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烫伤药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355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烧烫伤药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药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适用于烧伤、烫伤治疗使用,属于治疗外伤的中药技术领域。
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烧伤、烫伤,对严重的烧伤、烫伤患者,如果不及时医治或医治不当,将造成伤口化脓、溃烂,留下永久性疤痕,甚至危及人的生命。目前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两种,其中用中草药制成的外敷药物,疗效显著。使用中药是治疗普通烧伤、烫伤的较佳办法。但现有技术的外敷中药具有如下缺点(1)药物成份复杂,原材料多,一方面加工过程复杂、成本高,另一方面很难收集齐处方中所列药物组分,从而降低治疗效果;(2)多数是粉剂或水剂。对于粉剂,需要使用者在使用时加入油性辅助物调配成膏药,需要分开包装,使用不方便,增加了伤者的麻烦;(3)粉剂容易受潮变质,质量和疗效难以保证。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药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一种治疗烧烫伤药,其特点是由阿婆攀叶、石膏粉和粳米水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组成,重量百分比为阿婆攀叶15%~35%、石膏粉5%~15%、粳米水55%~75%,将所述药物组分按一定的工艺条件制成外用药膏或油性药液;所述阿婆攀叶为一种生长于亚热带丘陵地区的药用乔木类植物。
如前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药的制造方法,其特点是1)将阿婆攀叶洗净、晒干或烘干,研磨成粉末,将该粉末用100~120目筛过筛;将石膏用100~120目筛过筛;2)将粳米水静置沉淀,剔除沉淀杂质,取净化后的纯净粳米水;3)在常温条件下,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已过筛的阿婆攀叶粉末、石膏粉和净化后的粳米水,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阿婆攀叶粉末15%~35%、石膏粉5%~15%、粳米水55%~75%;4)在常温条件下,将前述称量好的阿婆攀叶粉末与石膏粉充分搅拌至均匀混和,然后加入称量好的净化粳米水,在加入净化粳米水的过程中边加入边搅拌,直至制成粘稠状膏药;或继续加入粳米水直至制成油性药液;5)在常温条件下,将前述粘稠状膏药或油性药液分瓶包装,成为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膏剂或液剂型外用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所述阿婆攀叶采用生长于广东省肇庆市、云浮市的山区,特别是生长于该山区的半山腰中石头较多之地的一种药用乔木类植物。
所述粳米水通过如下方法制取将糯米和适量的食用碱水混合成碱水米,隔水蒸或煮至糯米软熟,弃糯米,取水静置、剔除沉淀,得纯净粳米水。
所述粳米水通过如下方法制取将糯米和适量的食用碱水混合成碱水米,用粽叶将前述碱水米包裹好,隔水蒸或置于水中煮至糯米软化成普通的碱水粽,取蒸或煮碱水粽的水静置、剔除沉淀,得纯净粳米水。
如前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药的用途,其特点是适用于烧伤、烫伤、刀伤及跌打损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突出优点1.由于处方用药只有阿婆攀叶、石膏粉和粳米水三种,药理成分简单,并且方中主药阿婆攀叶生长于亚热带丘陵地区,易于采集、易加工,本发明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2.由于方中主药阿婆攀叶呈弱碱性,具有生肌、保护创口、清凉润肤的药效;石膏粉和粳米水均呈弱碱性,石膏粉具有收敛、杀菌、消炎的药效,粳米水具有生肌、保护创口的药效;因此,本发明呈弱碱性,与人体的体液的酸碱性相同,具有清凉润肤、生肌、保护创口、收敛、杀菌消炎的作用,加速创口收敛和愈合。一般的烧伤、烫伤可在7天左右结痂并退痂,不留疤痕。
3.以药膏或油性药液直接给患者使用,一方面药物往人体内渗透力强,便于创口吸收,加速伤口愈合,另一方面患者不需二次调配即可直接使用,携带、保存和使用方便,品质得到保证。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由阿婆攀叶、石膏粉和粳米水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阿婆攀叶30%、石膏粉15%、粳米水55%。在常温条件下将所述药物组分按如下顺序加工,制成外用药膏1)将阿婆攀叶洗净、晒干或烘干,研磨成粉末,分别将该阿婆攀叶粉末、石膏粉用100~120目筛过筛,待用;2)将粳米水静置沉淀,剔除沉淀杂质,取净化后的纯净粳米水,待用;3)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已过筛的阿婆攀叶粉末、石膏粉和净化后的粳米水,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阿婆攀叶粉末30%、石膏粉15%、粳米水55%;4)将前述称量好的阿婆攀叶粉末与石膏粉充分搅拌至均匀混和,然后加入称量好的净化粳米水,在加入净化粳米水的过程中边加入边搅拌,直至制成粘稠状膏药;5)将前述粘稠状膏药分瓶包装,成为治疗烧烫伤的膏剂型外用药。
本实施例中,所述阿婆攀叶为方中主药,采用生长于广东省肇庆市、云浮市的山区,特别是生长于该山区的半山腰中石头较多之地的一种药用乔木类植物,其药液呈弱碱性。“阿婆攀叶”这一名称也是广东省肇庆地区的习惯称呼。所述粳米水通过如下方法制取将糯米和适量的食用碱水混合成碱水米,用粽叶将前述碱水米包裹好,隔水蒸或置于水中煮至糯米软化成普通的碱水粽,取蒸或煮碱水粽的水静置、剔除沉淀,得纯净粳米水。
实施例2由阿婆攀叶、石膏粉和粳米水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阿婆攀叶15%、石膏粉10%、粳米水75%。在常温条件下将所述药物组分按如下顺序加工,制成外用油性药液1)将阿婆攀叶洗净、晒干或烘干,研磨成粉末,将该粉末用100~120目筛过筛;将石膏用100~120目筛过筛;待用;
2)将粳米水静置沉淀,剔除沉淀杂质,取净化后的纯净粳米水,待用;3)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已过筛的阿婆攀叶粉末、石膏粉和净化后的粳米水,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阿婆攀叶粉末15%、石膏粉10%、粳米水75%;4)将前述称量好的阿婆攀叶粉末与石膏粉充分搅拌至均匀混和,然后加入称量好的净化粳米水,在加入净化粳米水的过程中边加入边搅拌,直至制粘稠状,继续加入粳米水直至制成油性药液;5)将前述粘油性药液分瓶包装,成为治疗烧烫伤的液剂外用中药。
本实施例中,所述阿婆攀叶同实施例1。所述粳米水通过如下方法制取将糯米和适量的食用碱水混合成碱水米,隔水蒸或煮至糯米软熟,弃糯米,取水静置、剔除沉淀,得纯净粳米水。
实施例3由阿婆攀叶、石膏粉和粳米水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阿婆攀叶25%、石膏粉15%、粳米水60%。按实施例1的加工顺序加工,制成外用膏药。
实施例4由阿婆攀叶、石膏粉和粳米水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阿婆攀叶20%、石膏粉5%、粳米水75%。按实施例2的加工顺序加工,制成外用油性药液。
由于烧伤或烫伤的创口都会渗出血水或浓水,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治疗此类创伤宜采用湿疗,用于治疗创口的药物应该与人的体液性质相同。由于人的体液普遍呈弱碱性,因此,治疗的药物也应该呈碱性,才能被人体吸收,使伤口愈合。本发明中,无论是膏药还是油性药液,都呈弱碱性,敷在创口上都能产生一层保护层,该保护层能将创口与空气隔离开来,避免细菌侵蚀和创口感染,能有效保护创口。一般在7天左右就能使创口愈合,结痂、退痂。
本发明俗称“烫火灵”,是一种专门的治疗烧伤烫伤特效外用药物,除了治疗烧伤、烫伤外,本发明还广泛适用于烧伤、烫伤、刀伤及跌打损伤。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烧烫伤药,其特征是由阿婆攀叶、石膏粉和粳米水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组成,重量百分比为阿婆攀叶15%~35%、石膏粉5%~15%、粳米水55%~75%,将所述药物组分按一定的工艺条件制成外用药膏或油性药液;所述阿婆攀叶为一种生长于亚热带丘陵地区的药用乔木类植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1)将阿婆攀叶洗净、晒干或烘干,研磨成粉末,将该粉末用100~120目筛过筛;将石膏用100~120目筛过筛;2)将粳米水静置沉淀,剔除沉淀杂质,取净化后的纯净粳米水;3)在常温条件下,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已过筛的阿婆攀叶粉末、石膏粉和净化后的粳米水,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阿婆攀叶粉末15%~35%、石膏粉5%~15%、粳米水55%~75%;4)在常温条件下,将前述称量好的阿婆攀叶粉末与石膏粉充分搅拌至均匀混和,然后加入称量好的净化粳米水,在加入净化粳米水的过程中边加入边搅拌,直至制成粘稠状膏药;或继续加入粳米水直至制成油性药液;5)在常温条件下,将前述粘稠状膏药或油性药液分瓶包装,成为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膏剂或液剂型外用中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烧烫伤药,其特征是所述阿婆攀叶采用生长于广东省肇庆市、云浮市的山区,特别是生长于该山区的半山腰中石头较多之地的一种药用乔木类植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烧烫伤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粳米水通过如下方法制取将糯米和适量的食用碱水混合成碱水米,隔水蒸或煮至糯米软熟,弃糯米,取水静置、剔除沉淀,得纯净粳米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烧烫伤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粳米水通过如下方法制取将糯米和适量的食用碱水混合成碱水米,用粽叶将前述碱水米包裹好,隔水蒸或置于水中煮至糯米软化成普通的碱水粽,取蒸或煮碱水粽的水静置、剔除沉淀,得纯净粳米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药的用途,其特征是适用于烧伤、烫伤、刀伤及跌打损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药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适用于烧伤、烫伤治疗使用,其特点是:由阿婆攀叶、石膏粉和粳米水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组成,重量百分比为:阿婆攀叶15%~35%、石膏粉5%~15%、粳米水55%~75%,将所述药物组分按一定的工艺条件制成外用药膏或油性药液;所述阿婆攀叶为一种生长于亚热带丘陵地区的药用乔木类植物。本发明俗称“烫火灵”,药理成分简单、制造容易,具有清凉润肤、生肌、保护创口,快速愈合,不留疤痕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P17/02GK1383840SQ01114669
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28日
发明者岑祖力, 岑永龙 申请人:岑永龙, 岑祖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