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包括主体收容部、充电插头、一个充电接口、紫外线杀毒灯、切换开关、以及设置在主体部上的指示灯,收容部包括背板及U型收容袋,收容袋与背板之间形成用于收纳手机的收容空间;充电插头连接背板;充电接口与手机充口插槽相匹配;紫外线杀毒灯设置在收容袋内侧壁;切换开关用于控制手机充电杀毒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以及第三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杀毒模式、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为充电及杀毒模式;指示灯用于指示充电电池的电量,所述充电器可在使用手机的同时利用充电插头对手机进行充电及杀毒,获取充电以及杀毒的双层使用功效。
【专利说明】一种充电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携带使用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
[0003]为了配合手机的正常使用,手机充电器必不可少。传统的手机均不具备自身充电功能,必须通过外置式充电器来进行充电,其与手机分离。充电时,必须将该外置式充电器与手机电池连接才能为手机电池进行充电。
[0004]当将充电器装插在手机上时,由于现有的充电器通常与手机相分离,只是通过线缆相连接,因此,此时如果要操作手机,如接发信息或拨打电话时,将有诸多的不便,例如生怕在将手机放置在桌面上时,手机从桌面上落下,线缆与手机相脱离,造成充电中止,手机外观破损。
[0005]另一方面,由于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并且与人体有非常亲密的接触。通常手机用久了之后会在话筒附近产生异味,同时滋生细菌,特别是翻盖手机,那是由于使用在使用手机通话时,由于唾液溅到手机上,通话结束后手机盖上后不通风所致。但是,一般使用者在用了一段时间后才会去清洁手机,在这期间,手机上的细菌在使用者通话时会进入使用者的体内,对使用者带来伤害。
[0006]在此背景下,提供一种携带使用的充电器实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0008]一种充电器,其包括:一个主体收容部、一个充电插头、一个充电接口、一个紫外线杀毒灯、一个切换开关、以及一个设置在主体部上的指示灯。所述收容部包括一个背板及一个与所述背板相连接的U型收容袋,所述收容袋的高度小于所述背板的高度,且所述U型收容袋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收纳手机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袋上开设一个与手机主功能键对应且用于暴露该主功能键的通孔;所述充电插头连接所述背板;所述充电接口与手机充口插槽相匹配,且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收容袋的底部;所述紫外线杀毒灯设置在所述收容袋内侧壁;所述切换开关用于控制手机充电杀毒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以及第三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杀毒模式、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为充电及杀毒模式;所述指示灯用于指示充电电池的电量。
[0009]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收容部为一个皮套。
[0010]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收容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手机的宽度。
[0011]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
[001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灯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0013]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器进一步包括一个与所述背板相连接的挂绳。
[0014]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开关设置在所述U型收容袋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器设置有主体收容部、充电插头及充电接口,使用时可将充电接口插入手机的充口插槽处,并使所述手机收纳在所述主体收容部内,结构紧凑,由此即可在使用手机的同时利用充电插头对手机进行充电。另外,还可利用紫外线杀毒灯对手机(如话筒)进行杀毒,由此获取充电以及杀毒的双层使用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充电器的侧视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充电器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能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0]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器100。所述充电器100包括:一个主体收容部10、一个充电插头30、一个充电接口 40 (详见图2)、一个紫外线杀毒灯50 (详见图2)、一个切换开关60、以及一个设置在主体部10上的指示灯80。
[0021]所述主体收容部10为一个皮套,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容部10包括一个背板11及一个U型收容袋12,所述背板11为一个方形板,所述U型收容袋12与所述背板I相连接,且所述收容袋12的高度小于所述背板11的高度。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收容部10的宽度大于所述手机70的宽度相等,以收容所述手机70。
[0022]所述U型收容袋12与所述背板11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收纳手机70的收容空间120,如图2所示。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袋12上开设一个与手机70的主功能键72对应的通孔120A。所述手机70的主功能键72例如可以为手机70的“home”功能键,所述通孔120A用于暴露该主功能键72,以方便用户进行按压操作。
[0024]所述充电插头30连接所述背板1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头30具有两个插脚32。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插头30也可具有大于两个以上的插脚32,如三个插脚等,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取决于具体使用需要。
[0025]请进一步参阅图3,为了方便对所述充电器100进行固持,方便其在不使用时可以方便地挂靠在某个角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100还进一步包括一个与所述背板11相连接的挂绳60。优选的,所述挂绳60应具有弹性,以防止其在使用者无意间拉扯时不容易发生断裂。
[0026]如图2所示,所述充电接口 40与手机70的充口插槽(通常设置在手机70的底部)相匹配,且所述充电接口 40设置在所述收容袋12的底部。
[0027]所述紫外线杀毒灯50设置在所述收容袋12的内侧壁12A ;使用时,所述紫外线杀毒灯50用于对手机70的话筒(图未示)进行紫外线杀菌,具体地,所述紫外线杀毒灯50发出的紫外光可为UVC波段,具体波长为200-275nm ;工作时,通过紫外线的照射、破坏及改变微生物的DNA结构,使细菌当即死亡或不能繁殖后代,因此达到杀菌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线杀菌灯50可为一种低压汞灯,其利用较低汞蒸汽压(<10-2Pa)被激化而发出紫外光。
[0028]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紫外线杀毒灯50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在主体部10的其它位置,例如,当手机70的话筒位于其底部时,所述紫外线杀毒灯50可设置在收容袋12的底部,而非设置在该收容袋12的内侧壁,亦即所述紫外线杀毒灯50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调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
[0029]所述切换开关60用于控制手机充电杀毒装置100在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以及第三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杀毒模式、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为充电及杀毒模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开关60设置在所述U型收容袋12远离所述背板11的一侧,如图1所示。
[0030]使用时,当所述充电器100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时,由充电插头30对手机70充电;当所述充电器100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时,由所述充电插头30对紫外线杀毒灯进行供电,当所述充电器100处于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时,由充电插头30对手机70充电,同时,由所充电插头30对紫外线杀毒灯50进行供电。
[0031]所述指示灯80设置在所述U型收容袋12远离所述背板11的一侧,用于指示充电电池的电量。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灯80为发光二极管。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器100设置有主体收容部10、充电插头30及充电接口 40,使用时可将充电接口 40插入手机70的充口插槽处,并使所述手机70收纳在所述主体收容部10内,结构紧凑,由此即可在使用手机70的同时利用充电插头30对手机70进行充电。另外,还可利用紫外线杀毒灯50对手机70 (如话筒)进行杀毒,由此获取充电以及杀毒的双层使用功效。
[00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器,其包括: 一个主体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包括一个背板及一个与所述背板相连接的U型收容袋,所述收容袋的高度小于所述背板的高度,且所述U型收容袋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收纳手机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袋上开设一个与手机主功能键对应且用于暴露该主功能键的通孔; 一个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连接所述背板; 一个与手机充口插槽相匹配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收容袋的底部; 一个设置在所述收容袋内侧壁的紫外线杀毒灯; 一个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用于控制手机充电杀毒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以及第三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杀毒模式、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为充电及杀毒模式; 一个设置在主体部上的指示灯,用于指示充电电池的电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收容部为一个皮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收容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手机的览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设置在所述U型收容袋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进一步包括一个与所述背板相连接的挂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设置在所述U型收容袋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文档编号】A61L2/10GK204167921SQ201420234869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9日
【发明者】林 建 申请人:林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