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运观察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0073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运观察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血运观察棒,包括消毒管、管帽和观察棒;管帽内侧设有管帽环形凹槽,管帽环形凹槽内嵌有管帽密封圈;消毒管的管口内壁处设有管口环形凹槽,管口环形凹槽内嵌有管口密封圈;管帽的内圆周壁上设有管帽凸块,消毒管的外圆周壁上设有管口凸块;消毒管的管口嵌入管帽环形凹槽内;管帽的中心设有插孔,插孔内设有插孔环形凹槽,插孔环形凹槽内嵌有插孔密封圈;观察棒的一端设有手柄,另一端设有球形按压头;手柄上设有防滑凸棱;观察棒带有球形按压头的一端插入消毒管内。该血运观察棒接触面积小,便于观察毛细血管返流,能及时发现再植指体可能发生的血管危象,便于医生准确了解病情,而且使用后及时消毒,有效预防血运观察引起的小切口感染。
【专利说明】一种血运观察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专用工具,尤其是一种观察指尖血运的观察棒。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手外科放血治疗多用于指尖再植手术后未吻合静脉的患者,采用放血治疗对再植术后指体放血,并同时观察血运,发现血管危象及时汇报,是指尖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指尖又称指甲二分之一以远的部分,术后敷料包扎,指腹可见面积较小。若医生采用手指直接按压患者的指腹观察毛细血管返流时,手指多会遮盖视野,不便于观察;同时,患者指尖侧方小切口放血为开放性创口,用手指直接观察血运容易污染切口,引起再植指体的感染,造成手术失败。为了术后能够及时有效地观察血循环并预防侧方小切口感染。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指尖血运观察还是直接采用医生手指触碰患者指尖,容易遮挡且会造成感染。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运观察棒,包括圆筒状的消毒管、管帽和圆柱形的观察棒;管帽内侧顶部设有一圈管帽环形凹槽,管帽环形凹槽内嵌有管帽密封圈;消毒管的管口内壁处设有一圈管口环形凹槽,管口环形凹槽内嵌有管口密封圈;管帽的内圆周壁上等弧度设有四个弧形的管帽凸块,消毒管的外圆周壁上等弧度设有四个弧形的管口凸块;管口凸块穿过相邻两个管帽凸块之间的间隙后旋转扣压在相应的管帽凸块上,消毒管的管口嵌入管帽环形凹槽内,且消毒管的管口与管帽密封圈接触,管口密封圈与管帽环形凹槽的侧壁接触;管帽的中心设有插孔,插孔内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圈插孔环形凹槽,插孔环形凹槽内嵌有插孔密封圈;观察棒的一端设有手柄,另一端设有球形按压头;手柄上设有防滑凸棱;观察棒带有球形按压头的一端穿过两个插孔密封圈后插入消毒管内,消毒管的外壁上设有标签页。
[0005]采用观察棒的按压患者指尖不会遮挡住患者的之间,方便医生观察指尖的血运;采用球形按压头增加了按压面积,减少按压时患者的指尖疼痛感;采用消毒管实时对球形按压头进行消毒防止出现感染;采用两个插孔密封圈不仅能够防止消毒管内的消毒液漏出,提高了密封性能,而且一上一下还能够有效防止观察棒在消毒管内晃动,防止观察棒损坏;采用在管口环形凹槽内设置管口密封圈,能够在消毒管的管口内侧对消毒管内的消毒液进行密封;采用在管帽环形凹槽内设置管帽密封圈,能够在消毒管的管口处对消毒管内的消毒液进行进一步密封;采用管帽凸块和管口凸块旋转扣压,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管帽与消毒管的旋合安装;采用在观察棒的一端设置手柄,方便医生手指捏住观察棒;采用防滑凸棱能够防止医生手指捏住观察棒时发生滑动;采用标签页能够方便医生标注该观察棒的使用对象,实现对患者一人一套,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方案,观察棒的棒体直径大于等于Imm小于等于1.5_,球形按压头的直径大于等于1.5mm小于等于2_。采用该直径大小的观察棒完全能够满足按压强度要求,采用该直径大小的球形按压头完全不会遮挡指尖上的按压点,方便医生观察,且不会对患者指尖造成疼痛。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I)采用观察棒的按压患者指尖不会遮挡住患者的之间,方便医生观察指尖的血运;(2)采用球形按压头增加了按压面积,减少按压时患者的指尖疼痛感;(3)采用消毒管实时对球形按压头进行消毒防止出现感染;(4)采用两个插孔密封圈不仅能够防止消毒管内的消毒液漏出,提高了密封性能,而且一上一下还能够有效防止观察棒在消毒管内晃动,防止观察棒损坏;(5)采用在管口环形凹槽内设置管口密封圈,能够在消毒管的管口内侧对消毒管内的消毒液进行密封;(6)采用在管帽环形凹槽内设置管帽密封圈,能够在消毒管的管口处对消毒管内的消毒液进行进一步密封;(7)采用管帽凸块和管口凸块旋转扣压,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管帽与消毒管的旋合安装;(8)采用在观察棒的一端设置手柄,方便医生手指捏住观察棒;(9)采用防滑凸棱能够防止医生手指捏住观察棒时发生滑动;(10)采用标签页能够方便医生标注该观察棒的使用对象,实现对患者一人一套,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管口凸块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管帽凸块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血运观察棒,包括圆筒状的消毒管1、管帽2和圆柱形的观察棒3 ;在管帽2内侧顶部设有一圈管帽环形凹槽6,在管帽环形凹槽6内嵌有管帽密封圈11 ;在消毒管I的管口内壁处设有一圈管口环形凹槽7,在管口环形凹槽7内嵌有管口密封圈12 ;在管帽2的内圆周壁上等弧度设有四个弧形的管帽凸块13,在消毒管I的外圆周壁上等弧度设有四个弧形的管口凸块14 ;管口凸块14穿过相邻两个管帽凸块13之间的间隙后旋转扣压在相应的管帽凸块13上,消毒管I的管口嵌入管帽环形凹槽6内,且消毒管I的管口与管帽密封圈11接触,管口密封圈12与管帽环形凹槽6的侧壁接触;在管帽2的中心设有插孔13,在插孔13内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圈插孔环形凹槽5,在插孔环形凹槽5内嵌有插孔密封圈10 ;在观察棒3的一端设有手柄4,在另一端设有球形按压头8 ;在手柄4上设有防滑凸棱9 ;观察棒3带有球形按压头8的一端穿过两个插孔密封圈10后插入消毒管I内,在消毒管I的外壁上设有标签页14。在实际选材时,观察棒3的棒体直径大于等于Imm小于等于1.5mm,球形按压头8的直径大于等于1.5mm小于等于2mm。
[001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要在消毒管I内装入消毒液(洗必泰),然后用管帽2盖在消毒管I的管口上,使管口凸块14穿过相邻两个管帽凸块13之间的间隙后旋转扣压在相应的管帽凸块13上,此时消毒管I的管口与管帽密封圈11接触,管口密封圈12与管帽环形凹槽6的侧壁接触,对消毒管I的消毒液进行有效密封,再将观察棒3的球形按压头8一端穿过两个插孔密封圈10后插入消毒管I内进行消毒,在使用时将观察棒3的球形按压头8拔出,此时球形按压头8经过两个插孔密封圈10后将球形按压头8上的消毒液也一并刮除,使球形按压头8表面清洁,同时也对两个插孔密封圈10进行消毒,在使用完毕后再将球形按压头8插入消毒管I内进行消毒。
[0013]在使用前需要在标签页14进行标记,可写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进行区分,使血运观察棒专人专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血运观察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的消毒管(1)、管帽(2)和圆柱形的观察棒(3);所述管帽(2)内侧顶部设有一圈管帽环形凹槽(6),所述管帽环形凹槽(6)内嵌有管帽密封圈(11);所述消毒管(I)的管口内壁处设有一圈管口环形凹槽(7),所述管口环形凹槽(7)内嵌有管口密封圈(12);所述管帽(2)的内圆周壁上等弧度设有四个弧形的管帽凸块(13),所述消毒管⑴的外圆周壁上等弧度设有四个弧形的管口凸块(14);所述管口凸块(14)穿过相邻两个管帽凸块(13)之间的间隙后旋转扣压在相应的管帽凸块(13)上,所述消毒管(I)的管口嵌入管帽环形凹槽(6)内,且消毒管(I)的管口与管帽密封圈(11)接触,管口密封圈(12)与管帽环形凹槽(6)的侧壁接触;所述管帽(2)的中心设有插孔(13),所述插孔(13)内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圈插孔环形凹槽(5),所述插孔环形凹槽(5)内嵌有插孔密封圈(10);所述观察棒(3)的一端设有手柄(4),另一端设有球形按压头(8);所述手柄⑷上设有防滑凸棱(9);所述观察棒(3)带有球形按压头⑶的一端穿过两个插孔密封圈(10)后插入消毒管(I)内,所述消毒管(I)的外壁上设有标签页(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运观察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棒(3)的棒体直径大于等于Imm小于等于1.5mm,所述球形按压头(8)的直径大于等于1.5mm小于等于2mm。
【文档编号】A61B5/00GK204169824SQ201420596501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3日
【发明者】王敏, 陈娟, 刘婷 申请人:王敏, 陈娟, 刘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