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操作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708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医用操作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操作鞘,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置管或拔管容易造成痛苦和损伤的问题。它包括前后贯通的卷曲管状鞘体,所述鞘体包括由医用硬质材料制成的内壁层和外壁层,所述内壁层和外壁层四周密封形成中空的囊腔,所述鞘体上设有连通囊腔的阀门。本实用新型利用卷曲成管状鞘体扩张可回缩的特点,降低了置管或拔管容易造成痛苦和损伤的风险,提高了医用操作鞘的安全性和简便性。
【专利说明】医用操作鞘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医用体腔管道置入器,更具体来说,是一种医用操作鞘。

【背景技术】
[0002]内镜操作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有损伤性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在操作前,常需借助一种操作鞘提前建立足够大的通道,再通过操作鞘内部的腔道进入体内进行操作。
[0003]目前,常用的通道建立的方法为外扩张式,即首先置入一根细的导丝作为引导物,再沿着这根导丝置入管腔大小固定的鞘管,然后退出导丝,通道构建完成。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由于鞘管包绕在导丝外,在沿导丝放置鞘管时,鞘管壁与人体组织直接摩擦,容易造成组织损伤;其二,鞘管直径较大,强行大幅度扩张人体腔道和组织,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很大。
[0004]专利文献CN 103393387 A(申请日:2013.08.09)公开了一种医用器械鞘,用于配合内窥镜使用,包括鞘管和套装于所述鞘管之中的内芯,所述鞘管一端设有气囊,所述气囊包裹于所述鞘管端部外围,所述鞘管具有充气导管和卡口,所述充气导管连接所述鞘管端部的所述气囊,所述卡口与所述内窥镜锁紧配合。
[0005]通过在鞘管端部设计有气囊,气囊包裹鞘管端部,通过气囊的膨胀来扩大手术空间,配合所述内窥镜使用时,能保护所述内窥镜,为观察和手术提供更好的视野和空间。
[0006]专利文献CN 103393388 A(申请日:2013.08.09)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器械鞘,它将前述内窥镜器械鞘由单气囊改为三气囊形式。
[0007]上述两篇专利文献中采用注射气体或液体进入所述气囊,利用气囊的膨胀来扩大手术空间,其不足之处是,操作鞘的管径大小不能改变,利用操作鞘来建立足够大的通道,就必然要保证操作鞘的管径足够大,然而操作鞘的管径越大,置管或拔管造成的痛苦和损伤越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医用操作鞘,该操作鞘通过改变鞘体管径大小来减轻置管或拔管造成痛苦和损伤。
[0009]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医用操作鞘,包括前后贯通的卷曲成管状鞘体,所述鞘体包括由医用硬质材料制成的内壁层和外壁层,所述内壁层和外壁层四周密封形成中空的囊腔,所述鞘体上设有连通囊腔的阀门。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操作鞘,使用时,首先压缩能够卷曲成的管状鞘体,待鞘体管状管腔缩小后更容易将其置入体腔,然后往囊腔内注入液体或填充气体使囊腔内压力变大,能够卷曲成管状的鞘体在囊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其两侧由弯曲状态逐渐变成向外扩张状态,当管腔扩张到合适大小时,便形成了能够进行手术的通道。
[0012]整个操作过程通过内扩张的形式扩大鞘体管腔,避免了直接将大管径的鞘体直接置于体腔,损伤周围组织,鞘体置于体腔后可通过连续缓慢的扩张人体腔道和组织来减轻病患痛苦,此外,该操作鞘利用排出气体或液体后鞘体自身回缩的构造,降低了拔管的阻力和造成的痛苦。
[0013]进一步限定,所述鞘体卷曲成C型。
[0014]进一步限定,所述鞘体为重叠卷曲。
[0015]进一步限定,所述阀门设在鞘体的轴向末端。
[0016]通过末端的阀门往囊腔内注入液体或填充气体操作简单。
[0017]进一步限定,所述内壁层中间的厚度大于左右两侧的厚度。
[0018]当囊腔膨胀的时候,确保优先扩张鞘体的两侧,提高扩张效果。
[0019]进一步限定,所述囊腔由多个连通的囊腔单元组成。
[0020]进一步限定,所述内壁层由医用镍钛合金制成。
[0021 ] 优选的,所述外壁层由医用聚氯乙烯制成。
[0022]内壁层采用医用镍钛合金,外壁层采用医用聚氯乙烯,由于聚氯乙烯的抗拉强度大于镍钛合金在拉伸过程中产生的阻力,避免了内壁层在扩张过程中出现外壁层破裂的情况。
[0023]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的医用操作鞘,其利用卷曲管状鞘体扩张可回缩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方法中置管或拔管容易造成的痛苦和损伤的风险的问题,提高了操作鞘的应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操作鞘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
[0026]图2为图1的A-A剖面视图(实施例一);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医用操作鞘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医用操作鞘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三);
[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医用操作鞘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四);
[0030]图6为图5的B-B剖面视图(实施例四);
[0031]图7为本实用新型医用操作鞘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五);
[003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33]鞘体1,内壁层2,外壁层3,囊腔4,囊腔单元4a,阀门5。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5]实施例一
[0036]如图1,图2所示,医用操作鞘,包括前后贯通的卷曲成C型管状鞘体1,鞘体I包括由医用硬质材料制成的内壁层2和外壁层3,内壁层2和外壁层3四周密封形成中空的囊腔4,鞘体I上设有连通囊腔4的阀门5。
[0037]实施例二
[0038]如图3所示,医用操作鞘,包括前后贯通的卷曲成C型管状鞘体1,鞘体I包括由医用硬质材料制成的内壁层2和外壁层3,内壁层2和外壁层3四周密封形成中空的囊腔4,鞘体I上设有连通囊腔4的阀门5,阀门5设在鞘体I的轴向末端。
[0039]实施例三
[0040]如图4所示,医用操作鞘,包括前后贯通的卷曲成C型管状鞘体1,鞘体I包括由医用硬质材料制成的内壁层2和外壁层3,该内壁层2中间的厚度大于左右两侧的厚度,内壁层2和外壁层3四周密封形成中空的囊腔4,鞘体I上设有连通囊腔4的阀门5。
[0041]实施例四
[0042]如图5,图6所示,医用操作鞘,包括前后贯通的卷曲成C型管状鞘体1,鞘体I包括由医用硬质材料制成的内壁层2和外壁层3,内壁层2和外壁层3四周密封形成中空的囊腔4,囊腔4由四个连通的囊腔单元4a组成,鞘体I上设有连通囊腔4的阀门5。
[0043]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相对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二中阀门5设在鞘体I的轴向末端;相对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三中内壁层2中间的厚度大于左右两侧的厚度;相对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四中囊腔4由四个连通的囊腔单元4a组成。
[0044]内壁层2由医用硬质材料制成,例如镍钛合金;外壁层3由抗拉强度为60MPa的医用聚氯乙烯制成。鞘体I上设有连通囊腔4的阀门5,阀门5设在鞘体I的轴向末端。外壁层3采用薄层结构,鞘体的管径越小,置管或拔管造成痛苦和损伤越少。
[0045]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0046]使用时,首先压缩C型管状鞘体1,待鞘体I管状管腔缩小后更容易将其置入体腔,然后通过阀门5往囊腔4内填充气体使囊腔4内压力变大,C型管状鞘体I在囊腔4内压力的作用下,其两侧由弯曲状态逐渐变成向外扩张状态,当管腔扩张到合适大小时,便形成了能够进行手术的通道。需拔除时,排空囊腔4内气体,内壁层2自然回缩,C型管状鞘体I整体管径缩小,减轻拔管阻力。
[0047]实施例五
[0048]如图7所示,医用操作鞘,包括前后贯通的重叠卷曲成管状鞘体1,鞘体I包括由医用硬质材料制成的内壁层2和外壁层3,内壁层2和外壁层3四周密封形成中空的囊腔4,鞘体I上设有连通囊腔4的阀门5。
[0049]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相对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五中鞘体I重叠卷曲成管状,不再是非闭合的C型。
[0050]需要说明是,采用注入液体也能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无论是填充气体还是注入液体,都必须采用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医用气体或液体。
[0051]鞘体I能用于多种人体腔道中构建手术通道,例如膀胱镜,腹腔镜,空腔镜,由于这些人体腔道的组织大部分是软组织构成,因此能产生扩张人体腔道和组织的效果。
[005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操作鞘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例如操作鞘的弹性鞘壁的直径逐渐变细,弹性鞘壁的鞘壁通道的通径大小的调整。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医用操作鞘,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贯通的卷曲管状鞘体,所述鞘体包括由医用硬质材料制成的内壁层和外壁层,所述内壁层和外壁层四周密封形成中空的囊腔,所述鞘体上设有连通囊腔的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操作鞘,其特征在于:所述鞘体卷曲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操作鞘,其特征在于:所述鞘体为重叠卷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医用操作鞘,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设在鞘体的轴向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医用操作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层中间的厚度大于左右两侧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医用操作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腔由多个连通的囊腔单元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医用操作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层由医用镍钛合金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医用操作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层由医用聚氯乙稀制成。
【文档编号】A61M29/02GK204246668SQ201420675343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0日
【发明者】黄赤兵, 王瑨, 胡文刚, 冯嘉瑜, 郑宗钊, 肖亚, 范明齐, 王平贤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