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17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包括:

纵长的吸收性主体,其包括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于该两片间的吸收体;和

外装体,其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

所述外装体具有形成所述一次性尿布的外表面的外层片,该外层片由纺粘无纺布构成,

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克重为19g/m2以下,其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为3.20μm以下,其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为0.0085以下,其MD蓬松柔软度为5.0cN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克重为18g/m2以下10g/m2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无纺布的所述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为3.1μ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无纺布的所述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为0.0075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无纺布的所述MD蓬松柔软度为4.0cN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无纺布的所述微小荷重时的压缩特性值为14.0(gf/cm2)/mm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无纺布中,构成该纺粘无纺布的多个热熔接部的合计面积相对于该纺粘无纺布的一个面的表面积所占据的比率为15%以下。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无纺布中,构成该纺粘无纺布的多个热熔接部的合计面积相对于该纺粘无纺布的一个面的表面积所占据的比率为5%以上13%以下。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多个热熔接部各自的面积为0.3mm2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多个热熔接部各自的面积为0.1mm2以上0.25mm2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无纺布的热熔接部的数量为10个/cm2以上250个/cm2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无纺布被实施了起毛处理。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无纺布包含表面活性剂、石蜡油中的至少1种作为软化剂。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卷曲长纤维的含有率为3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微小荷重时的压缩特性值为15.0(gf/cm2)/mm以下。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无纺布在与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断裂强度为7.0N/50mm以上。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包括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外装体和配置于背侧的背侧外装体,

所述腹侧外装体和所述背侧外装体各自包括所述外层片和配置于该外层片的内表面侧且形成所述一次性尿布的内表面的内层片,

所述腹侧外装体和所述背侧外装体各自在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外侧的部位具有所述外层片与所述内层片局部地接合而形成的局部接合区域。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腹侧外装体和所述背侧外装体各自包括所述外层片、所述内层片和配置于这些片之间的多根丝状的弹性部件,

所述局部接合区域是由多个外装体熔接部形成,所述多个外装体熔接部是通过热熔接将所述外层片与所述内层片在纵向和横向上断续地接合而形成的,

在所述局部接合区域中,所述多根弹性部件以没有通过所述多个外装体熔接部的方式在横向上以伸长状态配置,且以伸长状态配置的该弹性部件的两端部被固定于所述外层片与所述内层片之间,该外层片和该内层片各自形成有跨该多根弹性部件连续地延伸的多条褶。

19.如权利要求17或者1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腹侧外装体和所述背侧外装体具有腰部伸缩部,该腰部伸缩部形成于比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纵向的两端部各自靠纵向外侧的位置,

在所述腰部伸缩部以沿着纵向形成一排的方式断续地形成有外层片与内层片熔接而成的所述外装体熔接部,包括多个该外装体熔接部的熔接部排在横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排。

20.如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腹侧外装体和所述背侧外装体具有腰围伸缩部,该腰围伸缩部位于比吸收性主体10的沿纵向的两侧缘的位置靠横向外侧的位置,

在所述腰围伸缩部,以沿着纵向形成一排的方式断续地形成有外层片与内层片熔接而成的所述外装体熔接部,包括多个该外装体熔接部的熔接部排在横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排。

21.如权利要求19或者20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横向上相邻的所述熔接部排彼此的间隔为1mm以上20mm以下。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腰部伸缩部,多根弹性部件配置在一对外侧固定区域间,

在一对所述外侧固定区域各自中,所述弹性部件固定于所述外层片与所述内层片之间,而在该外侧固定区域间,没有固定于该外层片和该内层片中的任一者。

23.如权利要求18~2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熔接部的纵向的长度L1为横向的长度L2的2倍以上,且为10倍以下。

24.如权利要求18~2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熔接部的纵向的长度L1为1mm以上8mm以下。

25.如权利要求18~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外装体熔接部的各个熔接部的纵向的长度L3为横向的长度L4的1倍以上,且为4倍以下。

26.如权利要求18~2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外装体熔接部的各个熔接部间的间隙的长度L5小于在纵向上相邻的该外装体熔接部彼此间的距离L6。

27.如权利要求18~2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外装体熔接部的各个熔接部间的间隙的长度L5相对于在纵向上相邻的该外装体熔接部彼此间的距离L6的比率为40%以下,且为25%以上。

28.如权利要求18~2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熔接部的纵向的长度L1相对于在纵向上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彼此的间隔L7的比(L1/L7)为0.1以上0.8以下。

29.如权利要求18~2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纵向上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彼此的间隔L7为4mm以上12mm以下。

30.如权利要求18~2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的纤维的纤维取向方向为与所述一次性尿布的横向相同的方向,

所述外装体熔接部为在与所述纤维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较长的矩形。

31.如权利要求17~3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腹侧外装体和所述背侧外装体由不同部件构成。

32.如权利要求17~31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片由所述纺粘无纺布形成,

所述外层片的所述纺粘无纺布由作为聚烯烃类聚合物的丙烯类聚合物形成。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丙烯类聚合物是分子量分布(Mn/Mn)为1.5以上3.5以下的丙烯类聚合物。

34.如权利要求32或者33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丙烯类聚合物包含以下所述的树脂,该树脂包含5~100重量%的无规共聚物、均聚物、嵌段共聚物中的任一种以上。

35.如权利要求32~3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丙烯类聚合物为包含5~100重量%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作为主成分的聚合物。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中,乙烯含量为2.0mol%以上10.0mol%以下。

37.如权利要求1~3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粘无纺布为纺粘-纺粘-纺粘层叠无纺布。

38.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包括:

纵长的吸收性主体,其包括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于该两片间的吸收体;和

外装体,其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

该外装体划分为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配置于背侧的背侧部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腹侧部的两侧缘部与背侧部的两侧缘部接合而形成一对侧封部,

所述外装体包括形成所述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外表面的外层片和配置于该外层片的内表面侧的内层片,且包括在所述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横向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部,

所述外装体中的所述伸缩部,其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2为6.0μm以下,其利用KES压缩试验机测得的压缩率为70%以上,其利用KES压缩试验机测得的压缩恢复率为40%以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