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医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灸条。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肩周炎、盆腔炎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中医认为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但采用传统灸条灸疗治疗目的不明确,疗效不确切,为此,申请人针对不同疾病分别进行药用灸条研究,意外的发现将适量的艾绒、防风、炙甘草混合后用于灸疗对于治疗内分泌疾病效果显著。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内分泌疾病的灸条。本申请人发现,在艾绒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防风、炙甘草制成灸条用于施灸对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效果显著。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灸条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艾绒60-80g、防风5-15g、炙甘草5-15g;进一步,艾绒65-75g、防风10-15g、炙甘草10-15g;优选,艾绒70g、防风10g、炙甘草15g。艾绒:是由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加工而成。传统制作艾绒的步骤和工艺为:选取干燥洁净的艾叶,除去枝梗,放入石臼中,用木杵捣碎,用细筛罗去尘屑、渣滓,如此反复捣、筛,达到艾绒细软、柔烂如绵的程度,加工才算完成,然后将所得艾绒贮藏在干燥的环境中;现代艾绒主要采用机械粉碎,生产率高。艾绒的功效主要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养生保健的作用。防风为伞形科植物未抽花茎的干燥根,具有解表散风、胜湿止痛、祛风止痉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周身尽痛、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四肢挛急等证,是治疗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和破伤风的最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甘草(radixglycyrrhiza)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及根茎。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是一种补益中草药。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本发明的艾灸用中药组合物应用于艾灸,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本申请中将艾绒、防风、炙甘草混合物制作成灸条弥补传统灸条成分单一、灸疗效果针对性差的缺陷,对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2.本申请的灸条中加入了防风和炙甘草后味道更易被患者接受,无不良刺激性气味。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并不限于此。艾绒质量由艾绒的纯度来决定的,纯度越高质量越好,反之愈差。艾绒纯度是用多少公斤艾叶制作成1公斤的艾绒这个比例数表示,依级别来分:普通级(8:1以下)、高级(15:1以下)、特级(25:1以下)、极品(25:1以上)四种艾绒;依艾叶陈放的年份分为:新艾绒和陈艾绒,其中,陈艾绒用年份来命名,如:一年陈艾绒、二年陈艾绒等。本申请中的艾绒可以采用传统工艺或现代工艺,也可以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结合制备;艾绒的级别依据实际需求而定,优选三年5:1陈艾绒。实施例1a、将烘干的防风、炙甘草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然后分别称取防风10g、炙甘草15g混合均匀;b、将艾绒70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宽100m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地在艾绒上撒布步骤a制得的混合中药细粉末,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0mm,卷紧成直径约17-18mm、长度约200-210mm的圆柱条,粘合封闭,45-60℃低温干燥,装袋包装即可。实施例2a、将烘干的防风、炙甘草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然后分别称取防风15g、炙甘草10g混合均匀;b、将艾绒65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宽100m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地在艾绒上撒布步骤a制得的混合中药细粉末,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0mm,卷紧成直径约17-18mm、长度约200-210mm的圆柱条,粘合封闭,45-60℃低温干燥,装袋包装即可。实施例3a、将烘干的防风、炙甘草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然后分别称取防风10g、炙甘草13g混合均匀;b、将艾绒80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宽100m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地在艾绒上撒布步骤a制得的混合中药细粉末,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0mm,卷紧成直径约17-18mm、长度约200-210mm的圆柱条,粘合封闭,45-60℃低温干燥,装袋包装即可。实施例4a、将烘干的防风、炙甘草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然后分别称取防风14g、炙甘草15g混合均匀;b、将艾绒70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宽100m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地在艾绒上撒布步骤a制得的混合中药细粉末,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0mm,卷紧成直径约17-18mm、长度约200-210mm的圆柱条,粘合封闭,45-60℃低温干燥,装袋包装即可。效果例1.研究对象1.1病例来源本研究共收集更年期综合症患者55例,分为两组:药灸组30例,对照组25例。1.2纳入标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年龄在40-60岁之间的女性患者,符合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者。1.3排除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即排除:①双侧卵巢切除、子宫切除、卵巢肿瘤、重度乳腺增生、乳腺肿瘤等患者。②合并有妇科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阴道炎、急性盆腔炎等)的患者。③并有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④合并心血管、肺、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ast,alt,bun超出正常值上限1.5倍,cr超出正常值上限)。⑤癫痈、精神病、神经官能症等精神、神经病患者。⑥过敏体质、对本试验药成份过敏者。⑦近三个月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2治疗方法2.1对照组对照组艾条的制备:步骤a:对照组的中药成分按照专利(cn102370877a)中配制,具体如下:柴胡15g、人参20g、当归10g、龟板15g、川芍10g、芙蓉15g、黄芪20g、泽泻10g、知母10g、首乌10g、丹参15g、麦冬10g、生地15g、枸杞15g、熟地20g、香附子15g、蜂花粉20g、桃仁15g、鸡血藤15g、蛇床子15g、马鞭草10g、隔山撬15g、防风10g、补骨脂15g、炙甘草100g,分别经研磨过120目筛,得细粉后备用;步骤b:将艾绒70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宽100m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地在艾绒上撒布按照步骤a制得的细粉25g,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0mm,卷紧成直径约17-18mm、长度约200-210mm的圆柱条,粘合封闭,45-60℃低温干燥,装袋包装备用即可。2.2药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药灸治疗。取三阴交和肾腧穴,采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治20min,每日1次,共灸治30天。3治疗效果3.1疗效标准①显效:患者自觉烘热汗出、情志异常、腰酸、胸闷胁痛、难入睡、易醒、口苦症状消失;②有效:患者自觉烘热汗出、情志异常、腰酸、胸闷胁痛、难入睡、易醒、口苦症状改善;③无效:患者自觉烘热汗出、情志异常、腰酸、胸闷胁痛、难入睡、易醒、口苦症状无改善。3.2治疗结果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25119580.00药灸组3020100100.00由上表可知,药灸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达到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该发明的药灸对于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疗效显著。当前第1页12