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指压功能的手部指压器及利用该手部指压器的汽车驾驶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849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具备指压功能的手部指压器及利用该手部指压器的汽车驾驶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指压功能的手部指压器及利用该手部指压器的汽车驾驶盘,更详细地说,该手部指压器及利用该手部指压器的汽车驾驶盘凭借着绳子旋转时的旋转动力或小型马达的旋转动力让把手的多个指压销通过以线为单位的连续上升作用发挥出手掌指压效果,还能柔和地刺激手腕、手腕子、肩关节的肌肉并且使其运动。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08月07日申请的大韩民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101842号的优先权,这些申请的说明书及附图上记载的所有事项均援用于本申请。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相关技术,本申请人于2013年08月20日注册的专利(注册专利第1300228号)的技术是一种在跳绳用品的把手部分内置了能在跳绳运动时赋予动态指压运动力的驱动装置的实用新型,在跳绳运动器械的把手内置了偏心轴并且在该偏心轴旋转时使得以辐射型埋设于把手本体的多个指压销朝内外出没地把动态指压力传递给手掌。

但其存在着几个问题,例如,根据所述现有技术的手部指压器会随着偏心轴的旋转让把手表面的一半左右的指压销几乎同时出没而使得使用者实际体验的指压强度较低而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些许指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高效指压效果的手部指压器。

为了达到所述技术课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部指压器包括:圆筒轴杆,在表面以轴方向形成插槽,由不偏心的轴件和发挥套管(bushing)功能的构件一体化而成;旋转杆,结合在形成于所述圆筒轴杆表面的所述插槽;结合带,为了让所述旋转杆不脱离圆筒轴杆地顺利旋转,让所述旋转杆的两端和所述圆筒轴杆形成间隙地结合所述旋转杆;复数个指压销带,以长带形态形成,固定有多个指压销;圆形带,在外周面把所述复数个指压销带以圆形态连接地加以固定;指压用把手,形成有允许所述多个指压销出没的复数个孔;所述圆筒轴杆旋转并且通过结合在所述插槽的所述旋转杆的推升作用使得多个指压销通过形成于所述指压用把手的孔凭借以线为单位的连续上升作用对手掌进行指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转杆具有和所述圆筒轴杆的轴方向相异的中心轴。

优选地,所述旋转杆的直径为6mm并且与轴方向成1.5度角度地结合在形成于所述圆筒轴杆表面的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旋转动力模块,向所述圆筒轴杆传递旋转力;及使用者操作单元,针对所述旋转动力模块的驱动进行控制。

用来解决所述技术课题的本实用新型汽车驾驶盘是一种利用手部指压器的汽车驾驶盘(汽车转向装置,steering wheel),包括:旋转套管,呈管(pipe)形态,在表面以轴方向形成插槽,以所述汽车驾驶盘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旋转杆,结合在形成于所述旋转套管表面的所述插槽;结合带,为了让所述旋转杆不脱离旋转套管地顺利旋转,让所述旋转杆的两端和所述旋转套管形成间隙地结合所述旋转杆;复数个指压销带,以长带形态形成,固定有多个指压销;圆形带,在外周面把所述复数个指压销带以圆形态连接地加以固定;指压用汽车驾驶盘,形成有允许所述多个指压销出没的复数个孔;所述旋转套管旋转并且通过结合在所述插槽的旋转杆的推升作用使得所述多个指压销凭借着以线为单位的连续上升作用施加压力而对手掌进行指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转杆的直径为6mm并且与轴方向成1.5度角度地结合在形成于所述旋转套管表面的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旋转动力模块,向所述旋转套管传递旋转力;使用者操作单元,针对所述旋转动力模块的驱动进行控制;第一自动控制系统,使用者握住所述汽车驾驶盘时让指压器自动运转而松开驾驶盘时则让其自动停止运转;及第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指压器停止运转时驱使旋转套管的凹槽转到汽车驾驶盘圆周的内侧方向后停止;能预防驾驶人开车打瞌睡,减轻驾驶人疲劳,由于急刹车之类的原因导致驾驶人与驾驶盘碰撞接触时确保驾驶人的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转动力模块的旋转马达埋设于所述汽车驾驶盘的中心轴的一部分地安装;所述旋转马达的电源利用汽车蓄电池的电源;所述旋转马达的旋转速度至少能以高速旋转(每分钟200转)、中速旋转、低速旋转(每分钟60转)等三档进行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作为驱使所述旋转套管旋转的传动构件,在作为从动轮的所述旋转套管的一侧末端的内周面形成内齿轮;让作为主动轮的所述旋转马达的轴上安装的正齿轮和所述内齿轮啮合地形成;让所述内齿轮与所述正齿轮啮合地把所述旋转马达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旋转套管并予以驱动。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形态,通过绳子旋转时的动力或小型马达的旋转动力让把手的多个指压销以线为单位的一个列依次上升地动作而得以增强指压效果,不仅能够发挥出手掌指压效果,还能发挥出柔和地刺激使用者的手腕、手腕子、肩关节的肌肉并且使其运动的附带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形态,在手部指压器的把手内置小型马达,凭此,即使没有做跳绳运动时也能轻易地进行手部指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形态,把内置了小型马达的手部指压器安装在汽车驾驶盘、摩托车把手上,因此能够预防驾驶人开车打瞌睡,减轻驾驶人疲劳,防止驾驶人操作驾驶盘时出现打滑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形态,让任何人在家庭或工作岗位上利用闲暇时间轻易而有效地进行运动并获得手掌指压效果,从而为人民健康做出贡献。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不限于前面提到的效果,前文没有提到的其它效果可以从后述记载中得到明确阐释。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的下列附图例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但,不能因此把本实用新型局限于下列附图所记载的事项。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具备指压功能的转绳用手部指压器中指压把手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部指压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部指压器的横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的指压把手动作模似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合了基于马达的旋转动力模块的手部指压器的纵截面图与横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包含手部指压器的汽车驾驶盘的主视图。

图7是图6所示汽车驾驶盘中手部指压器部分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实施例,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均赋予了同一图形标记并且将不给予重复说明。下列说明中所使用的关于构成要素的尾词“模块"及“单元”是仅仅考虑撰写说明书时的轻易性后赋予或混合使用的尾词,其本身不具备相互区别的意义或作用。而且,在说明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实施例时,如果认为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可能会非必要地混淆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实施例的主旨,将省略其详细说明。而且,附图仅仅用于让阅读着轻易了解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实施例,不能根据附图限制本说明书所揭示的技术思想,应阐释为本实用新型思想及技术范畴内的一切变化、等值物乃至替代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本申请所用术语仅仅是为了记述特定实施例,并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除非在句子中特别提及,否则本申请所用单数形态语词“一个(a,an)”及“该(the)”也包括复数形态。本说明书使用“包含(include)”及/或“包含的(including)”之类的术语时表示明示了诸多特征、整数(integers)、步骤、动作、零件及/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所言及的一个以上的其它特征、整数、步骤、动作、零件、部件及/或其组合的群以外另外添加或存在一个以上的其它特征、整数、步骤、动作、零件、部件及/或其组合的群。

如同第一、第二等包含序数的术语可以用来说明多样化的构成要素,但不得把所述构成要素局限于所述术语。所述术语的使用目的仅在于使构成要素与其它构成要素区分开来。

某一构成要素被记载为“连接”或“接入”其它构成要素时,虽然可以被理解为直接连接或接入该其它构成要素,也可以被理解为中间存在着其它的构成要素。与此相反的是,某一构成要素被记载为“直接连接”或“直接接入”其它构成要素时,应该被理解为中间不存在其它的构成要素。

而且,除非在句子的脉理中可以明显地加以区分,否则单数表现方式也包括复数的情形。

本说明书的“包括”或“具有”等术语只是指定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零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不得视为事先排除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它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零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的存在。

具备指压功能的手部指压器的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具备指压功能的转绳用手部指压器中指压把手的立体图。

本申请人的注册专利第1300228号跳绳用品现有技术的手部指压器会随着偏心轴的旋转让把手表面的一半左右的指压销几乎同时出没而使得使用者实际体验的指压强度较低而减少了些许指压效果的问题,本申请人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部指压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部指压器的横截面图。

如图2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所示,所述手部指压器包括圆筒轴杆(150)、形成于该圆筒轴杆表面的插槽(172)、结合在该槽的旋转杆(152)、复数个指压销带(170)、固定在该指压销带(170)的多个指压销(171)及指压用把手(110)。

如图2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和图3的手部指压器的横截面图所示,其如下所述地实现了改善,以没有偏心并且一体化的圆筒轴杆(150)形成手部指压器的旋转轴,在所述圆筒轴杆(150)的表面以轴方向形成插槽(172)并且在该槽夹入小旋转杆(152),为了防止该旋转杆(152)脱离圆筒轴杆并使其顺畅地旋转而在插槽(172)两侧设有曲线斜面(curve slope)并且予以包裹,让旋转杆(152)两端和圆筒轴杆(150)形成间隙地以结合带(153)结合的状态下驱使旋转杆(152)旋转,从而得以在圆筒轴杆(150)旋转时凭借着和复数个指压销带(170)的摩擦力驱使旋转杆(152)本身在插槽(172)内旋转而得以减少和所述指压销带(170)之间的摩擦力并且让圆筒轴杆(150)顺畅地旋转,与此同时,凭借旋转杆(152)的推升作用让所述多个指压销通过以一个线为单位的连续上升作用施加压力,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手掌的指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转杆(152)可以具有和所述圆筒轴杆(150)的轴方向相异的中心轴。优选地,所述旋转杆(152)的直径为6mm并且与轴方向成1.5度角度地结合在形成于圆筒轴杆(150)表面的槽(172),从而让圆筒轴杆(150)更顺畅地旋转。

为了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实用新型中多个指压销各自独立地分离而较难制作并组装的问题,把多个指压销(171)固定在长带,形成了在外周面把复数个指压销带(170)以圆形连接起来的圆形带(154)而使得多个指压销(171)能随着圆筒轴杆(150)的旋转而以线为单位轻易上升,所述旋转杆(152)经过之后的后面的指压销带(170)则凭借所述圆形带(154)的约束力下降到原位,有效地进一步改善了指压销的制作与组装作业。为此,所述圆形带(154)可以由具弹性的材质制作,具弹性的材质主要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或合成树脂。

指压用把手(110)和现有技术实用新型相似地形成有允许固定在所述复数个指压销带(170)的多个指压销(171)出没的多个孔(111)。

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的指压把手动作模似图。

首先,请参阅图4的(a),可知位于最上端的指压销(171-1)被所述旋转杆(152)推升。请参阅图4的(b),可知所述圆筒轴杆(150)相比于图4的(a)朝顺时针方向旋转了一些。因此,可知位于所述最上端指压销(171-1)的右侧的第二个指压销(171-2)被所述旋转杆(152)推升。此时,被所述旋转杆(152)推升的指压销(171-1)则被所述圆形带(154)重新拉回来而下降。接着,请参阅图4的(c),可知所述圆筒轴杆(150)相比于图4的(b)朝顺时针方向多旋转了些。因此,可知所述第二个指压销(171-2)右边的第三个指压销(171-3)被所述旋转杆(152)推升。同样地,被所述旋转杆(152)推升的第二个指压销(171-2)则被所述圆形带(154)重新拉回来而下降。最后,请参阅图4的(d),所述圆筒轴杆(150)旋转了几乎一圈而使得所述最上端的指压销(171-1)将重新被推升,由此可知,按照所述方式,随着所述圆筒轴杆(150)的旋转让所述旋转杆(152)依次推升所述指压销(171),所述旋转杆(152)过去后被所述圆形带(154)重新带动下降。另一方面,图4虽然以所述圆筒轴杆(150)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实施例为主进行了说明,但所述圆筒轴杆(15)也能逆时针方向旋转。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合了基于马达的旋转动力模块的手部指压器的纵截面图与横截面图。

图5所示实施例是结合了基于马达的旋转动力模块的手部指压器的纵截面图与横截面图,具备旋转马达与电源供应件等,不使用让绳子转动的手动旋转力而是根据使用者操作单元的控制利用马达旋转力驱动所述圆筒轴杆(150),因此即使没有进行跳绳运动也能让任何人随时随地轻易进行手部指压。

所述使用者操作单元通过旋转盘(dial)、按钮之类的操作控制旋转动力模块的驱动与否及速度等,因此能够轻易调节指压的强度并且让其效果倍增。

在前面所记载事项以外的其它内容中,如果作为相关的先前技术而由本申请人于2013年08月20日注册专利的(注册专利第1300228号)的内容已包含了该其它内容,本实施例将省略其说明。

具备指压功能的汽车驾驶盘的第二实施例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包含手部指压器的汽车驾驶盘的主视图。

图7是图6所示汽车驾驶盘中手部指压器部分的横截面图。

在所述汽车驾驶盘上适用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具备指压功能的转绳用手部指压器时,需要考虑到汽车驾驶盘结构所导致的各种制约及汽车安全问题等。

鉴于前述各种制约及安全问题等因素,所述汽车驾驶盘包括:旋转套管(150a),以汽车驾驶盘的中心轴(151a)为中心旋转;旋转杆(152),结合在该旋转套管的表面;结合带(153),结合旋转套管(150a)与旋转杆(152)的两端;指压销带(170),把多个指压销(171)连起来;圆形带(154),在外周面把复数个指压销带(170)连起来;形成有允许多个指压销(171)出没的复数个孔(111)的指压用汽车驾驶盘把手。

所述旋转套管(150a)以在汽车驾驶盘的中心轴(151a)周缘旋转的管(pipe)形态形成,在该旋转套管(150a)的表面以轴方向制作直径6mm的半圆形槽并且让旋转杆(152)结合在该槽,如同前述第一实施例,包括:固定端,为了让旋转杆(152)不脱离旋转套管地顺利旋转,让所述旋转杆的两端和所述旋转套管形成间隙地以结合带(153)结合所述旋转杆;复数个指压销带(170),以长带形态形成,固定多个指压销(171);圆形带(154),在外周面把所述复数个指压销带以圆形态连接地加以固定;指压用汽车驾驶盘把手,形成有允许所述多个指压销(171)出没的复数个孔(111);因此通过旋转杆(152)的推升作用让所述多个指压销通过以一个线为单位的连续上升作用施加压力而高效率地对驾驶人的手掌进行指压。

所述旋转杆(152)的直径为6mm并且与轴方向成1.5度角度地结合在形成于旋转套管(150a)表面的插槽(172)而使得旋转套管(150)顺畅地旋转。

如图6及图7所示,图6及图7是包含基于马达的旋转动力模块和自动控制系统并且结合了使用者操作单元的汽车驾驶盘的主视图与横截面图,包括:所述旋转动力模块,设有旋转马达及电源供应件等;使用者操作单元,其为旋转型盘(dial)、按钮之类,针对所述旋转动力模块的驱动进行控制;第一自动控制系统,使用者握住所述汽车驾驶盘时让指压器自动运转而松开驾驶盘时则让其自动停止运转;第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指压器停止运转时驱使结合在形成于所述旋转套管(150a)表面的插槽(172)的所述旋转杆(152)转到汽车驾驶盘圆周的内侧方向后停止;因此能预防驾驶人开车打瞌睡,减轻驾驶人疲劳,由于急刹车之类的原因导致驾驶人与驾驶盘碰撞接触时确保驾驶人的安全。

所述旋转动力模块的旋转马达埋设于所述汽车驾驶盘的中心轴的一部分地安装,所述旋转马达的电源利用汽车蓄电池的电源,所述旋转马达的旋转速度至少能以高速旋转(每分钟200转)、中速旋转、低速旋转(每分钟60转)等三档进行操作。

作为驱动所述旋转套管(150a)旋转的动力传递方法,把根据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圆筒轴杆(150)旋转方法直接适用于汽车驾驶盘时需要让汽车驾驶盘的中心轴(151a)旋转,这样的话,可能在汽车驾驶盘的指压用把手(110)部分让驾驶盘的中心轴中断而发生安全问题等诸多问题,因此替代性地以旋转套管(150a)作为传动构件后适用,汽车驾驶盘的传动构件在作为从动轮的所述旋转套管(150a)的一侧末端的内周面形成内齿轮(157),让作为主动轮的旋转马达的轴上安装的正齿轮(156)和内齿轮啮合地形成,让内齿轮(157)与正齿轮(156)啮合地把旋转马达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旋转套管(150a)并加以驱动。

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当知,在没有脱离所述结构的思想及必要特征的范围内,本说明书能以其它特定形态具体化。因此所述详细说明在所有方面都只是例示而不得予以限制地阐释。本说明书的范畴应由权利要求书的合理解释确定,本说明书的等值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均应阐释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关于实用新型实施形态,前文如前所述地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详细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