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镜鼓膜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612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窥镜鼓膜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窥镜鼓膜穿刺针,包括有耳道窥镜(9)、耳镜(10)及穿刺针(11),其特征在于:穿刺针(11)与耳镜(10)固定为一体,穿刺针(11)的针体前部(2)与耳镜前端(6)成85度角,穿刺针(11)的针尖(1)位于耳镜(10)视野中心直线上。所述的针尖(1)长为2mm,且针尖(1)的尾部设有阻隔圈(4);针尖(1)至耳镜前端(6)的距离为28mm,耳镜前端(6)直径为5mm,耳镜尾端(8)直径为15mm,穿刺针(11)的针体尾部(3)与耳镜体部(7)的夹角(12)为120度。本实用新型具有光照明亮,视野清晰,容易固定,进针深度适宜,动态观察鼓室内液平面变化状况,并且一次常规穿刺完成抽液注药,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专利说明】窥镜鼓膜穿刺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耳科治疗的窥镜鼓膜穿刺针。

【背景技术】
[0002]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病因主要是咽鼓管阻塞,鼓室内分泌物不能引流至咽部,形成鼓室积液。鼓室积液多为漏出液、渗出液和分泌液的混合体。清除鼓室积液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关键。鼓膜穿刺术吸除鼓室积液是中耳炎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必要时可反复进行穿刺。临床上常用7号针头在额镜、头灯明视下进行鼓膜穿刺术。常常出现光照不足,视野不清,穿刺点不准确,有时针头向后上倾斜,伤及听小骨,或刺入蜗窗、前庭窗。穿刺针不固定,有时针头顺势脱出鼓室。穿刺盲目性大,随机性大,导致是否穿透鼓膜进入鼓室仅凭感觉,不能直视下观察。
[0003]常规7号针头进针深度不易掌握,过浅进不到鼓室,过深伤及鼓室内侧壁,致出血,加重痛感。常规穿刺抽液后需要第二次进针注药,有时形成二孔,注药时药物返流至鼓膜外侧,二次穿刺加重患者痛苦。常规光照下耳膜穿刺点定位不准确,但应用窥镜鼓膜穿刺针穿刺,彻底解决定位不准确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鼓膜穿刺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具有光照明亮,视野清晰,定位准确,容易固定,进针深度适宜的窥镜鼓膜穿刺针,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窥镜鼓膜穿刺针,包括有耳道窥镜、耳镜及穿刺针,其特征在于:穿刺针与耳镜固定为一体,穿刺针的针体前部与耳镜前端成85度角,穿刺针的针尖位于耳镜视野中心直线上,耳镜移动,针尖同时移动,穿刺时可活动耳镜,调整角度,但针尖始终在视野中心。由于个体差异,外耳道长度宽度不等,通过改变耳镜的直径,针尖至耳镜前端的长度,来设计制作多种窥镜鼓膜穿刺针,适用不同患者。所述的针尖长为2mm,且针尖的尾部设有阻隔圈;针尖至耳镜前端的距离为28mm,耳镜前端直径为5mm,耳镜尾端直径为15mm,针体尾部与耳镜体部的夹角为120度。
[0005]本实用新型窥镜鼓膜穿刺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具有光照明亮,视野清晰,定位准确,容易固定,进针深度适宜,动态观察鼓室内液平面变化状况,并且一次常规穿刺完成抽液注药,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窥镜鼓膜穿刺针,在窥镜下进行鼓膜穿刺,光照明亮,视野清晰,穿刺点定位准确,不会伤及鼓室内结构。穿刺针以外耳道壁为支点,能固定于外耳道壁上,不会造成针头飘移活动。通过窥镜动态观察鼓室内抽液或注药时液平面的变化,所有操作均在直视鼓膜下进行。窥镜穿刺针尖端稍后方(2mm)有阻隔圈,通过阻隔圈控制进针深度保证刺入鼓室,并且不伤及鼓室内侧壁。窥镜穿刺针可固定于外耳道壁上,抽液后立即进行注药,不需要再次穿刺。窥镜鼓膜穿刺针在特殊状态下发挥更大优势,如外耳道狭窄,外耳道毛发过多,鼓膜有钙化斑,鼓膜内陷明显与鼓室内侧壁粘连,闻年资医师视力减退者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中,1、针尖,2、针体如部,3、针体尾部,4、阻隔圈,5、针体尾〗而,6、耳镜如〗而,7、耳镜体部,8、耳镜尾端,9、耳道窥镜,10、耳镜,11、穿刺针,12、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参照附图,一种窥镜鼓膜穿刺针,包括有耳道窥镜9、耳镜10及穿刺针11,其特征在于:穿刺针11与耳镜10固定为一体,穿刺针11的针体前部2与耳镜前端6成85度角,穿刺针11的针尖I位于耳镜10视野中心直线上,耳镜10移动,针尖I同时移动,穿刺时可活动耳镜10,调整角度,但针尖I始终在视野中心。由于个体差异,外耳道长度宽度不等,通过改变耳镜10的直径,针尖I至耳镜前端6的长度,来设计制作多种窥镜鼓膜穿刺针,适用不同患者。所述的针尖I长为2mm,且针尖I的尾部设有阻隔圈4 ;针尖I至耳镜前端6的距离为28mm,耳镜前端6直径为5mm,耳镜尾端8直径为15mm ,穿刺针11的针体尾部3与耳镜体部7的夹角12为120度。
[0009]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是:
[0010]1、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外耳门,止于鼓膜,长约2.5?3.5cm。本设计穿刺针长度8cm,为6号注射针头,其中针尖至耳镜顶端2.Scm0这样设计,既能刺入鼓室,又不会过长而光照度不足。
[0011]2、鼓膜脐部与鼓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最短,约2mm,下鼓室内外径约4mm,鼓膜厚约0.1_。鼓膜穿刺点位于鼓膜前下方或后下方,在这个区域,内外径在2mnT4mm之间。由此设计针尖长度2_,针尖进入鼓室而不会触及鼓室内侧壁,针尖后方有阻隔圈,阻挡针体进入鼓室。
[0012]3、外耳道非一直管,呈S形弯曲,外段向内向前微向上,下壁高低不平。设计时针体固定于耳镜后上侧壁,针尖由高往低处进入外耳道,针尖针体在这个方位活动空间大,利于进入外耳道,避免误伤外耳道壁,另外从窥镜上安装取下耳镜方便。
[0013]4、外耳道宽度个体差异,设计耳镜前端直径5mm,使耳镜能在外耳道内自由调整角度,直视下能窥及整个耳膜,并且穿刺后耳镜能以外耳道壁为支点,固定依靠在外耳道壁上。
[0014]5、本设计针体耳镜固定一体,针体前部与耳镜顶端成85度,穿刺针尖位于耳镜视野中心直线上,耳镜移动,针尖同时移动,穿刺时可活动耳镜,调整角度,但针尖始终在视野中心。
[0015]6、由于个体差异,外耳道长度宽度不等,通过改变耳镜顶端直径,针尖至耳镜顶端长度,来设计制作多种窥镜鼓膜穿刺针,适用不同患者。
[0016]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如下:
[0017]1、患者侧坐,患耳朝向术者。外耳道用酒精消毒,鼓膜表面用2% 丁卡因棉片表麻。
[0018]2、耳道窥镜、窥镜鼓膜穿刺针连接好,使用窥镜鼓膜穿刺针,从鼓膜前下方或后下方刺入鼓室,耳镜体部依靠固定在外耳道壁上,助手用注射器从穿刺针吸除鼓室积液,更换带药注射器注入鼓室2ml地塞米松、糜蛋白酶混合液,注射完毕,取下穿刺针。外耳道口填一块消毒棉球。
【权利要求】
1.一种窥镜鼓膜穿刺针,包括有耳道窥镜(9)、耳镜(10)及穿刺针(11),其特征在于:穿刺针(11)与耳镜(10)固定为一体,穿刺针(11)的针体前部(2)与耳镜前端(6)成85度角,穿刺针(11)的针尖(I)位于耳镜(10)视野中心直线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窥镜鼓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尖(I)长为2mm,且针尖(I)的尾部设有阻隔圈(4);针尖(I)至耳镜前端(6)的距离为28mm,耳镜前端(6)直径为5mm,耳镜尾端(8)直径为15mm,穿刺针(11)的针体尾部(3)与耳镜体部(7)的夹角(12)为120度。
【文档编号】A61F11/00GK204050011SQ201420503327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日
【发明者】李国彬, 王新颜, 张晓雁, 王永才 申请人: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