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74796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治疗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苏木30-49份,山荆子21-36份,贝母20-38份,冰球子15-27份,槐角13-26份,地榆8-17份,郁金3-11份,大蓟5-16份,茜草根2-7份,党参1-7份,益智仁3-10份。本发明为纯中药方剂,毒副作用小,疗效好,疗程短,用于治疗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治愈率高,且其药源广、成本低、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
治疗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以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作为反流性食管炎常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病情容易反复,缓解嗳气和吞咽困难症状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的应用。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隐痛,口淡无味,纳呆,便溏,神疲乏力,消瘦,舌质淡紫,脉细涩。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0003]脾寒胃热型见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淡暗、舌边有瘀点。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汤剂,治愈后不复发,同时还提供一种制备中药汤剂的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汤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苏木30-49份,山荆子21-36份,贝母20-38份,冰球子15-27份,槐角13-26份,地榆8-17份,郁金3-11份,大蓟5-16份,茜草根2_7份,党参1_7份,益智仁3_10份。
[0006]优选的,所述的中药汤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苏木49份,山荆子36份,贝母38份,冰球子27份,槐角26份,地榆17份,郁金11份,大蓟16份,茜草根7份,党参7份,益智仁10份。
[0007]优选的,所述的中药汤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苏木30份,山荆子21份,贝母20份,冰球子15份,槐角13份,地榆8份,郁金3份,大蓟5份,茜草根2份,党参1份,?智仁3份。
[0008]优选的,所述的中药汤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苏木35份,山荆子28份,贝母29份,冰球子21份,槐角19份,地榆13份,郁金6份,大蓟9份,茜草根5份,党参3份,益智仁6份。
[0009]本发明还提供制备上述中药汤剂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照重量配比取上述中药材,加入重量为药材总重量6-10倍的水,65-70摄氏度浸泡18-25个小时;
(2)将步骤(1)中的水温梯度升高到沸腾,保持沸腾状态20-30分钟,过滤得药液和药渣; (3)将药渣重复步骤(1)和步骤(2) 2-5次,合并所得的药液;
优选的,将步骤(1)中的药材研磨成300-500目的粉末。
[00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步骤(2)中的水温梯度升高到沸腾的方式,具体是:水温每3-5分钟升高10摄氏度,并且每升高10摄氏度保持10分钟。
[0011]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的服用方法是:每日1剂,每次400-600毫升,每日2次,20天为1疗程。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用于临床,不仅快速消除临床症状治其标,而且在短期内使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愈合治其本,所治病例复发率低,特别是对经过和中西药物治疗后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口服本发明的中药汤剂同样有彻底治愈不再复发的较好疗效,临床应用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而且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0013]本发明为纯中药方剂,毒副作用小,疗效好,疗程短,用于治疗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治愈率高,且其药源广、成本低、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临床验证
本实施例提供的中药汤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苏木35克,山荆子28克,贝母29克,冰球子21克,槐角19克,地榆13克,郁金6克,大蓟9克,茜草根5克,党参3克,益智仁6克。
[0015]上述中药汤剂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照重量配比取上述中药材,将药材研磨成300-500目的粉末,加入重量为药材总重量8倍的水,67摄氏度浸泡23个小时;
(2)将步骤(1)中的水温梯度升高到沸腾,保持沸腾状态25分钟,过滤得药液和药渣;
(3)将药渣重复步骤(1)和步骤(2)3次,合并所得的药液;
步骤(2)中的水温梯度升高到沸腾的方式,具体是:水温每4分钟升高10摄氏度,并且每升高10摄氏度保持10分钟。
[0016]本实施例药物的服用方法是:每日1剂,每次400-600毫升,每日2次,20天为1疗程。
[0017]本实施例的中药汤剂临床观察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135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35例患者中,年龄20-71岁,病程多在4个月到3年,平均年龄39岁。
[0018]2、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有反流症状;
(2)内镜下可能有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3)患者有典型的胸骨后灼痛、烧心、反酸症状者。排除胃及食道手术史、食管狭窄、上消化道恶性病变、原发性动力障碍、严重伴随疾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0019]中医临床症状:上腹隐痛,口淡无味,纳呆,便溏,神疲乏力,消瘦,舌质淡紫,脉细涩。
[0020]3、治疗方法
服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中药配方制剂。
[0021]4、治疗结果:
4.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糜烂消失或基本消失;
有效: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糜烂消失1/2以上者;
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胃镜下食管黏膜糜烂消失1/2以下者。
[0022]4.2结果:13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6例,有效2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2.
[0023]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中药汤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苏木49克,山荆子36克,贝母38克,冰球子27克,槐角26克,地榆17克,郁金11克,大蓟16克,茜草根7克,党参7克,益智仁10克。
[0024]上述中药汤剂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照重量配比取上述中药材,加入重量为药材总重量10倍的水,70摄氏度浸泡25个小时;
(2)将步骤(1)中的水温梯度升高到沸腾,保持沸腾状态30分钟,过滤得药液和药渣;
(3)将药渣重复步骤(1)和步骤(2)5次,合并所得的药液;
将步骤(1)中的药材研磨成500目的粉末。
[0025]步骤(2)中的水温梯度升高到沸腾的方式,具体是:水温每5分钟升高10摄氏度,并且每升高10摄氏度保持10分钟。
[0026]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中药汤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苏木30克,山荆子21克,贝母20克,冰球子15克,槐角13克,地榆8克,郁金3克,大蓟5克,茜草根2克,党参1克,益智仁3克。
[0027]上述中药汤剂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照重量配比取上述中药材,加入重量为药材总重量6倍的水,65摄氏度浸泡18个小时;
(2)将步骤(1)中的水温梯度升高到沸腾,保持沸腾状态20分钟,过滤得药液和药渣;
(3)将药渣重复步骤(1)和步骤(2)2次,合并所得的药液;
将步骤(1)中的药材研磨成300目的粉末。
[0028]步骤(2)中的水温梯度升高到沸腾的方式,具体是:水温每3分钟升高10摄氏度,并且每升高10摄氏度保持10分钟。
[0029]典型病例:
1、宋某,女,63岁。患者自述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常在饭后发作,并伴有嗳气泛酸、神疲乏力,中上腹隐痛。就诊时查:脸色萎黄,纳食欠佳,舌质淡红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胃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糜烂和浅表溃疡,诊断为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3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0030]2、柳某,男,51岁,患胃病多年,胃脘顶胀,灼热、胸骨后疼痛,并伴有泛酸、烧心,口干、口苦,饮水较多,大便干结,夜寐不宁。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窦糜烂,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II级。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1剂,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3个疗程,痊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0031 ] 3、黄某,男,52岁,自述烧心反酸1年余,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烧心,反酸,恶心,嗳气频,口苦,脘腹畏寒。胃镜检查:食管下段黏膜充血、糜烂和渗出,慢性胃炎。诊断为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1剂,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3个疗程,痊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脾寒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苏木30-49份,山荆子21-36份,贝母20-38份,冰球子15-27份,槐角13-26份,地榆8-17份,郁金3-11份,大蓟5-16份,茜草根2_7份,党参1_7份,益智仁3_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苏木49份,山荆子36份,贝母38份,冰球子27份,槐角26份,地榆17份,郁金11份,大蓟16份,茜草根7份,党参7份,益智仁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苏木30份,山荆子21份,贝母20份,冰球子15份,槐角13份,地榆8份,郁金3份,大蓟5份,茜草根2份,党参I份,益智仁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苏木35份,山荆子28份,贝母29份,冰球子21份,槐角19份,地榆13份,郁金6份,大蓟9份,茜草根5份,党参3份,益智仁6份。
5.制备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中药汤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按照重量配比取上述中药材,加入重量为药材总重量6-10倍的水,65-70摄氏度浸泡18-25个小时; (2)将步骤(I)中的水温梯度升高到沸腾,保持沸腾状态20-30分钟,过滤得药液和药渣; (3)将药渣重复步骤(I)和步骤(2)2-5次,合并所得的药液;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I)中的药材研磨成300-500目的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水温梯度升高到沸腾的方式是:水温每3-5分钟升高10摄氏度,并且每升高10摄氏度保持10分钟。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4491731SQ201410824507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6日
【发明者】张冬, 郝秀仙, 薛莉 申请人:张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