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穿刺所用的无菌治疗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802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动静脉内瘘穿刺所用的无菌治疗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所用的无菌治疗巾,具体是一种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可随时直接观察到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状态的无菌治疗巾。包括可铺垫在透析患者内瘘侧肢下方的垫巾和可罩在透析患者内瘘侧肢上方并将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连接处覆盖住的罩巾,在罩巾上设有可观察到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连接处的由无菌透明薄膜构成的透明区,在透明区的边缘设有可将无菌透明薄膜与所述垫巾相连接的魔术贴。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使患者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处于无菌环境中,又方便观察透析血流状态。当需对动静脉穿刺渗血进行处理时,只需揭开透明薄膜的魔术贴就可处理。其还可避免因掀揭覆盖在患者身上的棉被而将透析管路或动静脉内瘘穿刺针拖带至移动或脱落。
【专利说明】动静脉内瘘穿刺所用的无菌治疗巾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透析时所用的治疗巾,特别涉及一种可观察到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连接处的无菌治疗巾。
【背景技术】
[0002]血液透析患者在行血液透析治疗前需建立血管通路,临床上有95%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时,需要在患者血管通路上穿刺2针并连接血路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0003]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无菌治疗巾8按如下方式使用:当血液患者透析时,将不透明的无菌治疗巾8对折,一半铺垫在患者内瘘侧肢5的下方,另一半搭在患者内瘘侧肢5的上方并将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6连接处(即动静脉内瘘穿刺点)遮盖住,之后再用棉被盖在患者血液透析内瘘侧肢5体内瘘侧肢5上方的无菌治疗巾8上。
[0004]该方式存在的不足是:
[0005]I)患者透析时,护理人员要想观察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处的状态是否正常(血液透析时密切观察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胶布固定情况是透析过程观察的重点)需将搭在患者内瘘侧肢5上方棉被和无菌治疗巾揭开才可进行观察。这样,既频繁破坏无菌治疗巾覆盖的动静脉内瘘穿刺处的相对无菌区域,护士又常要用手接触患者,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既不卫生,又较麻烦。
[0006]2)动静脉穿刺处如渗血需止血处理及更换纱块、动脉穿刺针贴壁需转动针头时需掀开整张无菌治疗巾。
[0007]3)频繁掀揭覆盖在患者血液透析内瘘侧肢5体上的棉被和无菌治疗巾,会使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6松动、移动甚至脱落的隐患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可随时直接观察到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状态的无菌治疗巾。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本实用新型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所用的无菌治疗巾,包括可铺垫在透析患者内瘘侧肢下方的垫巾和可罩在透析患者内瘘侧肢上方并将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连接处覆盖住的罩巾,在所述罩巾上设有可观察到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连接处的由无菌透明薄膜构成的透明区,在透明区的边缘设有可将无菌透明薄膜与所述垫巾相连接的魔术贴。
[0011]所述罩巾与所述垫巾为一整体,所述透明区为罩巾上开设的一个窗口,所述无菌透明薄膜通过魔术贴粘接覆盖在该窗口上。
[0012]所述窗口为圆形或方形。
[0013]所述罩巾为一完整无菌透明薄膜,其通过魔术贴与所述垫巾相连接。[0014]所述无菌透明薄膜由无菌PVC膜、PE膜、PET膜、PP膜或尼龙薄膜所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无菌治疗巾上设置为由铺垫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侧肢下方的垫巾和覆盖在患者透析管路和动静脉内瘘穿刺针之上的罩巾构成的无菌治疗巾,在罩巾上设有由透明薄膜构成的透明区,将透明区部分搭盖在患者内瘘侧肢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之上,再通过魔术贴将罩巾与垫巾固定在一起。该方法优点:
[0016]I)可以使患者内瘘侧肢的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处于无菌环境中,又可以使医护人员无需频繁揭开搭在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之上的无菌治疗巾便可直接观察到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的血流透析状态,有无渗血和血液外渗血肿情况以及及时观察穿刺针的固定胶布有无黏贴脱落或不牢等。
[0017]2)动静脉穿刺处如渗血需止血处理及更换纱块、穿刺针固定胶布黏贴脱落时或不牢时需加固、动脉穿刺针贴壁需转动针头时都无需掀开整张无菌治疗巾,只需揭开透明薄膜的魔术贴就可处理。
[0018]3)还可避免因掀揭覆盖在患者内瘘侧肢上的棉被时,可能会顺势将罩巾之下的透析管路或动静脉内瘘穿刺针拖带至其松动、移动或脱落。
[0019]4)此方法减少了频繁接触患者的机会,减少了手卫生次数,避免了交叉感染的机
A
O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技术中无菌治疗巾的应用不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应用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应用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如下:
[0024]垫巾1、罩巾2、无菌透明薄膜3、窗口 4、内瘘侧肢5、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
6、魔术贴7、无菌治疗巾8。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实用新型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所用的无菌治疗巾,由可铺垫在透析患者内瘘侧肢5下方的垫巾I和可罩在透析患者内瘘侧肢5上方并将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6连接处覆盖住的罩巾2构成,罩巾2与垫巾I有以下二种连接结构: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2所示,第一种结构是罩巾2与垫巾I为一完整体,但在罩巾2中央部设有一个窗口 4,窗口 4的形状可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在该窗口 4的上面粘贴一层由透明材料制作的无菌透明薄膜3形成一个可通过该窗口 4观察到罩巾2之下物体的透明区。无菌透明薄膜3是通过魔术贴7将其边缘粘贴在罩巾2顶层面上。
[0028]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对折,垫巾I铺垫在透析患者内瘘侧肢5下方,罩巾2搭在透析患者内瘘侧肢5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6之上方,透析管路与留置导管6的连接处(即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处)置于所述透明区的可视范围内,再将罩巾2的边缘(优选为该无菌治疗巾8的尾侧)通过魔术贴7与垫巾I的边缘(优选为该无菌治疗巾8的首侧)粘接
固定在一起。[0029]本实用新型的无菌治疗巾8尺寸优选为60cmX 40cm,垫巾I为30cmX 40cm,透明区尺寸优选为20cmX 30cm,无菌透明薄膜3 —边缝制在透明区旁的罩巾2上,其它三边采用魔术贴7与罩巾2固定。
[0030]实施例2
[0031]如图3所示,第二种结构是罩巾2为无菌透明薄膜3,垫巾I为通用型的无菌治疗巾8。
[0032]使用时,将垫巾I铺垫在透析患者内瘘侧肢5下方,罩巾2搭在透析患者内瘘侧肢5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6之上方,再将罩巾2的边缘(优选为该罩巾2的首尾侧)通过魔术贴7与垫巾I的边缘(优选为该垫巾I的首尾侧)粘接固定在一起。
[0033]本实用新型的无菌治疗巾8尺寸优选为罩巾2与垫巾I尺寸相同均为30cmX40cm,罩巾2上首尾两侧采用魔术贴7与垫巾I固定。
[0034]上述两实施例中的透明薄膜均由无菌PVC (即聚氯乙烯(即聚乙烯)膜、PET (即聚苯乙烯、聚酯薄膜)膜、PP (即聚丙烯)膜或尼龙薄膜所制。上述两个实施例均可方便观察和处理血液透析时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处状况和该处发生的渗血、贴壁等问题。其采用魔术贴7将罩巾2与垫巾I固定、透明薄膜与罩巾2或垫巾I固定,相当于内瘘侧肢5体在血液透析时用该无菌治疗巾8包裹,掀开患者内瘘侧肢5的棉被时,不会使治疗巾移位及牵拉穿刺针及血路管;同时,由于使用透明薄膜的罩巾2或具有透明区的罩巾2,可以直接观察到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有无渗血,如果有渗血即可撕开魔术贴7进行处理,还可对因穿刺针贴壁导致血流不佳等情况进行处理,以及观察穿刺针胶布固定情况,如透析过程中胶布黏贴脱落时或不牢时及时加固,非常方便实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所用的无菌治疗巾,包括可铺垫在透析患者内瘘侧肢(5)下方的垫巾(I)和可罩在透析患者内瘘侧肢(5)上方并将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6)连接处覆盖住的罩巾(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巾(2)上设有可观察到透析管路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6)连接处的由无菌透明薄膜(3)构成的透明区,在透明区的边缘设有可将无菌透明薄膜(3)与所述垫巾(I)相连接的魔术贴(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所用的无菌治疗巾,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巾(2)与所述垫巾(I)为一整体,所述透明区为罩巾(2)上开设的一个窗口(4),所述无菌透明薄膜(3 )通过魔术贴(7 )粘接覆盖在该窗口( 4 )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所用的无菌治疗巾,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4)为圆形或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所用的无菌治疗巾,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巾(2 )为一完整无菌透明薄膜(3 ),其通过魔术贴(7 )与所述垫巾(I)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一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所用的无菌治疗巾,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透明薄膜(3)由无菌PVC膜、PE膜、PET膜、PP膜或尼龙薄膜所制。
【文档编号】A61M1/14GK203724523SQ201420061337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1日
【发明者】戴宁军, 甘美连, 黄云辉, 王海燕 申请人:深圳市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