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的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7947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的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的测量尺,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横尺,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纵尺,横尺和纵尺相互垂直;第一、第二纵尺上分别设置第一、第二纵向滑槽,第一、第二横尺通过卡在第一纵向滑槽中的第一、第二突体及卡在第二纵向滑槽中的第三、第四突体呈可在第一、第二滑槽中纵向移动的形式;第一、第二横尺上分别设置第一、第二横槽,第二纵尺通过第三、第四突体呈可在第一、第二横槽中横向移动的形式。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测量方便,可量化桡骨远端骨折移位情况,可方便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移位情况、力线变化和复位情况。
【专利说明】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的测量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的测量尺。

【背景技术】
[0002]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骨折之一,约占上肢骨折的15.7%。由于腕关节功能的重要性,其移位程度复位恢复情况一直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X线是诊断桡骨远端骨折的重要手段,其因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成为最为常用的方法。借助于X线,对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的判断决定着治疗方法的选择,对于骨折复位移位情况的判断可以了解骨折复位是否满意。过去通常根据桡骨关节面的移位程度、掌倾角、桡骨高度、乙状切迹指数等指标判断骨折的骨折的移位程度,测量相对繁琐。Wolfe提出桡骨盒的概念,用来判断腕关节力线变化。然而一直以来对骨折的判断指标往往是靠直视或简单测量,并没有专业的测量工具。桡骨远端测量方尺的应用可以帮助医师量化骨折移位情况、力线变化、复位情况,协助医疗方案的制定。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方便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移位情况、力线变化和复位情况的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的测量尺。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的测量尺,其特征是: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横尺,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纵尺,横尺和纵尺相互垂直;第一、第二纵尺上分别设置第一、第二纵向滑槽,第一、第二横尺通过卡在第一纵向滑槽中的第一、第二突体及卡在第二纵向滑槽中的第三、第四突体呈可在第一、第二滑槽中纵向移动的形式;第一、第二横尺上分别设置第一、第二横槽,第二纵尺通过第三、第四突体呈可在第一、第二横槽中横向移动的形式。
[0006]所述第一、第二突体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三、第三突体横截面为正方形。
[0007]第一、第二纵尺和第一、第二横尺均滑移到最大位移时,呈现内部长为87.5mm宽45mm的长方形形式。
[0008]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测量方便,可量化桡骨远端骨折移位情况,可方便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移位情况、力线变化和复位情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图3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在桡骨盒最小、最大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一种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的测量尺,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横尺1、2,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纵尺3、4,横尺和纵尺相互垂直;第一、第二纵尺上分别设置第一、第二纵向滑槽5、6,第一、第二横尺通过卡在第一纵向滑槽中的第一、第二突体7、8及卡在第二纵向滑槽中的第三、第四突体11、12呈可在第一、第二滑槽中纵向移动的形式;第一、第二横尺上分别设置第一、第二横槽9、10,第二纵尺通过第三、第四突体呈可在第一、第二横槽中横向移动的形式。
[0013]所述第一、第二突体横截面为长方形,这样可保证纵尺和横尺垂直(90° );第三、第三突体横截面为正方形,这样可使横尺在纵尺上上下滑动,同样纵尺还可以在横尺上左右滑动。
[0014]第一、第二纵尺和第一、第二横尺均滑移到最大位移时,呈现内部长为87.5mm宽45mm的长方形(烧骨盒)形式。
[0015]两个纵尺长度为20cm,以中间为O点向两边以毫米为单位逐渐增加,各10cm。两个横尺长20cm,以中间为O点,以毫米为单位为向左刻度逐渐增加。横尺和竖尺长度均为20cm,宽度为3cm。
[0016]使用:结合病人标准X线,将桡骨远端测量方尺第一横尺下缘紧贴桡骨背侧缘,同时左右移动,确定桡骨远端关节面位于3cm刻度线,调整第二横尺,使上缘紧贴桡骨掌侧缘。然后调整第一纵尺使O刻度线位于桡骨掌背侧缘的中间点,即掌背侧缘在第一纵尺的刻度相同。调整第二纵尺,使方尺边缘通过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最远点,此时符合此病人特征的桡骨盒完成,结合头状骨位置初步判断腕骨力线情况。
[0017]桡骨远端X具体指标测量:桡骨远端测量尺可以根据桡骨宽度沿第一纵尺垂直滑行,确定好桡骨盒的宽度,先定位第一纵尺的中点,后确定第二纵尺的中点。测量时固定第一纵尺,滑动第一横尺使之通过桡骨背侧缘拐角点,根据第二纵尺测量出背侧拐角点到中心点之间的距离。拐角点位于中分线同侧读数为正值,位于中分线另外一侧读数为负值。然后使桡骨远端测量尺第一横尺复位,滑动第二横尺使之通过桡骨掌侧侧缘拐角点,根据第二纵尺测量处掌侧拐角点到中心点之间的距离。拐角点位于中分线同侧读数为正,位于中分线另外一侧读数为负。然后根据读数,计算桡骨远端骨折块移位数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的测量尺,其特征是: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横尺,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纵尺,横尺和纵尺相互垂直;第一、第二纵尺上分别设置第一、第二纵向滑槽,第一、第二横尺通过卡在第一纵向滑槽中的第一、第二突体及卡在第二纵向滑槽中的第三、第四突体呈可在第一、第二滑槽中纵向移动的形式;第一、第二横尺上分别设置第一、第二横槽,第二纵尺通过第三、第四突体呈可在第一、第二横槽中横向移动的形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的测量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第二突体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三、第三突体横截面为正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的测量尺,其特征是:第一、第二纵尺和第一、第二横尺均滑移到最大位移时,呈现内部长为87.5mm宽45mm的长方形形式。
【文档编号】A61B5/107GK204121021SQ201420544271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王古衡, 谢仁国, 汤锦波, 陈亚兰, 茅天, 邢树国 申请人:王古衡, 谢仁国, 汤锦波, 陈亚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