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0556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肝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

背景技术:
肝炎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由于引发肝炎的病因不同,虽然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但是在病原学、血清学、损伤机制、临床经过及预后、肝外损害、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往往有明显的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一种肝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肝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山栀10-15克,,马钱子30-35克,黄柏1-5克,大黄1-5克,龙胆草5-10克,菖蒲25-30克,鸡骨草30-35克,芍药10-15克,桃仁5-10克,豆豉25-30克,白芷25-30克,甘草30-35克,细辛25-30克,赤芍20-25克。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山栀10克,,马钱子30克,黄柏5克,大黄3克,龙胆草5克,菖蒲27克,鸡骨草30克,芍药10克,桃仁6克,豆豉30克,白芷25克,甘草30克,细辛28克,赤芍25克。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山栀: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马钱子:性寒,味苦,有毒。归肝、脾经。功效散结消肿、通络止痛,传统用于风湿顽痹。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带下,热淋脚气,泻痢黄疸,疮疡肿痛,湿疹湿疮,阴虚发热,盗汗遗精。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疽,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扑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肋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菖蒲: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鸣,耳聋,脘腹胀痛,噤口痢,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疥癣。鸡骨草:甘、微苦,凉。归肝、胃经。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用于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急、慢性肝炎。芍药:镇痉、镇痛、通经作用。对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等病症有效。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豆豉:有疏风、解表、清热、除湿、祛烦、宣郁、解毒的功效。白芷: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甘草: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细辛:味辛,性温;小毒;归肺、肾、心、肝、胆、脾经。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赤芍: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跌扑损伤。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肝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山栀10克,,马钱子30克,黄柏1克,大黄1克,龙胆草5克,菖蒲25克,鸡骨草30克,芍药10克,桃仁5克,豆豉25克,白芷25克,甘草30克,细辛25克,赤芍20克。实施例2、一种肝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山栀13克,,马钱子33克,黄柏3克,大黄3克,龙胆草7克,菖蒲27克,鸡骨草33克,芍药13克,桃仁6克,豆豉30克,白芷27克,甘草32克,细辛28克,赤芍23克。实施例3、一种肝炎的中医治疗新方法:山栀15克,,马钱子35克,黄柏5克,大黄5克,龙胆草10克,菖蒲30克,鸡骨草35克,芍药15克,桃仁10克,豆豉28克,白芷30克,甘草34克,细辛30克,赤芍25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