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手术用的管形吻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793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科手术用的管形吻合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科手术用的管形吻合器,包括抵钉座组件、钉仓筒、前锁圈、连接管、后锁圈、器身、握压手柄、调节螺母和保险栓,其要点是:抵钉座组件包括抵钉座、连接座、卡簧管、垫刀圈和定位圈。抵钉座和连接座固定连接。卡簧管通过销轴与连接座转动连接。扭簧套在销轴上。垫刀圈设置在抵钉座的下部中。定位圈包括定位筒部、连接板部和撑脚部。定位圈的撑脚部的下侧面与垫刀圈的切穿部的上侧面相接触。使用时,吻合器的环形刀切穿垫刀圈的切穿部后顶住定位圈的撑脚部使定位圈使其向上运动,从而定位圈的定位筒部脱离卡簧管的定位部,此时通过扭簧的作用力使抵钉座向前翻转,便于手术结束后取出吻合器及抵钉座组件。
【专利说明】—种外科手术用的管形吻合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用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外科手术用的管形吻合器。

【背景技术】
[0002]医用吻合器是临床上常用的医疗器械,适用范围涉及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等领域,使用医用吻合器能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等多种优势,医用吻合器已成为手术缝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医疗器械。
[0003]管形吻合器适用于食道、胃及肠等消化道组织的端端、端侧和侧侧吻合。基本原理为将吻合钉装入钉仓中,环形刀固定于推钉片上,组件前端连接金属抵钉座,抵钉座上端有压印的凹坑,通过传动部件带动推钉片将吻合钉及中心的环形刀推出,环形刀完成切割工作,周围环形分布的吻合钉在对应的抵钉座钉坑的作用下弯曲成B字形,实现了对切除组织周边的缝合。使用吻合器不仅方便手术过程,同时也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出血,减轻医生的疲劳。吻合器已成为医院中最常用的外科器械。现有技术中,抵钉座与吻合器的器身之间的连接为固定连接,即抵钉座固定在器身的端部,这种结构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完成伤口缝合之后,需要退出器械,由于吻合口径小于抵钉座的直径,因此在取出过程中可能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在伤口缝合之后取出的外科手术用的管形吻合器。
[0005]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外科手术用管形吻合器,包括抵钉座组件、钉仓筒、前锁圈、连接管、后锁圈、器身、握压手柄、调节螺母和保险栓;其结构特点是::钉仓筒通过前锁圈与连接管同轴固定连接。钉仓筒中设有导向轴。后锁圈前端套在连接管的后端上与连接管固定连接。后锁圈的后端与器身卡接固定连接。握压手柄由其前端铰接固定在器身的下侧前部上。导向轴通过联接片与丝杆相连。调节螺母转动设置在器身的后端上且与丝杆传动连接。保险栓铰接固定在器身的下侧前部上。
[0006]抵钉座组件包括抵钉座、连接座、卡簧管、垫刀圈和定位圈。抵钉座和连接座固定连接。连接座的下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沿前后向设置。连接板上设有贯穿其前后的开口向下的扭簧槽。连接板中部设有贯穿其左右的销轴孔。卡簧管为一体件。卡簧管上部沿前后向设有贯穿其前后的开口向上的卡接槽。卡簧管的上部前侧设有向上凸出的定位部。卡簧管的上部沿左右向设有贯穿其左右的卡簧管销轴孔,卡簧管销轴孔与卡接槽相连通。卡簧管通过销轴与连接座转动连接,连接座的连接板位于卡簧管的卡接槽中,销轴设置在卡簧管的卡簧管销轴孔和连接座的连接板的销轴孔中。扭簧套在销轴上,扭簧位于连接座的连接板的扭簧槽中。扭簧的上端抵住连接板的相应部位,扭簧的下端位于卡簧管中。抵钉座组件由其卡簧管可拆卸固定连接在钉仓筒中的导向轴上。垫刀圈呈环形,垫刀圈为注塑一体件。垫刀圈的下侧设有环形的切穿部。垫刀圈的上部设有内支撑部和外支撑部,内支撑部设置在切穿部的内侧上部上,外支撑部设置在切穿部的外侧上部上。内支撑部和外支撑部之间形成环形刀槽。切穿部与环形刀槽相通。垫刀圈的上部内支撑部和外支撑部上沿其周向等间隔角度设有2至4个卡接槽。垫刀圈设置在抵钉座的下部中。定位圈为不锈钢一体件。定位圈包括定位筒部、连接板部和撑脚部。定位筒部的内径与卡簧管的上部的外径相同。连接板部设置在定位筒部的上部外周上。连接板部的外径与垫刀圈的内支撑部的内径相对应。撑脚部的数量与垫刀圈的卡接槽的数量相同。撑脚部沿连接板部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且沿连接板部的径向伸出连接板部外。定位圈由其定位筒部套在连接座上,且其下部将卡簧管的定位部套住,使连接座不能转动。定位圈的撑脚部分别位于垫刀圈的相应的卡接槽的下部中,其下侧面与垫刀圈的切穿部的上侧面相接触。
[0007]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实用新型的外科手术用的管形吻合器结构简单,手术完成时,抵钉座自动翻转,减小截面积,便于取出,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2)本实用新型的通过扭簧使抵钉座翻转,使用可靠。(3)本实用新型的扭簧安装方便,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4)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增加翻转功能的同时并不会增加相应机构所占用的空间,充分保留了原有抵钉座组件可容纳手术时切掉的部分的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科手术用的管形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抵钉座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图2的右视图;
[0011]图4为从图2的右后下方向上观察时的示意图;
[0012]图5为图4去掉卡簧管后的示意图;
[0013]图6为图4中的卡簧管的示意图;
[0014]图7为图3中的卡簧管的示意图;
[0015]图8为从图7的右后上方向下观察时的示意图;
[0016]图9为图4去掉抵钉座和垫刀圈的示意图;
[0017]图10为图3去掉抵钉座和垫刀圈的示意图;
[0018]图11为图4中的定位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2为从图2的上方向下观察时垫刀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13为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0021]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0022]抵钉座1,
[0023]连接座2,连接板2-1,扭簧槽2-1-1,
[0024]卡簧管3,卡接槽3-1,定位部3-2,卡簧管销轴孔3_3,
[0025]垫刀圈4,切穿部4-1,内支撑部4-2,外支撑部4_3,环形刀槽4_4,卡接槽4_5,
[0026]定位圈5,定位筒部5-1,连接板部5-2,撑脚部5_3,
[0027]扭簧6,
[0028]销轴7,
[0029]钉仓筒10,前锁圈11,连接管12,后锁圈13,器身14,握压手柄15,调节螺母16,保险栓17。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实用新型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2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2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2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2的一方为后方。
[0031](实施例1)
[0032]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外科手术用的管形吻合器包括抵钉座组件、钉仓筒10、前锁圈11、连接管12、后锁圈13、器身14、握压手柄15、调节螺母16和保险栓17。
[0033]钉仓筒10通过前锁圈11与连接管12同轴固定连接。钉仓筒10中设有导向轴。后锁圈13前端套在连接管12的后端上与连接管12固定连接。后锁圈13的后端与器身14卡接固定连接。握压手柄15由其前端铰接固定在器身14的下侧前部上。导向轴通过联接片与丝杆相连。调节螺母16转动设置在器身14的后端上且与丝杆传动连接,用于调节抵钉座与钉仓筒10之间的距离。保险栓17铰接固定在器身14的下侧前部上,用于对握压手柄15进行限位,防止误操作握压手柄15。
[0034]见图2至图4,抵钉座组件包括抵钉座1、连接座2、卡簧管3、垫刀圈4和定位圈5。
[0035]见图5,抵钉座I和连接座2固定连接。连接座2的下部设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沿前后向设置。连接板2-1上设有贯穿其前后的开口向下的扭簧槽2-1-1。连接板2-1中部设有贯穿其左右的销轴孔。
[0036]见图6至图8,卡簧管3为一体件。卡簧管3上部沿前后向设有贯穿其前后的开口向上的卡接槽3-1。卡簧管3的上部前侧设有向上凸出的定位部3-2。卡簧管3的上部沿左右向设有贯穿其左右的卡簧管销轴孔3-3,卡簧管销轴孔3-3与卡接槽3-1相连通。
[0037]见图4、图5和图9和图13,卡簧管3通过销轴7与连接座2转动连接,连接座2的连接板2-1位于卡簧管3的卡接槽3-1中,销轴7设置在卡簧管3的卡簧管销轴孔3-3和连接座2的连接板2-1的销轴孔中。扭簧6套在销轴7上,扭簧6位于连接座2的连接板2-1的扭簧槽2-1-1中。扭簧6的上端抵住连接板2-1的相应部位,扭簧6的下端位于卡簧管3中。扭簧6可使连接座2向前转动,从而通过连接座2使抵钉座I向前翻转。抵钉座组件由其卡簧管3可拆卸固定连接在钉仓筒10中的导向轴上。
[0038]见图4、图5和图12,垫刀圈4呈环形,垫刀圈4为注塑一体件。垫刀圈4的下侧设有环形的切穿部4-1。垫刀圈4的上部设有内支撑部4-2和外支撑部4-3,内支撑部4-2设置在切穿部4-1的内侧上部上,外支撑部4-3设置在切穿部4-1的外侧上部上。内支撑部4-2和外支撑部4-3之间形成环形刀槽4-4。切穿部4-1与环形刀槽4-4相通。垫刀圈4的上部内支撑部4-2和外支撑部4-3上沿其周向等间隔角度设有2至4个卡接槽4_5,本实施例为3个。垫刀圈4设置在抵钉座I的下部中。
[0039]见图4、图9至图11,定位圈5为不锈钢一体件,本实用新型采用304不锈钢制成。定位圈5包括定位筒部5-1、连接板部5-2和撑脚部5-3。定位筒部5-1的内径与卡簧管3的上部的外径相同。连接板部5-2设置在定位筒部5-1的上部外周上。连接板部5-2的外径与垫刀圈4的内支撑部4-2的内径相对应。撑脚部5-3的数量与垫刀圈4的卡接槽4-5的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为3个。撑脚部5-3沿连接板部5-2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且沿连接板部5-2的径向伸出连接板部5-2外。定位圈5由其定位筒部5-1套在连接座2上,且其下部将卡簧管3的定位部3-2套住,使连接座2不能转动。定位圈5的撑脚部5-3分别位于垫刀圈4的相应的卡接槽4-5的下部中,其下侧面与垫刀圈4的切穿部4-1的上侧面相接触。
[0040]本实用新型的抵钉座组件使用时,当相应的吻合器的环形刀切穿垫刀圈4的切穿部4-1后继续向上运动,进而顶住定位圈5的撑脚部5-3使定位圈沿卡簧管3的轴向向上运动,从而定位圈5的定位筒部5-1脱离卡簧管3的定位部3-2,此时通过扭簧6的作用力使抵钉座I向前翻转,从而便于手术结束后取出吻合器及抵钉座组件。
[0041]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启发进行相应的改造,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外科手术用的管形吻合器,包括抵钉座组件、钉仓筒(10)、前锁圈(11)、连接管(12)、后锁圈(13)、器身(14)、握压手柄(15)、调节螺母(16)和保险栓(17);其特征在于:钉仓筒(10)通过前锁圈(11)与连接管(12)同轴固定连接;钉仓筒(10)中设有导向轴;后锁圈(13)前端套在连接管(12)的后端上与连接管(12)固定连接;后锁圈(13)的后端与器身(14)卡接固定连接;握压手柄(15)由其前端铰接固定在器身(14)的下侧前部上;导向轴通过联接片与丝杆相连;调节螺母(16)转动设置在器身(14)的后端上且与丝杆传动连接;保险栓(17)铰接固定在器身(14)的下侧前部上;抵钉座组件包括抵钉座(I)、连接座(2)、卡簧管(3)、垫刀圈(4)和定位圈(5);抵钉座(I)和连接座(2)固定连接;连接座(2)的下部设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沿前后向设置;连接板(2-1)上设有贯穿其前后的开口向下的扭簧槽(2-1-1);连接板(2-1)中部设有贯穿其左右的销轴孔;卡簧管(3)为一体件;卡簧管(3)上部沿前后向设有贯穿其前后的开口向上的卡接槽(3-1);卡簧管(3)的上部前侧设有向上凸出的定位部(3-2);卡簧管(3)的上部沿左右向设有贯穿其左右的卡簧管销轴孔(3-3),卡簧管销轴孔(3-3)与卡接槽(3-1)相连通;卡簧管(3)通过销轴(7)与连接座(2)转动连接,连接座(2)的连接板(2-1)位于卡簧管(3)的卡接槽(3-1)中,销轴(7)设置在卡簧管(3)的卡簧管销轴孔(3-3)和连接座(2)的连接板(2-1)的销轴孔中;扭簧(6)套在销轴(7)上,扭簧(6)位于连接座(2)的连接板(2-1)的扭簧槽(2-1-1)中;扭簧(6)的上端抵住连接板(2-1)的相应部位,扭簧(6)的下端位于卡簧管(3)中;抵钉座组件由其卡簧管(3)可拆卸固定连接在钉仓筒(10)中的导向轴上;垫刀圈(4)呈环形,垫刀圈(4)为注塑一体件;垫刀圈(4)的下侧设有环形的切穿部(4-1);垫刀圈(4)的上部设有内支撑部(4-2)和外支撑部(4-3),内支撑部(4-2)设置在切穿部(4-1)的内侧上部上,外支撑部(4-3)设置在切穿部(4-1)的外侧上部上;内支撑部(4-2)和外支撑部(4-3)之间形成环形刀槽(4-4);切穿部(4-1)与环形刀槽(4-4)相通;垫刀圈(4)的上部内支撑部(4-2)和外支撑部(4-3)上沿其周向等间隔角度设有2至4个卡接槽(4-5);垫刀圈(4)设置在抵钉座(I)的下部中;定位圈(5)为不锈钢一体件;定位圈(5)包括定位筒部(5-1)、连接板部(5-2)和撑脚部(5-3);定位筒部(5-1)的内径与卡簧管(3)的上部的外径相同;连接板部(5-2)设置在定位筒部(5-1)的上部外周上;连接板部(5-2)的外径与垫刀圈(4)的内支撑部(4-2)的内径相对应;撑脚部(5-3)的数量与垫刀圈(4)的卡接槽(4-5)的数量相同;撑脚部(5-3)沿连接板部(5-2)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且沿连接板部(5-2)的径向伸出连接板部(5-2)外;定位圈(5 )由其定位筒部(5-1)套在连接座(2 )上,且其下部将卡簧管(3 )的定位部(3-2 )套住,使连接座(2)不能转动;定位圈(5)的撑脚部(5-3)分别位于垫刀圈(4)的相应的卡接槽(4-5)的下部中,其下侧面与垫刀圈(4)的切穿部(4-1)的上侧面相接触。
【文档编号】A61B17/115GK204092081SQ201420543876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0日
【发明者】沈沛 申请人:常州市智业医疗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