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安全走罐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394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高效安全走罐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高效安全走罐器,解决了现有走罐器走罐时存在费时费力、刮刺明显且易刮伤皮肤引起皮肤感染、肌肉疼痛的问题。高效安全走罐器,包括上端封口的锥状罐体,锥状罐体内设置有下端与其下端齐平且上部内径小于下部内径的锥状罐套,锥状罐套与锥状罐体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与两者紧密接触的涨紧套,锥状罐套侧壁开有位于涨紧套下方的通气孔,锥状罐体侧壁设置有负压连接管。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可起到刮痧、走罐、捏脊和拔经的多重理疗效果,而且接触皮肤舒适感强,对皮肤不造成损伤,具有生物活性,同时杜绝烫伤皮肤现象的发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专利说明】高效安全走耀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用走罐装置,具体为一种高效安全走罐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走罐装置大多采用玻璃、陶瓷、亚克力、塑料等无生物活性材质作为单罐体,外型多为球型或半球形,且灌口内径较大,一般均采用火罐。
[0003]进行走罐时,与皮肤接触不柔和,刮刺明显,舒适感差,而且操作时,很容易脱离皮肤,产生漏气,终止走罐,还需重新投火拔罐,费时费力,同时由于罐口较大,吸入大量皮肤和肌肉组织,形成肉丘状,推动过程极易刮伤皮肤,拉伤肌肉,易引发皮肤感染、肌肉疼痛。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走罐器走罐时存在费时费力、刮刺明显且易刮伤皮肤引起皮肤感染、肌肉疼痛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走罐器。
[0005]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高效安全走罐器,包括上端封口的锥状罐体,锥状罐体内设置有下端与其下端齐平且上部内径小于下部内径的锥状罐套,锥状罐套与锥状罐体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与两者紧密接触的涨紧套,锥状罐套侧壁开有位于涨紧套下方的通气孔,锥状罐体侧壁设置有负压连接管。
[0006]进行走罐时,负压连接管上连接有抽压装置,将走罐器与皮肤吸合在一起,杜绝了火罐易烫伤皮肤的现象,不易脱漏,而且锥状罐体和锥状罐套的设置,增加了调理时的受力面积,进而提高了调理时的舒适感,降低了对皮肤的损伤,克服了现有走罐器走罐时存在费时费力、刮刺明显且易刮伤皮肤引起皮肤感染、肌肉疼痛的问题。
[0007]锥状罐体、锥状罐套及涨紧套均是由活性牛角制成的。牛角中含有大量钙、富含有优质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与人体皮肤机理相吻合,接触皮肤舒适感强;而且牛角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多种氧化物及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在一定温度等条件激发下,可释放生物波,释放负离子,产生杀菌、消毒物质,具有生物活性。
[0008]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可起到刮痧、走罐、捏脊和拔经的多重理疗效果,而且接触皮肤舒适感强,对皮肤不造成损伤,具有生物活性,同时杜绝烫伤皮肤现象的发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锥状罐体,2-锥状罐套,3-涨紧套,4-通气孔,5-负压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1]高效安全走罐器,包括上端封口的锥状罐体1,锥状罐体I内设置有下端与其下端齐平且上部内径小于下部内径的锥状罐套2,锥状罐套2与锥状罐体I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与两者紧密接触的涨紧套3,锥状罐套2侧壁开有位于涨紧套3下方的通气孔4,锥状罐体I侧壁设置有负压连接管5。
[0012]锥状罐体1、锥状罐套2及涨紧套3均是由活性牛角制成的。
[0013]具体实施过程中,锥状罐体I下端内径为40— 50mm,锥状罐套2的下端内径为25mm0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安全走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封口的锥状罐体(1),锥状罐体(I)内设置有下端与其下端齐平且上部内径小于下部内径的锥状罐套(2),锥状罐套(2)与锥状罐体(I)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与两者紧密接触的涨紧套(3),锥状罐套(2)侧壁开有位于涨紧套(3 )下方的通气孔(4),锥状罐体(I)侧壁设置有负压连接管(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安全走罐器,其特征在于:锥状罐体(I)、锥状罐套(2)及涨紧套(3)均是由活性牛角制成的。
【文档编号】A61M1/00GK203802858SQ201420199364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3日
【发明者】贺忠伟 申请人:太原民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