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腔二囊管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2976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腔二囊管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三腔二囊管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固定夹、可调节支架、定滑轮支撑架和定滑轮,所述可调节支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条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定滑轮支撑架,所述两个定滑轮支撑架之间安装有定滑轮轴,所述定滑轮则利用轮轴套穿设安装于所述定滑轮轴上,所述定滑轮上绕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连接三腔二囊管,另一端连接重锤。本实用新型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护理人员能够方便的对病人进行三腔二囊管的牵引,该方法既能达到牵引胃囊止血的目的,又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并大大地方便了病人基本生活,且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专利说明】一种三腔二囊管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具体为一种三腔二囊管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高达35%? 50%。迅速控制出血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仍是临床首选的 应急止血措施之一。传统的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术中采用重500g重物牵拉三腔管外端,达 到充分压迫之目的,但此方法可造成众多的不良反应,并且因患者感觉痛苦依从性差;且容 易出现胃底、食管黏膜缺血而造成粘膜糜烂、坏死,导致拔管后再出血,其再出血发生率最 高可达50%。并且由于食管囊压力较高导致患者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显著,以致许多患者难 以忍受,从而限制了三腔二囊管的临床使用。
[000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常见的急危重症, 迅速控制出血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对于出血量大、不能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的急诊重 症患者,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是临床首选应急止血措施之一。
[0004] 为了提高止血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按常规方法插入三腔二囊管,向胃气囊注气 200ml,用止血钳封闭胃气囊管的开口端,在尾端前10?20cm处用粗纱绳扎住,绳的另一端 用500g重力经滑轮牵引,牵拉方向与患者平卧体位成45° ;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出血者,再 向食道囊充气l〇〇ml。每隔12?24h后口服石蜡油20ml,放松牵引观察15分钟,48h后如 出血停止就放松牵引,再观察24h无出血即可拔管。
[0005] 传统的牵引固定方法:三腔二囊管经鼻孔插入人胃内,向胃囊注气后,轻轻用力向 外牵引,感到有一定弹性阻力后,再与体外牵引固定。传统的牵引固定方法是一重〇. 5千克 的秤砣等重物通过输液架和细绳牵引固定于床尾移动架上,也可用宽胶布将三腔二囊管固 定于患者面颊部,保持适宜的张力,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占用空间大、易倾倒,缺乏稳定性 和安全性,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不规范,不美观。
[0006] 总之,现有的三腔二囊管固定装置存在如下缺陷:
[0007] (1)临床上常用作牵引的输液架和细绳,因输液架占用空间大、易倾倒,缺乏稳定 性和安全性,给操作带来不便,而且不规范,不美观。
[0008] (2)患者相对被迫体位,限制了身体活动,久卧不适,易患吸入性肺炎,影响护理质 量及治疗效果;且感觉痛苦依从性差;且容易出现胃底、食管黏膜缺血而造成粘膜糜烂、坏 死,导致拔管后再出血,其再出血发生率最高可达50%。并且由于食管囊压力较高导致患者 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显著,以致许多患者难以忍受。
[0009] (3)鼻部胶布加固固定着,鼻翼易缺血坏死;绳子与管连接需打结,操作慢、繁琐, 易松开。 实用新型内容
[0010]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三腔二囊管支撑装置,从而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11]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2] 一种三腔二囊管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固定夹、可调节支架、定滑轮支撑架和定 滑轮,
[0013] 所述支撑架为内部中空的杆,所述可调节支架插装于所述支撑架内实现滑动,且 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螺丝圆孔,并利用所述螺丝圆孔啮合安装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 的端部顶触所述可调节支架将其固定;
[0014] 所述可调节支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条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相 对设置的定滑轮支撑架,所述两个定滑轮支撑架之间安装有定滑轮轴,所述定滑轮则利用 轮轴套穿设安装于所述定滑轮轴上,
[0015] 所述固定夹有两个,上下分布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固定夹上均设置有紧固 螺栓,
[0016] 所述定滑轮上绕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连接三腔二囊管,另一端连接重锤。
[001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牵引绳采用非弹性绳。
[0018]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留置三腔二囊管,并证实在胃内后。于床旁固定整个装置, 调节好高度,安装在定滑轮上的牵引绳一段系与三腔二囊管外端相连,另一段绕过可调节 支架上的定滑轮后与重锤相连后即可实现对三腔二囊管的牵引。通过定滑轮进行牵引,不 占空间,也不会倾倒,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很好,能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患者动作时,引起牵 引绳的运动,针对不同的病人,可对悬挂的重锤进行调节,防止牵引过度,致胃黏膜缺血坏 死和气囊滑脱,同时增加病人舒适感。
[0019]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 固定夹上下分布,设有紧固螺栓,通过紧固螺栓调节固定牵引装置,结构简单,使 用方便,不占空间,也不会倾倒,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很好,能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
[0021] 在可调节支架的顶端上横杆两端固定有定滑轮支撑架,定滑轮的中间活动套固定 于两个定滑轮支撑架之间的定滑轮轴上,患者动作时,引起牵引绳的运动,针对不同的病 人,可对悬挂的重锤进行调节,防止牵引过度,致胃黏膜缺血坏死和气囊滑脱,同时增加病 人舒适感。
[0022]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不占用地面空间,也不会倾倒,稳定性和 安全性均很好,能达到满意的止血效果。可调控压力;不影响及限制患者体位;不受病人转 移限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牵引物重量可调的优点。
[0023] 经临床实验与使用,本实用新型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护理人员能够方便的 对病人进行三腔二囊管的牵引,该方法既能达到牵引胃囊止血的目的,又减少了病人的痛 苦,并大大地方便了病人基本生活,且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6] 参见图1,一种三腔二囊管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1、固定夹2、可调节支架3、定滑 轮支撑架4和定滑轮5,所述支撑架1为内部中空的杆,所述可调节支架3插装于所述支撑 架1内实现滑动,且所述支撑架1上开设有螺丝圆孔,并利用所述螺丝圆孔啮合安装有固定 螺丝6,所述固定螺丝6的端部顶触所述可调节支架3将其固定;所述可调节支架3的顶端 固定安装有一条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定滑轮支撑架4,所述两 个定滑轮支撑架4之间安装有定滑轮轴8,所述定滑轮5则利用轮轴套穿设安装于所述定滑 轮轴8上,所述固定夹2有两个,上下分布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固定夹2上均设置有 紧固螺栓7,所述定滑轮5上绕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连接三腔二囊管,另一端连接重 锤(处于简洁原则,在图1中均未示出)。
[002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牵引绳采用非弹性绳。
[0028]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留置三腔二囊管,并证实在胃内后。于床旁固定整个装置, 调节好高度,安装在定滑轮5上的牵引绳一段系与三腔二囊管外端相连,另一段绕过可调 节支架3上的定滑轮5后与重锤相连后即可实现对三腔二囊管的牵引。通过定滑轮5进 行牵引,不占空间,也不会倾倒,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很好,能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患者动作 时,引起牵引绳的运动,针对不同的病人,可对悬挂的重锤进行调节,防止牵引过度,致胃黏 膜缺血坏死和气囊滑脱,同时增加病人舒适感。
[0029]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 一种三腔二囊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固定夹、可调节支架、定滑轮 支撑架和定滑轮, 所述支撑架为内部中空的杆,所述可调节支架插装于所述支撑架内实现滑动,且所述 支撑架上开设有螺丝圆孔,并利用所述螺丝圆孔啮合安装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的端 部顶触所述可调节支架将其固定; 所述可调节支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条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设 置的定滑轮支撑架,所述两个定滑轮支撑架之间安装有定滑轮轴,所述定滑轮则利用轮轴 套穿设安装于所述定滑轮轴上, 所述固定夹有两个,上下分布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固定夹上均设置有紧固螺栓, 所述定滑轮上绕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连接三腔二囊管,另一端连接重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腔二囊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采用非 弹性绳。
【文档编号】A61B19/00GK203841749SQ201420176457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4日
【发明者】杨艳, 严谨, 易琦峰, 黄辉, 夏妙娟, 李碧艳, 康丽阳 申请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杨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