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供持续正压的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171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供持续正压的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留置时,能够提供持续正压,无需封管,避免导管堵塞的留置针。

[

背景技术:
]

现有的静脉输液针在输液过程中易刺穿血管,每次必须更换。静脉留置针的发明和应用克服了这些缺点,使用时完成静脉穿刺后需将针芯抽出,仅留下套管,所以不会损伤血管,可以留在血管内连续用几天。同时,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还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同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便于临床用药,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的静脉留置针,其延长管上均套有止流夹。正常输液时,止流夹处于打开状态,通过注输器配合肝素帽或端帽进行输液;当需要暂停输液时,施加外力使止流夹合闭,止流夹内的凸台将延长管夹紧并使延长管处于断流状态。此种暂停输液的方式为快速地直接夹紧方式,通常止流夹为半钢性的塑料材料制造,在直接夹紧的同时由于塑料的弹性作用,使与病体接触位置的导管内产生负压,从而导致留置在人体内的导管产生回血,这种回血是已知导致留置导管内产生凝血、形成血栓或堵塞的直接原因,这些凝血栓隐藏在留置导管末端,隐藏在我们并不透明的血管内,肉眼无法直接观察而相对隐蔽,影响后续的输液,即使加压冲开,血栓也可能会堵塞毛细血管,甚至导致脉管炎,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为了避免血液回流到针内造成堵管,要采用缓慢注射正压封管法或正压止流装置正压封管,但现有的正压止流装置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且正压效果是短暂的,在十多个小时的留置时间内,血液还会慢慢渗透至留置针内,可能形成血栓,要避免该情况只能在留置时间内再补充肝素,补充肝素会形成额外费用负担。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同时解决留置期间回血问题,即具备正压性能的同时又具备避免留置期间因回血,而造成血液凝固、堵塞,从而缩短留置时间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结构新颖,在留置时间内可提供持续正压的留置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可持续提供正压的留置针,包括输液接头、延长软管、穿刺针、穿刺针座和导管组件,输液接头通过延长软管连接导管座,所述的延长软管上设有正压装置,所述的正压装置包括底座和滚轮,底座和滚轮之间设有输液槽,延长软管穿过该输液槽,所述的正压装置底座内部两侧设有导轨,两侧导轨上至少设有两对滚轮定位装置,所述的输液槽进口端横截面面积大于输液槽出口端横截面面积;所述的底座和滚轮,当滚轮推至底座出口端,此时滚轮底部和底座的间隙是延长软管两倍壁厚的70%~80%;所述的延长软管由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壁厚为0.35mm~0.45mm,所述的两侧导轨上至少设有两对滚轮定位装置可替换为两侧导轨上设有至少三对滚轮止退筋,所述的滚轮止退筋分别位于靠近输液槽进口端处、靠近输液槽出口端处以及导轨中部,所述的底座出口端上方有一圆轴结构,圆轴上设有一搭扣,用于防止滚轮回退,搭扣的前端下方有两处延伸的倒钩,当搭扣盖上时,倒钩将扣在底座的导轨内,搭扣上具有两个通孔,所述的两个通孔为滚轮的定位孔,该两处定位孔位于滚轮第一次定位和第二次定位的位置,防止滚轮回退。

所述的延长软管一端连接输液接头和肝素帽,延长软管另一端连接穿刺部分,穿刺部分包括导管座、穿刺针座和护套,所述的导管座内设有隔离室,隔离室通过留置导管连接穿刺针,护套套设在穿刺针及留置导管外部并一端固定在导管座上。

所述的底座底部设有弧形结构。

所述的导轨与延长软管平行放置。

所述的输液槽进口端横截面宽度大于空腔中部横截面宽度。

所述的定位装置为止退筋或卡环或搭扣或插销。

所述的定位装置,一对靠近进口端,用于防止滚轮退出底座,一对靠近出口端,用于防止滚轮在留置过程中的回退,避免产生回血。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在输液完成后,通过注射少量生理盐水,在延长软管和留置导管内形成持续正向流动,避免下次输液时血液存留在导管内形成栓塞,封管效果好、操作便捷、有效地延长了留置时间;另外在再次输液时,回推滚轮会形成回血,有利于判断堵管情况。另外,搭扣结构还可有效防止滚轮滑动,精确定位,保证病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正压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装置中正压装置的滚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正压装置开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正压装置闭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装置持续正压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正压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第一次正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第二次正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正压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正压装置开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正压装置第一次正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正压装置第二次正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搭扣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搭扣的侧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搭扣的俯视图;

图中:1.护套 2.留置导管 3.延长软管 4.导管座 5.隔离塞 6.穿刺针 7.穿刺针座 8.正压装置 9.肝素帽 10.防菌盖帽 11.输液接头 12.止退筋 13.滚轮 14.定位筋 15.搭扣 16.圆轴 151.通孔 152.倒钩;

指定图1为本发明的摘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用于留置针的挤压推进式正压装置中的留置针包括输液接头、延长软管、穿刺针和穿刺针座,输液接头通过延长软管连接穿刺针和穿刺针座,延长软管上设有正压装置。

正压装置的具体结构图参见图2,正压装置包括底座和滚轮,底座和滚轮之间设有输液槽,延长软管穿过该输液槽,正压装置底座内部两侧设有导轨,导轨与延长软管平行放置,两侧导轨上至少设有两对滚轮定位装置。

定位装置可以为止退筋或卡环或搭扣或插销等其他形式的定位结构。

现以止退筋作为滚轮的定位装置给出以下实施例:

正压装置内部设有空腔,延长软管穿过该空腔,空腔进口端一侧设有一凸出的止退筋,用于防止滚轮退出正压装置,空腔出口端一侧设有一凸出的止退筋,用于防止滚轮在留置过程中的回退。滚轮表面设有印花,见图3,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止滚轮滑动。

正压装置内的空腔进口端横截面宽度大于空腔出口端横截面宽度,使用时液体经延长软管流经空腔,正压装置开启,参见图4,液体流入口为空腔进口端,液体流出口为空腔出口端,滚轮滑动至空腔出口端时,滚轮外表面与空腔内壁相贴合,正压装置闭合,见图5。当要再次输液时,需要先回推滚轮,在回推过程中会在延长软管内形成逆向流动乃至回血,通过观察是否有回血,可以判断留置导管是否发生堵管。

实施例2

输液接头通过延长软管连接导管座,延长软管上设有正压装置,正压装置包括底座和滚轮,底座和滚轮之间设有输液槽,延长软管穿过该输液槽,正压装置底座内部两侧设有导轨,导轨与延长软管平行放置。两侧导轨上至少设有三对滚轮止退筋,输液槽进口端横截面大于输液槽出口端横截面,输液槽进口端横截面宽度大于空腔中部横截面宽度。

如图7所示,止退筋一对靠近进口端,用于防止滚轮退出底座;一对位于导轨中部,用于输液完成后第一次定位滚轮及防止滚轮回退,避免产生回血;一对位于靠近出口端,用于留置过程中第二次定位及防止滚轮回退,避免产生回血。

底座底部设有与人的手指形状贴合,便于前推和回推滚轮时夹住底座的弧形结构,方便操作。初始且开启状态下的正压装置通过移动滚轮即可通过正压装置对延长软管产生作用力,输液完成后通过挤压、推进正压装置,使延长软管内的液体向导管前端流动,使导管前端有液体流出,避免下次输液时血液存留在导管内形成栓塞,如图8~图9所示。

实施例3

延长软管穿过该输液槽,正压装置底座内部两侧设有导轨,导轨与延长软管平行放置。两侧导轨上至少设有三对滚轮止退筋,输液槽进口端横截面大于输液槽出口端横截面,输液槽进口端横截面宽度大于空腔中部横截面宽度。

止退筋一对靠近进口端,用于防止滚轮退出底座;一对位于导轨中部,用于输液完成后第一次定位滚轮及防止滚轮回退,避免产生回血;一对位于靠近出口端,用于留置过程中第二次定位及防止滚轮回退,避免产生回血。在底座出口端上方有一圆轴结构,圆轴上设有一搭扣,如图13所示,用于防止滚轮回退。搭扣的前端下方有两处延伸的倒钩,如图15所示,当搭扣盖上时,倒钩将扣在底座的导轨内。搭扣具有两段通孔正好对应滚轮第一次定位和第二次定位的位置,防止滚轮回退。

底座底部设有与人的手指形状贴合,便于前推和回推滚轮时夹住底座的弧形结构,方便操作。初始且开启状态下的正压装置示意图如图11所示,通过移动滚轮即可通过正压装置对延长软管产生作用力,输液完成后通过挤压、推进正压装置,使延长软管内的液体向导管前端流动,使导管前端有液体流出,避免下次输液时血液存留在导管内形成栓塞,如图12~图13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