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6602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制作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临床常以高尿酸血症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轻者四肢末端关节酸痛,重者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关节部位肿胀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痛风性肾病或尿酸性肾结石,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近年来,沿海地区发病率逐年升高。

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秋水仙碱或别嘌呤和消炎镇痛药,抑制血尿酸升高、促进排出尿酸、减轻疼痛,很难从根本上治愈痛风。费用高,疗效差,疗程长,所用药物副作用大,对肝、肾有一定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治疗痛风的药物效果不佳、副作用大等问题,发明一种利用中药治疗痛风的药物配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是:

组分为:黄芪、人参、附子、羌活、白芍、制半夏、淫羊藿、萆薢、当归、枣仁、白术、茯苓、炙甘草、肉桂、防风、细辛、独活、川芎。

组分比为:黄芪14-20%,人参4.5-6.7%,附子4.5-6.7%,羌活4.5-6.7%,白芍4.5-6.7%,制半夏4.5-6.7%,淫羊藿4.5-6.7%,萆薢4.5-6.7%,当归4.5-6.7%,枣仁4.5-6.7%,白术4.5-6.7%,茯苓4.5-6.7%,炙甘草2.9-4.3%,肉桂2.9-4.3%,防风2.9-4.3%,细辛2.9-4.3%,独活2.9-4.3%,川芎2.4-3.6%。

配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附子、肉桂、当归、白芍、枣仁、淫羊藿,能补气血,温经逐寒;羌活、独活、川芎、防风、细辛、半夏、萆薢,克祛风除湿,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良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能扶正祛邪,改善嘌呤的代谢过程,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清热解毒,益气养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通利关节,抗炎镇痛。凡是血尿酸增高,四肢常觉酸楚疼痛,有冷感,多年不愈者,服用一个疗程,即可痊愈;药物疗效显著,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疗程短,费用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称取黄芪30g,人参9g,附子9g,羌活9g,白芍9g,制半夏9g,淫羊藿9g,萆薢9g,当归9g,枣仁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肉桂6g,防风6g,细辛6g,独活6g,川芎5g。

加工服用方法是:按重量称取上述药材混合在一起放入药罐,加入三大碗水浸泡二小时后,用猛火煮沸,改用文火慢煎,约30-40分钟,煎至剩一碗药液,滤出药液,凉温服用。保存药渣,第二次、第三次分别加二大碗水,同样猛火煮沸,改文火慢煎,约30分钟,煎至剩一碗药液,滤出药液,凉温服用。每日一剂,一剂分煎三遍,分早、中、晚各煎一次。三十剂为一疗程。

实施例2

称取黄芪26g,人参10g,附子10g,羌活10g,白芍10g,制半夏10g,淫羊藿10g,萆薢10g,当归9g,枣仁8g,白术8g,茯苓8g,炙甘草7g,肉桂7g,防风6g,细辛5g,独活5g,川芎5g。

加工服用方法是:按重量称取上述药材混合在一起放入药罐,加入三大碗水浸泡二小时后,用猛火煮沸,改用文火慢煎,约30-40分钟,煎至剩一碗药液,滤出药液,凉温服用。保存药渣,第二次、第三次分别加二大碗水,同样猛火煮沸,改文火慢煎,约30分钟,煎至剩一碗药液,滤出药液,凉温服用。每日一剂,一剂分煎三遍,分早、中、晚各煎一次。三十剂为一疗程。

实施例3

称取黄芪32g,人参10g,附子10g,羌活10g,白芍10g,制半夏9g,淫羊藿8g,萆薢8g,当归8g,枣仁8g,白术8g,茯苓8g,炙甘草6g,肉桂6g,防风6g,细辛6g,独活6g,川芎5g。

加工服用方法是:按重量称取上述药材混合在一起放入药罐,加入三大碗水浸泡二小时后,用猛火煮沸,改用文火慢煎,约30-40分钟,煎至剩一碗药液,滤出药液,凉温服用。保存药渣,第二次、第三次分别加二大碗水,同样猛火煮沸,改文火慢煎,约30分钟,煎至剩一碗药液,滤出药液,凉温服用。每日一剂,一剂分煎三遍,分早、中、晚各煎一次。三十剂为一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