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包括长条状的带体,带体一端设有带扣,带扣内设有卡块,带体的另一端设有若干横向卡槽,横向卡槽沿带体长度方向设置,带体穿入带扣后其中一道横向卡槽被卡块卡住使带体呈一密封的环形,带体的上表面设有透明的标签格,带体的宽度不小于2cm。本实用新型的带体围成环形后,通过卡块与横向卡槽的配合调整环形带体的半径,从而收紧或放松对肢体的挤压,满足伤员止血与活络的需求,而且带体的宽度不小于2cm,在贴紧肢体后在保证对血管压迫的同时不至于损伤皮肤,同时,带体设置的标签格可放入伤员的身份信息、血型等个人信息,方便止血后的救治。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医护领域的野战单兵自救止血。
【专利说明】一种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野战急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
【背景技术】
[0002]止血带是战时和平时创伤急救、临床四肢手术时常用于止血的一种装备,及时有效的止血,对挽救伤员声明、稳定伤情及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目前常用的止血带一般为橡皮管形式,通过两端的绑扎压迫肢体,阻断肢体血液循环。然而在野战单兵场合,上肢受伤的伤员无法通过单手进行该类止血带的绑扎,即使在绑扎之后,其松紧程度难于掌握和调节,这样容易造成:若太松,止血效果欠佳;若太紧,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同时,这种止血带与肢体皮肤的接触面积过小,也容易引起皮肤的二次损伤。最后,止血后伤员也有缺血昏迷的可能,但是对伤员情况的不了解极有可能延误了救治的时机。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操作、止血效果良好的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包括长条状的带体,所述带体一端设有带扣,所述带扣内设有卡块,所述带体的另一端设有若干横向卡槽,所述横向卡槽沿带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带体穿入带扣后其中一道横向卡槽被卡块卡住使带体呈一密封的环形,所述带体的上表面设有透明的标签格,所述带体的宽度不小于2cm。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体为具有弹性的松紧带。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体的下表面接有降温带。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降温带包括上扁平带和下扁平带,所述上扁平带与下扁平带四周缝合,其中间部分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冷却剂。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剂为填充了冰砂的冰砂袋。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体的下表面接有沿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充气带,所述充气带设有中空内腔从而形成气囊。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带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带的长度不小于带体长度的2/3。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带的下表面接有降温带。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降温带包括上扁平带和下扁平带,所述上扁平带与下扁平带四周缝合,其中间部分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冷却剂。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带体围成环形后,通过卡块与横向卡槽的配合调整环形带体的半径,从而收紧或放松对肢体的挤压,满足伤员止血与活络的需求,而且带体的宽度不小于2cm,在贴紧肢体后在保证对血管压迫的同时不至于损伤皮肤,同时,带体设置的标签格可放入伤员的身份信息、血型等个人信息,方便止血后的救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0]图3是降温带的示意图;
[0021]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2]图5是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的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包括长条状的带体1,带体I的左端接有一个带扣8,带扣8内设有一个卡块2,带体I的右端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道横向卡槽3,使用时将带体I右端穿过带扣8并将卡块2卡住某道横向卡槽3,此时带体I呈一密封的环形,通过将卡块2卡入不同的横向卡槽3可调整该环形的半径,从而对伤员肢体进行挤压或放松。由于采用了卡块2和横向卡槽3的这种结构,伤员能够单手操作来止血,从而满足野战单兵自救的目的。
[0024]上述带体I的宽度不小于2cm,最好是在3cm,这样当环绕于肢体皮肤并挤压肢体时,不会因为接触面积太小引起皮肤损伤。
[0025]同时,带体I的上表面设有透明的标签格4,标签格4内可预先放入标签,用于记载使用者的姓名、血型,方便止血后的迅速救治。
[0026]作为优选的,带体I为具有弹性的松紧带。
[0027]如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带体I的下表面接有降温带5,降温带5的作用在于通过降低人体流血处的温度来收缩血管,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0028]如图3所示,降温带5包括上扁平带51和下扁平带52,上扁平带51与下扁平带52四周缝合,其中间部分形成空腔,空腔内填充有冷却剂6。优选的,冷却剂6为填充了冰砂的冰砂袋,当降温带5接触人体后,人体温度传递至冰砂并利用冰砂的相变反应进行降温。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的冷却剂6,例如在空腔内划分出分隔的空间,分别预先存入水和硝酸铵,需要降温时,使用外力将两空间连通,硝酸铵溶于水由晶体变为分散的离子状态是一个熵增的过程,熵增的能量来源于水,导致水的温度降低,从而从肢体吸热,对肢体进行降温。
[0029]如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带体I的下表面接有沿带体I长度方向设置的充气带7,充气带7设有中空内腔从而形成气囊。充气带7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既可以用口吹来充气,有可外接充气装置,利用气体压力阻断血液循环。优选的,充气带7的长度不小于带体I长度的2/3,从而使得带体I构成环形后,充气带7尽可能环绕肢体。
[0030]如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充气带7的下表面接有降温带5’。如图3所示,降温带5’包括上扁平带51’和下扁平带52’,上扁平带51’与下扁平带52’四周缝合,其中间部分形成空腔,空腔内填充有冷却剂6’。冷却剂6’与实施例1中的冷却剂形式一致,在此不作累述。
[0031]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包括长条状的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一端设有带扣,所述带扣内设有卡块,所述带体的另一端设有若干横向卡槽,所述横向卡槽沿带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带体穿入带扣后其中一道横向卡槽被卡块卡住使带体呈一密封的环形,所述带体的上表面设有透明的标签格,所述带体的宽度不小于2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为具有弹性的松紧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的下表面接有降温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带包括上扁平带和下扁平带,所述上扁平带与下扁平带四周缝合,其中间部分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冷却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为填充了冰砂的冰砂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的下表面接有沿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充气带,所述充气带设有中空内腔从而形成气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带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带的长度不小于带体长度的2/3。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带的下表面接有降温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野战单兵自救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带包括上扁平带和下扁平带,所述上扁平带与下扁平带四周缝合,其中间部分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冷却剂。
【文档编号】A61F7/10GK204147080SQ201420565732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8日
【发明者】肖谦, 伍敏, 廖碧玉 申请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