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616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包括胶管,胶管包括短臂和长导管,短臂中部与长导管相互垂直并连通,短臂与长导管的整体外形为T形,长导管与短臂连接中空处对应的短臂另一侧上设置有引流孔a,引流孔a的开口设置为内凹弧形开口;短臂两端末端分别设置有引流孔b和引流孔c,引流孔b和引流孔c的开口设置成斜面向下的开口。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在冲洗过程中与脑组织接触的主要为引流管的短臂,由传统导尿管的尖头“点”接触变成了“线”接触,避免了脑组织、皮层桥静脉的损伤;降低了冲洗过程中的水压,避免了蛛网膜被冲破、脑脊液与血肿腔相通,最终降低了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专利说明】 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尤其涉及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规采用钻孔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具体方法是采用颅骨钻孔,插入硅胶引流管,冲洗引流出血肿,术后保留硅胶引流管48-72h。而引流是本病十分重要的治疗环节。但是目前钻孔冲洗引流术常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1)易出现置管位置不良,弓丨流不畅,调整置管必须重新手术;(2)老年病人术后常卧床,置管头端朝下,术后颅骨上部积气难以排出,甚至引起张力性气颅,导致颅内压增高,需要再次手术;(3)如置管头端朝上,则颅骨下部积血积液引流不良,易导致血肿复发。
[0003]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外伤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颅内血肿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它属于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好发于老年人和小儿。血肿常发生于大脑半球凸面。临床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多数人有头痛、乏力、智力下降、偏瘫及眼底水肿,偶有癫痫或卒中样发作。老年人以痴呆、精神异常和锥体束体征阳性为多。
[0004]传统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采用的引流管是普通硅胶管或橡胶导尿管,其在术中冲洗及术后引流中存在以下不足:
[0005]1.质地略硬韧,术中容易插入过深、导致脑组织损伤、损伤皮层桥静脉、颅内出血。
[0006]2.引流管置入时,也容易损伤蛛网膜,冲洗时水压冲破蛛网膜,也可使脑脊液与血肿腔相通,术后出现脑脊液漏。
[0007]3.术后引流管需要置入硬模下腔一定长度以利充分引流,因此在术后保留引流的过程中,引流管会刺激大脑皮层可以弓I起继发性癫痫。
[0008]4.术后引流过程中易出现引流管堵塞的情况。
[0009]目前,中国专利文献CN 201020137068.1公开了一种用于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穿刺外引流术的引流管,可以减小引流管与颅骨内板的成角,避免了术后引流管插入逐渐膨起的脑组织内,无需咬除骨孔周颅骨外板;中国专利文献CN 201120294982.1公开了一种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管,可以方便冲洗和引流,冲洗操作中能使颅内压保持稳定,避免了脑组织损伤,但是以上的这些引流管不仅存在上面共同的问题,而且作用效果单一,有利疾病的因素不全,因此可以避免的手术后处理有害因素较少,不能满足临床上手术后的病人全面调理和康复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在冲洗过程中与脑组织接触的主要为引流管的短臂,由传统导尿管的尖头“点”接触变成了“线”接触,避免了脑组织、皮层桥静脉的损伤。
[001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包括胶管,所述胶管包括短臂和长导管,短臂中部与长导管相互垂直并连通,短臂与长导管的整体外形为T形,其创新点在于:所述长导管与短臂连接中空处对应的短臂另一侧上设置有引流孔a,引流孔a的开口设置为内凹弧形开口 ;所述短臂两端末端分别设置有引流孔b和引流孔C,引流孔b和引流孔c的开口设置成斜面向下的开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短臂总长度为颅骨孔直径数值加0.8 Cm,两侧短臂长度相等。
[0013]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孔b和引流孔c的斜面开口角度为30-45°。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孔a的内凹弧形开口的直径为长导管外直径长度。
[0015]进一步的,所述胶管为乳胶管。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I)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在冲洗过程中与脑组织接触的主要为引流管的短臂,由传统导尿管的尖头“点”接触变成了“线”接触,避免了脑组织、皮层桥静脉的损伤;
[0018](2)可以同时多方向冲洗,降低了冲洗过程中的水压,避免了蛛网膜被冲破、脑脊液与血肿腔相通,最终降低了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0019](3)同时多方向冲洗,冲洗更彻底,并且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通过减少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感染、癫痫的发生;
[0020](4)臂的三个引流孔与长臂引流腔不在一直线,减少了术后管腔堵塞的发生;
[0021](5)术后引流管通过T型管的短臂紧贴颅骨放置,避免了传统导尿管需放置一定长度的做法,减少了引流管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继发性癫痫;
[0022](6)短臂中间的孔既能起到术中冲洗、术后引流作用,又利于拔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术后引流管放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所示: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包括乳胶管,乳胶管包括短臂I和长导管2,短臂I中部与长导管2相互垂直并连通,短臂I与长导管2的整体外形为T形,其创新点在于:长导管2与短臂I连接中空处对应的短臂另一侧上设置有引流孔a3,弓丨流孔a3的开口设置为内凹弧形开口 ;短臂I两端末端分别设置有引流孔b4和引流孔c5,引流孔b4和引流孔c5的开口设置成斜面向下的开口。
[0027]其中,短臂I长度为颅骨孔直径数值加0.8 Cm,两侧短臂长度相等,引流孔b4和引流孔c5的斜面开口角度为45°,引流孔a3的内凹弧形开口的直径为长导管外直径长度,弓丨流孔a3的内凹弧形开口的深度5视当时患者情况而定。
[0028]将本实施例中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放置在如图2所示的硬膜下腔8的颅骨6中间,术后引流管通过T型管的短臂I紧贴颅骨6放置,避免了传统导尿管需放置一定长度的做法,减少了引流管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继发性癫痫,同时避免了脑组织7等的损伤。
[0029]作用:本实施例的这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可以同时进行多方向冲洗,不仅降低了冲洗过程中的水压,避免了蛛网膜被冲破、脑脊液与血肿腔相通,最终降低了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冲洗更彻底,而且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感染、癫痫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短臂中间的孔既能起到术中冲洗、术后引流作用,又利于拔管。
[0030]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包括胶管,所述胶管包括短臂和长导管,短臂中部与长导管相互垂直并连通,短臂与长导管的整体外形为T形,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导管与短臂连接中空处对应的短臂另一侧上设置有引流孔a,引流孔a的开口设置为内凹弧形开口 ;所述短臂两端末端分别设置有引流孔b和引流孔C,引流孔b和引流孔c的开口设置成斜面向下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臂总长度为:颅骨孔直径数值加0.8 Cm,两侧短臂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b和引流孔c的斜面向下的开口角度为3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a的内凹弧形开口的直径为长导管外直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为乳胶管。
【文档编号】A61M25/14GK204158871SQ201420504393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日
【发明者】朱蔚骏 申请人: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