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发烧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3810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发烧的中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发烧的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儿反复发烧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可有多种原因导致,在临床上西医认为多由细菌、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引起,发生这种情况时,西医的对称就是进行抗生素输液治疗,由于病毒及细菌抗药性的出现,导致这种治疗的效果有时并不明显,而且对于儿童来说其副作用还较大,儿童由于本身抵抗能力较弱,在遭受这些感染时反复发烧是一件非常煎熬的事情,只有通过对儿童本身免疫系统的调理,使其自身机体增强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才能避免这种反复发烧现象的发生,中药的理论和功能为这种实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发烧的中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发烧的中药,采用下述药物配制而成:石膏:8-12g;知母:4-6g;黄芩:4-6g;白芍4-6g;川贝:2-3g;双勾8-12g;生地:8-12g;蒲公英:8-12g;连翅:4-6g;元参:4-6g,天竹黄:8-12g;僵虫8-12g;半夏:8-12g;白术:4-6g;甘草:4-6g,进一步的,采用下述药物配制而成:石膏:10g;知母:5g;黄芩:5g;白芍5g;川贝:3g;双勾10g;生地:10g;蒲公英:10g;连翅:5g;元参:5g,天竹黄10g;僵虫10g;半夏:10g;白术:5g;甘草:5g。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纯中药配制而成,对儿童本身没有毒副作用,各药材的药性通过增强和调理儿童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达到消除小儿反复发烧的目的。本申请中的各药材药理如下:

石膏:用于肺热喘咳,心烦口渴;

知母: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

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

白芍:白芍性凉、味苦、微寒,具有平肝止痛、补血柔肝、敛阴收汗等功效

川贝: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功能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街、肺痿、肺痈、喉痹、乳痈;

双勾: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痢抽搐;

生地: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

蒲公英:热解毒 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消痈散结 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连翅: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连翘的作用是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疮肿毒;

元参: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天竹黄: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止咳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儿百日咳;

僵虫: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治痈肿,疔疮,瘰疬,烫伤,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

白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治脾气虚弱;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上述药物经配制水煎后其正面作用的有效成份相互增强,副作用相互抵消,应用在治疗小儿反复发烧中有明显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提供本发明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阐述,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中药制备时加入5-10倍的水,可选择先用水浸泡20-40min,然后水煎20-40min,纱布过滤后得口服液,口服液分两次一天服完。

实施例1:

石膏:12g;知母: 6g;黄芩: 6g;白芍6g;川贝: 3g;双勾12g;生地: 12g;蒲公英: 12g;连翅:5g;元参:5g,天竹黄:11g;僵虫10g;半夏:10g;白术:5g;甘草5g,将上述药材配合后在加入5倍的水浸泡30min,然后水煎20min,纱布过滤后分两次口服,一天口服完毕。

实施例2:

石膏:10g;知母: 5g;黄芩: 5g;白芍5g;川贝: 3g;双勾10g;生地: 10g;蒲公英: 10g;连翅:5g;元参:5g,天竹黄:10g;僵虫10g;半夏:10g;白术:5g;甘草5g,将上述药材配合后在加入6倍的水直接水煎20min,纱布过滤后分两次口服,一天口服完毕。

实施例3:

石膏:10g;知母: 5g;黄芩: 5g;白芍5g;川贝: 3g;双勾10g;生地: 10g;蒲公英: 10g;连翅:5g;元参:5g,天竹黄:10g;僵虫10g;半夏:10g;白术:5g;甘草5g,将上述药材配合后在加入7倍的水先浸泡30分钟,然后水煎20min,纱布过滤后分两次口服,一天口服完毕。

实施例4:

石膏:9g;知母: 4g;黄芩: 4g;白芍5g;川贝: 3g;双勾10g;生地: 11g;蒲公英: 11;连翅:5g;元参:5g,天竹黄:11g;僵虫10g;半夏:10g;白术:5g;甘草5g,将上述药材配合后在加入6倍的水线浸泡30分钟,然后水煎20min,纱布过滤后分两次口服,一天口服完毕。

治疗实例:

采用上述口服液对50名1-5岁的反复发烧的农村儿童患者进行了跟踪治疗观察发现,采用本药3天后,26名患者发烧的频率明显降低,发烧时间占比明显降低,用药5天后,40名患者的发烧的频率明显降低,发烧时间占比明显降低,其中20名患者退烧,用药7天后,44名患者有上述明显的疗效,证明本配方的中药对小儿反复发烧有明现的控制及治疗作用。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发明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