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曲度的脊椎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818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曲度的脊椎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用于颈椎、腰椎和腰骶椎病变的治疗装置。

技术背景

脊柱病变引起的疼痛,特别是颈椎、腰椎和腰骶椎病变引起的疼痛是常见病,主要是由于脊柱的椎体改变所导致,如常见的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的爆裂性骨折,当然骨折常常伴有明显的外伤病史,另外腰椎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骨肿瘤等腰椎疾病而是可能会引起疼痛,其次引起脊柱疼痛的原因应该考虑的是椎间盘的问题,如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滑脱、椎间盘纤维化等疾病,另外椎体及椎间盘病变压迫神经的也可引起出脊柱疼痛的症状外常常还会伴有相关神经支配的范围的症状。

根据百度百科,有多种方法治疗脊柱病变引起的疼痛,包括牵引治疗、中医治疗、物理治疗、食物治疗、封闭治疗、针刀疗法、以及手术治疗。

牵引治疗

我们都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突出物的大小分为膨出、突出和脱出三种类型。以临床症状的轻重分急性期和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第一次发病时,一般的医院均建议病人首先使用牵引治疗,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度牵拉椎间隙,而减轻椎间盘的内压,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从理论来讲是比较正确的,但临床的治疗效果的确不太理想。这主要是由于牵引的力度因人而异,难以撑握;另一个是适应症的选择难以准确区分;再者是病人的配合问题。对于腰椎间盘膨出的患者,这时椎间盘 内压力很高,通过牵引可以治愈,但牵引时应绝对卧床较为理想。如果牵引之后马上行走、坐车等又会恢复椎间盘内高压状态,造成牵引无效。牵引只适用于椎间盘膨出患者,如果椎间盘已造成突出和脱出,进行牵引完全无效,并且有可能加重病人症状。在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者中,牵引为禁忌症。因为病人在急性期时,由于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刺激,会引起腰背肌肉紧张、痉挛,如果这时牵引就会拉伤腰肌纤维,造成腰痛而加重临床症状。

中医治疗

对于此症应做到及时治疗,可以外用中医药膏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炎止痛作用,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并且在治疗期间注意保暖,多注意休息。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和推拿、针灸等治疗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由于腰突症的病人多数伴随慢性腰肌劳损,梨状肌肉紧张,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的神经随神经走过的部位肌肉痉挛造成腰腿痛,一般医院会用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所以做过理疗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疗时会舒服一点,不做后又会和从前一样。

食物疗法

传统中医和民间流传各式各样的食物疗法,对脊柱疾病引起的疼痛有辅助治疗作用,但缺乏现代科学明确的疗效指标。

封闭疗法

封闭治疗分两种应用方法,一种为椎管内封闭,一种为神经根封闭。 顾名思义,椎管内封闭是直接用药物注射到椎管内,神经根封闭是把药物注射在神经根周围。注射的药物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加局部麻醉为主。在激素的作用下,可以减轻和消除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和水肿;麻醉药物则为止痛,麻醉神经使其敏感性降低。我们都知道,腰突症为什么会导致腰腿痛,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压迫神经后导致神经根发生水肿和无菌性炎症,所以封闭的效果就是止痛,突出物压迫无法解决,当封闭药效过后腰腿痛症状马上又恢复。

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分为水针刀和小针刀。

水针刀是将清朝年间张仲景医圣祠“刀针”与现代医学水针相结合,并柔和其他针刀疗法的精华,从而发展形成的一种可注射针灸用具。水针刀疗法作为传统医学九针疗法与现代医学水针疗法中西医合壁的后裔,是介于针灸疗法与开放性手术间非直视下的新型注射性微型外科手术,以软组织局部解剖学、立体解剖、动静态三维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物信息学、经络学说、无菌炎症学及动静态平衡学及中西药药理学为其理论基础。对软伤科疾病、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

小针刀疗法是在针灸和封闭疗法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逐步“神化”了它治疗效果。小针刀是以针刀这种手术器械,在腰腿痛患者的痛点上进行广泛的剥离松解,再注射入局部麻醉药物加激素药物,起到消炎止痛作用,小针刀的目的就是为封闭范围扩大创造条件,因此,小针刀治疗其实就是一种封闭疗法的改良,其治疗效果等同封闭。

手术治疗

常规开放手术

常规开放手术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手术、椎体融合术等。手术的目的是直接切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腰椎的特殊生理位置的限制,因此手术破坏了正常的腰椎骨生理结构,造成手术损伤大,易造成腰椎术后失稳,术后瘢痕组织粘连,术中误伤神经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多数病人惧怕手术,如何避免手术中造成的以上不良反应呢?这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椎间盘镜微创手术

为了避免常规开放性手术的大损伤问题,减少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在显微外科和关节内窥镜辅助腰椎间盘手术,虽然是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正常骨关节的破坏,但微创手术一样是手术,也有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另一个最主要问题在于手术视野变小之后,难以干净彻底摘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增高了手术不成功的风险。

经皮穿刺的切吸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多数由于椎间盘内压力增高而导致突出。经皮穿刺切吸可以显著降低椎间盘内压,减少突出的椎间盘内容,从而减轻或消除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症状。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手术过程中损伤较小,但缺点是该手术以减压为主,对于椎间盘膨出有效,禁用于腰突症脱出、游离、合并钙化等类型,这样造成手术面太窄。

胶原酶化学溶解疗法

人体椎间盘髓核组织,由水、纤维组织、蛋白多糖构成,胶原酶全称;胶原蛋白溶解酶,可以溶解髓核蛋白多糖,但人体对蛋白质和酶有过敏倾向,这种过敏有危及生命的危险,所以在国外已禁止使用该疗法;再者,胶原酶溶解疗法如果失败,就会在椎间盘内外形成广泛的瘢痕粘连,给后 续的治疗带来难度,目前我国正规医院基本上已禁用胶原酶,但亦有个别民营医院或私人采用该方法治疗腰突症。

以上所述,可以将治疗方法大体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保守治疗通常是患者的第一选择,只有在保守治疗失败后,才考虑手术治疗。但问题是现有的保守治疗,如上所述,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疗效不够理想。

中国发明专利CN 102988126 A和实用新型专利CN 201814695 U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板状治疗器。它们的原理是利用人体的重力,在腰椎病变处的下方垫上一个有曲度或S型的治疗板,治疗板的曲度和病变处的腰椎的曲度尽量吻合,以分散腰椎和外力包括体重对病变处的压力,减轻疼痛,同时将突出的腰椎部分慢慢地顶回正常的位置。这无疑是新的理念,给患腰椎病变,特别是椎间盘突出,希望保守治疗的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正如以上两专利的发明人所述,“由于每一位患者的身高、体重、体型以及腰椎受损程度不同,需要矫正的腰椎千变万化,因此腰椎治疗板必须符合患者腰椎治疗所需要的高度和曲度,才会对腰椎矫正治疗产生有益的结果”。尽管发明人设计了一个有S曲度,共4个曲度面的两块治疗板,比起一个固定型号的治疗板疗效无疑是大大提高了。但增加了体积和重量,给病人运输和使用造成不便,其曲度也未达到因人而异的理想状态。另外,患者的病情变化,现有的治疗板不能随之变化,而必须换治疗板,以适应新的病情,即脊椎新的曲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因人而异,在众多患者不用的曲度、 身高、脊柱病变部位等变量情况下,提供一个相对简单和可靠的解决方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治疗装置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平面板,圆柱插件和表面层。

第一部分,平面板,位于装置的下面,平面板的厚度为2~10毫米,平面板的材料为硬度较强的材料,例如钢板或硬质塑料。板上面有多个孔洞,孔洞为圆型,直径为几毫米或10毫米或50毫米或更大。孔洞紧密排列成行,每行或每列的直径相同。孔洞上方开放,下方平坦,不能穿透平面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槽,用于固定圆柱插件。图1为这部分的三维立体图。

第二部分,圆柱插件,位于装置的中间。圆柱插件的材料为钢铁或硬质塑料。形状为圆柱形,顶部和底部为平面,其直径应与平面板上孔洞的直径相匹配,插件进入孔洞内,不易脱落、移动。圆柱插件长度最短为几厘米,最长为几厘米。插件的作用是利用插件长度的不同,合理排列,所有圆柱插件排列后的顶部形成曲度波浪面,与患者脊柱的曲度,特别是病变部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接,达到固定脊柱、分散体重对病变部位的压力,和矫正脊椎病理状况的作用。如果脊椎病变的突出部位需要保护,不能碰撞接触,在圆柱插件顶部形成的曲度波浪面的对应部位,可以排列出凹凸窝,以使表面不与脊椎的病理突出部接触,造成疼痛。图2是底部平面板和圆柱插件插入后的三维立体图。

第三部分,表层,位于装置的上部,起缓冲作用。由于装置的中间层圆柱插件质地较硬,与患者脊椎直接接触可造成疼痛。所以在插件的上面需要一个缓冲层。这个缓冲层既要保持插件排列后上面层形成的曲度,又要缓冲插件对患者脊椎、皮肤的直接硬接触。缓冲层的材料可为柔软的 物质,例如棉花,毛毯,软质塑料,轻质泡沫材料等。缓冲层的厚度不易太厚,理论上讲越薄越好,例如1毫米或2毫米。图3是本发明装置的三维立体透视图。

本发明将这三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操作较为简单的单一装置。这个装置的核心是中间层的圆柱插件,插件的长度可不一样,可以组成千变万化的排列,插件上端组成相应的曲度面,根据病变脊椎的形态进行调整,直到合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底部平面板三维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底部平面板和中部三维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三维立体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患颈椎或腰椎病痛的患者,先进行必要的医疗检查,例如CT和核磁共振。测量好病变部位及周围脊椎的尺寸、曲度、范围,等等治疗参数。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好治疗需要的曲度,局部凹凸,通过选用长度不一的圆柱插件的排列、插入圆孔形成。圆柱插件上面盖上缓冲层,病人躺卧其上,进行治疗。本发明的装置为一般通用的席梦思床设计使用,病人可随时或睡眠时进行治疗。圆柱插件的排列可随病人病情发展进行调整曲度、高低、凹凸,以适应病情的发展,带来更好的疗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