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感测贴片,尤指一种能用于医疗辅助上的温度感测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存有差异,服同样药,未必每人都有效,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存在着差异,所以一般来说,药厂开发药物、医生开处方的时候,基于技术限制通常只能针对多数病人的「平均水平」来做治疗,即标准化医疗。
但是,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引入和庞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现代医学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由传统标准化医疗模式向个体化医疗模式转变,个体化医疗也就是「精准医疗」,成为现代医学的新方向。
精准医疗是本着患者的最大获益和社会医疗投入的高效配置为宗旨,结合现代流行病学和预防医学、临床诊断学和治疗学、分子医学、医学信息学技术以及卫生经济学和医学社会学,使传统的医疗模式走向现代化,为每一个人提供量体裁衣般的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计划,以最小资源投入获取最大健康保障,从而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
另一方面,就中医而言,在中医理论之中,有着人体为一整体系统,有自然的运作与平衡,失去平衡则会产生病理的此一论述,而且中医的治疗方向中,原本就存在着“同病不同治”,此与“精准医疗”相呼应的理论,就是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对相同的治疗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与结果,所以必须诊断出适合每个患者的病理和病因,以做出最适合的治疗。
要如何将“精准医疗”与中医做结合,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以科学地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实现对称精准医疗,这是一大难题。
为了让中医能达到“精准医疗”的效果,选择对的对称生命信息表现, 也就是生物或物理的关键标志物,便非常重要;因为对称生命信息及信息差“平衡状况”,是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据此用药与干预,也就是所谓的对称平衡医疗,在个性化医疗时是具有方向性“上下左右”的。
故,以选择对称温差,来作为关键标志物,为当前较优的选择,理由有五个,第一点:人是恒温动物;第二点: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统计学表现;第三点:是各种医学最大公约数;第四点:为最准确、最方便、最便宜的生命测量方式;第五点:根据21世纪物理学的前沿,对称和对称性破缺的理论。
虽然,目前已经认可对称温差,有助于实现对称精准医疗,但是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对称温差的取得,目前并无配套的装置能应用。
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解决前述问题,方便使用以取得对称温差的温度感测贴片,便成为本发明欲改进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有效率地长时间监测,并记录病患对应部位体温变化的温度感测贴片。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温度感测贴片,配合外部装置应用,所述温度感测贴片,其贴附定位于人体表面上,包含有一外壳体、一电路板、以及与该电路板电连接的一温度感测单元、一电池、一处理芯片、至少一记忆单元、及至少一连接单元;所述处理芯片,其于该温度感测贴片离开该外部装置、与该外部装置断开连接时,依该处理芯片内部软件设定,免开关自动启动该温度感测贴片,并重置归零。
更优选的是,所述外壳体,其内设有一容纳空间;所述电路板,其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所述温度感测单元,其为一与该电路板电连接,一端凸出于该外壳体表面、与人体表面相接触、以供感测温度用的感测端子;所述电池,其设于该容纳空间内;所述处理芯片,其设于该电路板上,处理自该温度感测单元于设定时间内,所持续传输而来的数字信息;所述记忆单元,其设于该电路板上,储存自该处理芯片所传输而来的数字信息;以及所述连接单元,其设于设于该容纳空间内,一端位于该外壳体的周缘 处,供与外部装置连接用。
更具体的,所述温度感测贴片,还包括有一与该电路板电连接的发光单元,该发光单元设于该容纳空间内,对外发光以供指示运作状态用。
更具体的,所述外壳体,其对应于该感测端子处,还设有一穿孔。
更具体的,所述温度感测贴片,其还包含有一设于该穿孔的周缘,位于该外壳体表面上,供将该温度感测贴片贴附定位于人体表面上的胶着单元。
更具体的,所述胶着单元,其还包括有依序堆栈设置的一胶着层体、及一离型层体。。
更具体的,所述外壳体,其还包含有呈对应状设置的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
更具体的,所述第二壳体,其一侧的顶面更设有一容槽,该容槽内设有一供辨识该温度感测贴片用的识别贴纸。
更具体的,所述电池,其电池容量至少需供该温度感测贴片运作24小时。
更具体的,所述连接单元,其是为下列插槽之一:a型usb插槽、b型usb插槽、c型usb插槽、micro-a型usb插槽、micro-b型usb插槽、mini-a型usb插槽、mini-b型usb插槽。
更具体的,所述发光单元,其为le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作用及效果如下:
第一点:本发明中,通过外壳体、电路板、温度感测单元、一电池、处理芯片、记忆单元、及连接单元的配合应用,组成温度感测贴片,使整体有别于传统的温度计,多个配合使用时,能同时多点测量多点温度,还能长时间监测人体的温度变化,以提供精准的对称温差数据,以达到精准医疗的精准治疗的目标,极具实用性。
第二点:本发明中,通过软件设定,让温度感测贴片能于与外部装置断开连接时,自动启动运作,无设置任何按钮、开关的设计,更是无误作动与误关机的问题,使用时,运作时间及运用与否,皆交由电池的电量来决定,使用上非常简单,不用担心会有不会使用的问题发生。
第三点:本发明中,小型化设计,能降低被测量者的负担,还能降低不适感,让使用者更愿意配合使用,使本发明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除了应用于一般医疗场所之外,更能应用于居家照护之中。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3:本发明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本发明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5:本发明应用于病患上时的实施示意图。
图6:本发明自病患身上取下,以获得温度数据时的实施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壳体5处理芯片
11容纳空间6记忆单元
12穿孔7连接单元
13第一壳体8发光单元
14第二壳体9胶着单元
141容槽91胶着层体
142识别贴纸92离型层体
2电路板100温度感测贴片
3温度感测单元200病患
31感测端子a外部装置
4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至图4所示,图中所示,为一种温度感测贴片,能配合外部装置a应用,所述温度感测贴片100,其贴附定位于人体表面上,包含有一外壳体1、一电路板2、以及与该电路板2电连接的一温度感测单元3、一电池4、一处理芯片5、至少一记忆单元6、及至少一连接单元7;所述处理芯片5,其于该温度感测贴片100离开该外部装置a、与该外部装置a断开连接时,依该处理芯片5的内部软件设定,免开关自动启动该温度感测贴片100,并重置归零。
上述中,所述外壳体1,其内设有一容纳空间11;所述电路板2,其设置于该容纳空间11内;所述温度感测单元3,其为一与该电路板2电连接,一端凸出于该外壳体1表面、能与人体表面相接触、以供感测温度用的感测端子31;所述电池4,其设于该容纳空间11内;所述处理芯片5,其为设于该电路板2上,处理自该温度感测单元3于设定时间内,所持续传输而来的数字信息;所述记忆单元6,其为设于该电路板2上,储存自该处理芯片5所传输而来的数字信息;以及所述连接单元7,其设于该容纳空间11内,一端位于该外壳体1的周缘处,供与外部装置a连接用。
其中,通过外壳体1、电路板2、温度感测单元3、一电池4、处理芯片5、记忆单元6及连接单元7的配合,组成一温度感测贴片100,能便于长时间监测人体的温度变化,提供精准的数据,以达到精准医疗的精准治疗的目标,作为养生、康复、治疗方向等措施的重要依据,当然也能应用于精准预防、精准预测之上。
其次,将开关的设计免除,更无设置任何按钮,通过软件设定,温度感测贴片100与外部装置a一断开连接,本发明温度感测贴片100就会自动启动,能避免误作动与误关机的问题,在使用上,本发明温度感测贴片100的运作时间、运用与否,皆交由电池4的电量来决定,使用上非常简单。
再者,本发明温度感测贴片100,有别于一般的温度计,能同时多个使用,达到同时多点测量多点温度的效果,如此一来,还能避免发生一般不同时间测量多点温度而所产生的温度误差问题。
还有,本发明温度感测贴片100的小型化设计,能降低被测量者的负担,还能降低不适感,让使用者更愿意配合使用,使本发明除了应用于一般医疗场所之外,更能应用于居家照护之上。
另外,处理芯片5的使用,除了控制本发明温度感测贴片100启动与否之外,更能处理自温度感测单元3于设定时间内所持续传输而来的数字信息,还能确保在电池4断电前,妥善地储存于记忆单元6之中,又能配合连接单元7,以与外部装置a连接,输出数据及/或充电。
请再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上述中,所述温度感测贴片100,还包括 有一与该电路板2电连接的发光单元8,该发光单元8设于该容纳空间11内,能对外发光以供指示运作状态用。
其中,通过发光单元8的应用,配合上处理芯片5,能快速地告知使用者,当前运作状态,是可运作或是即将停机等。
请再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上述中,所述外壳体1,其对应于该感测端子31处,还设有一穿孔12。
其中,通过穿孔12的设置,以便于定位感测端子31,让感测端子31不容易发生位移,而影响到感测效果。
请再参阅图3和图4所示,上述中,所述温度感测贴片100,还包含有一设于该穿孔12的周缘,位于该外壳体1的表面上,供将该温度感测贴片100贴附定位于人体表面上的胶着单元9。
其中,通过胶着单元9的应用,能便于温度感测贴片100的快速定位,快速地稳固定位于人体上,更不用担心在收集体温变化的过程中,会因为病患的活动,而自身体上掉落,影响到温度数据,或是让本发明温度感测贴片100被摔坏。
其次,胶着单元9为了符合医疗的相关规范,能使用可替换式的一次性的胶着单元9,但若是应用于一般家庭中,为了降低使用上的麻烦,亦能使用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胶着单元9。
请再参阅图4所示,所述胶着单元9,其还包括有依序堆栈设置的一胶着层体91、及一离型层体92。
其中,通过胶着层体91和离型层体92的应用,能便于快速应用,在未定位于人体皮肤上时,方便保存。
请再参阅图4所示,所述外壳体1,其还包含有呈对应状设置的一第一壳体13、及一第二壳体14。
其中,通过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的配合,除能降低成本之外,更能便于电路板2、温度感测单元3、电池4、发光单元8及连接单元7的组装,并能有效保护内部装置,更有利于整体的维护,维修上的难度低。
请再参阅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4,其一侧的顶面更设有一容槽141,该容槽141内更设有一辨识该温度感测贴片100用的识别贴纸 142。
其中,通过容槽141的应用,除了能便于识别贴纸142定位之外,更能避免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因磨擦而脱离第二壳体14,便于应用与维护本发明温度感测贴片100。
上述中,所述电池4,其电池容量至少需能供该温度感测贴片100运作24小时。
其中,将电池4的容量限定,能便于应用,降低使用成本,取代传统计时方式,一开始使用,就是24小时的可用时间,不用特别注意使用时间的长短,电池4没电,就是时间到了,本发明温度感测贴片100会自动停止,使用上非常便利,而且配合发光单元8,除了能于有电时显示之外,更能于快没电时变换光色及/或闪烁,以提醒使用者。
请再参阅图2和图4所示,所述连接单元7,其为下列插槽之一:a型usb插槽、b型usb插槽、c型usb插槽、micro-a型usb插槽、micro-b型usb插槽、mini-a型usb插槽、mini-b型usb插槽。
其中,连接单元7应用的插槽选择,能依使用者的需要来进行变动,让使用者能便于应用,不用担心应用上会发生问题。
其次,使用usb插槽的好处,除了容易取得之外,更能降低成本,避免整体变厚而影响使用,更重要的是,能在充电的同时,进行温度数据的传输,使本发明温度感测贴片100更便于应用,不用花费多余的心思,去额外关注及或学习本发明温度感测贴片100的维护等相关讯息,能专注在病患身上。
请再参阅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发光单元8,为led。其中,发光单元8应用led,不但省电,更不容易故障,而且除了应用单色led之外,还能应用多色的led,让使用者能快速的知道,本发明温度感测贴片100的运作状态。
如图5和图6所示,图中揭示出,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只要将多个本发明温度感测贴片100,分别放到被测量者200身上对应的预定位置处,也就是医生所预想病灶的所在位置,让金属盖体131接触皮肤,以将温度传递给感测端子31,让处理芯片5处理后储存于记忆单元6中,经过24 小时的多点温度测量,便能取得被测量者200身体的体温变化数据,通过连接外部装置a,经外部装置a的读取与处理,即能获得温度变化对应曲线图表。
而在中医理论之中,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系统,人体有着自然的运作与平衡,失去平衡则会产生病理,而体温的变化就代表平衡的变化,所以通过温度变化对应曲线图表,就能有利于辨明人体失去平衡的位置,能便于诊断出被测量者200的病理和病因。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因此举凡与本发明意旨相符的修饰性变化,只要在均等范围内都应涵属于本发明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