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温控中医热力拔罐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923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脑温控中医热力拔罐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温控中医热力拔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竹罐座转盘组件包括竹罐座转盘、竹罐转动电机、竹罐座转盘光栅、竹罐位置检测光控组件,竹罐转动电机控制竹罐座转盘转动,所述的竹罐加温底盘组件包括环形管、盘状底盘和中药池,所述的中药池上开有中药进口和中药出口,所述的蒸汽出口接入加温底盘的槽内,所述的环形管上开有多个孔;所述的竹罐升降冷水组件包括储水罐和设置在盘状底盘的槽内的冷却盘,所述的冷却盘由升降机构控制升降,用于接住竹罐,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组件的出口管路连接至药池。本实用新型能精准控制竹罐各个阶段的温度,在出罐时也能快速降温,防止烫伤,全程电脑控制工作,治疗效果显著,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电脑温控中医热力拔罐治疗仪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电脑温控中医热力拔罐治疗仪。

【背景技术】
[0002]中药竹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汉族民间使用很久了。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中药竹罐疗法。
[0003]竹子在生长过程中,无虫无蛀无腐蚀,在大自然中有很好的自我保护性,说明竹子自身具有天然的抗菌性和抑菌性的物质。竹纤维内部特殊的超细微孔结构,可以在水中瞬时润胀,使其具有强劲的吸附能力,能快速吸收并储存水份及药物,使配方药物局部渗透而达到活血、化瘀、滋养等综合作用,极大调动了人体机能,渐渐发展成为完整有效的疗法,建立起自身的基础理论。因此,自古以来是中医进行药气拔罐的首选。
[0004]中药竹罐疗法是流传民间两千多年的传统疗法,药罐法的治疗原理是用煮沸的中药液浸泡竹罐,将竹罐吸拔于治疗部位,以疏通气机,达到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拔毒消肿的目的,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肩背酸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头痛等疾病。药罐疗法集拔罐、热疗、药疗与一身,所以见效快、疗效好,自古以来就被众多医家所推崇。
[0005]中药竹罐疗法是先把竹罐放在中药锅内煮,采用这种传统中药煮沸方法,竹罐温度不易掌握,操作方法繁锁,不安全,容易烫伤,现代医院几乎不用,流传民间两千多年的传统中药竹罐疗法快要失传了。
[0006]现有的一些拔罐治疗器械不能很好的实现自动温控控制,通常导致罐体温度过高,在出罐时容易导致使用者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脑温控中医热力拔罐治疗仪,能精准控制竹罐口及罐体的温度,防止烫伤,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
[0008]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脑温控中医热力拔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罐、竹罐座转盘组件、竹罐加温底盘组件、竹罐升降冷水组件、蒸汽发生器组件;
[0009]所述的竹罐座转盘组件包括竹罐座转盘、竹罐转动电机、竹罐座转盘光栅、竹罐位置检测光控组件,竹罐转动电机控制竹罐座转盘转动,所述的竹罐位置检测光控组件设置在竹罐进口和竹罐出口位置,所述竹罐座转盘的外围设置多个竹罐座,竹罐座内放置竹te ;
[0010]所述的竹罐加温底盘组件包括环形管、盘状底盘和中药池,所述的中药池上开有中药进口和中药出口,所述的蒸汽出口接入加温底盘的槽内,所述的环形管上开有多个孔;
[0011]所述的竹罐升降冷水组件包括储水罐和设置在盘状底盘的槽内的冷却盘,所述的冷却盘由升降机构控制升降,用于接住竹罐,储水罐上设置水泵,通过水泵和水管连接冷却盘;
[001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组件的出口管路连接至药池。
[0013]竹罐从进口放入竹罐座转盘,竹罐位置检测光控组件检测到竹罐计数放下个竹罐,按顺序放入,放满为止。出罐时,位于出口处的竹罐位置检测光控组件检测到竹罐,由竹罐升降冷水组件将竹罐送出。
[0014]竹罐的加热是先从蒸汽发生器出高温汽体送进药池,药池加热后产生高温压力,高温液汽体从环形多孔管喷出的,高温加热竹罐达100°c,以达到热力拔罐目的。冷却盘在竹罐加温底盘部件槽内,槽内温度高达100°c,冷却盘内有防水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罐时:冷水盘上升接住竹罐,注入冷水,让温度迅速下降到45°C以下,冷水盘上升出罐。冷水盘平时无冷水,启动出罐命令后冷水泵送冷水,目的是降低竹罐口温度,实现罐口低温罐体高温,达到热力拔罐防烫伤目的。
[0015]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中药池相接的关节热力薰蒸组件,所述的中药池上设置中药液泵,所述热力薰蒸组件由管状薰蒸喷淋器、温度防水传感器及座体组成,薰蒸座体分上下二层,上层为管状薰蒸喷淋器,喷淋器内温度传感器控制中药液温度,经中药液泵将温控中药液压入管状薰蒸喷淋器,关节热力薰蒸组件的下层为内循环管状接盛器。除了拔罐治疗,还包括中药薰蒸治疗上层的喷淋器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控制中药液温度,防止烫伤。高温蒸汽将中药池内中药液加温至55°C以下,经中药液泵将温控中药液压入管状薰蒸喷淋器,喷淋关节;下层为内循环管状接盛器,将中药水循环利用或排出。
[0016]所述竹罐的外围设置防烫圈,所述竹罐的下部设置内凹的隔温沟。竹罐隔温沟作用是沾水冷却后防止竹罐体高温扩散到竹罐口,拔火罐時实现“一罐两温”防止烫伤;竹罐多道防烫圈分别为移动竹罐时防止操作人员烫伤手,放入竹罐座转盘圆洞内定位用。
[0017]所述的冷却盘中设置防水温度传感器。
[0018]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组件由加热体、水泵、水位器、温控器组成。蒸汽发生器产生高温蒸汽体送入药池,药池产生高温压力送入底盘部件槽内环形多孔管喷出产生高温,同时避免加热体烧糊中药,损坏加热体,以防止加热体烧糊中药目的。
[0019]所述的盘状底盘上还设置水回流管和中药液回流管,水回流管和中药液回流管分别连接至水罐和中药池。对冷却的液体进行回收
[0020]本实用新型不仅能通过中药熏蒸竹罐进行拔罐治疗还能通过薰蒸喷淋关节进行治疗,能精准控制竹罐各个阶段的温度,在出罐时也能快速降温,防止烫伤,全程电脑控制工作,治疗效果显著,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22]图2为图1的A-A局部剖视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24]图4为竹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竹罐升降冷水盘组件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的D-D局部剖视图。
[0027]图7为冷水盘的俯视图。
[0028]图8为竹罐加温底盘组件示意图。
[0029]图9为竹罐加温底盘组件C-C剖视示意图。
[0030]图10竹罐座转盘的剖视示意图。
[0031]图11为为热力薰蒸组件仰视图。
[0032]图12为为热力薰蒸组件俯视图。
[0033]图13为为热力薰蒸组件主视图。
[0034]图14为为热力薰蒸组件侧视图。
[0035]图15为为热力薰蒸组件展开图。
具体实施例
[003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37]如图1-3所示的一种电脑温控中医热力拔罐治疗仪,包括竹罐14、竹罐座转盘组件、竹罐加温底盘组件、竹罐升降冷水组件、蒸汽发生器组件和关节热力薰蒸组件;
[0038]如图10所示,竹罐座转盘组件包括竹罐座转盘4、钢珠转盘2、竹罐转动电机12、竹罐座转盘光栅5、竹罐位置检测光控组件,竹罐转动电机13控制竹罐座转盘5转动,竹罐位置检测光控组件包括设置在竹罐进口 I的进口光控件3和设置在竹罐出口 6的出口光控件7,竹罐座转盘4的外围设置多个竹罐座26,竹罐座26内放置竹罐14 ;竹罐加温底盘15上还设置水回流管24和中药液回流管32,水回流管24和中药液回流管32分别连接至水罐18和药液罐19。水罐18和药液罐19上设置中药液泵17和水泵16。
[0039]如图8-9所示,竹罐加温底盘组件包括环形管9、底盘15和中药池,中药池上开有中药进口 21和中药出口 22,中药出口 22接入加温底盘的槽内,环形管9上开有多个蒸汽出孔93 ;药罐19上设置中药液泵17将中药液压入中药池中。蒸汽发生器组件由加热体、水泵、水位器、温控器组成。蒸汽发生器20的出口管路连接至药池。盘状底盘15的下部设置中药蒸汽进口 91、蒸汽出口 23、中药液回流口 92和轴流风机13。
[0040]如图5-7所示,竹罐升降冷水组件包括储水罐18和设置在盘状底盘15的槽内的冷却盘8,冷却盘8上设置冷水进口 81、冷水出口 82和温度传感器83,还包括冷水回流管口 84和冷水回流沟85,冷却盘8由升降机构10控制升降,用于接住竹罐14,储水罐18上设置水泵24,通过水泵24和水管将水送入冷却盘8 ;升降机构10包括升降丝杆10,丝杆螺母101、光轴102、丝杆齿轮103、升降电机11和升降电机齿轮111.
[0041]如图11-15所示,热力薰蒸组件由管状薰蒸喷淋器25、温度防水传感器及座体组成,薰蒸座体分上下二层,上座体27内设置管状薰蒸喷淋器25,喷淋器内温度传感器控制中药液温度,经中药液泵将温控中药液压入管状薰蒸喷淋器25,下座体28内设置内循环管状接盛器26。热力薰蒸组件的侧部设置薰蒸喷淋器进口 29和循环管状接盛器进口 30,上座体27和下座体28之间形成薰蒸治疗室31,还包括设置在薰蒸座体上的控制面板。
[0042]如图4所示,竹罐14的外围设置防烫圈141,竹罐14的下部设置内凹的隔温沟142。
[004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的方式仅限于描述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止局限于上述方式,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据此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方便的进行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原理和新特征的最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脑温控中医热力拔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罐、竹罐座转盘组件、竹罐加温底盘组件、竹罐升降冷水组件、蒸汽发生器组件; 所述的竹罐座转盘组件包括竹罐座转盘、竹罐转动电机、竹罐座转盘光栅、竹罐位置检测光控组件,竹罐转动电机控制竹罐座转盘转动,所述的竹罐位置检测光控组件设置在竹罐进口和竹罐出口位置,所述竹罐座转盘的外围设置多个竹罐座,竹罐座内放置竹罐; 所述的竹罐加温底盘组件包括环形管、盘状底盘和中药池,所述的中药池上开有中药进口和中药出口,所述的中药出口接入加温底盘的槽内,所述的环形管上开有多个孔; 所述的竹罐升降冷水组件包括储水罐和设置在盘状底盘的槽内的冷却盘,所述的冷却盘由升降机构控制升降,用于接住竹罐,储水罐上设置水泵,通过水泵和水管连接冷却盘; 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组件的出口管路连接至药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温控中医热力拔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中药池相接的关节热力薰蒸组件,所述热力薰蒸组件由管状薰蒸喷淋器、温度防水传感器及座体组成,薰蒸座体分上下二层,上层为管状薰蒸喷淋器,喷淋器内温度传感器控制中药液温度,经中药液泵将温控中药液压入管状薰蒸喷淋器,关节热力薰蒸组件的下层为内循环管状接盛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脑温控中医热力拔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罐的外围设置防烫圈,所述竹罐的下部设置内凹的隔温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温控中医热力拔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盘中设置防水温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温控中医热力拔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组件由加热体、水泵、水位器、温控器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温控中医热力拔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盘状底盘上还设置水回流管和中药液回流管,水回流管和中药液回流管分别连接至水罐和中药池。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3970892SQ20142033629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3日
【发明者】俞泉水 申请人:俞泉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