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073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主体为套体,套体由膈面层和脏面层组成,连接处为套体边缘;套体上固定有至少三条定位线和至少一条紧固带,所述的定位线又包括自由段和抽拉段;其中第一定位线一端点固定于边缘外侧;第二定位线和第三定位线抽拉段端点均布于套体边缘内侧,第二定位线的抽拉段沿膈面层切线5°~15°向外侧倾斜固定,第三定位线抽拉段沿膈面层切线方向5°~15°向外侧倾斜固定;所述的紧固带沿套体周向固定,其中第一紧固带位于套体中间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避免对肝脏过分游离、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能够持续起到均匀压迫止血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

【背景技术】
[0002]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脏器,肝外伤约占腹部创伤的20%左右,是较常见的腹部损伤,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对肝脏损伤的6级分级法,III级以上的损伤即为严重肝外伤,其死亡率达50 %以上,合并肝静脉或肝后下腔静脉损伤时其死亡率高达80%-90%。肝外伤最为彻底的治疗方法是切除受损肝段或肝叶,有效止血的同时可最大限度的避免后期可能出现的感染、胆漏等并发症。但严重肝外伤往往合并其它脏器损伤,甚至出现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病理生理变化,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加之损伤部位的不确定性,一期肝切除往往难以实施。尤其在基层医院或战场条件下,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对创面进行清创、对明显的血管和胆道断端结扎缝合后使用纱布或绷带压迫止血,并迅速转移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后续治疗,但由于严重创伤条件下凝血功能障碍,经过处理的肝脏创面仍有可能持续渗血,转运后送过程中压迫的纱布和绷带移位,可能导致伤员再次大出血死亡。
[0003]采用网片包裹肝脏创面与肝周韧带缝合固定的方法是目前公认能够起到较好的压迫止血效果的方法之一。公开发表的《网片包裹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23例》(《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第6卷第2期,2012年4月)中公开了网片包裹法的使用,通常将正方形的网片根据损伤部位和范围修剪合适形状,先将“U”形网片包裹左肝,网片肝后面的上端固定于肝后下腔静脉左侧下方的膈肌,左肝后近心端1/3缝合固定于下腔静脉左侧的膈肌,远心端2/3固定于后腹膜;“U”型网片另一端与下腔静脉左侧偏上方膈肌固定,膈面与镰状韧带、肝圆韧带聚丙烯线缝合固定,脏面裁剪成弧形绕过第一肝门。右肝包裹时,将裁剪后的网片固定于右肝周围韧带及腹膜制成网套,右肝后方近心端1/3缝合固定于肝后下腔静脉右侧下方膈肌,右肝后远方1/2?2/3处不予固定;右肝前上方将网片缝合固定于肝上方下腔静脉右侧上方膈肌,膈面聚丙烯线固定于镰状韧带处的左侧网片边缘。
[0004]网片包裹法通过多处固定网片达到压迫止血的效果,但均有以下问题:(1)网片包裹法需要开腹后,需要一组医疗人员止血的同时,另一组医疗人员根据损伤部位对网片进行裁剪,增加手术时间、浪费术中资源;(2)术中需要对肝脏进行充分游离、多处缝合以便固定网片,降低手术效率、增加术中风险;(3)“术中剪裁”及缝合操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客观上可能造成包裹“不匹配”及压力不均,而裁剪是否合适以及固定是否确实受到手术医生经验的限制,操作相对复杂、人为因素容易影响压迫止血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对肝脏过分游离、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能够持续起到均匀压迫止血效果的止血套。
[0006]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该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为右侧套,主体为套体,套体开口处为套口,套体由曲面的膈面层和平面的脏面层组成,脏面层和膈面层连接处为套体的边缘;套体上至少有三条定位线和至少一条沿套体中间部周向固定的紧固带;
[0007]其中第一定位线由一个固定端点和自由段组成,且固定端点位于边缘外侧;
[0008]第二定位线和第三定位线分别由抽拉段和位于抽拉段两侧的自由段组成,所述的抽拉段一个端点位于边缘内侧,另一个端点沿膈面层(切线5°?15°向外侧倾斜的投影方向固定于套体上。
[0009]优选的,所述的膈面层横截面为拱形。
[0010]优选的,所述的脏面层为不完整的椭圆形,第一定位线的端点固定于椭圆形边缘外侧,靠近套口,其端点与椭圆的短轴形成夹角Q1S3CT ±5°,第二定位线与第三定位线的抽拉段的端点在椭圆形边缘内侧,第二定位线的抽拉断端点与椭圆长轴夹角Θ 2为30° ±5°,第三定位线的端点与椭圆长轴夹角93为60° ±5°。
[0011]所述的不完整的椭圆,可以为平行于短轴切割后形成的大于1/2的椭圆,或者沿短轴小于45°的方向切割后形成的大于二分之一的不规则椭圆,对于不规则椭圆而言,以椭圆形长轴为基准,椭圆外侧的弧长大于内侧的弧长。
[0012]所述的定位线用于固定套体,使套体不易从光滑的肝脏表面脱落,抽拉段沿膈面层切线的夹角能够保证自由段固定在肝脏表面时,抽拉段与自由段组成的定位线能够形成一个平面,当第二定位线抽拉段与膈面层切线夹角在5°?15°范围内,第三定位线抽拉段与膈面层切线夹角在5°?15°范围时,定位线可以达到固定套体的效果,优选的,第二定位线的抽拉段与膈面层切线夹角为10°、第三定位线的抽拉段与膈面层切线的夹角为10°时,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0013]所述的定位线的抽拉段用于调节定位线的长度及术中收紧套体,抽拉段的形成可以通过多种常用的紧固定位手段达成,例如在套体外层缝制可供定位线穿插的滑道,优选的是将定位线以平针、回针缝制方法缝在套体的膈面层上,缝制部分为抽拉段,拉伸两端自由段可使抽拉段所在的套体部分收紧。
[0014]所述的定位线多于三条时,定位线可根据第二定位线、第三定位线的位置均勻分布,由于肝脏大小因人而异,多跟定位线可在术中经过医者挑选,得出较为恰当的定位线用以定位。
[0015]较佳地,所述的脏面层在套口一侧有V形缺口。
[0016]较佳地,套体为双层结构,内层为止血材料层。
[0017]所述的抽拉段长线长为4cm?12cm之间,可以达到调节定位线长的效果,有利于配合自由段在术中形成一个平面紧固套体。
[0018]所述的紧固带多于三条时,其余的紧固带可在第一紧固带两侧均匀分布于套体周面上。紧固带用于压迫止血,多条紧固带可以有利于医者根据肝脏受伤的位置选择压迫的紧固带。优选的,紧固带为三条。
[00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该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为左侧套,主体为套体,套体由曲面的膈面层和平面的脏面层组成,脏面层和膈面层连接处为套体的边缘,套体开口处为套口 ;套体上至少有两条定位线和至少有一条固定于套口周向的紧固带;
[0020]其中第四定位线由一个固定端点和自由段组成,且固定端点位于边缘外侧靠近套Π ;
[0021]第五定位线分别由抽拉段和位于抽拉段两侧的自由段组成,所述的抽拉段一个端点位于边缘内侧,另一个端点沿膈面层切线5°?15°向内侧倾斜的投影方向固定于套体上。
[0022]所述的脏面层为不完整的椭圆形,膈面层横截面为拱形;以椭圆长轴为基准,较长边为边缘外侧。优选的,所述的定位线为三根,紧固带为三条,其中第四定位线一端点固定于椭圆形边缘外侧,靠近套口,与椭圆的短轴形成夹角Y1为20° ±5°,第五定位线抽拉段一端点固定于椭圆形边缘内侧,与椭圆长轴夹角Y2为60° ±5°,第六定位线抽拉段一端点固定于椭圆形边缘外侧,与椭圆形长轴夹角Y3为45° ±5° ;所述的紧固带中的第五紧固带和第六紧固带分别均布与套体周面上。第六定位线抽拉段抽拉段沿脏面层切线方向10°?20°向外倾斜;所述的紧固带中的第五紧固带和第六紧固带分别均布与套体肝脏切面外缘上。
[0023]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包括一个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右侧套,还包括一个加压式肝外伤止血之左侧套。
[0024]本实用新型的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各方位依照肝脏的位置定义,所述的套体膈面层对应肝脏的膈面,所述的套体脏面层对应肝脏的脏面,右侧套的套口朝向定义为套体的左侧,左侧套的套口朝向定义为套体的右侧,肝脏左右两叶表面方向定义为套体的外侧。
[0025]所述的左侧套对应左肝外侧叶,所述的右侧套对应右肝和左肝内侧叶。
[0026]所述的周向为垂直于脏面层形成的套体外围。
[0027]所述的边缘为膈面层和脏面层缝制连接后形成的规则交界线。
[0028]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为套体,形状与肝脏形状相近似,可以贴合覆盖贴合肝脏,对肝脏伤害处止血,免去剪裁的过程;套体上的定位线通过自由段与肝脏韧带等部位的缝合以及抽拉段对套体的调节来固定套体,抽拉段在套体表面上的角度接近肝脏左右叶的曲率,使定位线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切面,使套体在表面光滑的肝脏表面不易脱落;紧固带可以加强对肝脏的压迫,达到稳固止血的效果。
[002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避免对肝脏过分游离、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能够持续起到均匀压迫止血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右侧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右侧套脏面仰视图;
[00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右侧套的左视图;
[00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右侧套使用时的膈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右侧套使用时的脏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左侧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本实用新型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左侧套脏面仰视图;
[0037]图8为本实用新型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左侧套的右视图;
[0038]图9为本实用新型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左侧套使用时的膈面结构示意图;
[0039]图10为本实用新型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左侧套使用时的脏面结构示意图。
[0040]其中:1-套体11-膈面层12-脏面层
[0041]2-套口3-边缘 4-定位线
[0042]41-第一定位线 42-第二定位线 43-第三定位线
[0043]44-第四定位线 45-第五定位线 46-地六定位线
[0044]5-紧固带51-第一紧固带 52-第二紧固带
[0045]53-第三紧固带 54-第四紧固带 55-第五紧固带
[0046]56-第六紧固带 6-缺口71-右三角韧带
[0047]72-做三角韧带 73-镰状韧带74-肝肾韧带
[0048]75-肝胃韧带
[0049]A-第一定位线抽拉段端点 B-第二定位线抽拉段端点
[0050]C-第三定位线抽拉段端点 D-第四定位线抽拉段端点
[0051]E-第五定位线抽拉段端点 F-第六定位线抽拉段端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仅限于此。
[0053]实施例1:
[0054]如图1~3所示,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右侧套,整体为套体I,套体由曲面的膈面层11和平面的脏面层12组成,膈面层12沿脏面层11的曲线边缘缝合构成套体的边缘3,边缘3为不完整的椭圆形,未缝合一侧为套口 2,套体I的横截面为拱形,与肝脏形状大致相同,套体可以覆盖右肝和左肝内侧叶,套体的脏面上有V形的缺口 6,当右侧套套住右肝时,肝门部血管和胆道可以通过V形缺口 6穿过套体I。吸收加压式干外伤止血右侧套的各方位依照肝脏的位置定义,所述的套体膈面层11对应肝脏的膈面,所述的套体脏面层12对应肝脏的脏面,右侧套的套口 2朝向定义为套体的左侧,肝脏左右两叶表面方向定义为套体的外侧。由于肝脏止血主要针对的是肝脏左右两叶,因此所述的脏面层12的椭圆形边缘线3两侧长短不同,较长一侧对应套体I的外侧,以此为边缘线缝合的套体可以包裹肝脏右叶,较为符合肝脏的形状。
[0055]套体为双层结构,外层为可吸收网片,网片是常用的聚糖乳酸复合物910可吸收性网片,内层为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套体上固定有三条定位线4和一条紧固带5。定位线4为可吸收缝线,以第二定位线42为例,分为抽拉段421和自由段422两部分,抽拉段缝合固定于套体I上,使定位线4可以收紧套体,并且调节定位线的长度;自由段在临床上用于将定位线固定在肝脏对应的位置,使套体不易脱落,达到固定套体的效果。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线41端点A位于套体边缘3外侧,靠近套口 2,端点A到脏面层12椭圆的短轴之间的夹角G1SSCT,第一定位线41另一端可自由活动;第二定位线42抽拉段一端点B位于边缘3内侧,端点B到脏面层12椭圆的长轴之间的夹角Θ 2为30°,图3中α I代表抽拉段与膈面切线方向的角度,抽拉段沿膈面切线方向10°向外侧倾斜的投影方向固定于套体I上;第三定位线43抽拉段一端点C位于边缘3内侧,端点C到脏面层12椭圆的长轴之间的夹角93为60°,图3中α 2代表抽拉段与膈面切线方向的角度,抽拉段沿膈面切线方向10°向外侧倾斜的投影方向固定与套体I上。抽拉段固定在膈面的角度与肝脏右叶弧度相近,利于肝脏的定位,所述的抽拉段是定位线缝制在套体上的一段,与自由段相比较为固定。所述的紧固线5为可吸收布带,宽为0.5cm,紧固带5沿套体I周向固定,第一紧固带51位于套体中间部。紧固带5用于紧固套体,调整套体与肝脏的间隙,有利于肝脏止血。
[0056]实施例2:
[0057]如图所示的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右侧套,其余同实施例1,所述的右侧套上有三条定位线4和三条紧固带5,其中第二紧固带52和第三紧固带53分布于第一紧固51带两侧的套体I周面上。三条定位线4和三条紧固带5可以达到最佳的止血固定效果。第二定位线42的抽拉段沿脏面切线8°向外侧倾斜固定,第三定位线43的抽拉段沿脏面切线8°向外侧倾斜固定。
[0058]实施例3:
[0059]如图所示的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左侧套,整体为套体I,套体由曲面的膈面层11和平面的脏面层12组成,脏面层12为不完整的椭圆形,膈面层11沿脏面层12的曲线边缘缝合构成套体I的边缘3,开口处为套口 2,套体I的横截面为微拱形,与肝脏形状大致相同,套体I可以覆盖左肝外侧叶。吸收加压式干外伤止血左侧套的各方位依照肝脏的位置定义,所述的套体膈面层11对应肝脏的膈面,所述的套体脏面层12对应肝脏的脏面,左侧套的套口 2朝向定义为套体I的右侧,肝脏左右两叶表面方向定义为套体的外侧。由于肝脏止血主要针对的是肝脏左右两叶,因此所述的脏面层12的椭圆形边缘线两侧长短不同,较长一侧对应套体I的外侧,以此为边缘线缝合的套体可以包裹肝脏左叶,较为符合肝脏的形状。
[0060]套体为双层结构,外层为可吸收网片,网片是常用的聚糖乳酸复合物910可吸收性网片,内层为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套体上固定有两条定位线4和一条紧固5带。定位线4为可吸收缝线,分为抽拉段和自由段两部分,抽拉段固定于套体I上,使定位线4可以收紧套体1,自由段在临床上用于将定位线固定在肝脏对应的位置,使套体不易脱落,达到止血效果。定位线4的抽拉段的端点分布在套体边缘3两侧,如图7所示,第四定位线44端点D位于套体边缘外侧,靠近套口 2,端点D到脏面层12椭圆的短轴之间的夹角、为20°,第五定位线45抽拉段一端点E位于边缘内侧,端点E到脏面层12椭圆的长轴之间的夹角、2为60°,图8所示的P1表示抽拉段与膈面切线方向的角度,抽拉段沿膈面切线方向10°向内侧倾斜固定。抽拉段固定在膈面的角度与肝脏左叶弧度相近,利于肝脏的定位。所述的紧固线5为可吸收布带,宽为0.5cm,紧固带5沿套体I周向固定,第四紧54固带位于套体套口 2部。紧固带5用于紧固套体,调整套体与肝脏的间隙,有利于肝脏止血。
[0061]实施例4
[0062]如图所示的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左侧套,其余同实施例3,左侧套的套体上有三条定位线4和三条紧固带6,其中第六定位线46抽拉段一端点F位于边缘外侧,端点F与脏面层12的椭圆形长轴之间的夹角¥3为45°,如图7所示,图8中的β2代表抽拉段沿膈面的切线与套口膈面部的夹角,抽拉段沿膈面切线方向10°向外侧倾斜固定,第五定位线45的抽拉段沿脏面切线P1KT向内侧倾斜固定。所述的第五紧固带55和第六紧56固带分别均匀地分布在第四紧固带54右侧的套体I上。三条定位线4和三条紧固带5,有益肝脏的止血效果。
[0063]实施例5:
[0064]如图4、5所示,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右侧套,临床使用过程中,当肝外伤部位位于镰状韧带右侧时,对肝脏创面进行清创并结扎缝合明显的血管和胆道断端,使用纱布压迫创面,对肝脏右三角韧带进行简单游离,必要时可切除胆囊,使用肝外伤止血右侧套将右肝套入,脏面12上的缺口 6用以避让肝门部血管和胆道,将定位线4的自由段分别与肝脏韧带相连,其中第一定位41线两端分别连接肝圆韧带和肝肾韧带74外侧,第二定位线42两端分别连接镰状韧带73中点和肝肾韧带74中点,第三定位线43两端分别连接镰状韧带73与右三角韧带71的交点和肝肾韧带74内侧。根据肝外伤部位,抽紧第一紧固带51、第二紧固带52、第三紧固带53,分别在肝脏外缘结扎,起到压迫作用,紧固带可全部结扎,也可结扎其中2-3个,视损伤部分和范围而定。
[0065]实施例6:
[0066]如图9、10所示,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之左侧套,当肝外伤部位位于镰状韧带左侧时,对肝脏创面进行清创并结扎缝合明显的血管和胆道断端,使用纱布压迫创面,对肝脏左三角韧带进行简单游离,使用左侧止血套将左肝套入,将第四定位线44、第五定位线45、第六定位线46,将定位线的自由段分别与肝脏韧带缝合,其中第四定位线44两端分别连接肝圆韧带和肝胃韧带75内侧,第五定位线45分别连接镰状韧带73与左三角韧带72的交点和肝胃韧带75外侧,起到固定止血套的作用。根据肝外伤部位,抽紧第四紧固带54、第五紧固带55、第六紧固带56,分别在肝脏外缘结扎,起到压迫作用,紧固带5可全部结扎,也可结扎其中的2-3个,视损伤部分和范围而定。
[0067]实施例7:
[0068]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包括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右侧套,右侧套的主体为套体1,套体开口处为套口 2,套体I由曲面的膈面层11和平面的脏面层12组成,脏面层12和膈面层11连接处为套体的边缘3 ;套体I上至少有三条定位线4和至少一条沿套体I中间部周向固定的紧固带5 ;其中第一定位线41由一个固定端点和自由段组成,且固定端点位于边缘3外侧;第二定位线42和第三定位线43分别由抽拉段和位于抽拉段两侧的自由段组成,所述的抽拉段一个端点位于边缘3内侧,另一个端点沿膈面层11切线15°向外侧倾斜的投影方向固定于套体I上;
[0069]还包括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左侧套,左侧套的主体为套体1,套体由曲面的膈面层11和平面的脏面层12组成,脏面层12和膈面层11连接处为套体的边缘3,套体开口处为套口 2 ;套体I上至少有两条定位线4和至少有一条固定于套口周向的紧固带5 ;其中第四定位线44由一个固定端点和自由段组成,且固定端点位于边缘3外侧靠近套口 2 ;第五定位线45分别由抽拉段和位于抽拉段两侧的自由段组成,所述的抽拉段一个端点位于边缘3内侧,另一个端点沿膈面层11切线15°向内侧倾斜的投影方向固定于套体I上。
[0070]当肝外伤部位位于肝脏两侧时,同时使用右侧套和左侧套。
[0071]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其特征在于,该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为右侧套,主体为套体(1),套体开口处为套口(2),套体(I)由曲面的膈面层(11)和平面的脏面层(12)组成,脏面层(12)和膈面层(11)连接处为套体的边缘(3);套体(I)上至少有三条定位线(4)和至少一条沿套体(I)中间部周向固定的紧固带(5);其中第一定位线(41)由一个固定端点和自由段组成,且固定端点位于边缘(3)外侧; 第二定位线(42)和第三定位线(43)分别由抽拉段和位于抽拉段两侧的自由段组成,所述的抽拉段一个端点位于边缘(3)内侧,另一个端点沿膈面层(11)切线5°?15°向外侧倾斜的投影方向固定于套体(I)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膈面层(11)横截面为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脏面层(12)在套口一侧有V形缺口(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定位线(42)沿膈面层(11)切线的角度为10° ;所述的第三定位线(43)沿膈面层(11)切线的角度为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拉段长为8cm±4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带(5)为三条,其余两条紧固带(5)位于第一紧固带(51)两侧均匀分布于套体周向上。
7.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其特征在于,该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为左侧套,主体为套体(1),套体由曲面的膈面层(11)和平面的脏面层(12)组成,脏面层(12)和膈面层(11)连接处为套体的边缘(3),套体开口处为套口(2);套体(I)上至少有两条定位线(4)和至少有一条固定于套口周向的紧固带(5); 其中第四定位线(44)由一个固定端点和自由段组成,且固定端点位于边缘(3)外侧靠近套口(2); 第五定位线(45)分别由抽拉段和位于抽拉段两侧的自由段组成,所述的抽拉段一个端点位于边缘(3)内侧,另一个端点沿膈面层(11)切线5°?15°向内侧倾斜的投影方向固定于套体(I)上。
8.一种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套,还包括一个加压式肝外伤止血左侧套,左侧套的主体为套体(I ),套体由曲面的膈面层(11)和平面的脏面层(12)组成,脏面层(12)和膈面层(11)连接处为套体的边缘(3),套体开口处为套口(2);套体(I)上至少有两条定位线(4)和至少有一条固定于套口周向的紧固带(5); 其中第四定位线(44)由一个固定端点和自由段组成,且固定端点位于边缘(3)外侧靠近套口(2); 第五定位线(45)分别由抽拉段和位于抽拉段两侧的自由段组成,所述的抽拉段一个端点位于边缘(3)内侧,另一个端点沿膈面层(11)切线5°?15°向内侧倾斜的投影方向固定于套体(I)上。
【文档编号】A61B17/132GK203852392SQ201420125667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9日
【发明者】傅志仁, 滕飞, 丁国善, 王正昕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