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16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手机、电脑时代的现身,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颈椎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其中,神经根型属于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者,约占60%。此乃侧后方突出物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所致,主要表现为与颈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与患者饮食结构与颈椎长时间累伤有直接关系。症状有颈、肩疼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或向枕部放射痛且伴有串麻感。颈部活动或腹压增加时,症状加重。放射痛范围根据受压神经根不同而表现在相应部位。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

发明CN 200710015402.9 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黄芪、葛根、白芍、制草乌、制川乌等多味中药配制而成。发明CN 200910075468.6 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药物。它用黄芪、当归、川芎、菊花、夏枯草、丹参、姜黄等多味中药配制而成。上述发明仍然存在容易伤脾胃、治愈率低的缺陷。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主要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两大类。非手术疗法主要是针对头颈持续( 或间断) 牵引、颈围制动及纠正不良体位;大部分病人经正规保守治疗,颈椎牵引后症状可以缓解,仅极少数病人需要手术治疗。常规保守治疗例如颈椎牵引,局部封闭,理疗,针灸等时间长,见效慢。手术治疗又存在花钱多,痛苦大的缺点。手术疗法是通过切开小关节达到减压目的的颈后路术式,虽有疗效但因术后易引起颈椎成角畸形,目前已逐渐为大家所放弃。亦可通过椎板切除从后方切除或刮除椎体侧后方的骨性致压物但此种术式难度较大,且易误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治疗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汤剂,全部选用天然中草药,能够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内服一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

白芷14份、制草乌14份、独活10份、续断12份、

牛膝10份、三七9份、防风10份、淫羊藿15份、

秦艽12份、红毛五加皮10份、防己8份、海风藤10份、

杜仲10份、萆解6份、何首乌15份、桑寄生10份、当归10份、

骨碎补10份、红花8份、千年健12份、赤芍10份、桂枝12份、

穿山甲6份 、鸡血藤15份,炙黄芪24份、葛根12份、

白芍12份、姜黄12份、鹿角胶(烊化)12份、仙茅12份、

乌梢蛇9份、砂仁15份、山楂10份、生姜6份。

药理作用:

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制草乌:性热,味辛、苦。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续断: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 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

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癥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三七:甘微苦,温。入肝、胃、大肠经。止血,散瘀,消肿,定痛。防风:发表,祛风,胜湿,止痛,解痉。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干燥叶。辛、甘、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肾阳虚衰,筋骨萎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名医别录》:“坚肾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大明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 秦艽: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黄疸,便血,骨蒸潮热,小儿疳热,小便不利。 防己:苦,寒。归膀胱、肺经。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 海风藤:辛、苦,微温。归肝经。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杜仲:益肝补肾、滋阴肥健;可治腰膝酸软、肾虚阳痿、久积风寒。

萆薢:利水,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何首乌:补肝,益肾,养血,祛风。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等。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骨碎补: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 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千年健:苦,辛,温。归肝、肾经。祛风湿,健筋骨,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跌扑损伤,痈肿疮疡。《本草品汇精要》:“利小便,下气,行经,通顺血脉,散恶血,消痈肿。主治血、止痛。”《本草备要》:“赤芍主治略同( 白芍),尤能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疝瘕、经闭肠风、痈肿目赤,能行血中之滞。”

红毛五加皮:性温,味辛,无毒。入肝、肾经。祛风湿,通关节,强筋骨。治痿痹,拘挛疼痛,风寒湿痹,足膝无力,皮肤风湿及阴痿囊湿。 穿山甲:治痈疽疮肿,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便血。鸡血藤:活血化瘀,其性温,味苦、甘,归肝、肾经。有补血、活血、通络的功效。

炙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入气分。功可补气升阳,托里透邪。《日华诸家本草》言其可“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 血崩、带下”。《医学启源》载其:“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疮疡血脉不行,内托阴证疮疡。”《神农本草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名医别录》:“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泻痢,益气,利阴气。”《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

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该种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有效率95.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

白芷14g、制草乌14g、独活10g、续断12g、

牛膝10g、三七9g、防风10g、淫羊藿15g、

秦艽12g、红毛五加皮10g、防己8g、海风藤10g、

杜仲10g、萆解6g、何首乌15g、桑寄生10g、当归10g、

骨碎补10g、红花8g、千年健12g、赤芍10g、桂枝12g、

穿山甲6g 、鸡血藤15g,炙黄芪24g、葛根12g、

白芍12g、姜黄12g、鹿角胶(烊化)12g、仙茅12g、

乌梢蛇9g、砂仁15g、山楂10g、生姜6g。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15天为1疗程。一般服药1—3个疗程可愈。

临床试验

应用本发明中药对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了临床观察总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90 例为门诊和住院病例,年龄最小25 岁,最大60 岁,平均年龄43岁。

1.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主症:根性疼痛、麻木且与影像学表现吻合;项背胀痛沉重,腰膝痠软,腿脚抽筋,畏寒肢冷。次症:多有明显的骨质增生和/ 或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证据;可伴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夜尿频,面色愰白或萎黄,纳呆食少,气短,声怯,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排除病例标准:

颈椎外病变( 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 颈椎管狭窄, 颈椎及椎管内肿瘤, 伴

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 骨关节结核, 骨髓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及严重心脑肝肾功能异常者。

2.观测指标:

安全性观测:

疗效观测:相关症状和体征;舌象、脉象变化。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 95%,X 线显示正常;

显效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 70%,< 95%,X 线显示明显好转;

有效: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 30%,< 75%,X 线显示有好转;

无效:根性症候群及体征积分减少不足30%,X 线显示无改变;

注:计算公式为:[(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

3. 治疗方法:内服。用实施例1 药物,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15天为1疗程。

4. 治疗效果:

90 例患者中,痊愈62 例,占70% ;显效23 例,占25.55% ;无效5 例,占4.45%,总有效率95.55%。

安全性指标检测:在临床观察中对90 例患者进行了用药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表明90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

不良反应:无明显毒付作用和不良反应。

5典型病例:

例一:张某,男,28 岁,患者患颈椎病两年余,头痛,头昏,头晕,脖子僵硬疼痛,并向上肢放射,右手麻木,视力下降,口干口苦,胸闷气短,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两疗程,疼痛,症状有所减轻,巩固一疗程,各种症状基本消失。

病例2 :孟女士,女,59 岁。该病人左上肢及左手指尖麻木,后颈部酸痛不适达一年,自左侧肩部及左上肢放射性疼痛,病性反复发作,查体:后颈肩部压痛广泛,左侧较重。颈椎功能活动受阻,压头试验(+),左侧椎旁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上肢肌力正常,无上肢肌萎缩,舌瘀斑,脉沉涩。查血、尿、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拍颈椎X 线片显示,颈椎广泛退行性改变,颈椎侧位生理曲度变直,临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符合淤血阻络证,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 制备的中药汤剂。服药后,上肢麻木、颈肩部放射疼痛均在一周时开始缓解,体征未见明显改善,继续服用本发明汤剂。 服药六周后复查,病人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放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压头试验与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体征转阴,椎间孔挤压试验均为阳性,甲皱微循环指标明显下降,舌脉转平,复查血、尿、便未见异常,颈椎X 线片表明,颈椎侧位生理曲度已变直,疗效判定为临床控制。

例三:赵某,男,39 岁,因颈肩臂酸痛、皮肤可有麻木,过敏、左手挠侧麻木胀痛,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于是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20 天后头痛消失,1 个月后颈臂臂酸痛消失,近3 个月左上肢麻木消失。一年后追访无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