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植骨处吸引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868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新型植骨处吸引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有效分离并收集骨颗粒,不会出现堵塞吸引器等问题的新型植骨处吸引器。包括吸引器头、过滤器和正负压连接器,吸引器头为管状、并且吸引器头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形排布的突棱,吸引器头的后端与过滤器的前端相连通;过滤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沿轴向套装在外管的内部,内管的前端设置有锥形的管头,管头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外管的后端底部通过收集漏斗连接有收集器;正负压连接器包括三通管、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三通管的一端与内管的后端相连通,三通管的另外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
【专利说明】新型植骨处吸引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植骨处吸引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临床骨科医生经常需要面对植骨手术,例如,在进行颈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及其它一些骨科手术时,常需要取自体髂骨块行椎间或其它部位植骨,尤其是颈椎前路手术后椎间植骨需要用髂骨矩形三皮质骨块,由于自体骨块移植具有方便、可靠、安全融合成骨迅速、无排斥反应等优点,成为骨移植方式中的首选;现有技术中的植骨手术,通常需要吸引器来收集手术过程中的骨粉,例如,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201179119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术骨粉手容器,在吸引过程中虽然能收集大颗粒状自体骨,但是仍存在有大量细颗粒及粉状自体骨粉被吸引流失、或造成堵塞吸引器等弊端,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01879093的发明专利,虽然公开了一种可收集自体骨颗粒的吸引器,但是却存在骨颗粒撞击叶轮的问题,造成骨颗粒的损坏。
[0003]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新型植骨吸引器,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分离并收集骨颗粒,不会出现堵塞吸引器等问题的新型植骨处吸引器。
[0005]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植骨吸引器,包括吸引器头、过滤器和正负压连接器,所述吸引器头为管状、并且所述吸引器头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形排布的突棱,所述吸引器头的后端与所述过滤器的前端相连通;所述过滤器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沿轴向套装在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内管的前端设置有锥形的管头,所述管头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所述外管的后端底部通过收集漏斗连接有收集器;所述正负压连接器包括三通管、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所述三通管的一端与所述内管的后端相连通,所述三通管的另外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
[0006]进一步的,所述吸引器头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收集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中部还设置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孔径小于第一通气孔的孔径。
[0008]具体的,所述突棱的截面为半圆形。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引器头的内径由前至后逐渐变大。
[0010]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当需要使用吸引器来收集手术中植骨处的骨粉时,将连接在出气单向阀上的负压装置打开即可,此时,混合有骨颗粒、组织液和组织碎片的混合液经由吸引器头进入,在螺旋状突棱的作用下,形成螺旋形的液体流,并产生离心作用,由于骨颗粒的质量通常大于组织碎片和组织液,混合液进入过滤器时,骨颗粒在惯性作用下滑落至过滤器后端,并在重力作用下跌落至收集器中;即使少量骨颗粒接触内管管头,也由于骨颗粒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内径,并且管头四周为斜面,而导致骨颗粒被撞击滑落至过滤器后端;这样即可有效分离并收集骨颗粒,不会出现堵塞吸引器。
[0011]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4]参见图1所示,一种新型植骨吸引器,包括吸引器头1、过滤器2和正负压连接器3,吸引器头I为管状、并且吸引器头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形排布的突棱11,吸引器头I的后端与过滤器2的前端相连通;过滤器2包括内管21和外管22,内管21沿轴向套装在外管22的内部,内管21的前端设置有锥形的管头23,管头23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24,外管22的后端底部通过收集漏斗25连接有收集器26 ;正负压连接器3包括三通管31、进气单向阀32和出气单向阀33,三通管31的一端与内管21的后端相连通,三通管31的另外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单向阀32和出气单向阀33。
[00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使用吸引器来收集手术中植骨处的骨粉时,将连接在出气单向阀上的负压装置打开即可,此时,混合有骨颗粒、组织液和组织碎片的混合液经由吸引器头进入,在螺旋状突棱的作用下,形成螺旋形的液体流,并产生离心作用,由于骨颗粒的质量通常大于组织碎片和组织液,混合液进入过滤器时,骨颗粒在惯性作用下滑落至过滤器后端,并在重力作用下跌落至收集器中;即使少量骨颗粒接触内管管头,也由于骨颗粒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内径,并且管头四周为斜面,而导致骨颗粒被撞击滑落至过滤器后端;这样即可有效分离并收集骨颗粒,不会出现堵塞吸引器;即使有部分骨颗粒堵塞第一通孔,仅需关闭负压装置,打开进气单向阀,向过滤器内注入高压气体即可冲开堵塞的骨颗粒。
[0016]为了方便将收集器内的骨颗粒排出,不留下残余,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植骨吸引器,吸引器头I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2,收集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7。
[0017]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植骨吸引器,内管21的中部还设置有第二通气孔28,第二通气孔28的孔径小于第一通气孔24的孔径;由于第二通气孔的内径小于第一通气孔的内径,第二通气孔并不会影响第一通气孔的负压作用,且还具有吸引骨颗粒向过滤器后端移动的作用;当第一通气孔堵塞后,第二通气孔导流液体向过滤器后端移动,在管头端部形成侧向的冲击液体流,有助于冲掉堵塞在第一通孔处的骨颗粒。
[0018]为了形成稳定的螺旋液体流,且不会损伤骨颗粒,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植骨吸引器,突棱11的截面为半圆形。
[0019]为了有效引导较大质量的骨颗粒向外侧的离心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植骨吸引器,吸引器头I的内径由前至后逐渐变大。
[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植骨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器头、过滤器和正负压连接器,所述吸引器头为管状、并且所述吸引器头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形排布的突棱,所述吸引器头的后端与所述过滤器的前端相连通;所述过滤器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沿轴向套装在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内管的前端设置有锥形的管头,所述管头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所述外管的后端底部通过收集漏斗连接有收集器;所述正负压连接器包括三通管、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所述三通管的一端与所述内管的后端相连通,所述三通管的另外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植骨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器头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收集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植骨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中部还设置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孔径小于第一通气孔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植骨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棱的截面为半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植骨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器头的内径由前至后逐渐变大。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4072899SQ20142056399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8日
【发明者】孙国静, 赵建宁, 樊根涛, 许斌, 李永昌, 郭国栋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