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科专用吸引器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5759阅读:1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科专用吸引器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鼻科专用吸引器头,包括手持部,手持部的一端连接负压装置,另一端连接有直吸引管,直吸引管通过弧形吸引管与斜吸引管连接,斜吸引管连接有漏斗,漏斗的底面为斜面,直吸引管、弧形吸引管和斜吸引管的内径相同,并且所述内径不大于0.5cm,手持部内设置有圆柱形通孔,直吸引管通过圆柱形通孔与负压装置连接,手持部上还设有侧孔,侧孔与圆柱形通孔相连通;利用弧形吸引管不仅能够有效地将直吸引管和斜吸引管进行连接,而且能够方便的将吸引器头深入病者鼻腔内,通过底面为斜面的漏斗能够一次性完整的取出病理,避免病理遗留在病者鼻腔内;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专利说明】-种鼻科专用吸引器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吸引器头,尤其是一种鼻科专 用吸引器头。

【背景技术】
[0002] 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的肿瘤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通常是由于鼻腔的反复 炎症而引起的。对病情比较复杂的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时,经常会出现镜头染血的情况,因此 需要不断地擦拭镜头,对医护人员来说极其不便,而且增加手术时间,浪费手术资源。
[0003] 目前临床中还采用刮匙对病人的病理进行清除,通过刮匙清除病理时,容易出现 病理除去不彻底的情况,从而可能给病者留下后遗症,而且使用刮匙去除病理时操作时间 比较长,增加手术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设计一种鼻科专用 吸引器头,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给出以下技术方案:
[0006] -种鼻科专用吸引器头,包括手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的一端连接负压 装置,另一端连接有直吸引管,所述直吸引管通过弧形吸引管与斜吸引管连接,所述斜吸引 管连接有漏斗,所述漏斗的底面为斜面,所述直吸引管、弧形吸引管和斜吸引管的内径相 同,并且所述内径不大于〇. 5cm,所述手持部内设置有圆柱形通孔,所述直吸引管通过圆柱 形通孔与负压装置连接,所述手持部上还设有侧孔,所述侧孔与圆柱形通孔相连通。
[0007] 优选地,所述侧孔的直径为2mm-4mm。
[0008] 优选地,所述直吸引管的长度为32cm-38cm。
[0009] 优选地,所述弧形吸引管的弯曲度大于90°。
[0010] 优选地,所述斜吸引管的长度为4cm-6cm。
[0011] 优选地,所述圆柱形通孔的直径大于0. 5cm。
[0012] 优选地,所述直吸引管为柔性钢管。
[0013] 优选地,所述弧形吸引管为柔性钢管。
[0014] 优选地,所述斜吸引管为柔性钢管。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弧形吸引管不仅能够有效地将直吸引管和斜吸 引管进行连接,而且能够方便的将吸引器头深入病者鼻腔内,通过底面为斜面的漏斗能够 一次性完整的取出病理,避免病理遗留在病者鼻腔内,通过手持部上设置的侧孔能够方便 医务人员调节负压大小;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前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鼻科专用吸引器头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8] 其中,1-手持部,2-负压装置,3-直吸引管,4-弧形吸引管,5-斜吸引管,6-漏斗, 11-圆柱形通孔,12-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 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0] 实施例一:
[002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鼻科专用吸引器头,包括手持部1,所述 手持部1的一端连接负压装置2,另一端连接有直吸引管3,所述直吸引管3通过弧形吸引 管4与斜吸引管5连接,所述斜吸引管5连接有漏斗6,所述漏斗6的底面为斜面,所述直吸 引管3、弧形吸引管4和斜吸引管5的内径相同,并且所述内径不大于0. 5cm,所述手持部1 内设置有圆柱形通孔11,所述直吸引管3通过圆柱形通孔11与负压装置2连接,所述手持 部1上还设有侧孔12,所述侧孔12与圆柱形通孔11相连通。
[0022] 本实施例中,将漏斗6的底面设置成斜面能够一次性完整的取出病理,避免病理 遗留在病者鼻腔内。
[0023]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吸引管3的长度为35cm,将直吸引管3的长度设为35cm,能够 使得医务人员与病者保持恰当的距离,既能满足操作需要,又不会触及病者。
[0024] 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吸引管4的弯曲度为120°,将弧形吸引管4的弯曲度设置 为120°,不仅能够有效的连接直吸引管3和斜吸引管5,而且能够方便的将吸引器头深入 病者鼻腔内,以进行去除病理操作。
[0025] 本实施例中,所述斜吸引管5的长度为5cm,将斜吸引管5的长度设置为5cm,能够 满足吸引器头深入病者鼻腔内的长度条件,而且使用方便。
[0026] 本实施例中,所述圆柱形通孔11的直径为0. 5cm,将圆柱形通孔11的直径设置为 0. 5cm,使圆柱形通孔11的直径大于直吸引管3的内径,以防止病理在手持部1内出现堵塞 的情况。
[0027]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空12的直径为3_,将侧孔12的直径设置为3_,能够使医务 人员有效的调节负压装置2在吸引器头内产生的负压大小。
[0028]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吸引管3、弧形吸引管4、斜吸引管5均为柔性钢管。
[0029] 实施例二:
[003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0031]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吸引管3的长度为32cm。
[0032] 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吸引管4的弯曲度为110°。
[0033] 本实施例中,所述斜吸引管5的长度为4cm。
[0034] 本实施例中,所述圆柱形通孔11的直径为0. 6cm。
[0035]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孔12的直径为2mm。
[0036] 实施例三:
[003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0038]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吸引管3的长度为38cm。
[0039] 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吸引管4的弯曲度为130°。
[0040] 本实施例中,所述斜吸引管5的长度为6cm。
[0041] 本实施例中,所述圆柱形通孔11的直径为0. 7cm。
[0042]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孔12的直径为4mm。
[0043]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没有创造性的变化,以及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所作 的若干改进和润饰,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鼻科专用吸引器头,包括手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的一端连接负压装 置,另一端连接有直吸引管,所述直吸引管通过弧形吸引管与斜吸引管连接,所述斜吸引管 连接有漏斗,所述漏斗的底面为斜面,所述直吸引管、弧形吸引管和斜吸引管的内径相同, 并且所述内径不大于0.5cm,所述手持部内设置有圆柱形通孔,所述直吸引管通过圆柱形 通孔与负压装置连接,所述手持部上还设有侧孔,所述侧孔与圆柱形通孔相连通,所述直 吸引管的长度为32cm-38cm,所述弧形吸引管的弯曲度大于90°,所述斜吸引管的长度为 4cm_6cm,所述圆柱形通孔的直径大于0· 5c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科专用吸引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吸引管为柔性钢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科专用吸引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吸引管为柔性钢 管。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科专用吸引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吸引管为柔性钢管。
【文档编号】A61M1/00GK203885896SQ201420010480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8日
【发明者】于海青 申请人:山东省立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