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与回收废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8697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输液与回收废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输液与回收体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在储液袋的上端线的边膜上设有悬挂孔;储液袋的下边设有三个开口,分别连接注射件、进液管与输液器,特征是,在储液袋下端线的边膜上设有废液回收悬挂孔。储液袋袋体的前后壁由“三层共挤膜”或者“五层共挤膜”构成。悬挂孔的设置方式是:将储液袋袋体的前后壁合并,形成“边膜带”,废液回收悬挂孔设置在该“边膜带”上。本实用新型不止是在结构上增加设置了两个悬挂孔,而是在设计思路上克服了传统的偏见。传统上认为,输液与回收体液需要使用两个不同的容器。而本实用新型将已经报废的输液袋方向颠倒以后作为回收袋使用,不仅避免了浪费,还克服了传统回收袋的污染问题。
【专利说明】输液与回收废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输液袋,具体涉及一种输液与回收体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
【背景技术】
[0002]人体输液是临床医学上经常使用的医疗方法。最早的输液设备是输液瓶,倒挂在输液架上,用注射针头在瓶口插入输液管,输液管的另一端用注射针头接入人体静脉。为了克服玻璃瓶的各种缺陷,出现了塑料的输液袋。例如,中国200420071722.8号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的医用输液袋,包括袋体、输液接口,输液接口设在袋体下端,输液接口上设有输液段,输液段下端连接有管状灌注段,灌注段下端连接有管状密封段;在连接部位设置管径比密封段或灌注段小的过渡节。这种一次性使用的医用输液袋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也比较低。在运输、灌注和输液整个过程中,避免了袋体内部受到污染,保证药液的运输和储存卫生。这种“一次性使用的医用输液袋”相当于本申请后文中的“软塑输液瓶”。
[0003]目前比较先进的输液设备,是医用软塑输液袋,参照图1:它由储液袋(也称为“袋体”)作为主体,储液袋8的上端设有悬挂孔7 ;下端设有三个开口,分别连接注射件9、输液器插口 10和输液管11,及通过节流夹5、管路连接件6连接的进液管4。其中的进液管4可以与多路进液管路连接,多路进液管路分别通过节流夹3、瓶塞穿刺器2连接多个玻璃瓶,以接受瓶中的药液。瓶塞穿刺器2外设有穿刺器保护套I。玻璃瓶中的药液转移到储液袋中以后,用悬挂孔将储液袋悬挂到输液架上,从输液器连接输液管,为人体输液。其中的注射件用于向储液袋的药液中添加其他药物。
[0004]软塑输液袋与传统玻璃包装相比,不仅“无菌”环节大大加强,同时在环保、卫生安全及使用便利等几个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软塑输液容器已占有绝大市场份额。
[0005]目前,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出现血液透析滤过技术,通过液体(包括电解质、药物和其它)输入和滤出来达到治疗目标,它的电子秤精确记录输入液量和滤出的废液量。该技术中的电子秤下挂着一个废液袋(塑料袋),它临时储存回收的废液;废液袋的一端设有废液入口和废液出口,废液通过入口流入袋中,废液储存满了,通过废液出口被倒出,由于倒废液是开放式操作,如果废液袋被反复使用,可能造成污染或环境不洁,如果单次使用,就要备用很多废液袋,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与回收废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本实用新型对医用软塑输液袋的结构加以改进,使其在已经具有输液功能的基础上,方便的转换成收集废液的功能,即这种输液袋被使用过后,非常方便的被当成废液袋使用。这样不仅避免资源的浪费,而且是一次性使用(即一次性使用后的输液袋变为一次性使用的废液袋),因不会有开放式倒废液,当然不存在造成污染或环境不洁之后
果O
[0007]完成上述发明任务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液与回收废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在储液袋的上端线的边膜上设有悬挂孔;储液袋的下边设有三个开口,分别连接注射件、进液管与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液袋下端线的边膜上设有废液回收悬挂孔。
[0008]当医用软塑输液袋中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完毕,该输液袋就可以转变为废液袋使用了。使用时,利用废液悬挂孔将这个医用软塑输液袋悬挂到血滤机的废液架子上(与原来使用时的上、下方向相反),通过进液管接受回收的人体血液中的废液,废液装满以后,完整废液袋送污物室处理,整个废液收集过程被控制,不会有任何泄露。
[0009]需要说明的是:个别型号的医用软塑输液袋,在其下端线的边膜上也设有小孔,该小孔是用于悬挂病人信息、袋内药品信息等的标签。这种结构中,小孔的设置目的、设置位置与作用,均与本实用新型完全不同,也无法完成将医用软塑输液袋倒转方向悬挂的任务。
[0010]废液回收悬挂孔的设置,使回收废液时,医用软塑输液袋的三个开口被置于上方,可以避免该三个开口向下而可能的废液滴漏。
[0011]以上所述的“输液袋的上端线”、“输液袋的下端线”,是以输液袋在输液状态时的状态确定其上、下方向。该方向只是为叙述方便而临时确定的(也可以将“上”与“下”的说法颠倒使用);对输液袋结构的其他叙述方式均不影响对其结构的判断。
[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有:
[0013]所述的输液袋的袋体前后壁,由《三层共挤膜》或者《五层共挤膜》构成;
[0014]所述废液回收悬挂孔的设置方式是:将储液袋“三层共挤膜”或者“五层共挤膜”构成的袋体前后壁合并,形成“边膜带”,所述的废液回收悬挂孔设置在该“边膜带”上;
[0015]所述废液回收悬挂孔设置的数量是:两个或三个;
[0016]所述废液回收悬挂孔的设置位置是:设置两个废液回收悬挂孔时,设在医用软塑输液袋下端线“边膜带”的左右两个端点处;即,该废液回收悬挂孔可以设置在“分别连接注射件、进液管与输液器”的三个开口的两边(外侧)。设置三个废液回收悬挂孔时,设在医用软塑输液袋下端线“边膜带”的左右两个端点处及中间。
[0017]在所述输液器插口处设有开关或者夹子。所述的夹子可以是弹簧夹、螺旋夹,塑料夹或实验室常用的皮管夹等。
[0018]在所述医用软塑输液袋的一侧,设有剪开线的位置标识。
[0019]本实用新型不止是在结构上增加设置了废液回收悬挂孔,而是在设计思路上克服了传统的偏见。传统上认为,输液与回收废液需要使用两个不同的容器。而本实用新型将已经报废的输液袋方向颠倒以后作为废液袋使用,不仅避免了浪费,还克服了传统废液袋的污染不洁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技术软塑输液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2]实施例1,输液与回收废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参照图2:储液袋8的上端设有悬挂孔7 ;下端设有三个开口,分别连接注射件9、输液器插口 10和输液管11,及节流夹
5。在所述储液袋的下边也设有废液悬挂孔12。在输液器插口 10处设有开关或者夹子。所述的夹子可以是弹簧夹、螺旋夹,塑料夹或实验室常用的皮管夹等。在所述医用软塑输液袋的一侧,设有剪开线的位置标识。
【权利要求】
1.一种输液与回收废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在储液袋的上端线的边膜上设有悬挂孔;储液袋的下边设有三个开口,分别连接注射件、进液管与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液袋下端线的边膜上设有废液回收悬挂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与回收体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袋袋体的前后壁,由“三层共挤膜”或者“五层共挤膜”构成。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与回收体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回收悬挂孔的设置方式是:将储液袋“三层共挤膜”或者“五层共挤膜”构成的袋体前后壁合并,形成“边膜带”,所述的废液回收悬挂孔设置在该“边膜带”上。
4.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输液与回收体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回收悬挂孔设置的数量是:两个或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与回收体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回收悬挂孔的设置位置是:设置两个废液回收悬挂孔时,设在医用软塑输液袋下端线“边膜带”的左右两个端点处;设置三个废液回收悬挂孔时,设在医用软塑输液袋下端线“边膜带”的左右两个端点处及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5述的输液与回收体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液器插口处设有开关或者夹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与回收体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子是弹簧夹、螺旋夹,塑料夹或皮管夹。
8.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输液与回收体液两用的医用软塑输液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医用软塑输液袋的一侧,设有剪开线的位置标识。
【文档编号】A61M1/14GK203710364SQ201420076773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1日
【发明者】李亚林 申请人:李亚林, 李可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