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3185发布日期:2019-06-15 00:1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手术的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腔镜外科手术以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



背景技术:

人们以手术方式实现美容的需求正越来越多,带动了腔镜外科技术得到不断的提高。此类手术已经由传统的4孔法逐渐向单孔法手术过渡,对患者的损伤也越来越小,美容效果大大提高,术后的感染率也大幅下降,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但是,单孔穿刺器管腔狭小,2~3件器械在一个狭小空间操作,已经很是困难。30°~45°的腹腔镜操作角度使器械在这个角度限定的空间操作更加困难。医生学习曲线长,只能操作较简单的手术,所以不能广泛开展。

目前世界上出现的单孔穿刺器,比如:奥林巴斯和Stroz等两个公司提供的产品,其器械通道被固定,不能移动,致使左、右手两件器械的间距太小。为了解决两手距离太近的问题,而把器械做成带弯度以加宽两手间的距离。此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但器械通道被固定导致两手间操作距离过近的根本问题无法得到圆满解决。另外,这些产品建立手术通道的过程比较复杂,术者需要进行长期学习和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201210585420.1公开了一种单孔腹腔镜用带穿刺通道的工作套管,包括半环形鞘体硬性和多通道皮帽,鞘体下端鞘尾内侧置有穿刺刀片插入口,鞘尾与半环形鞘体之间呈α角;多通道皮帽上端置有多个器械进出通道,第一器械进出通道和第二器械进出通道呈上下错位设置,第一器械进出通道还可沿相应的且相互平行设置的滑道滑动。器械进出通道呈上下错位排列,且相应的两滑道平行设置,便于双手同时操作,器械互不干扰,操作灵活方便。

PCT/CN2013/087285公开了一种微创手术用工作套管,包括鞘体、硅胶套管、多通道帽和多通道皮垫。鞘体会硅胶套管嵌合形成软硬结合的工作套管中部,鞘体尾部设有穿刺通道,可以供穿刺刀通过。多通道帽上设有多个轨道,可供器械通道左右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虽显著增加了双手操作的间距,但经临床应用仍存在不少缺陷,比如:多通道皮帽与半环形鞘体采用固定连接,微创手术后无法通过打开皮帽,实现取出体积较大的组织标本;再如:第一器械进出通道和第二器械进出通道相应的在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移动会产生移动不连续现象;又如:实际手术的使用中为防滑脱,工作套管的环形或半环形鞘体的鞘尾方向为竖直朝下,此时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呈水平错位分布,相应的第一器械进出通道和第二器械进出通道沿水平方向操作滑动,与实际微创手术中第一器械与第二器械均为竖直方向移动操作的情况不符;以及二氧化碳的进气阀门和往气囊注气的阀门实则重复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它可以利于手术通道的建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以便于微创手术后取出体积较大的组织标本。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提高器具的密封性。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避免器具从手术通道滑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

盖体,其上设有若干通孔,以利于设置手术器械;

通道部件,包括连接部、通道支持部和器械容置部,通道支持部设于连接部下缘的一侧,器械容置部设于通道支持部底端,并向外侧延伸;

套体,套设于通道部件外,在其下方开口内侧面设有脚套。

器械容置部用于容纳手术器械,如:穿刺器械。其置于脚套内,可有效避免本发明器具在进入手术切口以建立手术通道时套体受切口组织的挤压从通道部件滑脱,使得手术通道建立的时间大大缩短,器具的放置效率显著提高。

本发明中,通道支持部为非封闭结构,呈“上宽下窄”的形态,其位于连接部下缘的宽度大于其底端的宽度,既有利于为手术通道提供支持,也有利于增加手术器械与通道处的操作空间。优先选择的通道支持部呈弯曲状,且上端的宽度大于底端的宽度,如:但不仅限于倒圆锥体或倒圆台轴向的局部外侧面或其组合。

为便于手术(尤其是微创手术)后取出体积较大的组织标本,本发明采用锁紧机构将盖体扣于通道部件。为提供必要的气密性,在盖体和通道部件之间设置密封部件,如:但不仅限于O型圈或密封垫。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其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

盖体,其上设有若干通孔,以利于设置手术器械,以及第一槽体,其设于盖体内面的周沿;

通道部件,包括连接部、通道支持部和器械容置部,通道支持部设于连接部下缘的一侧,器械容置部设于通道支持部底端,并向外侧延伸;

套体,套设于通道部件外,在其下方开口内侧面设有脚套;

夹装部件,包括夹装连接部和若干锁紧机构,夹装连接部设有第二槽体,若干锁紧机构单独或同时设于夹装连接部或盖体,以使盖体和通道部件相扣合;

密封部件,包括本体,在其一侧表面周沿设置凸起于该侧表面的第一密封体,在相对的另一侧表面周沿设置凸起的第二密封体;第一密封体落于第一槽体内而产生干涉,第二密封体落于第二槽体内而产生干涉。

为便于第一密封体落于第一槽体内,以及第二密封体落于第二槽体,达到较佳的干涉效果,在与本体连接处的第一密封体上加工形成垂直于本体的第一加工面,与之相匹配,还在第一槽体开口周沿加工形成倒角;在与本体连接处的第二密封体上加工形成垂直于本体的第二加工面,与之相匹配,还在第二槽体开口周沿加工形成倒角。

本发明中,靠近盖体的中心处的下表面还设有第一密封齿,以利于增加盖体扣合于通道部件所需的密闭性。

为保持盖体扣合于通道部件的密闭,在第一密封体靠近密封部件中心的一侧或在第二密封体靠近密封部件中心的一侧的密封部件本体上还设有第一褶皱和第二褶皱,将毗邻的第一褶皱一端和第二褶皱一端相连形成第三槽体。第一密封齿设于第三槽体的内腔,第三槽体的槽底与连接部的开口边缘干涉。

为保持盖体扣合于通道部件的密闭,锁紧机构包括至少1件第一锁紧部件,施加压力使盖体扣合于通道部件并周沿密闭;还包括至少一件第二锁紧部件,用于锁定盖体扣合于通道部件的位置,以及施加压力使盖体扣合于通道部件并密闭。

本发明提供的各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夹装连接部与连接部配合,固定于连接部,以及还单独或同时与盖体配合固定于盖体。为增加密封性,夹装连接部还设有第二密封齿,第二密封齿设于第一褶皱的内腔。

在将上述提供的本发明各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放入手术切口形成通道的过程中,受到切口组织收缩的作用力,不仅缩小手术通道,还会使器具滑脱。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对手术造成的不便,本发明提供的各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其套体还包括腰部,以及至少1条防滑棱。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的套体,其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

腰部,

第一防滑棱,设于腰部以下,且靠近腰部。

受到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作用,随器具进入切口的套体下端开口易发生形变,不利于多器械同时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的套体,其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

腰部,

第一防滑棱,设于腰部以下,且靠近腰部;

第二防滑棱,设于套体下方开口外侧边缘。

根据手术对象壁厚的差异,医生可以选择不同高度的防滑棱应用于切口处,即可以上下调整本发明提供的各种器具的深度,以建立合适的手术通道。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的套体,包括

腰部,

第一防滑棱,设于腰部以下,且靠近腰部;

第二防滑棱,设于套体下方开口外侧边缘;

第三防滑棱,设于腰部以上。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的套体,包括

腰部,

第一防滑棱,设于腰部以下,且靠近腰部;

第二防滑棱,设于套体下方开口外侧边缘;

第三防滑棱,设于腰部以上;

第四防滑棱,设于第三防滑棱上方的套体外壁。

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各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在通道支持部底端设置向外侧延伸的器械容置部,其随器具置入切口后,能扣住切口处的组织部(如:腹壁内侧),无论术中置入和取出手术器械或内窥镜,均不会造成该器具的位置移动。在套体下方开口內缘设有脚套,其内放置器械容置部,防止器具经切口置入时,套体从通道部件滑脱,手术通道无法建立。其可采用柔性材料制作,避免器械容置部在术中对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

本发明提供的各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其通道部件采用非封闭结构的通道支持部,尤其是“上宽下窄“的结构,使得能与采用柔性材料(如:但不仅限于硅胶、聚亚胺酯或聚氨酯等)配合,为手术器械的进出提供更大空间,为手术操作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本发明提供的各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通过锁紧机构和密封部件,使得盖体扣于通道部件并保持周沿密闭,同时还是实现了盖体与通道部件可实现分离,便于手术后取出体积较大的组织标本。

本发明提供的各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通过锁紧机构和密封部件之间,以及密封部件和通道部件之间受压而产生干涉(或干涉体积),使得盖体扣于通道部件并保持周沿密闭,压力撤除后,盖体与通道部件可实现分离,便于手术后取出体积较大的组织标本。

本发明提供的各种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在其套体上设置腰部和至少一条防滑棱,与脚套相组合,当受到切口组织收缩的作用力时,可防止器具从切口滑脱。

在套体下端开口外侧边缘还设置第二防滑棱,防止在受到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作用,随器具进入切口的套体下端开口易发生形变,既有利于防止器具滑脱,也有利于提供较大的手术操作空间,便于多器械同时应用。

为适应手术对象壁厚的差异,本发明提供的各种套体还至少设有第三防滑棱和第四防滑棱,医生可以选择不同高度的防滑棱应用于切口处,即可以上下调整本发明提供的各种器具的深度,以建立合适的手术通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将套体去除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盖体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通道部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套体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密封部件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P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密封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Q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密封部件、通道部件和夹装部件的一装配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密封部件、通道部件和夹装部件的另一装配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00为盖体, 200为通道部件,

300为套体, 400为密闭部件,

500为夹装部件,

110为通孔, 120为第一槽体,

130为第一密封齿,

210为连接部, 211为连接部的开口边缘,

220为通道支持部, 230为器械容置部,

240为密闭腔体,

310为第一防滑棱, 320为第二防滑棱,

330为第三防滑棱, 340为第四防滑棱,

350为腰部, 360为脚套,

410为第一密封体, 420为第二密封体,

430为本体, 440为第三槽体,

411为本体的第一加工面, 421为本体的第二加工面,

431为第一褶皱, 432为第二褶皱,

442为第三槽体的槽底,

510为夹装连接部, 520为锁紧机构,

530为第二密封齿, 511为第二槽体,

521为第一锁紧部件, 522为第二锁紧部件,

600为器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立手术通道的器具,包括盖体100、通道部件200和套体300。

参见图1、图2和图3,如图6所示,通道部件200包括连接部210、通道支持部220和器械容置部230。通道支持部220设于连接部210下缘的一侧,为非封闭结构。本实施例中,其位于连接部210下缘的宽度大于其底端的宽度,使得为手术通道提供支持的同时,有利于增加手术器械与通道处的操作空间,与设于其外的套体300一同使得手术的操作空间得以保持。优先选择轴向呈弯曲状的通道支持部220,其外形类似倒圆锥体或倒圆台在轴向的局部外侧面。

通道支持部220底端设置器械容置部230,器械容置部230是与通道支持部220弯曲方向相反的外侧延伸,其内可放置用于穿刺的器械600。

连接部210用于与盖体100扣合,以及与夹装部件500连接(参见图12),以利于保持盖体100和通道部件200扣合后形成四周密闭的空间240(参见图4)。

参见图2,盖体100上设有若干通孔110,各个通孔110的形状相同或不同,至少包括两个长腰形通孔,以利于手术器械实现摆动操作。如图5所示,在盖体100内面的周沿还设有第一槽体120,以及靠近盖体的中心处的下表面还设有第一密封齿130。本实施例所称的“靠近”应理解为相对于第一槽体120与盖体中心的距离,第一密封齿130与盖体100中心的距离更小,更接近盖体中心。

参见图1,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套体300为两端开口的桶状体,采用柔性材料(如:但不仅限于硅胶、聚亚胺酯或聚氨酯等),其下方开口的内侧面设有脚套360,脚套360向下方开口外延伸,以容纳器械容置部230,防止器具经切口置入时,套体300从通道部件200滑脱,使得手术通道无法建立。

为避免器具进入切口后,受到切口组织收缩的作用力,致使器具滑脱出切口外,无法建立手术通道。本实施例套体300还包括腰部350,设于套体300中心之下(即下半部)。在腰部350以下,且靠近腰部的套体外壁设置第一防滑棱310。在套体下方开口外侧边缘设置第二防滑棱320,以便于器具进入切口后将套体下方开口撑开,扩大手术器械可操作的空间,利于多器械同时应用。

此外,在腰部以上的套体外壁再设置第三防滑棱330和第四防滑棱340,第四防滑棱340设于第三防滑棱之上,形成多级的防滑档以适应手术对象壁厚的差异,便于医生选择不同高度的防滑棱应用于切口处,上下调整器具的深度,以建立合适的手术通道。本实施例,套体本体和其上防滑棱采用不用硬度的医用硅胶制成,防滑棱可采用的硬度如:30~70度,第二防滑棱的硬度优先选择70度。

为实现手术(尤其是微创手术)后取出体积较大的组织标本的目的,本实施例采用盖体100扣合于通道部件200,并在期间设置密闭部件400的方式实现。同时,还单独或同时在盖体100和通道部件200设置夹装部件500施加压力,以保持所形成空间240四周的密闭(参见图4)。

参见图4,如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密封部件400包括本体430,在本体430一侧表面的周沿设置凸起于该侧表面的第一密封体410,在相对的另一侧表面周沿设置凸起的第二密封体420。当盖体100扣合于通道部件200上时,第一密封体410落于第一槽体120内而产生干涉,并起到密闭作用。为达到较佳的干涉效果,在与本体410连接处的第一密封体410上加工形成垂直于本体的第一加工面411(参见图11),与之相匹配,还在第一槽体120的开口周沿加工形成倒角(未示出)。

在第一密封体410靠近密封部件400中心的一侧的或在第二密封体420靠近密封部件400中心的一侧的密封部件本体430上还设有第一褶皱431和第二褶皱432,将毗邻的第一褶皱一端和第二褶皱一端相连形成第三槽体440。第一密封齿130设于第三槽体的内腔441,当盖体100扣合于通道部件200上时,第三槽体的槽底442与连接部210的开口边缘211干涉(参见图12)。

如图1、图2、图4和图8所示,夹装部件500包括夹装连接部510和若干锁紧机构520。夹装连接部510设有第二槽体511,当盖体100扣合于通道部件200上时,第二密封体420落于第二槽体511内而产生干涉,并起到密闭作用。为达到较佳的干涉效果,在与本体430连接处的第二密封体420上加工形成垂直于本体的第二加工面421(参见图11),与之相匹配,还在第二槽体511的开口周沿加工形成倒角(未示出)。

为实现更佳的干涉和密闭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体410的端面和第二密封体420的端面均为至少1/4圆弧面(尤其是半圆弧面),半径为1~2mm,且相对于本体430镜像对称设置,第一密封体410顶端与第二密封体420顶端的距离的4~6mm。同时,与之相配合,第一槽体120和第二槽体511的槽深均为1~3mm,开口处半径为0.5~2mm。当盖体100扣合于通道部件200上时,第一密封体410和第二密封体420分别与第一槽体120和第二槽体511所产生干涉的总体积大于300mm3。在夹装连接部还设有第二密封齿530,第二密封齿530设于第一褶皱411的内腔,以进一步增加密封性。还同时与第一密封齿130和第三槽体440共同组成围绕密闭腔体240的四周密封体,以保持腔体240四周的密闭效果(参见图12)。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锁紧机构520包括四件第一锁紧部件521,均活动连接于夹装连接部510,且沿夹装部外缘等间距设置。还包括两件第二锁紧部件522,均活动连接于盖体100。当盖体100扣合于通道部件200上时,2件第二锁紧部件522与夹装连接部510配合,可将盖体100扣合于通道部件200的准确位置锁定,同时施加压力使盖体100扣合于通道部件200并密闭(参见图13)。为增加密封性,还同时使用四件第一锁紧部件521,将盖体100扣合于通道部件200上,施加更大的压力保持密闭(参见图12)。

在手术进行中,四周密闭腔体240内可以灌入气体(如:二氧化碳),便于对患处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卸下锁紧机构520可以打开盖体100,取出体积较大的组织标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