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2290发布日期:2019-01-22 21:4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肱骨近端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治疗骨折的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肱骨近端接骨板。



背景技术:

在治疗骨折时,将断裂的骨骼复位后,一般需要使用接骨板将断裂的骨骼稳固地连接并固定在一起。接骨板可以避免骨骼的移位,便于病人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使发生骨折的骨骼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发生于肱骨近端的骨折是最容易发生,也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数量大约占所有骨折的6~7%。

图1为现有的一种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接骨板的示意图;图2为螺钉安装在图1所示接骨板上的示意图;图3为安装螺钉的接骨板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该接骨板的形状与肱骨近端解剖学形态相符合,其上与肱骨近端对应的区域,以及与肱骨近端下缘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多个螺孔10。其中,与肱骨近端对应的螺孔10用于向肱骨头内置入螺钉20,该螺钉20用于将骨折造成的多个骨块固定;与肱骨近端的下缘对应的螺孔10用于向肱骨头内置入螺钉21,该螺钉21用于在肱骨头的内侧提供支撑,以避免肱骨头的内侧塌陷。

在进行接骨手术时,首先,将该接骨板自肱骨大结节顶点下方0.5~1cm处沿肱骨干固定;而后,将多个螺钉20穿过与肱骨近端对应的螺孔10,并以固定的角度置入肱骨的与接骨板正对的区域(肱骨头内),以及,将多个螺钉21穿过螺孔10,并以固定的角度置入肱骨的与接骨板正对的区域(到达肱骨头的内侧)。在该过程中,螺钉20和螺钉21一般需要越过或至少到达肱骨头的长轴,以使螺钉20和螺钉21具有足够的把持力。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接骨板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首先,由于肱骨头具有大约30度的后倾角,肱骨头的与接骨板正对的区域仅为其前端部,因此,使用上述接骨板固定的肱骨,其肱骨头的前端部相对密集地分布多个螺钉20和螺钉21,这样会导致肱骨头前端部的血运受到较大影响,从而容易造成肱骨头坏死;以及,肱骨头前端部损失较多的骨量,从而容易造成肱骨头前端部塌陷;此外,螺钉20和螺钉21仅分布在肱骨头的前端部,还会使多个螺钉20所提供的把持力不足,以及使肱骨头前端部的受力较为集中,从而会导致接骨板的稳定性较差,并且还容易造成肱骨头的前端部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肱骨近端接骨板,其可以减少对肱骨头前端部血运的影响,以及肱骨头前端部骨量的损失;同时,还可以避免肱骨头的前端部损伤,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而提供一种肱骨近端接骨板,所述肱骨近端接骨板上设置有多个螺孔,所述多个螺孔用以使分别穿过多个螺孔的螺钉能被置入肱骨头的不同区域,所述多个螺孔的中轴线的后倾角的平均值大于0°。

其中,所述多个螺孔被设置为这样的形式,即,当肱骨头被固定在所述肱骨近端接骨板上时,穿过多个螺孔的螺钉在肱骨头的各区域内均匀设置。

其中,至少两个螺孔的中轴线所朝向的方向不同。

其中,所述多个螺孔的中轴线所朝向的方向均不相同。

其中,所述多个螺孔的中轴线的后倾角的平均值等于肱骨头的后倾角。

其中,所述多个螺孔的中轴线在垂直于肱骨干的平面内的投影以肱骨头的后倾角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其中,所述螺孔的孔径小于3.5mm。

其中,所述螺孔的孔径至少为2.4mm。

其中,所述螺孔的数量的范围为4~9个,且其中至少一个螺孔被设置在与肱骨近端的下缘对应的位置。

其中,与所述肱骨近端的下缘对应的螺孔的数量为2个。

其中,与所述肱骨近端的下缘对应的螺孔距离所述肱骨近端接骨板顶端的长度小于40mm。

其中,与所述肱骨近端的下缘对应的两个螺孔的中轴线的后倾角不同,且其二者的后倾角的平均值等于肱骨头的后倾角。

其中,沿朝向肱骨头的方向,与所述肱骨近端的下缘对应的两个螺孔的中轴线呈外扩状,且所述两个螺孔的中轴线的上倾角为115°,其二者后倾角之间的差值为10°。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肱骨近端接骨板,其多个螺孔的中轴线的后倾角的平均值大于0°,即多个螺孔的中轴线整体上向后倾斜,这样有助于实现穿过多个螺孔的螺钉在肱骨头的全部区域内均匀分布,避免肱骨头的前端部被置入较多的螺钉,从而降低置入的螺钉对肱骨头前端部的血运的影响,避免肱骨头前端的坏死;还可以避免肱骨头的前端部损失太多的骨量,避免肱骨头前端部塌陷。此外,多个螺钉在肱骨头内分布更均匀,还可以使多个螺钉所提供的把持力更大,以及使肱骨头的各区域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使接骨板的稳定性更好,并避免造成肱骨头的前端部损伤。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中,多个螺孔的孔径小于3.5mm,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接骨板,本发明中的螺孔的孔径更小,也就是说,穿过多个螺孔置入肱骨头内的螺钉的直径更小,这样可以减少螺钉置入肱骨内所导致的肱骨的骨量损失,从而更适合肱骨尺寸相对较小的中国及亚洲人使用。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中,与肱骨近端的下缘对应的螺孔与肱骨近端接骨板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40mm,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螺孔与肱骨近端接骨板顶端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提高穿过上述螺孔的螺钉置入肱骨头的长轴内的几率,从而更适合肱骨尺寸相对较小的中国及亚洲人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一种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接骨板的示意图;

图2为螺钉安装在图1所示接骨板上的示意图;

图3为安装螺钉的接骨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肱骨近端接骨板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肱骨近端接骨板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肱骨近端接骨板;2、20:螺钉;21:螺钉、支撑螺钉;10:螺孔;101:支撑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看图4及图5,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肱骨近端接骨板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肱骨近端接骨板的俯视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肱骨近端接骨板1上设置有多个螺孔10,所述多个螺孔10用以(在肱骨头被固定在肱骨近端接骨板上时)使分别穿过多个螺孔10的螺钉2能被置入肱骨头的不同区域,且所述多个螺孔10的中轴线的后倾角的平均值大于0°。

就肱骨而言,一般地,以肱骨头所在端为肱骨的“上端”,肱骨小头所在端为肱骨的“下端”;以人的手臂自然垂下时,肱骨朝向人体前面的方向为“前”,朝向人体背面的方向为“后”。基于上述,所述多个螺孔10的中轴线的后倾角是指其向后倾斜的角度。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3所示,多个螺钉仅置入与接骨板正对的区域,即:一部分螺钉垂直于接骨板置入(该部分螺钉的后倾角为0°),另一部分螺钉以垂直置入的螺钉对称地向前、后两个方向倾斜(该部分螺钉中,螺钉的后倾角包括负值和正值,多个螺钉的后倾角的总和及平均值为0°),呈现分散和/或汇聚态。由上述可知,置入肱骨头的多个螺钉的后倾角的平均值为0°;在此情况下,由于与接骨板正对的区域为肱骨头的前端部,向前倾的螺钉的倾角一般较小,并且,由于前倾和后倾的螺钉对称设置,这样使向后倾的螺钉的倾角也相应较小,从而导致即使向后倾的螺钉也不会置入到肱骨头的后端部,而依然位于肱骨头的前端部,也就是说,多个螺钉完全置入肱骨头的前端部。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多个螺孔10的中轴线的后倾角的平均值大于0°,也就是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螺孔10的中轴线从整体上后倾,这样可以使穿过多个螺孔10的螺钉2的后倾角的平均值与肱骨头的后倾角之间的夹角更小,从而有助于实现多个螺钉2在肱骨头的全部区域内均匀分布,即不仅肱骨头的前端部被置入螺钉2,其后端部也被置入部分螺钉2。显然,这样避免了肱骨头的前端部被置入较多的螺钉2,从而可以降低置入的螺钉2对肱骨头前端部的血运的影响,避免肱骨头前端的坏死;还可以避免肱骨头的前端部损失太多的骨量,避免肱骨头前端部塌陷。此外,多个螺钉2在肱骨头内分布更均匀,还可以使多个螺钉2所提供的把持力更大,以及使肱骨头的各区域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使接骨板的稳定性更好,并避免造成肱骨头的前端部损伤。

优选地,所述多个螺孔被设置为这样的形式,即,当肱骨头被固定在所述肱骨近端接骨板上时,穿过多个螺孔的螺钉在肱骨头的各区域内均匀设置。这样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螺钉2对肱骨头的局部区域的血运造成剧烈影响,以及,最大程度地避免肱骨头的局部区域的骨量的大量损失;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接骨板的稳定性,以及,最大程度地避免肱骨头的前端部的损伤。

具体地,至少两个螺孔10的中轴线所朝向的方向不同,也就是说,至少两个螺钉2所朝向的方向不同,这样可以使至少两个螺钉2所提供的把持力的方向不同,从而可以提高接骨板的抗拔出力,增加接骨板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多个螺孔10的中轴线所朝向的方向均不相同,以尽可能地增大接骨板的抗拔出力。

具体地,多个螺孔10的中轴线的后倾角的平均值等于肱骨头的后倾角;即穿过多个螺孔10的螺钉2整体上后倾的角度与肱骨头后倾的角度相同,这样可以使多个螺钉2在肱骨头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均有分布。优选地,所述多个螺孔10的中轴线在垂直于肱骨干的平面内的投影以肱骨头的后倾角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对于不同的人体而言,其肱骨头的后倾角一般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中,由于上述个体差异,加之不同的检测方法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检测肱骨头的后倾角,通过不同检测方法所检测的肱骨头的后倾角也不尽相同。具体地,采用半轴位X光摄片法检测肩外展0°旋转中立位时,以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为参考标志,所获得的肱骨头的后倾角的范围为31.2±4.67°;采用CT扫描法检测肩外展0°旋转中立位时,以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为参考标志,所获得的肱骨头的后倾角的范围为38±6.96°;上述两个检测出的肱骨头的后倾角的范围可以作为本实施方式中肱骨头后倾角的参考范围。

现有技术中,接骨板的形状以欧美人种的肱骨解剖数据为基准,其螺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3.5mm,相应地,螺钉2的直径较大,这样在将螺钉2置入肱骨时,会导致肱骨损失较多的骨量;对于中国及亚洲人,特别是女性而言,其肱骨偏小,骨量损失的问题就尤其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螺孔10的孔径小于3.5mm,以减少置入螺钉2时,肱骨所损失的骨量;并进一步优选所述螺孔10的孔径至少为2.4mm,以在减少肱骨损失骨量的同时,使螺钉2具有足够的强度。

具体地,所述螺孔10的数量的范围为4~9个,且其中至少一个螺孔被设置在与肱骨近端的下缘对应的位置,置入该螺孔的螺钉可以起到支撑肱骨头的作用,避免肱骨头在内侧向下塌陷,因此该螺孔可以被称之为支撑螺钉孔101,置入该螺孔的螺钉可以称之为支撑螺钉21。具体地,所述支撑螺钉孔101的数量为2个。

现有技术中,接骨板的形状以欧美人种的肱骨解剖数据为基准,其支撑螺钉孔与接骨板顶端之间的距离较大,使得用于提供下缘支撑的螺钉以预设角度穿过支撑螺钉孔时,无法锁入到肱骨头内,从而无法有效地提供下缘支撑。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与所述肱骨近端的下缘对应的所述支撑螺钉孔101距离所述肱骨近端接骨板1顶端的长度小于40mm,以使支撑螺钉孔101与肱骨近端接骨板1之间的距离不会过大,从而在将支撑螺钉21以预设角度置入肱骨时,支撑螺钉21不仅可以被置入到肱骨头内,还会到达或越过肱骨头的长轴,从而在内侧给予肱骨头向上的支撑。

优选地,所述两个支撑螺钉孔101的中轴线的后倾角不同,且其二者的后倾角的平均值等于肱骨头的后倾角;这样设置可以使两个支撑螺钉21分别分布在肱骨头的前端部和后端部,提高螺钉分布的均匀性,同时提高接骨板的抗拔出力。进一步优选地,沿朝向肱骨头的方向,所述支撑螺钉孔101的中轴线呈外扩状,且所述两个支撑螺钉孔101的中轴线的上倾角为115°(与方向向下的射线的夹角为115°),其二者后倾角之间的差值为10°。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肱骨近端接骨板,其多个螺孔的中轴线的后倾角的平均值大于0°,即穿过多个螺孔2的螺钉2整体上向后倾斜,这样有助于实现多个螺钉2在肱骨头的全部区域内均匀分布,避免肱骨头的前端部被置入较多的螺钉2,从而降低置入的螺钉2对肱骨头前端部的血运的影响,避免肱骨头前端的坏死;还可以避免肱骨头的前端部损失太多的骨量,避免肱骨头前端部塌陷。此外,多个螺钉2在肱骨头内分布更均匀,还可以使多个螺钉2所提供的把持力更大,以及使肱骨头的各区域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使接骨板的稳定性更好,并避免造成肱骨头的前端部损伤。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