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疗机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899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疗机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创作涉及一种水疗机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外壳组、一容置于外壳组内的一内壳组、及一容置于内壳组内的马达,其中;外壳组包含第一弹性条、夹持第一弹性条且可相互匹配的一上壳座及一下壳座,又上、下壳座内分别具有一相互匹配的上、下气道;通过上述构件的组成,空气经由上、下气道的约束与导引进入马达,避免空气于外壳组内任意流窜,形成风切或震动噪音。
【专利说明】一种水疗机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器材,属于保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疗机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已知水疗机结构,包含一打气机及一连接打气机的气泡垫所组成,将气泡垫置入水中(例如浴缸),使打气机输出的气体,可经由气泡垫预设孔径的气孔,输出细小化的气泡,利用这些细小化的气泡,提供使用者按摩水疗的效果。
[0003]而已知水疗机的打气机,是以一外壳包覆一抽风马达及相关组件所构成,并于外壳预设位置预留有一进气窗,当抽风马达作动时,外部空气可自进气窗进入;碍于已知打气机结构设计上的不佳,常造成外部空气自进气窗进入外壳后,无法被导引或约束,且在外壳内到处乱窜,形成风切或震动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上述已知技术问题的缺陷,本创作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水疗机改良结构,以此解决已知水疗机结构,缺乏进气流道的约束,而产生相关噪音等缺陷。
[0005]根据本创作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水疗机改良结构,包括:
[0006]外壳组,所述外壳组包含第一弹性条、夹持第一弹性条且相互匹配的上壳座及下壳座;
[0007]所述第一弹性条的本体上、下两端,分别具有一上槽道与一下槽道;
[0008]所述上壳座,具有一上壳壁,以界定出一朝下开放的上容室、一连通上壳座外侧与上容室的上槽孔,上容室具有一朝下开放的上气道,且上气道一端侧向贯穿形成一连通上容室与上气道的上开口;
[0009]所述下壳座,具有一下壳壁,以界定出一朝上开放的下容室、一连通下壳座外侧与下容室的下槽孔,下容室具有一朝上开放的下气道,且下气道的一端朝下贯穿下壳壁,形成有数个与下壳座外侧连通的网孔,下气道另一端的一侧贯穿形成一与上开口相互匹配的下开口 ;
[0010]内壳组,所述内壳组容置在外壳组内,包含第二弹性条、相互匹配的马达座及一马达罩;
[0011]所述马达座,是由一下槽壁依预设轮廓绕围形成在下容室;
[0012]所述马达罩,是由一上槽壁依预设轮廓绕围形成,并于上槽壁末端形成有一朝下开放的套接槽;
[0013]所述第二弹性条适配的容置在套接槽内;以及
[0014]一马达,所述马达容置在内壳组内,并被马达座与马达罩包覆,马达具有一穿过上开口、下开口后与上槽道、下槽道连通的吸气口,以及一穿过上槽孔、下槽孔后与外壳组外侧连通的吹气口。
[0015]优选的,其中上气道由一上气道壁绕围形成。
[0016]优选的,其中下气道由一下气道壁绕围形成。
[0017]通过上述构件的组成,空气经由上、下气道的约束与导引进入马达,避免空气在外壳组内任意流窜,从而避免形成风切或震动噪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一
[0022]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二
[0023]图6为图2局部放大图
[0024]图7为图2局部放大图
[0025]附图序号说明:第一弹性条1、上槽道12、下槽道14
[0026]上壳座2、上壳壁222、上容室22、上槽孔24、上气道26、上气道壁262、上开口 264、下壳座3、下容室32、下壳壁322、下槽孔34、下气道壁362、下气道36、网孔364、下开口366、第二弹性条4、马达座5、下槽壁52、马达罩6、上槽壁62、套接槽622、马达7、吸气口 72、吹气口 74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请参照相关附图进一步说明水疗机结构实施例。为便于理解本创作实施方式,以下相同元件系采用相同符号标示说明。
[0028]参阅第图1?5所示,水疗机结构包含:一外壳组、一容置于外壳组内的内壳组、及一容置于内壳组内的马达,其中;
[0029]上述外壳组,包含第一弹性条1、夹持第一弹性条I且可相互匹配的上壳座2及下壳座3 ;第一弹性条I横截面大体略呈一 H型结构(如第4图所不),并在第一弹性条I本体上、下两端,分别具有一上槽道12与一下槽道14。该上壳座2,具有一上壳壁222,以界定出一朝下呈开放的上容室22、一连通上壳座2外侧与上容室22的上槽孔24,上容室22具有一上气道壁262,上气道壁262沿上容室22绕围出一朝下开放的上气道26,且上气道26—端侧向贯穿形成一连通上容室22与上气道26的上开口 264。下壳座3,具有一下壳壁322,以界定出一朝上呈开放的下容室32、一连通下壳座3外侧与下容室32的下槽孔34 ;下容室32具有一下气道壁362,沿下容室绕围出一朝上开放的下气道36,且下气道36的入口端朝下贯穿下壳壁322形成有数个与下壳座3外侧连通的网孔364 (如第3、4图),而下气道36的出口端一侧贯穿设有一下开口 366,该下开口 366与上开口 264相互匹配。实施时,通过上、下气道壁262、362末端分别插置于第一弹性条I的上、下槽道12、14,借以形成一完整的气道。
[0030]上述内壳组,包含一第二弹性条4、相互匹配的马达座5及一马达罩6 ;马达座5,是由一下槽壁52依马达7下半部外轮廓绕围形成于下容室32。马达罩6,是由一上槽壁62依马达7上半部外轮廓绕围形成,并于上槽壁62末端形成有一朝下呈开放的套接槽622,提供第二弹性条4沿套接槽622容置的空间,并于马达罩6罩合于马达座5上时,提供下槽壁52未端顶抵第二弹性条4。
[0031]上述马达7,是容置于内壳组内,并被马达座5与马达罩6包覆;马达7具有一吸气口 72及一吹气口 74,其中;吸气口 72穿过上、下开口 264、366后与上、下槽道12、14连通,而吹气口 74则穿过上、下槽孔24、34后与外壳组外侧连通,借以提供一气泡垫的气管连接(图中未示)。
[0032]是以,上述即为本创作所提供一较佳实施例,水疗机结构各部构件介绍,接着再将本创作的组装方式及使用特点介绍如下:
[0033]参阅图1?5所示,马达7作动时会自吸气口 72吸取上、下槽道12、14内的空气,再自吹气口 74输出,使连接吹气口的气泡垫产生气体(图中未示);此过程中,水疗机的外部空气会自网孔364进入上、下槽道12、14入口端,并沿上、下槽道12、14导引至出口端,进入马达7吸气口 72,通过上、下槽道12、14的导引,避免外部空气胡乱的在外壳组内乱闯,从而避免形成风切或组件震动噪音。
[0034]以上所述说明,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意在明确本创作的特征,并非用以限定本创作实施例的范围,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创作所作的均等变化,以及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熟知的改变,仍应属本创作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疗机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组,所述外壳组包含第一弹性条、夹持第一弹性条且相互匹配的上壳座及下壳座; 所述第一弹性条的本体上、下两端,分别具有一上槽道与一下槽道; 所述上壳座,具有一上壳壁,以界定出一朝下开放的上容室、一连通上壳座外侧与上容室的上槽孔,上容室具有一朝下开放的上气道,且上气道一端侧向贯穿形成一连通上容室与上气道的上开口; 所述下壳座,具有一下壳壁,以界定出一朝上开放的下容室、一连通下壳座外侧与下容室的下槽孔,下容室具有一朝上开放的下气道,且下气道的一端朝下贯穿下壳壁,形成有数个与下壳座外侧连通的网孔,下气道另一端的一侧贯穿形成一与上开口相互匹配的下开 内壳组,所述内壳组容置在外壳组内,包含第二弹性条、相互匹配的马达座及一马达罩; 所述马达座,是由一下槽壁依预设轮廓绕围形成在下容室; 所述马达罩,是由一上槽壁依预设轮廓绕围形成,并于上槽壁末端形成有一朝下开放的套接槽; 所述第二弹性条适配的容置在套接槽内;以及 一马达,所述马达容置在内壳组内,并被马达座与马达罩包覆,马达具有一穿过上开口、下开口后与上槽道、下槽道连通的吸气口,以及一穿过上槽孔、下槽孔后与外壳组外侧连通的吹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疗机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上气道由一上气道壁绕围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疗机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下气道由一下气道壁绕围形成。
【文档编号】A61H33/02GK204181869SQ201420570469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9日
【发明者】陈力弘 申请人:陈力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