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8193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肠炎是肠壁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病程缓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多是因慢

性肠道感染和炎症,引起肠道蠕动加速、分泌增加和吸收功能障碍所致。另外,精神因素、某些食物过敏也是病因之一。中医将本病归入“泄泻”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

成:山药13-17克,人参4-8克,木香7-11克,白术10-14克,砂仁10-14克,半夏7-11克,诃子10-14克,肉桂1-5克,乌药8-12克,白芍13-17克,罂粟壳18-22克,陈皮7-11克,吴茱萸4-8克,炙甘草4-8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山药15克,人参6克,木香9

克,白术12克,砂仁12克,半夏9克,诃子12克,肉桂3克,乌药10克,白芍15克,罂粟壳20克,陈皮9克,吴茱萸6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忌酒、生冷、鱼腥、油腻。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山药: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

人参: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治胸脘胀痛,胁痛,黄疸,泻痢后重,食积不消,

不思饮食。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

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诃子:敛肺,涩肠,下气。治久咳失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遗精,尿频。

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乌药:顺气止痛,散寒温肾。治胸闷腹胀,胃痛,寒疝腹痛,小便频数,遗尿等症。

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罂粟壳:敛肺,涩肠,止痛。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

陈皮: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乳痈初起。

吴茱萸: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炙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山药13克,人参4克,木香7克,白术10克,砂仁10克,半夏7克,诃子10克,肉桂1克,乌药8克,白芍13克,罂粟壳18克,陈皮7克,吴茱萸4克,炙甘草4克。

实施例2、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山药15克,人参6克,木香9克,白术12克,砂仁12克,半夏9克,诃子12克,肉桂3克,乌药10克,白芍15克,罂粟壳20克,陈皮9克,吴茱萸6克,炙甘草6克。

实施例3、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山药17克,人参8克,木香11克,白术14克,砂仁14克,半夏11克,诃子14克,肉桂5克,乌药12克,白芍17克,罂粟壳22克,陈皮11克,吴茱萸8克,炙甘草8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