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290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轮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轮椅,包括车架,所述车架设置有车轮及驱动器,所述车轮包括用于固定车轮的车轮轴套,所述驱动器设置于所述车轮的内侧,所述驱动器包括离合器与电机,所述电机垂直设置于离合器的上端,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设置于离合器的内部,所述车轮轴套套设于所述离合器的输出轴外并与输出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离合器对电动轮椅驱动功能的转换,使驱动器与车轮的连接结构变的简单,缩短了组装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种电动轮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轮椅。

【背景技术】
[0002]电动轮椅是在传动手动轮椅的基础上,叠加高性能动力驱动装置、智能操纵装置、电池等部件,改造升级而成的,具备人工操纵智能控制器,就能驱动轮椅完成前进、后退、转向、站立、平躺、等多种功能的新一代智能化轮椅。
[0003]现有的电动轮椅的驱动方式分为电动和手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20201970.8公开了一种使用于电动轮椅上的驱动器,包括驱动器主体及用于切换电动功能和手动功能的转换器,转换器设置于车轮轴套内,驱动器的输出轴与车轮轴套套接,转换器包括套设在输出轴上的相互咬合的转换器主动齿和转换器被动齿等部件,在车轮轴套上设置有一个切换按钮,使用者需要切换功能时,按下切换按钮,通过转换器主动齿和转换器被动齿之间的咬合,实现功能的转换。
[0004]该专利虽然解决了电动轮椅驱动功能的转换问题,但由于将转换器设置于车轮轴套内,使驱动器与车轮的连接结构变的较为复杂,在组装车轮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装配,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轮椅,本实用新型通过离合器对电动轮椅驱动功能的转换,使驱动器与车轮的连接结构变的简单,缩短了组装时间,提闻了生广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轮椅,包括车架,所述车架设置有车轮及驱动器,所述车轮包括用于固定车轮的车轮轴套,所述驱动器设置于所述车轮的内侧,所述驱动器包括离合器与电机,所述电机垂直设置于离合器的上端,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设置于离合器的内部,所述车轮轴套套设于所述离合器的输出轴外并与输出轴固定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输出轴设置有第一容置槽,所述车轮轴套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对合形成一个容腔,所述容腔内设置有销件。
[0008]作为优选,所述离合器包括与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的主动轮、与主动轮同轴设置的第一从动轮、设置于第一从动轮下方并与输出轴套接的第二从动轮以及用于切换离合的离合手柄,所述输出轴还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离合器的壳体内壁抵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轮抵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车架还设置有扶手机构,所述扶手机构包括扶手架,所述扶手架的中部套设有扶手卡座,所述扶手卡座设置有升降杆,所述扶手卡座包括卡套,所述卡套设置有供升降杆插接的空腔,所述升降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扶手卡座内,所述升降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可水平滑动的扶手。
[0010]作为优选,扶手卡座内设置有槽位,所述槽位的内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卡头。
[0011]作为优选,所述卡套开设有垂直于所述空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穿设有第一按键,所述第一按键包括第一按钮和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一端与第一按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于卡头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槽位抵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按钮抵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扶手机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开设有滑轨,所述扶手的底部设置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轨与滑槽滑动配合。
[0013]作为优选,所述扶手的侧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滑动杆的侧端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孔插接有第二按键,所述第二按键包括第二按钮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依次穿过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侧端开设有至少两个盲孔,所述盲孔与第三通孔位于扶手的同一侧,所述盲孔内设置有顶柱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盲孔的底壁抵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顶柱的一端抵接,所述顶柱的另一端与滑槽的内壁抵接。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电动轮椅,包括车架,所述车架设置有车轮及驱动器,所述车轮包括用于固定车轮的车轮轴套,所述驱动器设置于所述车轮的内侧,所述驱动器包括离合器与电机,所述电机垂直设置于离合器的上端,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设置于离合器的内部,所述车轮轴套套设于所述离合器的输出轴外并与输出轴固定连接,离合器用于对电动轮椅驱动功能的转换,本实用新型通过离合器对电动轮椅驱动功能的转换,使驱动器与车轮的连接结构变的简单,缩短了组装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与车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车轮轴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与车轮轴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离合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扶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扶手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卡座与升降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实用新型扶手、滑动杆和连接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包括:
[0025]I一车轮 11一车轮轴套 111一第二容置槽
[0026]2—驱动器21—离合器211—输出轴
[0027]212—第一容置槽213—主动轮 214—第一从动轮
[0028]215—第二从动轮216—离合手柄217—复位弹簧
[0029]22一电机 3—销件 4一扶手机构
[0030]41 一扶手架42—扶手卡座421—卡套
[0031]422—第一通孔 423—第一按键 4231—第一按钮
[0032]4232—第一定位柱424—第一弹簧43—升降杆
[0033]431—槽位 432—卡槽 433—卡头 45—连接杆
[0034]451—盲孔452—顶柱 453—第二弹黃 46—滑动杆
[0035]461—第三通孔5—斜齿轮6—扶手61—第二通孔
[0036]62—第二按键 621—第二按钮 622—第二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8]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电动轮椅,包括车架,所述车架设置有车轮I及驱动器2,所述车轮I包括用于固定车轮I的车轮轴套11,所述驱动器2设置于所述车轮I的内侧,所述驱动器2包括离合器21与电机22,所述电机22垂直设置于离合器21的上端,所述电机22的电机轴设置于离合器21的内部,所述车轮轴套11套设于所述离合器21的输出轴211外并与输出轴211固定连接。
[0039]本实施例通过离合器对电动轮椅驱动功能的转换,使驱动器与车轮的连接结构变的简单,缩短了组装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0040]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211设置有第一容置槽212,所述车轮轴套11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容置槽111,所述第一容置槽212与第二容置槽111对合形成一个容腔,所述容腔内设置有销件3,通过销件3将车轮轴套11固定在输出轴211上,车轮I与驱动器2之间连接牢固,使驱动器与车轮的连接结构变的简单,缩短了组装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0041]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器21包括与电机22的电机轴传动连接的主动轮213、与主动轮213同轴设置的第一从动轮214、设置于第一从动轮214下方并与输出轴211套接的第二从动轮215以及用于切换离合的离合手柄216,所述输出轴211还套设有复位弹簧217,所述复位弹簧217的一端与离合器21的壳体内壁抵接,所述复位弹簧217的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轮215抵接,如图5所示,车轮I电动驱动时,第一从动轮214与第二从动轮215处于啮合状态,电机22为动力源,第一从动轮214与主动轮213同轴设置,电机22工作,第一从动轮214带动第二从动轮215转动,输出轴211带动车轮转动;需要手动驱动时,摆动离合手柄216,离合手柄216推动第二从动轮215克服复位弹簧217的阻力向右移动,第一从动轮214与第二从动轮215错开,输出轴211不再通过电机22转动,实现手动驱动;需要再次切换为电动驱动时,摆动离合手柄216,离合手柄216离开第二从动轮215,复位弹簧217恢复形变将第二从动轮215向左推动,第二从动轮215与第一从动轮214再次啮合,实现电动驱动。
[0042]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还设置有扶手机构4,所述扶手机构4包括扶手架41,所述扶手架41的中部套设有扶手卡座42,所述扶手卡座42设置有升降杆43,所述扶手卡座42包括卡套421,所述卡套421设置有供升降杆43插接的空腔,所述升降杆43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扶手卡座42内,所述升降杆43的另一端设置有可水平滑动的扶手6,升降杆43通过在卡套421的空腔内上下移动来调节扶手机构4的高度,将扶手机构4设置成可滑动,扶手机构4可以左右移动,实现扶手6长度的调节,本实施例扶手6可自由调节升降高度及长度,结构简单,方便残疾人使用。
[0043]本实施例中,扶手卡座42内设置有槽位431,所述槽位431的内侧设置有卡槽432,所述卡槽432内设置有卡头433,所述卡套421开设有垂直于所述空腔的第一通孔422,所述第一通孔422穿设有第一按键423,所述第一按键423包括第一按钮4231和第一定位柱4232,所述第一定位柱4232 —端与第一按钮42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423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22并于卡头433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4232套设有第一弹簧424,所述第一弹簧424的一端与槽位431抵接,所述第一弹簧424的另一端与第一按钮4231抵接,如图8所示,槽位431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不同高度的卡槽432,当使用者需要调节扶手机构4的高度时,手动按下第一按键423,第一按键423的第一定位柱4232会将卡头433推离卡槽432,此时,升降杆43被释放,可在卡套421的空腔内上下移动,当达到需要的高度时,松开第一按键423,第一弹簧424恢复形变将第一按键423往外推,卡头433卡入对应高度的卡槽432内,达到锁死效果,使用者可以将卡头433卡接于不同高度的卡槽432内,实现扶手6高度的调节。
[0044]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机构4还包括连接杆45,所述连接杆45的底部与升降杆4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5的两侧开设有滑轨,所述扶手6的底部设置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滑动杆46,所述滑动杆46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轨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扶手6的侧端开设有第二通孔61,所述滑动杆46的侧端开设有第三通孔461,所述第二通孔61与第三通孔461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孔61插接有第二按键62,所述第二按键62包括第二按钮621和第二定位柱622,所述第二定位柱622依次穿过第二通孔61与第三通孔461,所述连接杆45的侧端开设有至少两个盲孔451,所述盲孔451与第三通孔461位于扶手6的同一侦1J,所述盲孔451内设置有顶柱452和第二弹簧453,所述第二弹簧453的一端与盲孔451的底壁抵接,所述第二弹簧453的另一端与顶柱452的一端抵接,所述顶柱452的另一端与滑槽的内壁抵接,扶手6固定时,扶手6的第二通孔61、滑动杆46的第三通孔461均与其中一个盲孔451连通,此时,与第三通孔461连通的盲孔451内的顶柱452因第二弹簧453恢复形变而会被顶出,顶柱452的一部分会插入第三通孔461内,达到锁死效果,此时扶手6不能移动,当使用者需要滑动扶手6时,按下第二按键62,第二按键62将顶柱452顶回盲孔451内,解除锁死效果,扶手6则可以在连接杆45上滑动,本实施例连接杆45的侧端开设有四个盲孔451,代表扶手4有四个滑动行程。
[0045]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轮椅,包括车架,所述车架设置有车轮(I)及驱动器(2),所述车轮(I)包括用于固定车轮(I)的车轮轴套(1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2)设置于所述车轮(I)的内侦牝所述驱动器(2)包括离合器(21)与电机(22),所述电机(22)垂直设置于离合器(21)的上端,所述电机(22)的电机轴设置于离合器(21)的内部,所述车轮轴套(11)套设于所述离合器(21)的输出轴(211)外并与输出轴(21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211)设置有第一容置槽(212),所述车轮轴套(11)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容置槽(111),所述第一容置槽(212)与第二容置槽(111)对合形成一个容腔,所述容腔内设置有销件(3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21)包括与电机(22)的电机轴传动连接的主动轮(213)、与主动轮(213)同轴设置的第一从动轮(214)、设置于第一从动轮(214)下方并与输出轴(211)套接的第二从动轮(215)以及用于切换离合的离合手柄(216),所述输出轴(211)还套设有复位弹簧(217),所述复位弹簧(217)的一端与离合器(21)的壳体内壁抵接,所述复位弹簧(217)的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轮(215)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设置有扶手机构(4),所述扶手机构(4)包括扶手架(41),所述扶手架(41)的中部套设有扶手卡座(42),所述扶手卡座(42)设置有升降杆(43),所述扶手卡座(42)包括卡套(421),所述卡套(421)设置有供升降杆(43 )插接的空腔,所述升降杆(43 )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扶手卡座(42 )内,所述升降杆(43)的另一端设置有可水平滑动的扶手(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扶手卡座(42)内设置有槽位(431),所述槽位(431)的内侧设置有卡槽(432),所述卡槽(432)内设置有卡头(4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421)开设有垂直于所述空腔的第一通孔(422),所述第一通孔(422)穿设有第一按键(423),所述第一按键(423)包括第一按钮(4231)和第一定位柱(4232),所述第一定位柱(4232) —端与第一按钮(42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423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22)并于卡头(433)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4232)套设有第一弹簧(424),所述第一弹簧(424)的一端与槽位(431)抵接,所述第一弹簧(424)的另一端与第一按钮(4231)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机构(4)还包括连接杆(45),所述连接杆(45)的底部与升降杆(4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5)的两侧开设有滑轨,所述扶手(6)的底部设置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滑动杆(46),所述滑动杆(46)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轨与滑槽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6)的侧端开设有第二通孔(61),所述滑动杆(46)的侧端开设有第三通孔(461),所述第二通孔(61)与第三通孔(461)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孔(61)插接有第二按键(62),所述第二按键(62)包括第二按钮(621)和第二定位柱(622),所述第二定位柱(622)依次穿过第二通孔(61)与第三通孔(461),所述连接杆(45)的侧端开设有至少两个盲孔(451),所述盲孔(451)与第三通孔(461)位于扶手(6)的同一侧,所述盲孔(451)内设置有顶柱(452)和第二弹簧(453),所述第二弹簧(453)的一端与盲孔(451)的底壁抵接,所述第二弹簧(453)的另一端与顶柱(452)的一端抵接,所述顶柱(452)的另一端与滑槽的内壁抵接。
【文档编号】A61G5/04GK203829169SQ201420174485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发明者】唐志坚 申请人:东莞市智维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