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257发布日期:2018-10-12 22:1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类人胶原蛋白敷料,具体涉及包含类人胶原蛋白的疤痕修复硅凝胶,属于美容/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类人胶原蛋白是由中国西北大学的范代娣教授发明的(参见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371919A),因此又称作范氏重组胶原蛋白或范氏类人胶原蛋白(Fan’s Human-like Collagen,FHLC)。类人胶原蛋白具有三链、三螺旋结构,是一种高生物相容性的重组胶原蛋白,目前广泛应用于医疗或美容领域。

另一方面,胶原蛋白敷料产品用于例如消除烧伤、烫伤、创伤及手术所致的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的情况下,胶原蛋白敷料产品的使用往往需要在室内进行(例如美容院、医院等),作为产品使用者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即完成使用(使用者可以接受的一次美容或医疗的时间通常为30分钟左右),而作用时间的延长使得美容/医疗占用了产品使用者的大量时间,这减小了胶原蛋白敷料产品的适用范围及市场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讲,亟需透皮吸收速度快的胶原蛋白敷料产品。但遗憾的是,目前为止的研究都仅仅是关注胶原蛋白的透皮吸收率,而未关注胶原蛋白的透皮吸收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促进类人胶原蛋白快速透皮吸收的用于疤痕修复的硅凝胶。

发明人等经过深入研究,将着眼点放在此前从未被关注的胶原蛋白的透皮吸收速度上,结果发现:对于通过在类人胶原蛋白中配合特定种类、特定比例的辅料而形成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能够促进类人胶原蛋白的快速透皮吸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

1.一种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其包括:

2.根据项1所述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其用于疤痕修复。

3.项1所述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在制备用于疤痕修复的医疗或美容用敷料中的用途。

4.根据项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疤痕是烧伤、烫伤、创伤及手术所致的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5.一种制备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A:准备A相,所述A相由2~5重量%的二氧化硅、30~50重量%的环五硅氧烷、以及余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组成;

步骤B:准备B相,所述B相是类人胶原蛋白液,其包含使得所述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中类人胶原蛋白的含量为0.01~5重量%的类人胶原蛋白,介质为使得所述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中水的含量为0.05~1重量%的水;

步骤C:准备C相,所述C相是1~10重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醇;以及步骤D:然后,用所述C相将所述B相分散后再加入到所述A相中,并搅拌均匀;

以所述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的总重量作为100重量%。

6.根据项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A相是通过将所述二氧化硅分散在所述环五硅氧烷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并搅拌均匀而制备的。

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在将本发明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施用于皮肤时,使得类人胶原蛋白的透皮吸收速度加快,类人胶原蛋白30分钟透皮吸收率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其包括:

在本说明书中,类人胶原蛋白是指中国专利申请公开CN1371919A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胶原蛋白,其具有三链、三螺旋结构,其可以采用例如该中国专利申请公开CN1371919A中公开的基因工程表达方法来制备。类人胶原蛋白是由中国西北大学的范代娣教授发明的,因此又称作范氏重组胶原蛋白或范氏类人胶原蛋白(Fan’s Human-like Collagen,FHLC)。

对于所述二氧化硅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在化妆品或医用敷料中使用的那些二氧化硅,例如可以使用山东聊城阿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二氧化硅,CAS No:112945-52-5。

对于所述环五硅氧烷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在化妆品或医用敷料中使用的那些环五硅氧烷,例如可以使用美国道康宁公司生产的环五硅氧烷,CAS No:6166-86-5。

对于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醇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在化妆品或医用敷料中使用的那些聚二甲基硅氧烷醇,例如可以使用德国瓦克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醇,CAS No:69856-02-6。

对于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在化妆品或医用敷料中使用的那些聚二甲基硅氧烷,例如可以使用江西阿尔法高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CAS No:9016-00-6。

在将本发明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施用于皮肤时,使得类人胶原蛋白的透皮吸收速度加快,类人胶原蛋白30分钟透皮吸收率显著提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构成了适宜的微环境。

因此,本发明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特别适合在医疗/美容领域用于疤痕修复,所述疤痕可以是烧伤、烫伤、创伤及手术所致的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在用于医疗/美容领域的疤痕修复用途时,本发明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本身可以作为敷料使用,也可以再与其他载体或辅料组合制成其他类型的敷料。

对于本发明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的制备方法没有特殊限制,通常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A:准备A相,所述A相由2~5重量%的二氧化硅、30~50重量%的环五硅氧烷、以及余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组成;

步骤B:准备B相,所述B相是类人胶原蛋白液,其包含使得所述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中类人胶原蛋白的含量为0.01~0.1重量%的类人胶原蛋白,介质为使得所述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中水的含量为0.05~1重量%的水;

步骤C:准备C相,所述C相是1~10重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醇;以及

步骤D:然后,用所述C相将所述B相分散后再加入到所述A相中,并搅拌均匀;

以所述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的总重量作为100重量%。

这里,类人胶原蛋白液包括类人胶原蛋白的水溶液和类人胶原蛋白的水分散液。

这里,对所述步骤A、B、C的顺序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以任意顺序先后进行或同时进行。

优选地,所述A相是通过将所述二氧化硅分散在所述环五硅氧烷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并搅拌均匀而制备的。

这里,对于搅拌的方式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够搅拌均匀即可。

本发明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可以置于包装容器中。对构成包装容器的材料没有特殊限制,其包括但不限于陶瓷、玻璃、金属、塑料等。包装容器可以密闭也可以不密闭,但优选密闭。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下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使用的类人胶原蛋白是按中国专利申请公开CN1371919A所述方法制备的范氏类人胶原蛋白(由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确认其分子量为90kDa。

为了能够观察类人胶原蛋白的透皮吸收行为,采用常规方法用FITC(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荧光素)对其进行了荧光标记。

如无特别说明,下述内容中的“%”是指“重量%”。

实施例1.本发明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的制备

成分:二氧化硅3%,聚二甲基硅氧烷51.45%,环五硅氧烷40%,类人胶原蛋白0.05%,聚二甲基硅氧烷醇5%,水0.5%。

工艺操作:

①先加入二氧化硅,然后缓慢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加完后不断搅拌至均匀。随后加入环五硅氧烷,边加边搅拌,加完后持续搅拌直至将二氧化硅完全分散;

②将类人胶原蛋白溶于水得到类人胶原蛋白溶液,将类人胶原蛋白溶液在聚二甲基硅氧烷醇中分散开后,加入二氧化硅、环五硅氧烷和二氧化硅混合体系中,持续搅拌至均匀。

对比例1.其他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的制备

成分:二氧化硅6%,聚二甲基硅氧烷54.95%,环五硅氧烷25%,类人胶原蛋白0.05%,聚二甲基硅氧烷醇12%,水2%。

工艺操作:

①先加入二氧化硅,然后缓慢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加完后不断搅拌至均匀。随后加入环五硅氧烷,边加边搅拌,加完后持续搅拌直至将二氧化硅完全分散;

②将类人胶原蛋白溶于水得到类人胶原蛋白溶液,将类人胶原蛋白溶液在聚二甲基硅氧烷醇中分散开后,加入二氧化硅、环五硅氧烷和二氧化硅混合体系中,持续搅拌至均匀。

胶原蛋白30分钟透皮吸收率的测定

将已经在实验室适应饲养环境的小鼠提前一天用脱毛剂脱毛备皮。实验前使用沐浴露或洗面奶对备皮处进行皮肤清洁并用毛巾擦干,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分别用医用棉签以相同量涂抹在相同面积的备皮处,涂抹完成以后正常饲养,于0.5h时将各组小鼠5只用清水将备皮处皮肤清洗干净,采用荧光酶标仪对清洗液中的胶原蛋白进行定量分析,其就是未能透皮的胶原蛋白。

其中,透皮率这样计算:透皮率=(涂抹的胶原蛋白总量-未能透皮的胶原蛋白量)/涂抹的胶原蛋白总量。

对于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上述透皮率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分别为42%和28%。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可实施且不明显违背本发明的主旨的前提下,在本说明书中作为某一技术方案的构成部分所描述的任一技术特征或技术特征的组合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其它技术方案;并且,在可实施且不明显违背本发明的主旨的前提下,作为不同技术方案的构成部分所描述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来构成其它技术方案。本发明也包含在上述情况下通过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并且这些技术方案相当于记载在本说明书中。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并非意图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应由权利要求书确定。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类人胶原蛋白硅凝胶能够显著提高类人胶原蛋白的透皮吸收速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