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层腔隙真空负压吸引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7938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皮下层腔隙真空负压吸引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下层腔隙真空负压吸引器,包括吸引筒、推拉杆、活塞、负压筒和吸引管,活塞设在吸引筒内,活塞连接推拉杆的一端,推拉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吸引筒外,吸引筒的前端与负压筒相连接,其连接处设有吸气单向阀,吸引筒前端一侧设有排气单向阀,负压筒的前端连接吸引管,吸引管内腔与负压筒内腔相连通,吸引管的端部呈球面状结构并设有与吸引管内腔相连通的细小孔,所述吸引管上设有滑轮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体积小,易于携带,负压自动保持,有效防止了积液的回流。
【专利说明】皮下层腔隙真空负压吸引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皮下层腔隙真空负压吸引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吸引器是用于吸除手术中的出血、渗出物、脓液或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减少污染机会。现有的吸引器一般分为:独立电动吸引器和集中控制吸引器,但是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医院使用针筒负压吸引器,即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积液或者内容物,然后使用注射器自带的带有针套的针头固定在推杆和针筒之间,使皮下形成负压,避免推杆被负压吸引,其注射器为一次性,且针筒和针头成套包装,避免污染,但是针套的直径有限,极易从推杆处掉落,使负压消失,积液回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皮下层腔隙真空负压吸引器。
[0004]其技术方案是:皮下层腔隙真空负压吸引器,包括吸引筒、推拉杆、活塞、负压筒和吸引管,活塞设在吸引筒内,活塞连接推拉杆的一端,推拉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吸引筒外,吸引筒的前端与负压筒相连接,其连接处设有吸气单向阀,吸引筒前端一侧设有排气单向阀,负压筒的前端连接吸引管,吸引管内腔与负压筒内腔相连通,吸引管的端部呈球面状结构并设有与吸引管内腔相连通的细小孔,所述吸引管上设有滑轮夹。
[0005]其中,所述细小孔设为多个其均匀分布在吸引管前端外围,细小孔的直径为0.2-2_。所述推拉杆的外端部使用推拉柄。
[000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体积小,易于携带,负压自动保持,有效防止了积液的回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参照图1,一种皮下层腔隙真空负压吸引器,包括吸引筒、推拉杆、活塞、负压筒和吸引管,活塞设在吸引筒内,活塞连接推拉杆的一端,推拉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吸引筒外,吸引筒的前端与负压筒相连接,其连接处设有吸气单向阀,吸引筒前端一侧设有排气单向阀,负压筒的前端连接吸引管,吸引管内腔与负压筒内腔相连通,吸引管的端部呈球面状结构并设有与吸引管内腔相连通的细小孔,所述吸引管上设有滑轮夹。其中,所述细小孔设为多个其均匀分布在吸引管前端外围,细小孔的直径为0.2 — 2mm。所述推拉杆的外端部使用推拉柄。
[0009]使用时,将吸引管呈球面状结构的端部插入到患者的皮下、肌肉腔隙,通过推拉柄拉动推拉杆即可,活塞向右移动,通过吸气单向阀使负压筒内形成负压,松开推拉柄吸气单向阀关闭,保持负压筒内的负压,吸引管通过细小孔将残留在肌肉腔隙中的液化脂肪引出至负压筒内。本实用新型供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医源性交叉感染。
[0010]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体积小,易于携带,负压自动保持,有效防止了积液的回流。
【权利要求】
1.皮下层腔隙真空负压吸引器,包括吸引筒、推拉杆、活塞、负压筒和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活塞设在吸引筒内,活塞连接推拉杆的一端,推拉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吸引筒外,吸引筒的前端与负压筒相连接,其连接处设有吸气单向阀,吸引筒前端一侧设有排气单向阀,负压筒的前端连接吸引管,吸引管内腔与负压筒内腔相连通,吸引管的端部呈球面状结构并设有与吸引管内腔相连通的细小孔,所述吸引管上设有滑轮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层腔隙真空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小孔设为多个其均匀分布在吸引管前端外围,细小孔的直径为0.2 — 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层腔隙真空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杆的外端部使用推拉柄。
【文档编号】A61M1/00GK204170156SQ201420544010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王建荣, 高辉 申请人:王建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