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为眼部用药的纳米药物缓释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242发布日期:2018-10-12 22:11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疾病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作为眼部用药的纳米药物缓释载体。



背景技术:

为达到最佳的预防或治疗效果,对许多疾病或状态需要给予药物或生物活性物质并在体内达到稳定或持续的药物水平。为实现上述目的,现有技术手段采用多剂量给药或者利用可持续释药或者可控制释药的体系来实现。其中,多计量又称重复给药是指按一定剂量、一定间隔时间、多次重复给药使血药浓度达到并保持在治疗窗内的给药方法。临床上常常通过多剂量给药以维持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原理是根据血药浓度计算注射或服药量,单次药物持续时间短,需要多次对患者进行给药。而控释药物组合物有两大主要优势,一是可在较长的时间里维持较高的治疗水平,二是可在达到与速释制剂相同效果的同时减少服药次数,从而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有效利用缓释技术,将药物直接植入病灶部位,长时间缓释药效,不但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也能更加科学合理控制药效释放。其中,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控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水凝胶的响应性能是通过凝胶的可逆体积相变来实现的,并使它在传感器、人造肌肉、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催化体系、酶的固定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多年前已开始了同类技术的临床应用。如晶片植入技术,药物缓释副作用大,硅胶棒技术存在不可降解的缺陷,患者必须面对二次手术的痛苦,而微小植入体技术中,由于药物释放量不可控制,因此也存在巨大的副作用。而最新的研究表明纳米凝胶可以将其负载送到细胞里面并穿过生物膜。这种纳米凝胶有很好的稳定性并且可以保护生物活性因子不被细胞内代谢系统降解。纳米凝胶在全身性药物输送及提高口服和脑部位的生物利用度方面表现出很大的潜能。

目前,眼科疾病使用药剂时,眼药水类的药物,使用不便,容易滴到眼眶外;且点入眼内后的药水,很快被泪液稀释,降低了药效,另一方面使药物作用短暂、疗效不稳定,治疗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持续缓释,且增加接触面积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作为眼部用药的纳米药物缓释载体,包括半球体结构的纳米凝胶本体,所述纳米凝胶本体包括中心的光学区及环绕中心部分的外环区,在所述外环区内包覆有药物。

进一步的,所述药物呈等距离放射状间隔开。药物的分布均匀,药效更加均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半球结构的纳米凝胶本体,药物与眼睛的接触面积大,利用纳米凝胶缓释药物,药物的作用持续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整体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作为眼部用药的纳米药物缓释载体,包括半球体结构的纳米凝胶本体,所述纳米凝胶本体包括中心的光学区2及环绕中心部分的外环区1,在所述外环区1内包覆有药物。

进一步的,所述药物呈等距离放射状间隔开。药物的分布均匀,药效更加均衡。

其制备工艺可为激光加工或3D打印。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半球结构的纳米凝胶本体,药物与眼睛的接触面积大,利用纳米凝胶缓释药物,药物的作用持续高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