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横断性损伤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7320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神经横断性损伤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靠手术的方法行神经外膜修复,更精微的方法是用显微外科方法进行神经束吻合,术后给予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生长,二期做康复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此方法存在的问题是:1.术者在进行神经束吻合时无法正确有效的区分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这样就会出现感觉神经近脑断端(距离大脑较近的断端)与运动神经远脑断端(距离大脑较远的断端)相对接,运动神经近脑断端与感觉神经远脑断端相对接,这样神经生长完成以后其功能肯定是无法恢复的。2.神经正确对接后需要很长的生长期,在吻合口处近脑断端神经纤维长入远脑断端沿神经纤维膜以每日1mm的速度生长,直至生长到支配区域才可以发挥功能,如果神经支配区域距离断端较近能在肌肉废用性萎缩之前生长完毕,那么神经所支配的功能就可以恢复或部分恢复。如果神经断端距离支配区域较远,在神经生长过程中,肌肉已经废用性萎缩,那么即使神经最终生长致支配区域,神经功能也无法恢复。据统计:肌肉失神经支配废用性萎缩的时间约3个月,合计为92天,也就是说如果神经断端距离支配区域9.2cm,那么即使吻合口对合正确神经功能仍无法恢复。所以目前临床应用的神经吻合 技术进行的神经功能修复仅适用于断端距离支配区域9.2cm以内的神经损伤,并且需要极其高超的手术技术以及一定的运气,凡是超出9.2cm这一特定距离的神经损伤应用神经吻合实属徒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理论包括离子趋向生长、外界电生理刺激、神经传导功能替代,应用本发明可以有效、快速、永久的恢复神经功能。本发明以动物实验为基础,将羊的后腿的运动神经主干连同肌肉完整分离(2组),将1根神经主干切断,选择一个内径与神经直径接近的器皿,内部填充等渗导电液,将神经两断端分别至于器皿两侧,断端浸泡于等渗导电液内,用神经刺激仪放电刺激近脑段神经(大脑致断端之间的神经),发现肌肉随神经刺激仪放电而主动收缩。将另一组标本神经主干切断后行断端吻合,用神经刺激仪放电刺激近脑段神经发现肌肉无收缩动作,变换神经刺激仪探头位置并加强放电量,肌肉仍无收缩。本实验充分说明,等渗导电液可以替代神经的电生理传导功能。再给活羊进行麻醉,分离出与以上实验相同的神经主干,将其切断,选择一圆柱形器皿长度1cm,内径与神经直径基本相等,两面开口,将神经两断端分别置于器皿两侧开口内,将神经外膜紧密缝合于器皿上,向器皿内注入等渗导电液,检查神经外膜与器皿连接处不漏液,将神经刺激仪探头置于近脑段神经内,放电发现肌肉收缩,将探头固定于神经上,冲洗缝合创口,将神 经刺激仪调至固定放电频率持续刺激神经,可见活羊后腿肌肉伴随神经刺激仪放电而主动收缩,定期护理伤口,10天后停止电刺激,发现活羊可自主主动活动后腿,给予麻醉后切开原切口分离致原术区,可以肉眼清楚看到原切断的神经断端消失,神经恢复正常连续性,拆除圆柱形器皿可见多跟神经束不规则交叉排列,周围无瘢痕组织,神经束表面光滑,应用神经刺激仪放电刺激神经,可见该神经支配肌肉主动收缩,肌肉饱满,无萎缩迹象。冲洗缝合伤口,定期换药抗感染,致伤口愈合拆线。观察3个月后麻醉下切开原切口分离致原术区,见神经连续性完整,表面光滑,检查该神经支配肌肉可见肌肉饱满,无萎缩迹象。此实验充分说明通过等渗导电液连接装置在活体上也可以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并且持续的外界电刺激可以有效的预防肌肉萎缩及远脑段神经【断端至肢体远端的神经(附图中的5)】失用性坏死的发生,同时发现了神经纤维可沿着离子传导的路径自主生长的特性。

用于连接神经断端并且盛装等渗导电液(附图中的12)的装置命名为“神经桥接枢纽(附图中的4)”:圆柱形,材料标准为人体兼容性好,质硬,不易碎,透明,内径可设计为多个规格,长度可设计为多个规格,两端开口向外延续部分为膜部(对水及离子无通透性,用于连接神经外膜)。

具体操作步骤:

脊髓横断的修复:(新鲜脊髓横断性损伤、陈旧性脊髓横断性损伤),周围神经的横断性损伤的修复:(新鲜周围神经横断性损伤、陈旧性周围神经横断性损伤)

步骤一:对损伤部位神经行核磁共振检查明确神经损伤及变性的范围,包括脊髓及其发出的神经根以及周围神经。将损伤的神经绘图,根据画好的图形选择合适的神经桥接枢纽。

步骤二:用手术方法充分暴露出损伤的神经,切除肉眼可见的损伤部分,用神经电刺激仪放电刺激远脑断端(附图中的11),观察肢体肌肉有无伴随放电频率的主动收缩活动,如无收缩择继续清理远脑断端(附图中的11),再次电刺激,如此反复直至肢体肌肉有收缩为止。

步骤三:将清理好的近脑断端(附图中的10)与远脑断端(附图中的11)放入临时神经桥接枢纽内(临时神经桥接枢纽已填充好等渗导电液),用神经电刺激仪放电刺激近脑段(附图中的1),观察肢体肌肉有无伴随放电频率的主动收缩活动,如无收缩择清理近脑断端(附图中的10),再次电刺激,如此反复直至肢体肌肉有收缩为止。

步骤四:选择合适长度及直径的神经桥接枢纽(附图中的4),将近脑断端(附图中的10)连同神经外膜一起插入神经桥接枢纽近脑口(附图中的13)内(距离大脑较近的开口),用适宜的无损伤缝合线将近脑口处的膜(附图中的2)紧密缝合在近脑段神经(附图中的1)外膜上。再将远脑断端(附 图中的11)插入神经桥接枢纽远脑口(附图中的15)内(距离大脑较远的开口),用适宜无损伤缝合线将远脑口的膜(附图中的2)紧密缝合在远脑段神经外膜上。(注意:处于神经桥接枢纽内部的两断端之间要留有一定距离,不能直接接触)

步骤五:将等渗导电液(附图中的12)通过注液口(附图中的3)注入神经桥接枢纽(附图中的4)的腔内,用神经电刺激仪对近脑段神经放电刺激,观察肢体肌肉有无伴随放电频率的主动收缩活动,如无收缩择拆除装置,自步骤二重复操作,如有肌肉收缩则将装置内充满等渗导电液(附图中的12)后关闭注液口(附图中的3),将神经桥接枢纽(附图中的4)固定于周围组织上。

步骤六:将神经电刺激仪(附图中的7)放电探头(附图中的6)固定在近脑段神经(附图中的1)上,再次放电检查肢体肌肉有无伴随放电频率的主动收缩,如无则变换探头(附图中的6)位置直至肢体肌肉有收缩为止。

步骤七:关闭创口,由导线连接神经电刺激仪与内部的探头,将回路(附图中的8)的电极片贴于神经支配区域的肢体远端(附图中的9),调整适宜的电刺激电流及频率,每日持续等频放电刺激直至患者出现肢体肌肉的自主收缩为止。

步骤八:当停止电刺激患者可以主动做肌肉自主收缩活动时再次手术拆除内置的装置,开始肌肉力量康复训练。

备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神经电刺激仪(附图中的7)可以使用现在临床通用的电刺激仪即可。

附图说明

附图是说明书中所涉及各元素的简易图,实际临床应用当中可根据需要制作成各种合适的形状。

附图中的1是近脑段神经的简易图

附图中的2是神经桥接枢纽近脑口或远脑口处人工膜的简易图

附图中的3是神经桥接枢纽上注液口的简易图

附图中的4是神经桥接枢纽的简易图

附图中的5是远脑段神经的简易图

附图中的6是神经电刺激仪放点探头的位置图

附图中的7是神经电刺激仪的简易图

附图中的8是神经电刺激仪回路的简易图

附图中的9是代表肢体远端简易图形

附图中的10是代表处于神经桥接枢纽内部的神经近脑断端的简易图

附图中的11是代表处于神经桥接枢纽内部的神经远脑断端的简易图

附图中的12是神经桥接枢纽内填充的带电荷的等渗导电液的简易图

附图中的13是神经桥接枢纽近脑口的简易图

附图中的15是神经桥接枢纽远脑口的简易图 。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