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外伤治疗剂以及外伤治疗材料。
背景技术:
以往,由聚烯烃系纤维形成、具有透水性、聚甘油脂肪酸酯对布状物附着残存0.05~1质量%而成的布状物是已知的(例如参照文献1)。
进一步,已知杀菌消毒剂组合物,其相对于组合物整体以规定的比例含有(A)~(C)成分((A)低级醇,(B)(b1)有机酸及其碱金属盐、和/或(b2)无机酸及其碱金属盐,(C)选自单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且含有水作为(D)成分,且组合物的原液的pH在25℃设定为8~12的范围(例如参照文献2)。
已知将25℃时的粘度为50~1000mPa·s的范围的化妆油含浸于非织造布,和化妆油含有聚甘油脂肪酸酯(例如参照文献3)。
文献1 日本特开平2-216265号公报
文献2 日本特开2009-173641号公报
文献3 日本特开2006-24890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外伤治疗时规定的甘油烷基酯、双甘油烷基酯能够成为有效成分还是未知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对外伤具有治疗效果的外伤治疗剂和外伤治疗材料。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1>一种外伤治疗剂,其包含下式(I)所示的甘油烷基酯和下式(II)所示的双甘油烷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
[化1]
[化2]
[式(I)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R1~R3中的至少1个为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式(II)中,R4、R5、R6和R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R4~R7中的至少1个为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
<2>根据<1>所述的外伤治疗剂,上述甘油烷基酯为甘油棕榈酸酯和甘油硬脂酸酯中的至少一者,上述双甘油烷基酯为双甘油棕榈酸酯和双甘油硬脂酸酯中的至少一者。
<3>一种外伤治疗材料,其具有纤维集合体或膜,所述纤维集合体或膜包含下式(I)所示的甘油烷基酯和下式(II)所示的双甘油烷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以及热塑性树脂。
[化3]
[化4]
[式(I)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R1~R3中的至少1个为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式(II)中,R4、R5、R6和R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R4~R7中的至少1个为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
<4>根据<3>所述的外伤治疗材料,上述甘油烷基酯为甘油棕榈酸酯和甘油硬脂酸酯中的至少一者,上述双甘油烷基酯为双甘油棕榈酸酯和双甘油硬脂酸酯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3>或<4>所述的外伤治疗材料,上述热塑性树脂为选自由烯烃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酰胺系树脂、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和碳酸酯系树脂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6>根据<5>所述的外伤治疗材料,上述热塑性树脂为烯烃系树脂。
<7>根据<5>或<6>所述的外伤治疗材料,上述烯烃系树脂为乙烯系共聚物和丙烯系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
<8>根据<3>~<7>的任一项所述的外伤治疗材料,上述纤维集合体为非织造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对外伤具有治疗效果的外伤治疗剂以及外伤治疗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粘贴了非织造布A、B的热损伤部位的3天后、6天后和9天后的皮肤症状的分数。
图2为表示0天后(刚制作热损伤部位后)的热损伤部位的状态的照片图像。
图3为表示3天后的热损伤部位的状态的照片图像。
图4为表示6天后的热损伤部位的状态的照片图像。
图5为表示9天后的热损伤部位的状态的照片图像。
图6为表示粘贴了膜1~3的热损伤部位和未处置部的3天后、6天后和9天后的皮肤症状的分数。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包含“~”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范围。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在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加上适当变更来实施。
[外伤治疗剂]
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外伤治疗剂包含下式(I)所示的甘油烷基酯和下式(II)所示的双甘油烷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
[化5]
[化6]
式(I)中,R1~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R1~R3中的至少1个为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式(II)中,R4~R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R4~R7中的至少1个为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外伤治疗剂通过包含具有规定的化学结构的甘油烷基酯和双甘油烷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从而对由物理的或化学的外在因素(外因)引起的、皮肤等身体组织的损伤(外伤)具有治疗效果。
作为外伤,可举出由物理原因引起的外伤、由化学原因引起的外伤。作为由物理原因引起的外伤,例如有由机械外力引起的损伤,由热、红外线、紫外线引起的热损伤(烧伤)、由电流引起的电击伤等。作为由化学原因引起的外伤,可举出由酸、碱、细菌、微生物等引起的皮肤等的损伤。
通过将外伤治疗剂涂布于这些外伤、或使涂布(附着)于基材的外伤治疗剂与外伤接触等,从而可获得对外伤的治疗效果。
以下,对外伤治疗剂中包含的成分进行说明。
(甘油烷基酯)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甘油烷基酯为以下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
[化7]
式(I)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R1~R3中的至少1个为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
其中,式(I)中,R1~R3各自独立地更优选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20的酰基,进一步优选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18的酰基。
作为R1~R3的酰基的结构,可举出C11H23CO-、C13H27CO-、C15H31CO-、C17H35CO-、C19H39CO-等。其中,优选为C15H31CO-、C17H35CO-。
此外,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甘油烷基酯,可举出甘油棕榈酸酯、甘油硬脂酸酯等,特别优选为甘油硬脂酸酯。
作为甘油烷基酯,可举出单酯、二酯或三酯,优选为单酯。作为单酯,更优选为例如甘油单硬脂酸酯。
(双甘油烷基酯)
本发明中使用的双甘油烷基酯为以下的式(II)所示的化合物。
[化8]
式(II)中,R4、R5、R6和R7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R4~R7中的至少1个为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
其中,式(II)中,R4~R7各自独立地更优选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20的酰基,进一步优选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18的酰基。
此外,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双甘油烷基酯,可举出双甘油棕榈酸酯、双甘油硬脂酸酯等,特别优选为双甘油硬脂酸酯。
作为双甘油烷基酯,可举出单酯、二酯、三酯或四酯,优选为单酯。作为单酯,更优选为例如甘油单硬脂酸酯。
关于上述式(I)所示的甘油烷基酯和上述式(II)所示的双甘油烷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含量,只要是外伤治疗剂含有为了对外伤发挥治疗效果而必要的量就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外伤治疗剂100质量份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4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3质量份以下。
(其它成分)
外伤治疗剂根据需要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包含作为以往公知的其它成分。作为其它成分,可以包含烃油、酯油、高级脂肪酸、硅油、氟系油等油性成分、有机酸、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无机酸、无机酸的碱金属盐、表面活性剂、紫外线吸收剂、皮肤刺激缓和剂、水溶性溶剂、染料、香料、防腐剂、杀菌剂、保湿剂、皮肤收敛剂等。
[外伤治疗材料]
接下来对本发明涉及的外伤治疗材料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外伤治疗剂具有纤维集合体,该纤维集合体包含下式(I)所示的甘油烷基酯和下式(II)所示的双甘油烷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以及热塑性树脂。
[化9]
[化10]
式(I)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R1~R3中的至少1个为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式(II)中,R4、R5、R6和R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R4~R7中的至少1个为碳原子数12~22的酰基。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外伤治疗材料通过具有包含具有规定的化学结构的甘油烷基酯和双甘油烷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纤维集合体,从而对上述外伤具有治疗效果。进一步,通过使包含上述化合物的纤维集合体的部分与外伤接触,可长时间获得对外伤的治疗效果。
另外,上述式(I)所示的甘油烷基酯和上述式(II)所示的双甘油烷基酯与上述外伤治疗剂中的甘油烷基酯和双甘油烷基酯是通用的,因此省略其说明。
作为外伤治疗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举出卫生材料、医疗用制品、它们的原材料等。此外,关于外伤治疗材料的使用形态,只要可以使外伤治疗材料与外伤部分接触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对外伤治疗材料赋予粘着性、粘接性,将外伤治疗材料直接粘贴于外伤部分而使用。此外,可以在具备粘着性、粘接性的基材的一部分粘贴外伤治疗材料,将粘贴了外伤治疗材料的面粘贴于皮肤而使用。
更具体而言,作为外伤治疗材料,可举出用于防止褥疮或改善褥疮症状的、床单、床的褥垫布、罩(被褥、枕头等的罩)、床垫、内衣/T恤、病号服、检查服、短裤;用于防止皲裂等裂口或改善其症状的、手套、袜子、绷带;用于在口腔内使用的、牙龈填充材、根管填充材;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纤维集合体,可举出非织造布、针织物、机编物、固体棉、抄纸等形成片形态的纤维片、或合股线、编带、绳等,特别优选为非织造布。作为非织造布,可举出纺粘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熔喷非织造布等各种非织造布。
作为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方法,例如湿式法(抄纸方式)、干式法(气流成网方式、梳理方式)、熔喷法、纺粘法等。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根据需要配合通常抄纸中使用的分散剂、粘剂、增强剂等添加剂。作为非织造布纤维的形状,能够形成圆形、方形、各种异形等各种公知的截面形状。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非织造布,可以为单组分型,也可以为选自芯鞘型、分割型、海岛型中的复合纤维。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上述式(I)所示的甘油烷基酯和上述式(II)所示的双甘油烷基酯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含于复合纤维整体,也可以包含于形成复合纤维的一部分的树脂。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非织造布,可以混合2种以上的纤维。在混合纤维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上述式(I)所示的甘油烷基酯和上述式(II)所示的双甘油烷基酯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含于2种以上的纤维整体,也可以仅包含于一部分的纤维。
(热塑性树脂)
对于本说明书中的“热塑性树脂”,一般而言,不仅包含被称为热塑性树脂、随着温度的上升而软化并显示流动性、一旦冷却就变为比较硬而具有强度的状态,但不具有橡胶状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而且包含由具有形成结晶性且熔点高的硬链段或高凝聚力的硬链段的聚合物和形成非晶性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软链段的聚合物的共聚物形成、随着温度的上升而软化并显示流动性、一旦冷却就变为比较硬而具有强度的状态、并且具有橡胶状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即热塑性弹性体。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举出例如选自由烯烃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酰胺系树脂、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和碳酸酯系树脂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另外,这些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热塑性树脂,特别优选为烯烃系树脂。烯烃系树脂的生物适应性良好,在用于与肌肤接触的用途的情况下也适合。
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由于具有透湿性,因此在外伤治疗剂用途中是优选的。
烯烃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和酰胺系树脂为柔软的弹性树脂,对被接触体的凹凸面也具有追随性,因此优选。
碳酸酯系树脂的使用温度范围宽,耐光性也优异,因此能够长期使用,因此优选。
作为烯烃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烯烃系树脂。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所谓“烯烃系树脂”,是指烯烃的均聚物、2种以上烯烃的共聚物、由2种以上烯烃形成的聚合物掺混物或聚合物合金、或烯烃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烯烃系树脂,优选为乙烯系共聚物和丙烯系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
作为烯烃系树脂,可举出例如低密度聚乙烯、超低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乙烯系聚合物。此外,作为烯烃系树脂,可举出例如乙烯、与碳原子数3~12的α-烯烃、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离子交联聚合物等各种乙烯基化合物的共聚物等乙烯系聚合物。
作为碳原子数3~12的α-烯烃,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等。
进一步,作为烯烃系树脂,可举出例如丙烯的均聚物、丙烯系共聚物。作为丙烯系共聚物,可举出例如嵌段型的丙烯/乙烯系共聚物、无规型的丙烯/乙烯系共聚物、嵌段型的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无规型的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等。
作为烯烃系树脂,此外,可以举出聚丁烯、聚甲基戊烯等碳原子数4以上的α-烯烃聚合物、环状烯烃共聚物等作为例子,但不限定于此。
作为烯烃系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使用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的“tafmer(注册商标)”系列(例如A4085S、XM-7070、A20085等)。
关于烯烃系树脂,从伸缩性和对被接触体的追随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烯烃系弹性体。
作为烯烃系弹性体,可举出例如至少聚烯烃形成结晶性且熔点高的硬链段,其它聚合物(例如聚烯烃、其它聚烯烃、聚乙烯基化合物等)形成非晶性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软链段的烯烃系弹性体。
作为形成硬链段的聚烯烃,可以举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作为例子,但不限定于此。
作为烯烃系弹性体的市售品,可以使用例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的“NOTIO(注册商标)”系列(例如PN 3560、PN 2060)。
作为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基本上通过以多元醇化合物和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原料通过聚合加成反应来合成。作为多元醇化合物和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使用国际公开第2009/051114号所记载的化合物。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可举出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甘油等多元醇;二甘醇、聚乙二醇、双丙甘醇、聚丙二醇等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等。
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异氰酸酯、或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乙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异氰酸酯。
作为酰胺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酰胺系树脂。酰胺系树脂可以通过二胺化合物与二羧酸化合物的缩聚、氨基羧酸化合物的缩聚、内酰胺类的开环聚合等来获得。作为具体的酰胺系树脂,可举出例如6-尼龙、6,6-尼龙等。
作为二胺化合物,可举出例如乙二胺、1,2-丙二胺、1,6-己二胺、辛二胺、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哌嗪、2,5-二甲基哌嗪、4,4’-二氨基苯基醚、苯二甲胺等。
作为二羧酸化合物,可举出例如草酸、丙二酸、琥珀酸、己二酸、丙酮二甲酸、癸二酸、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2-丁基对苯二甲酸、四氯对苯二甲酸、乙炔二甲酸、1,2-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酸、ω-聚(亚乙基氧基)二甲酸等。
作为氨基羧酸化合物,可举出例如甘氨酸、丙氨酸、苯基丙氨酸、ω-氨基己酸、ω-氨基癸酸、ω-氨基十一烷酸等。
作为内酰胺类,可以举出例如ω-己内酰胺、β-丙内酰胺、吡咯烷酮等作为例子,但不限定于此。
酰胺系树脂中也包含聚酰胺系弹性体。
本说明书中的所谓“聚酰胺系弹性体”,是指由具有形成结晶性且熔点高的硬链段的聚合物和形成非晶性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软链段的聚合物的共聚物形成,且形成硬链段的聚合物的主链具有酰胺键(-CONH-)的物质。
作为聚酰胺系弹性体,可举出例如至少聚酰胺形成结晶性且熔点高的硬链段,其它聚合物(例如聚酯、聚醚等)形成非晶性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软链段的聚酰胺系弹性体。具体而言,作为聚酰胺系弹性体,可以举出JIS K6418:2007所规定的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TPA)等作为例子,但不限定于此。
作为酯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酯系树脂。
作为酯系树脂,可以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等作为例子,但不限定于此。其中,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作为丙烯酸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丙烯酸系树脂。
作为丙烯酸系树脂,可举出例如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等各种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但不限定于此。
作为苯乙烯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苯乙烯系树脂。
作为苯乙烯系树脂,可举出例如聚苯乙烯、聚(α-甲基苯乙烯),但不限定于此。
此外,苯乙烯系树脂中,也包含聚苯乙烯系弹性体。作为聚苯乙烯系弹性体,可以举出例如至少聚苯乙烯形成硬链段,其它聚合物(例如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聚乙烯、氢化聚丁二烯、氢化聚异戊二烯等)形成非晶性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软链段的聚苯乙烯系弹性体作为例子,但不限定于此。
作为聚苯乙烯系弹性体,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苯乙烯-丁二烯系共聚物[SB(聚苯乙烯-聚丁二烯)、SBS(聚苯乙烯-聚(丁烯)嵌段-聚苯乙烯)、SEBS(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嵌段-聚苯乙烯)]、苯乙烯-异戊二烯系共聚物[SIS(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嵌段-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系共聚物[SEP(聚苯乙烯-(乙烯/丙烯)嵌段)、SEPS(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嵌段-聚苯乙烯)、SEEPS(聚苯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嵌段-聚苯乙烯)、SEB(聚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等作为例子,但不限定于此。
作为聚苯乙烯系弹性体的市售品,可以使用例如旭化成株式会社制的“tuftec”系列(例如H1041、H1043、H1051、H1052、H1053、H1062等)。
作为碳酸酯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碳酸酯系树脂。
作为碳酸酯系树脂,可举出例如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等,但不限定于此。
关于上述式(I)所示的甘油烷基酯和上述式(II)所示的双甘油烷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含量,只要是纤维集合体含有为了对外伤发挥治疗效果而必要的量就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热塑性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4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3质量份以下。
此外,纤维集合体根据需要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包含以往公知的其它成分。作为其它成分,与上述的外伤治疗剂所包含的成分同样。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外伤治疗材料,在形成纤维集合体的纤维内包含式(I)所示的甘油烷基酯和式(II)所示的双甘油烷基酯中的至少一者、以及热塑性树脂。因此,与在纤维表面涂布甘油烷基酯等化合物等而使其附着的形态不同,由于在使用中不流下,可以保持有效成分,因此外伤治疗效果高。
在获得这样的纤维时,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具体而言,在获得纤维或非织造布时,只要对热塑性树脂颗粒添加该甘油烷基酯等进行纺丝即可。如果使用以高浓度包含甘油烷基酯等的热塑性树脂颗粒、所谓的母料,则可以更均匀地混合,因此优选。
[其它实施方式]
作为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外伤治疗材料,可以制成具有包含上述式(I)所示的甘油烷基酯和上述式(II)所示的双甘油烷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以及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片(膜)的外伤治疗材料。
此外,通过在外伤治疗材料的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形状,从而可以对外伤治疗材料赋予功能,例如可以在树脂片的表面形成微细的凸部,使外伤治疗材料具备粘着性或粘接性。
作为具备粘着性或粘接性的粘着性片或粘接性片,可举出例如美国专利第8153254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0080951号说明书、日本特开2008-201883号公报、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271497号说明书等所记载的粘着性片或粘接性片。
作为表面形成了微细的凸部的树脂片,可举出例如下述树脂片,其包含基部和在上述基部的表面形成的多个柱状凸部,上述柱状凸部的高度为100nm以上200μm以下,上述基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投影面积的每单位面积的上述柱状凸部的数目为104根/cm2以上1010根/cm2以下,上述多个柱状凸部的顶部的合计面积相对于形成了上述多个柱状凸部的上述基部的表面的投影面积的单位面积的比率为1×10-10以上1-1×10-10以下,至少上述基部和上述凸部所包含的树脂为热塑性树脂,并且,通过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探针粘性试验法测定的25℃时的粘力为25N/cm2以下。另外,作为热塑性树脂,只要使用上述的各树脂即可。
上述热塑性树脂,通过探针粘性试验法测定的25℃时的粘力为25N/cm2以下,优选为20N/cm2以下,更优选为15N/cm2以下。
如果上述热塑性树脂的25℃时的粘力过强,则成型时成型物难以从模具脱落,树脂片的成型性降低。此外,成型出的柱状凸部彼此互相靠近,易于变为挨着的状态,树脂片的形状保持性降低。
如果上述热塑性树脂的25℃时的粘力为25N/cm2以下,则成型时成型物易于从模具脱落,成为成型性优异的树脂片。此外,成型出的柱状凸部彼此难以互相靠近,难以变为挨着的状态,成为形状保持性优异的树脂片。
此外,上述热塑性树脂的25℃时的粘力的下限值优选为0.01N/cm2左右。
如果上述热塑性树脂的25℃时的粘力过弱,则在树脂片的与形成了柱状凸部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形成其它材质(与上述基部和凸部所包含的树脂不同的树脂)的构件(例如支持体等)的情况下,构件难以粘接。
如果上述热塑性树脂的25℃时的粘力为0.01N/cm2以上,则与其它材质的构件的粘接性难以产生问题。
上述热塑性树脂的25℃时的粘力是使用粘性试验机(TAC-II,株式会社rhesca制),通过以下的测定条件而测定的值。在室温(25℃)下,使直径5mm的不锈钢制圆柱状探针与使用上述热塑性树脂而形成的片的表面以120mm/分钟的速度接触,施加200N/cm2的荷重1秒后,将探针沿垂直方向以120mm/分钟的速度剥离,测定此时探针由于粘着力而受到的阻力值(荷重值),从而求出25℃时的粘力。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的25℃时的储存弹性模量E’,优选为1MPa以上5GPa以下,更优选为1MPa以上1G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MPa以上500MPa以下。
如果热塑性树脂的25℃时的储存弹性模量E’过大,则在使树脂片与具有凹凸的面接触的情况下追随性差,有树脂片易于发生浮起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上述热塑性树脂的25℃时的储存弹性模量E’过小,则柱状凸部彼此易于互相靠近而挨着,有树脂片的形状保持性降低的倾向。
如果上述热塑性树脂的25℃时的储存弹性模量E’为上述范围内,则柱状凸部彼此难以互相靠近,难以变为挨着的状态,成为形状保持性更优异的树脂片。
上述热塑性树脂的25℃时的储存弹性模量E’为使用固体粘弹性测定装置(RSA-III,TAInstruments japan株式会社制),在以下的测定条件下测定的值。将使用上述热塑性树脂而形成的片,切出成宽度3mm×长度5cm的长条状,以夹盘间20mm放置于夹具,在氮气环境下,一边以3℃/分钟的速度从-50℃升温至100℃,一边以测定频率1Hz在拉伸模式下测定储存弹性模量E’,从而求出25℃时的储存弹性模量E’。
上述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优选为40℃以上30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上3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300℃以下。
如果上述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过高,则在成型中树脂可能会分解。此外,如果上述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与室温的温度差过大,则热循环花费时间,因此有树脂片的制造效率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上述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过低,则在使用时的室温下树脂软化,凸部彼此易于变为挨着的状态,有树脂片的形状保持性降低的倾向。
如果上述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为上述范围内,则由于树脂的流动性良好,因此可以制成如设计那样的形状,进一步,凸部的形成所需要的时间短,成为成型性更优异的树脂片。此外,通过成型中、保存中和使用中,柱状凸部彼此难以变为挨着,成为形状保持性更优异的树脂片。
上述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是使用热机械分析装置(TMA-50,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在以下的测定条件下测定的值。将使用上述热塑性树脂而形成的片切成宽度5mm×长度15mm的大小,制成试验片。以5℃/分钟的速度从10℃升温至250℃,由玻璃化转变温度前后的TMA(Thermo Mechanical Analysis,热机械分析)曲线的切线的交点,求出TMA软化温度(软化点)。
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断裂强度优选为1MPa以上1000MPa以下,更优选为5MPa以上500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Pa以上100MPa以下。
如果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断裂强度过大,则可能对模型的填充性降低,成型性降低。另一方面,如果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断裂强度过小,则从模型剥离树脂片时,柱状可能会破坏。
断裂强度依照ASTM D638来测定。
柱状凸部优选为通过热压印法而形成的凸部。如果采用热压印法,则由于模的微细的形状被准确地转印,因此可以制成如设计那样的形状,因此成型性优异。
变形例涉及的树脂片可以在基部的表面的、未形成柱状凸部的面上,具有与基部和柱状凸部所包含的树脂不同的树脂的层。此外,树脂片可以在与形成了柱状凸部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具有与基部和柱状凸部所包含的树脂不同的树脂的层。
作为不同的树脂的层,可举出例如支持体、粘接剂层等。
树脂的种类只要是与基部和柱状凸部所包含的树脂不同的种类即可,可以根据树脂片的用途来适当选择。树脂的种类可以是热塑性树脂,也可以不是热塑性树脂。
树脂片的平均片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树脂片的用途等来适当选择。关于树脂片的厚度,从经济性、成型性、成型后的操作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为200nm~5mm。
关于树脂片,从成型性、成型后的操作性等观点考虑,基部的厚度优选为100nm~5mm,更优选为1μm~5mm,进一步优选为10μm~5mm。
[树脂片的制造方法]
树脂片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使用公知的方法。树脂片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制造,但不限定于此。
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将热塑性树脂的基板加热到该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以上的温度的工序;向加热后的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基板按压模后,冷却到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以下的温度的工序;以及通过从冷却的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基板剥离上述模,从而形成柱状凸部形状的工序。
上述工序是被称为所谓热压印法的成型法的工序。
根据上述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即使是凸部为微细的结构也可以精度良好,如设计那样地形成凸部形状。此外,通过该树脂片的制造方法,与将液状的树脂注入到模的注射成型法相比,可以缩短形成凸部所需要的时间。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非织造布的制造>
如以下那样调制包含烯烃系树脂和上述式(I)所示的甘油烷基酯化合物的组合物。作为烯烃系树脂,使用了熔点(Tm):163℃,MFR:60g/10分钟的丙烯聚合物(PP-1)。此外,作为甘油烷基酯,使用了理研vitamin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Poem V-100(甘油硬脂酸酯)。相对于丙烯聚合物(PP-1)99质量份,加入上述甘油烷基酯1质量份进行混合,获得了丙烯系聚合物组合物(组合物-1)。
使用该组合物-1,通过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获得了目付为20g/m2的长纤维非织造布(非织造布B)。
使用如上所述获得的非织造布B、和除了不加入甘油烷基酯以外通过与非织造布B同样的方法获得的非织造布A,通过后述的动物试验来评价治愈效果。
<动物实验>
本动物试验中,在大鼠背部的热损伤部位贴上非织造布A或非织造布B,确认了粘贴非织造布A、B后的治愈效果。实验的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首先,除去大鼠背部的毛,使加热到80℃的热水与除毛后的部分接触5秒而形成2处热损伤部位。然后,在热损伤部位贴上非织造布A(约2cm×2cm)和非织造布B(约2cm×2cm),使用无渗透性橡皮膏(Blenderm:3M公司)和粘着性伸缩绷带(Silkytex3号:alcare株式会社)进行闭塞粘贴。在非织造布A、B的粘贴后第3天、第6天和第9天除去非织造布来确认治愈效果。此外,除去非织造布时进行照片拍摄。
(试验组构成)
对15只大鼠形成2处热损伤部位后,对2处热损伤部位粘贴非织造布A和非织造布B,每5只分一组,分成试验组A、B、C。然后,在3天后进行试验组A的大鼠的非织造布A、B的除去,进行皮肤症状的判定。进一步,在6天后进行试验组B的大鼠的非织造布A、B的除去,在9天后进行试验组C的大鼠的非织造布A、B的除去,进行皮肤症状的判定。
试验组A:经皮施与(施与途径),动物编号101-105,雄5只
试验组B:经皮施与(施与途径),动物编号201-205,雄5只
试验组C:经皮施与(施与途径),动物编号301-305,雄5只
(体重测定和一般症状观察)
动物的体重测定在到货、到货次日、检疫结束时和试验开始时进行。每天实施一般状态观察。
(分组)
在检疫、驯化期间结束后,确认健康且皮肤无异常,通过使用了分组软件(StatLight分组2001(C)Yukms corp.)的随机区组法以各组间没有体重不平衡的方式分配动物。
(评价方法)
大鼠的皮肤症状以以下分数评价(肉眼的判定)。
0:无症状,1:轻微,2:轻症状,3:中等症状,4:痂皮的形成,5:坏死
(统计学的解析处理方法)
试验成绩以平均值±标准偏差表示,使用EXSUS(版本8.0,株式会社CAC exicare)和SAS(版本9.3,SAS Institute Japan株式会社)进行解析。对皮肤症状的分数实施Wilcoxon检验,显著性水平为双侧5%。
(对一般症状带来的影响)
未能确认到非织造布粘贴引起的对一般症状带来的影响。
将评价结果示于图1~5、表1。图1表示粘贴了非织造布A、B的热损伤部位的3天后、6天后和9天后的皮肤症状的分数。图2~图5为表示0天后(热损伤部位刚制作后)、3天后、6天后、9天后的热损伤部位的状态的照片图像。在图3~图5中,从正面观察,左侧为除去非织造布A后的热损伤部位,右侧为除去非织造布B后的热损伤部位。
[表1]
如图1和表1所示那样,在热损伤制作后,非织造布A和非织造布B都是从3天后到9天后确认到分数的增加。此外,对于非织造布A,在3天后确认到1.6的分数经时增加,在6天后确认到2.8的分数经时增加和在9天后确认到3.6的分数经时增加。对于非织造布B,在3天后确认到1.2的分数增加,在6天后确认到1.6的分数增加和在9天后确认到3.4的分数增加,与非织造布A相比,分数向低值变化了。对于非织造布A,在6天后确认到分数4的痂皮的形成,但对于非织造布B在6天后为分数1~2,非织造布B与非织造布A相比确认到分数低的倾向(P=0.0753,Wilcoxon检验)。
非织造布A和B都是在9天后分数为3~4,但非织造布B与非织造布A相比确认到分数低的倾向。
进一步,如图2、4所示,可知热损伤部位刚制作后未见差异的2个热损伤部位在6天后确认到大的差异,与粘贴了非织造布A的左侧的热损伤部位相比,粘贴了非织造布B的右侧的热损伤部位的皮肤症状更良好。此外,如图3、5所示,可知分别在3天后、9天后,与粘贴了非织造布A的左侧的热损伤部位相比,粘贴了非织造布B的右侧的热损伤部位的皮肤症状更良好。
由以上的结果,显示出通过粘贴非织造布B,从而具有对热损伤的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即确认到,甘油烷基酯具有外伤治疗效果。
<膜1的制造>
〔预聚物的合成〕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管和氮气导入管的4口烧瓶中,装入国际公开第2009/051114号记载的1,4-BIC3(1,4-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3)24.9质量份、经减压脱水处理的PEG2000U(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乙二醇、日油制)100.0质量份,在氮气气氛下,在80℃搅拌1小时。进一步添加将辛酸铋(催化剂,商品名:NEOSTANN U-600,日东化成公司制)通过DINA(j-plus公司制)而稀释成4质量%的溶液0.015质量份,进行反应直到异氰酸酯基含量变为5.23质量%,获得了异氰酸酯基末端聚氨酯预聚物(以下简称为预聚物。)。
〔热塑性聚氨酯的合成〕
将预先调整为80℃的预聚物100质量份、GA-80(住友化学公司制耐热稳定剂)1.06质量份、Tinuvin234(BASF公司制紫外线吸收剂)0.32质量份、ADK STAB LA-72(株式会社ADEKA公司制HALS)0.32质量份加入到不锈钢容器中,使用高速分散机,在1000rpm的搅拌下,搅拌混合约2分钟而制成混合液。接着,在混合液中添加作为增链剂的预先调整为80℃的1,4-BD5.34质量份、将辛酸铋(催化剂,商品名:NEOSTANN U-600,日东化成公司制)通过DINA(j-plus公司制)稀释成4质量%而得的溶液0.013质量份,使用高速分散机,在1000rpm的搅拌下,搅拌混合约10分钟。
接着,在预先温调为150℃的SUS制器皿中注入反应混合液,在150℃反应1小时,接着,在100℃反应23小时,获得了热塑性聚氨酯。
然后,从器皿取出热塑性聚氨酯,在室温23℃,相对湿度55%的恒温恒湿条件下,养护7天。
将所得的热塑性氨基甲酸酯,通过切胶机切断成骰子状,利用粉碎机粉碎骰子状的树脂。将该粉碎颗粒在氮气气流下,在80℃干燥一昼夜。使用单轴挤出机(类型:SZW40-28MG,technovel公司制)在料筒温度150~245℃的范围挤出线料,将其切割,从而获得了热塑性聚氨酯的颗粒。将所得的颗粒进一步在氮气气流下,在80℃干燥一昼夜。
〔膜成型〕
使用这样获得的热塑性聚氨酯(预先,在氮气气氛下干燥后的水分量为120ppm的热塑性聚氨酯的颗粒)作为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作为甘油烷基酯,使用了理研vitamin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Poem V-100(甘油硬脂酸酯)。首先,相对于氨基甲酸酯树脂100质量份,加入上述甘油烷基酯1质量份进行混合,制成混合物。将安装了150mm宽的衣架模头的口径20mm的单轴挤出机((株)technovel制,商品名:SZW20)和具备不锈钢制的流延辊的装置用于膜的挤出成型。使螺杆转速为20rpm,使料筒温度为235℃,使模头温度为225℃。流延辊的冷却水的温度为约22℃,使辊转速为3m/min。一边从料斗通入氮气,一边将混合物挤出成型,从而获得了添加有甘油硬脂酸酯的厚度40μm的聚氨酯膜(膜1)。
<膜2的制造>
相对于氨基甲酸酯树脂100质量份,加入甘油烷基酯3质量份,除此以外,与上述膜1的制造步骤同样地操作而获得了添加有甘油硬脂酸酯的厚度40μm的聚氨酯膜(膜2)。
使用如上述那样获得的膜1、2、以及除了不加入甘油烷基酯以外通过与膜1同样的方法而获得的厚度40μm的聚氨酯膜(膜3),通过后述的动物试验来评价治愈效果。
<动物实验>
本动物试验中,对大鼠背部的热损伤部位分别贴膜1~3,确认膜1~3的粘贴后的治愈效果。此外,为了比较,使热损伤部位为未实施任何处置的未处置部,观察未处置部的经过。实验的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首先,除去大鼠背部的毛,使加热到80℃的热水与除毛后的部分接触5秒而在2处形成热损伤部位。然后,在2处热损伤部位贴上膜1(约2cm×2cm)和膜2(约2cm×2cm),使用透湿性粘着性伸缩绷带(Dermapore:alcare株式会社)和粘着性伸缩绷带(Silkytex3号:alcare株式会社)进行闭塞粘贴。在膜1、2的粘贴后第3天、第6天和第9天除去膜而确认治愈效果。
此外,与上述同样地,在其它大鼠的背部形成热损伤部位2处,在一方的热损伤部位贴上膜3(约2cm×2cm),与上述同样地进行闭塞粘贴,使另一方的热损伤部位为未处置部。在膜3的粘贴后第3天、第6天和第9天除去膜并确认治愈效果,此外,在第3天、第6天和第9天观察未处置部的经过。
(试验组构成)
对30只大鼠形成2处热损伤部位。在其中的15只大鼠中的2处热损伤部位粘贴膜1和膜2,将这些大鼠每5只分一组,分成试验组A、B、C。此外,在其它15只大鼠中的1处热损伤部位粘贴膜,使另一处的热损伤部位为未处置部,将这些大鼠每5只分一组,分成试验组A、B、C。而且,在3天后进行试验组A的大鼠的膜1~3的除去,并且,观察未处置部的经过,进行皮肤症状的判定。进一步,在6天后进行试验组B的大鼠的膜1~3的除去,并且,观察未处置部的经过,在9天后进行试验组C的大鼠的膜1~3的除去,并且,观察未处置部的经过,分别进行皮肤症状的判定。
试验组A:经皮施与(施与途径),动物编号101-110(动物编号101-105:粘贴膜1、2,动物编号106-110:膜3粘贴,有未处置部),雄10只
试验组B:经皮施与(施与途径),动物编号201-210(动物编号201-205:粘贴膜1、2,动物编号206-210:膜3粘贴,有未处置部),雄10只
试验组C:经皮施与(施与途径),动物编号301-310(动物编号301-305:粘贴膜1、2,动物编号306-310:膜3粘贴,有未处置部),雄10只
(体重测定和一般症状观察)
动物的体重测定在到货、到货次日、创伤制作时和实验结束时进行。每天实施一般状态观察。
(分组、评价方法和统计学的解析处理方法)
关于分组、评价方法和统计学的解析处理方法,与上述同样。
将评价结果示于图6、表2。图6表示粘贴了膜1~3的热损伤部位和未处置部的、3天后、6天后和9天后的皮肤症状的分数。
[表2]
如图6和表2所示,在热损伤制作后,膜1、3和无处置都是从3天后到9天后确认到分数经时增加。另一方面,在热损伤制作后,对于膜2在6天后确认到分数的增加,但在第9天确认到分数的降低。
进一步,对于膜1、2,与膜3和无处置相比,分数向低值变化了。对于膜1在6天后、9天后与膜3和无处置相比,确认到分数低的倾向(6天后与无处置相比P<0.05,在9天后与无处置相比P=0.0707,Wilcoxon检验)。此外,对于膜2在3天后、6天后、9天后与膜3和无处置相比,确认到分数低的倾向(6天后与无处置相比P=0.0573,在9天后与无处置相比P<0.01,Wilcoxon检验)。
由以上的结果,显示出通过粘贴膜1、2,从而具有对热损伤的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即确认到,甘油烷基酯具有外伤治疗效果。
2014年7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45189的公开内容整体通过参照而并入到本说明书中。
关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全部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与具体并且各自记载了各个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通过参照而并入的情况同等程度地,通过参照而并入到本说明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