007] 发明人在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观察到跟骨骨质增生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根据 该病症的发展规律,以及中药的配伍原则,并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反复探索总结出一种治 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的新配方,本发明选择黄芪、桂枝、菟丝子、延胡索、川牛膝、香 附、姜黄、独活、伸筋草、生白术、白芍、川芎、丹参、威灵仙、秦艽、鸡血藤、海风藤、忍冬藤、刘 寄奴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使之具有滋补肝肾、理气止 痛、温通经脉、疏肝解郁的功效,从而能够有效治疗跟骨骨质增生。
[0008] 本发明中药物的作用: 其中: 黄苗: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苗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 sch. )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 Hsiao 或膜荚黄苗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的干 燥根。性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敛汗、利水消肿、托疮排 脓、通调水道。在《本草汇言》中有记载: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故阳 虚之人,自汗频来,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黄芪可以实卫而敛汗;伤寒之证,行发表而邪汗不 出,乃里虚而正气内乏也,黄芪可以济津以助汗;贼风之疴,偏中血脉而手足不随者,黄芪可 以荣筋骨;痈疡之证,脓血内溃,阳气虚而不敛者,黄芪可以生肌肉,又阴疮不能起发,阳气 虚而不愈者,黄芪可以生肌肉。
[0009]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性味: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 痛;癥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长沙药解》载:"入肝家而行血分,定经络而达荣郁。善 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散遏抑,止 痛楚,通经络,开痹涩,甚去湿寒。止奔豚,更安惊悸。"本品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用于寒凝 血滞等诸痛证。
[0010] 宽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宽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 熟种子。性味甘、温。归肝、肾经。功效:滋补肝肾,固精随尿,安胎,明目,止泻。适用于肝 肾不足的腰膝筋骨酸痛,腿脚软弱无力、阳痿遗精、呓语、小便频数、尿有余浙、头晕眼花、视 物不清、耳鸣耳聋以及妇女带下、习惯性流产等症。菟丝子即可补阳,又可益阴,具有温而不 燥,补而不滞的特点,为平补肝肾之良药。
[0011] 延胡索:为S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莖。性 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功效: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 阻,跌扑肿痛。本品辛散温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活血行气止痛,善治血瘀气滞所致 的多种疼痛,其止痛作用优良。《本草求真》中记载:延胡索,不论是血是气,积而不散者,月艮 此力能通达,以其性温,则于气血能行能畅,味辛则于气血能润能散,所以理一身上下诸痛, 往往独行功多。
[0012] 川牛膝:为览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性味:甘、微 苦、平。归肝、肾经。功效: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 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0013]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莖。性味:辛、微苦、微 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功效:行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理气舒郁,调和肝胃。本品辛散 苦寒、为疏肝理气之要药,可用于肝气郁滞所致诸痛症。
[0014]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莖。性味:辛、苦,温。归脾、肝 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0015]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性味: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 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临床上常用于祛风胜湿,通痹止痛,凡风寒湿痹,关 节疼痛,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尤以下部之痹痛、腰膝酸痛、两足痿痹、屈伸不利等症为适宜。
[0016] 伸筋草:为石松科石松属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全草。性味: 苦、辛、温。归肝经。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筋脉拘挛疼痈。外用治跌 打扭伤肿痛。
[0017] 生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 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白术既能补气健脾,又能燥 湿利水,为健脾燥湿的要药,可用于风湿痹症、关节肿痛等症状。
[0018] 白芍:为双子叶植物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i.的干燥根。性 味:凉,苦酸,微寒。功效: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多用于肝旺脾虚痛泻者,在此方 中补血合营,调和脾胃,有利于其他药物的吸收。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 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本品能养肝血、敛肝阴、抑肝阳、疏肝气,又 能缓挛急、止疼痛,为治疗肝经各种疼痛之良药。
[0019] 川弯:为伞形科植物川弯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莖。性味:辛, 温。归肝、胆、心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本品辛散温通,能上行巅顶,下达血海,夕卜 彻皮毛,旁通四肢,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 达、止痛等功能。
[0020] 丹参: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 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莖。性味:苦,微寒。归经:入心、肝经。功效:活血调经, 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日华子本 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 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 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丹参能活血祛瘀,对消除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也可 能有一定的作用。
[0021] 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山寥) Clematis hexapetala Pali.或东北铁线莲(黑薇)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 及根茎。性味:辛,咸,温,有毒。归膀胱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用 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凡风湿痹痛、麻木不仁,无论上下皆可用,为风湿痹痛要 药,《药品化义》中云:灵仙,性猛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 致成痛风走经,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现代研究证实,威灵仙含白头翁素和白头翁醇、皂 甙等,具有镇痛、抗利尿作用。醋浸液对鱼骨刺有一定软化作用,并使局部肌肉松弛,促使骨 刺脱落。煎剂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霉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起到抗 菌消炎的作用,且不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0022] 秦究:为龙胆科植物秦究Gentiana macrophylla Pali.、麻花秦究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莖秦究 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究 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性味:辛、苦,微寒。归胃经、肝经、胆经。功效:祛风 湿,舒筋络,清虚热,止痹痛,《本经》有云:"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秦艽辛散苦泄,性质和平,为风中之润剂,能散风除湿、舒筋通络,偏 治下半身疼痛,两药配伍,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手足麻木。
[0023] 鸡血藤:为豆科 Leguminosae 植物密花豆 Spatholobus suberectusDunn 的干 燥藤茎。性味苦、甘,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血,活血,通络。本品行血养血,舒筋活络,为 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的常用药。治血虚不养筋之肢体麻木及血虚萎黄,多配益气补 血药之黄芪、当归等药用。
[0024] 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 (Choisy) Ohwi的干燥藤莖。性味: 辛、苦、微温。归肝经。功效:祛风湿,通经络。可治疗用于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筋脉拘挛。肺寒喘咳,屈伸不利。
[0025] 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莖枝。性味:甘, 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 痹,关节红肿热痛。忍冬藤不仅具有解毒的作用,还具有通络之功,可以消除经络的风热而 止痛,故常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
[0026] 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Herba Artemisiae Anomalae)的带花全草。性味:味 辛;微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功效:破瘀通经;止血消肿;消食化积。用于经闭,痛经; 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症瘕;跌打损伤;金疮出血;风湿痹痛;便血;尿血;痈疮肿毒;烫 伤;食积腹痛;泄泻痢疾。
[0027] 本发明的方解是:方中黄芪补气升阳、托疮排脓,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菟丝子 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延胡索理气止痛,川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以上五味共为君药,先 直接从病灶上让足部经络顺通,所谓通则不痛,经络疏通则病痛自除,延胡索理气止痛,使 得患者可以快速摆脱疼痛,另外黄芪、桂枝、川牛膝滋补肝肾,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 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从身体的根本上进行调理,使 病患可以根除。香附行气解郁、调经止痛,姜黄通经止痛,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伸筋草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生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白芍补血柔肝、平肝止痛,以上六味共为 臣药,香附、姜黄归肝经,疏肝解郁、通经止痛,增加君药滋补肝肾、温通经脉的药效,独活、 伸筋草等善治痹痛,可以缓解跟骨骨质增生所带来的麻木、疼痛的感觉,白芍、白术健脾柔 肝,缓解风湿痹痛以及各种疼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丹参活血调 经、祛瘀止痛,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秦艽祛风湿、舒经络,鸡血藤、海风藤舒筋活络, 忍冬藤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刘寄奴止血消肿,以上几味共为佐药,一方面可以祛风除湿,消 除痹痛,从根本上扩大药物作用的方向,阻断跟骨骨质增生的各种发病机理,另一方面活血 散瘀,辅佐君药、臣药理气止痛,血活则血瘀散,血为气母,血是气的载体,血瘀祛则气行顺, 血瘀气滞疏通则疼痛消除。此方诸药合用,君臣协力,佐使共辅,具有滋补肝肾、理气止痛、 温通经脉、疏肝解郁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跟骨骨质增生。
[0028] 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 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黄芪25-35份、桂枝10-20份、菟丝子15-25份、延胡索7-17 份、川牛膝13-23份、香附7-17份、姜黄10-20份、独活10-20份、伸筋草15-25份、生白术 10-20份、白芍7-17份、川芎7-17份、丹参13-23份、威灵仙13-23份、秦艽10-20份、鸡血 藤15-25份、海风藤15-25份、忍冬藤15-25份、刘寄奴13-23份。
[0029] 其中优选为:黄芪30份、桂枝15份、菟丝子20份、延胡索12份、川牛膝18份、香 附12份、姜黄15份、独活15份、伸筋草20份、生白术15份、白芍12份、川弯12份、丹参18 份、威灵仙18份、秦艽15份、鸡血藤20份、海风藤20份、忍冬藤20份、刘寄奴18份。
[0030]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如丸剂、散 齐U、片剂、口服液等。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可以用水煎, 经过滤得滤液,加入防腐剂制成口服液;必要时也可以直接服用汤剂。
[0031] 本发明优选的制备方法是口服液,其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本发明重量配比,先将菟丝子用纱布包成药包,放于水中浸泡约45分钟,过 滤,备用; 步骤二:按本发明重量配比,将黄芪、川牛膝、香附、姜黄、独活、生白术、白芍、川芎、丹 参、威灵仙、秦艽放入砂锅中加步骤一中浸泡后剩余冷水,超过药面2?5厘米,用武火煎沸 后,再用文火煎20?30分钟,过滤,得滤液,在剩余药渣中加入3厘米左右的水,然后加入 延胡索、伸筋草、鸡血藤、海风藤、忍冬藤、刘寄奴以及步骤一中的药包煎煮约30分钟,之后 加入桂枝煎煮20分钟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过滤,弃渣,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所得药液进行浓缩操作,加入木糖醇做调味剂、苯甲酸0. 25%及尼 泊金0. 05%作混合做防腐剂,用蒸馏水或离子水调整至总量,放入冰库泠沉24-48小时,过 滤,灌装,流通蒸汽灭菌,即得本发明所述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口服液。
[0032] 本发明药物具有滋补肝肾、理气止痛、温通经脉、疏肝解郁的功效,且疗效确切、安 全方便、标本兼治、不易复发、治疗时间短,据对临床170例患者观察统计,使用本发明药物 一个疗程总有效率90%,两个疗程总有效率97. 6%。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实施例一、黄芪25份、桂枝10份、菟丝子15份、延胡索7份、川牛膝13份、香附7 份、姜黄10份、独活10份、伸筋草15份、生白术10份、白芍7份、川弯7份、丹参13份、威 灵仙13份、秦艽10份、鸡血藤15份、海风藤15份、忍冬藤15份、刘寄奴13份。
[0034] 实施例二、黄芪30份、桂枝15份、菟丝子20份、延胡索12份、川牛膝18份、香附 12份、姜黄15份、独活15份、伸筋草20份、生白术15份、白芍12份、川芎12份、丹参18 份、威灵仙18份、秦艽15份、鸡血藤20份、海风藤20份、忍冬藤20份、刘寄奴18份。
[0035] 实施例三、黄芪35份、桂枝20份、菟丝子25份、延胡索17份、川牛膝23份、香附 17份、姜黄20份、独活20份、伸筋草25份、生白术20份、白芍17份、川弯17份、丹参23 份、威灵仙23份、秦艽20份、鸡血藤25份、海风藤25份、忍冬藤25份、刘寄奴23份。
[0036] 下面是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统计资料: 一、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170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170例,男女比例1:1. 3,平均年龄45岁, 病程几天年到几年年不等。
[0037] 二、诊断标准 1、 足跟部疼痛,以胀痛为主; 2、 压痛点在负重处,下地时疼痛,活动后减轻; 3、 X线片表现多无异常,或仅有轻度脱钙、骨质增生,少数患者跟骨上缘骨质密度明显 增高,踝关节边缘可见骨质增生,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 4、 排出跟部及跟周其他疾患。
[0038] 三、治疗方法: 按照本发明药物实施例二,以及优选的制备方法制成的口服液,每天3次,每次一支, 10天为一个疗程。
[0039] 四、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临床疼痛症状消失,活动正常,X线片上骨刺消失。
[0040] 2、好转:临床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基本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3、无效:临床疼痛症状改善不明显,X线片没有改善,甚则加重。
[0041] 五、治疗结果统计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 物制成:黄芪25-35份、桂枝10-20份、菟丝子15-25份、延胡索7-17份、川牛膝13-23份、 香附7-17份、姜黄10-20份、独活10-20份、伸筋草15-25份、生白术10-20份、白芍7-17 份、川芎7-17份、丹参13-23份、威灵仙13-23份、秦艽10-20份、鸡血藤15-25份、海风藤 15-25份、忍冬藤15-25份、刘寄奴13-23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 的药物制成:黄芪30份、桂枝15份、菟丝子20份、延胡索12份、川牛膝18份、香附12份、 姜黄15份、独活15份、伸筋草20份、生白术15份、白芍12份、川芎12份、丹参18份、威灵 仙18份、秦艽15份、鸡血藤20份、海风藤20份、忍冬藤20份、刘寄奴18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 制剂为口服液。
4. 一种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步骤 一:按本发明重量配比,先将菟丝子用纱布包成药包,放于水中浸泡约45分钟,过滤,备用; 步骤二:按本发明重量配比,将黄芪、川牛膝、香附、姜黄、独活、生白术、白芍、川;、丹参、威 灵仙、秦艽放入砂锅中加步骤一中浸泡后剩余冷水,超过药面2?5厘米,用武火煎沸后,再 用文火煎20?30分钟,过滤,得滤液,在剩余药渣中加入3厘米左右的水,然后加入延胡 索、伸筋草、鸡血藤、海风藤、忍冬藤、刘寄奴以及步骤一中的药包煎煮约30分钟,之后加入 桂枝煎煮20分钟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过滤,弃渣,备用;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所得 药液进行浓缩操作,加入木糖醇做调味剂、苯甲酸〇. 25%及尼泊金0. 05%作混合做防腐剂, 用蒸馏水或离子水调整至总量,放入冰库泠沉24-48小时,过滤,灌装,流通蒸汽灭菌,即得 本发明所述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口服液。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4324340SQ201410721093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日
【发明者】汤玮, 赵一民, 徐姝一 申请人:汤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