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引流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5916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大便引流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便引流器,包括引流管,充入引流管的头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充液囊体,充入引流管的尾部可拆卸地连通有引流袋,充入第一充液囊体充满液体时双弧形波浪状,充入引流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充液管,充入第一充液管与充入引流管的尾部外壁上设置的第一充液嘴连通,充入引流管的尾部呈逐渐增粗的喇叭形状,充入引流管的顶端呈圆弧形乳头状且在中央部位有一个能够通过泥鳅导引导丝的小圆孔,充入小圆孔的周围侧孔,充入引流管的顶端涂有图案标志。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引流器能够更加方便稳定的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的肛管内,降低引流管从肛管内脱离的风险,从而减少大便的泄露,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引流器使用方便、舒适。
【专利说明】大便引流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大便引流器。

【背景技术】
[0002]结直肠手术后需要通过引流直肠内的大便以预防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肠穿孔或严重狭窄时为引流大便,常行结肠造瘘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损伤与不便,通过使用大便引流器能够方便的进行大便引流,减少给患者带来的不变,而且基本不会给患者带来损伤。现有的大便引流器,一般包括引流管和与引流管相连的用于盛接由引流管引流出的大便的引流袋,为了将引流管固定在肛管中,一般在引流管的头部设置一个囊体,该囊体充气膨胀后可以倒挂在肛管内,从使得引流管不易滑出肛管。由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从而控制囊体在充气后的尺寸会有些困难,而且容易受挤压变形,甚至受挤压体积缩小,进而影响引流管在肛管内位置的稳定性,而且现有的大便引流器仅适用于引流比较稀的大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在肛管内、使用舒适且不易泄露的大便引流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大便引流器,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头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充液囊体,所述引流管的尾部可拆卸地连通有引流袋,所述第一充液囊体充满液体时呈弧度与结肠袋弧度大致相同的双弧形波浪状,所述第一充液囊体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凹凸及颗粒状结构;所述引流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充液管,所述第一充液管与所述引流管的尾部外壁上设置的第一充液嘴连通,所述第一充液嘴带有封堵且能够连接注射器或连接输液管,所述引流管的尾部呈逐渐增粗的喇叭形状,所述引流管的顶端呈圆弧形乳头状且在中央部位有一个能够通过泥鳅导引导丝的小圆孔,所述小圆孔的周围有用于引流大便的侧孔,所述引流管的顶端涂有影像设备可探测到的图案标志。
[0006]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的尾部外壁距离底端开口 40mm至60mm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充液囊体,所述第二充液囊体充满液体时呈双弧形波浪状,所述引流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充液管,所述第二充液管与所述引流管的尾部外壁上设置的第二充液嘴连通,所述第二充液嘴带有封堵且能够连接注射器或连接输液管。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充液囊体充液后最大直径在40mm至80mm之间,沿引流管方向的长度在40mm至60mm之间,所述第二充液囊体充液后最大直径在35mm至50mm之间,沿引流管方向的长度长度在20-30mm,所述第二充液囊体设置在所述引流管的尾部外壁距离底端开口 40mm 至 BOmm 处。
[0008]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充液管,所述第三充液管与所述引流管的尾部外壁上设置的第三充液嘴连通,所述第三充液嘴带有封堵且能够连接注射器或连接输液管,所述第三充液管直接开口于所述引流管的顶端之外。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充液囊体充盈后其顶端突出所述引流管外而且与所述引流管的顶端相连呈喇叭口状。
[0010]优选地,所述凹凸结构为横行螺纹结构及细小颗粒样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的尾部通过螺纹连接管与所述引流袋连通,所述螺纹连接管由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
[0012]优选地,所述引流管最底端直径为中部正常直径的120%至140%之间。
[0013]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充液囊体内注入一定浓度的造影剂。
[0014]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由硅胶或橡胶制成。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引流器能够更加方便稳定地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的肛管内,降低引流管从肛管内脱离的风险,从而减少大便的泄露,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引流器使用方便、舒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1引流管、2第一充液囊体、21第二充液囊体、3引流袋、4第一充液管、41第二充液管、42第三充液管、5第一充液嘴、51第二充液嘴、52第三充液嘴、6小圆孔、7侧孔、8螺纹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进行说明。
[0021]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引流器,包括引流管1,引流管1的头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充液囊体2,引流管1的尾部可拆卸地连通有引流袋3,第一充液囊体2充满液体时呈弧度与结肠袋弧度大致相同的双弧形波浪状,第一充液囊体2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凹凸及颗粒结构;引流管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充液管4,第一充液管4与引流管1的尾部外壁上设置的第一充液嘴5连通,第一充液嘴5带有封堵且能够连接注射器或连接输液管,引流管1的尾部呈逐渐增粗的喇叭形状,引流管1的顶端呈圆弧形乳头状且在中央部位有一个能够通过泥鳅导引导丝的小圆孔6,小圆孔6的周围有用于引流大便的侧孔7 ;引流管1的顶端涂有影像设备可探测到的图案标志。
[0022]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引流器中设置了第一充液囊体2,向该囊体2中充入液体产生体积膨大,由于液体具有不可压缩性,因此囊体2的大小具有很强的可控性,第一充液囊体2充液后直径可在40mm至80mm变化,具体大小可根据放置在结肠中的位置及病人的感觉来确定,为了更加精确地测量第一充液囊体2的直径大小,可以在第一充液囊体2中注入一定浓度的造影剂,从而能够在影像设备下进行判断;第一充液囊体2的长度可以在40_至60mm之间。第一充液管4和第一充液嘴5用于给第一充液囊体2充液。
[0023]第一充液囊体2的表面的凹凸结构能够增加囊体2与结肠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其向结肠远端滑脱。该凹凸结构可以是横行螺纹结构,也可以是细小颗粒样结构,当然不限于上述结构,任何可以增加表面摩擦力的结构都可以。
[0024]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管I的顶端呈圆弧形乳头状能够减少引流管I进入肛管的阻力,引流管I顶端中央部位的小圆孔6能够供标准泥鳅导引导丝通过,如果该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器需要置入的位置较深,则可在影像设备监视下先插入泥鳅导丝导引,再通过泥鳅导丝导引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引流器到所需位置。
[0025]为了避免引流管I全部进入肛门及结肠内,引流管I的尾部设计呈逐渐增粗的喇叭形状,最底端直径可以设置为中部正常直径的引流管I最底端直径为中部正常直径的120%至140%之间,例如可以是130%。
[0026]引流管I的顶端涂有的图案标志,能够方便影像设备监测,该图案标志可以是影像设备能够探测到的横行条状标志。
[0027]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引来流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较大口径的引流管1,且引流管I的软硬要适中,例如可以采用由硅胶或橡胶等材料制成的引流管1,这样的引流管I有一定的支撑力,容易弯曲,但又不易打折。
[0028]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引流管可在引流管I的尾部外壁距离底端开口 40mm至60mm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充液囊体21,第二充液囊体21充满液体时呈双弧形波浪状,引流管I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充液管41,第二充液管41与引流管I的尾部外壁上设置的第二充液嘴51连通,第二充液嘴51带有封堵且能够连接注射器或连接输液管。第二充液囊体21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固定引流管位置。第二充液管41和第二充液嘴51用于给第二充液囊体21充液。第二充液囊体21充液后的体积也可调节,具体的其最大直径可在35_至50_之间,沿引流管方向的长度可在20-30_之间,第二充液囊体21可以具体地设置在引流管I的尾部外壁距离底端开口 40mm至60mm处。
[0029]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引流管可在引流管I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充液管42,第三充液管42与引流管I的尾部外壁上设置的第三充液嘴52连通,第三充液嘴52带有封堵且能够连接注射器或连接输液管,第三充液管42直接开口于引流管I的顶端之外。第三充液管42的设置能够用于向结肠内注入清洗或润滑液等液体,以稀释软化较为硬结的大便,利于引流,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引流器不受被引流的大便状态的限制,干湿均可,使用更加方便。
[0030]本实用新型中,可以使第一充液囊体2充盈后其顶端突出引流管I外而且与引流管I的顶端相连呈喇叭口状,这样有利于大便的引流。
[0031]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引流管I的尾部通过螺纹连接管8与引流袋3连通,方便引流袋3的拆卸,当患者需要下床活动时,可以卸下引流管I的尾部的螺纹连接管8,并用相应型号的封堵器封闭。螺纹连接管8由软硬适中的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内径可在20_至30mm之间,长度可在40cm至80cm之间。
[0032]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将三根充液管(第一充液管4、第二充液管41和第三充液管42)的内径设置在1.5-2mm左右。对于本实用新型中的3个充液嘴,为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混淆,可以给充液嘴编号并标注在相应的充液嘴旁。引流管I的直径可以设置在15-25mm之间,中位直径可以设置为20mm,长度可以设置成30-100cm ;引流袋3容量可以设置在2L至3L之间。
【权利要求】
1.大便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所述引流管(I)的头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充液囊体(2),所述引流管(I)的尾部可拆卸地连通有引流袋(3),所述第一充液囊体(2)充满液体时呈弧度与结肠袋弧度大致相同的双弧形波浪状,所述第一充液囊体(2)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凹凸结构;所述引流管(I)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充液管(4),所述第一充液管(4)与所述引流管(I)的尾部外壁上设置的第一充液嘴(5)连通,所述第一充液嘴(5)带有封堵且能够连接注射器或连接输液管,所述引流管(I)的尾部呈逐渐增粗的喇叭形状,所述引流管(I)的顶端呈圆弧形乳头状且在中央部位有一个能够通过泥鳅导引导丝的小圆孔(6),所述小圆孔(6)的周围有用于引流大便的侧孔(7),所述引流管(I)的顶端涂有影像设备可探测到的图案标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便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I)的尾部外壁距离底端开口 40mm至60mm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充液囊体(21),所述第二充液囊体(21)充满液体时呈双弧形波浪状,所述引流管(I)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充液管(41),所述第二充液管(41)与所述引流管(I)的尾部外壁上设置的第二充液嘴(51)连通,所述第二充液嘴(51)带有封堵且能够连接注射器或连接输液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大便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液囊体(2)充液后最大直径在40mm至80mm之间,沿引流管方向的长度长度在40mm至60mm之间,所述第二充液囊体(21)充液后最大直径在35mm至50mm之间,沿引流管方向的长度长度在20-30mm,所述第二充液囊体(21)设置在所述引流管(I)的尾部外壁距离底端40mm至60mm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便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I)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充液管(42),所述第三充液管(42)与所述引流管(I)的尾部外壁上设置的第三充液嘴(52)连通,所述第三充液嘴(52)带有封堵且能够连接注射器或连接输液管,所述第三充液管(42)直接开口于所述引流管(I)的顶端之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便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液囊体(2)充盈后其顶端突出所述引流管(I)外而且与所述引流管(I)的顶端相连续呈喇叭口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便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为横行螺纹结构及细小颗粒样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便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I)的尾部通过螺纹连接管(8)与所述引流袋(3)连通,所述螺纹连接管(8)由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便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I)最底端直径是中部正常直径的120%至140%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便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充液囊体(2)内注入有一定浓度的造影剂。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大便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I)由硅胶或橡胶制成。
【文档编号】A61M1/00GK204033875SQ201420499125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日
【发明者】谭太发 申请人:谭太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