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956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随着患糖尿病的人数快速增加,DN发病率也呈迅速上升。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第一原因。DN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反应机制、细胞因子、氧化应激、遗传因素、激肽系统及自噬等多种因素参与了DN的发病,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病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时医疗费用昂贵,因此,有效的控制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意义重大。鉴于目前糖尿病肾病整体治疗疗效差,临床急需开发副作用小及成本低廉的新药出现。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学文献中既属消渴病,又归肾病的水肿、 尿浊、 胀满或关格等范畴内。中医认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和各种证候总特征,本虚即以气阴两虚为先、为主,以脾肾两虚为关键,标实是以浊毒瘀血为重、为始终,并可变生为水湿内停、浊毒蕴结、脏腑虚衰的本虚标实重症。本发明所采用复方中药具有补肾健脾,益气固涩,活血利水,解毒化浊功效,控制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可有效解决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疗效差及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生黄芪10-60份、熟地10-30份、党参10-30份、山药10-30份、茯苓10-30份、补骨脂10-20份、制水蛭1-5份、蚤休5-20份、白术10-30份、熟大黄2-15份、蝉花3-9份、黄蜀葵花5-20份,其中, 先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原料药物重量8 ~ 10 倍的水浸泡0.5-2 小时后,水煎煮30-40min,过滤,得第一滤液;药渣再加原料药物重量8 ~ 10 倍的水,煎煮30-40min,过滤,得第二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得;还可按常规制备方法将上述原料药物制成片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口服液和糖浆剂的任何一种。

本发明具有的补肾健脾,益气活血,解毒降浊功效,疗效稳定,效果好,副作用小,成本低,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中药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生黄芪10份、熟地10份、党参10份、山药10份、茯苓10份、补骨脂10份、制水蛭1份、蚤休5份、白术10份、熟大黄2份、蝉花3份、黄蜀葵花5份,其中,先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原料药物重量8 倍的水浸泡0.5 小时后,煎煮30min,过滤,得第一滤液;药渣再加原料药物重量8 倍的水,煎煮30min,过滤,得第二滤液;合并二次滤液,混匀,即得;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生黄芪10g、熟地10g、党参10g、山药10g、茯苓10g、补骨脂10g、制水蛭1g、蚤休5g、白术10g、熟大黄2g、蝉花3g、黄蜀葵花5g,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中药还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生黄芪60份、熟地30份、党参30份、山药30份、茯苓30份、补骨脂20份、制水蛭5份、蚤休20份、白术30份、熟大黄15份、蝉花9份、黄蜀葵花20份,其中,先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原料药物重量10 倍的水浸泡2 小时后,煎煮40min,过滤,得第一滤液;药渣再加原料药物重量10 倍的水,煎煮40min,过滤,得第二滤液;合并二次滤液,混匀,即得;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生黄芪60g、熟地30g、党参30g、山药30g、茯苓30g、补骨脂20g、制水蛭5g、蚤休20g、白术30g、熟大黄15g、蝉花9g、黄蜀葵花20g,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中药还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生黄芪30份、熟地20份、党参15份、山药20份、茯苓20份、补骨脂15份、制水蛭3份、蚤休10份、白术15份、熟大黄10份、蝉花6份、黄蜀葵花10份,其中,先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原料药物重量9 倍的水浸泡1.25 小时后,煎煮35min,过滤,得第一滤液;药渣再加原料药物重量9 倍的水,煎煮35min,过滤,得第二滤液;合并二次滤液,混匀,即得;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生黄芪30g、熟地20g、党参15g、山药20g、茯苓20g、补骨脂15g、制水蛭3g、蚤休10g、白术15g、熟大黄10g、蝉花6g、黄蜀葵花10g制备方法同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可对其进行一些等同或等效的替代或替换,本质上相同,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药物,其中:。

生黄芪: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功效: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

熟地:取净生地黄,蒸至黑润,切厚片,干燥,具有补血滋阴,能补精益髓的功效;

党参:去杂质,晒干,蜜炙,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

山药:去杂质,水浸变软,切片,晒干,具有补脾、养肺、固肾、益精的功效;

茯苓:浸泡,去杂质,切厚片,晒干,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补骨脂:去杂质,洗净,盐水拌匀,晒干,具有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的功效;

制水蛭:焙至淡黄色,干脆,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

蚤休: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

白术:去杂质,浸泡,切片,晒干,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熟大黄:去杂质,焖润,切片,晒干(制成生大黄);再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蒸,或置罐内密封,隔水蒸透,取出晒干; 缓和泻下,活血化瘀;

蝉花:去杂质,洗净,干燥,疏散风热,透疹,熄风止痉,明目退翳;

黄蜀葵花:去杂质,洗净,干燥,利尿通淋,活血,止血,消肿解毒;

由上述药物可知,本发明具有补肾健脾,益气固涩,活血利水,解毒化浊功效,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的" 脾肾两虚,气虚血瘀,肾不藏精, 膏脂下流,水湿瘀浊内停" 的病理状态,以“补肾健脾,益气固涩,活血利水,解毒化浊”的治则配伍发明本中药复方制剂,起到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疗效肯定,并经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技术效果,有关试验资料如下:

本发明临床试验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所选病例132 人,所有病例均符合下列标准:诊断标准:符合 WHO修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1 9 9 9年) ,并按照Mogensen分类法属Ⅳ期(临床期)患者即24h尿蛋白( Pro) 定量 >0.5g( 连续两次以上) 或肾功血肌酐 ≤265u mol/L(3mg/dL)者;年龄>1 8岁或<80岁上者。排除标准:⑴其他原因引起尿蛋白增加:如急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心衰、肝肾综合症、泌尿系感染、运动、酮症酸中毒等;⑵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病人随机分为2 组: 治疗组

67例,其中男34 例,女33 例,平均年龄(54.24±6.83)岁,对照组65 例,其中男33 例,女32例,平均年龄(53.82±6.87)岁。

1.2 治疗方案:两组均予糖尿病饮食、运动、降血糖等常规治疗。控制血糖及血压,使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分别控制在6.0 ~ 8.0mmol/L 及7.8 ~ 11.1 mmol/L。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厄贝沙坦150mg 口服,1 次/d;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本发明中药,早晚各一次,每次200ml,分别服药2周、4周、6周后复查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纤维蛋白原、血肌酐 、血尿素氮等指标,并评估患者临床症状。

1.3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 糖尿病) 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①显效: 症状基本消失,尿微量蛋白或尿蛋白恢复正常或下降50% 以上,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压血脂等改善30% 以上或恢复正常; ②有效: 症状改善,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不足显效标准; ③无效: 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各项指标无变化或升高。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一般资料的比较:表2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纤维蛋白原、血肌酐( SCr) 、血尿素氮(BUN)比较。

3结论:由上述可以清楚的看出,本发明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肯定,有效率达到90%以上,且无毒副作用,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上的创新,具有临床实际意义值得开发研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